一种壁挂式新风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1431发布日期:2023-11-06 18:3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新风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风除湿,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1、新风除湿机是同时对室内空气进行交换和除湿的设备,其内部往往设置有热交换器、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工作时:室内的回风通过新风除湿机的回风口进入新风除湿机,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进口进入新风除湿机,进入新风除湿机的新风和回风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和湿度交换,热交换后的新风流经蒸发器后在送风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新风除湿机的新风出口进入室内,热交换后的回风在排风风机的作用下通过新风除湿机的排风口送至室外。

2、目前,大部分新风除湿机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回风口和排风口往往设置为一个,且设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其导致新风除湿机的安装位置是唯一的,影响了新风机除湿机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其具有适应性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3、一种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出风口;

5、第一风阀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二风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

6、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换热进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一换热出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换热进口、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第四出风口的第二换热出口。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阀和所述第二风阀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风阀包括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第一固定架、第一电机和第一阀片,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开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开口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且驱动所述第一阀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第一阀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片堵住所述第一开口;当所述第一阀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片堵住所述第二开口。

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进风风道、第二进风风道、第一排风风道和第二排风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进口,所述第一排风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与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进口,所述第二排风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第四出风口。

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内、且驱动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流出的气流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内、且驱动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流出的气流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所述第四出风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机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排风风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排风风道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还包括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排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均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侧。

12、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还包括相对设置在第五侧面和第六侧面,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芯和第二热交换芯,所述第一热交换芯和所述第二热交换芯沿着所述第五侧面至所述第六侧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13、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为显热交换芯,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为全热交换芯;或者,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为全热交换芯,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为显热交换芯;

14、所述第一热交换芯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芯包括第三进口、第三出口、第四进口和第四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三进口形成所述第一换热进口,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四进口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进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形成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四出口形成所述第二换热出口;

15、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阀组件,所述第二风阀组件包括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所述第三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三进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四风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四进口的开启与关闭。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风阀和所述第四风阀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风阀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二阀片、第三阀片和挡风板,所述第二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进口的第四开口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三进口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阀片在所述第四开口内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阀片在所述第五开口内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五开口;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五开口之间。

17、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前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前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着所述第五侧面至所述第六侧面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18、所述第一风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二风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

19、所述第一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热交换芯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交换芯通过第一滑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热交换芯的底部滑动配合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三滑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上,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21、所述第二热交换芯通过第二滑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芯的底部滑动配合第四滑槽、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五滑槽、第四滑块、以及与所述第四滑块滑动配合的第六滑槽;所述第四滑槽、所述第五滑槽和所述第六滑槽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滑块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上,所述第三滑块位于所述第三进口和所述第四出口之间,所述第四滑块位于所述第四进口和所述第三出口之间。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其外壳内设置的第一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第二风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四出风口的开启与关闭,从而通过第一风阀选择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而通过第二风阀可以选择第二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以便于根据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的安装位置选择不同的出风口进行出风,提高了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的适用性。

24、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竖直设置,其使第一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换热出口相对、第二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换热出口相对,缩短了流出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一风机的路径和流出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二风机的路径,提高了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的气流交换效率。

25、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其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芯和第二热交换芯,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为显热交换芯,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为全热交换芯;或者,所述第一热交换芯为全热交换芯,所述第二热交换芯为显热交换芯,从而通过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热交换芯或所述第二热交换芯工作,以实现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之间的切换,使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可以根据室外环境湿度选择不同的热交换模式,使所述壁挂式新风除湿机适应于不同的湿度环境中。

2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