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74523发布日期:2024-08-27 18:4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现有通风设备中,壳体形成有上出风口、下出风口及和进风口,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上风道、风叶腔和下风道;上风道的两端连通上出风口和风叶腔的上出口,下风道的两端连通下出风和风叶腔的下出口,进风口连通风叶腔的进口;空气经风叶腔的进口进入风叶腔,风叶腔的空气经风叶腔的上出口和上风道,并经上出口排出,实现上出风;风叶腔的空气经风叶腔的下出口和下风道,并经下出口排出,实现下出风;但空气流动路径长,流动阻力大,导致出风量不足、送风范围窄和送风距离短。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流动路径长和流动阻力大导致出风量不足、送风范围窄和送风距离短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装置,包括蜗壳和蜗壳盖,所述蜗壳和蜗壳盖配合连接形成有风叶腔;所述风叶腔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风叶腔和下风叶腔;

3、所述上风叶腔形成有上风叶腔出口、上连通口和上风叶腔进口,所述上风叶腔进口形成在所述上风叶腔出口和上连通口之间;

4、所述上风叶腔出口处可活动地设置有第一上挡风结构,所述第一上挡风结构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所述上风叶腔出口;所述上连通口处可活动地设置有第二上挡风结构,所述第二上挡风结构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所述上连通口;

5、所述下风叶腔形成有下风叶腔出口、下连通口和下风叶腔进口,所述下风叶腔进口形成在所述下风叶腔出口与下连通口之间;

6、所述下风叶腔出口处可活动地设置有第一下挡风结构,所述第一下挡风结构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所述下风叶腔出口;所述下连通口处可活动地设置有第二下挡风结构,所述第二下挡风结构可被控制打开或封闭所述下连通口。

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道装置还包括上风叶和下风叶,所述上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风叶腔内,所述下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风叶腔内;所述风道装置设有常规上出风方式和强上出风方式;

8、所述第一上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上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上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上连通口;使所述上风叶转动,所述风道装置可运行所述常规上出风方式;

9、所述第一上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上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上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上连通口,所述第一下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下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下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下连通口;使所述上风叶和下风叶均转动,所述风道装置可运行所述强上出风方式;其中,所述下风叶的转速大于所述上风叶的转速。

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道装置还设有常规下出风方式和强下出风方式;

11、所述第一下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下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下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下连通口;使所述下风叶转动,所述风道装置可运行所述常规下出风方式;

12、所述第一下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下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下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下连通口,所述第一上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上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上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上连通口;使所述上风叶和下风叶均转动,所述风道装置可运行所述强下出风方式;其中,所述上风叶的转速大于所述下风叶的转速。

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风道装置还设有上下同时出风方式;

14、所述第一上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上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上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上连通口;所述第一下挡风结构打开所述下风叶腔出口,所述第二下挡风结构封闭所述下连通口;使所述上风叶和下风叶均转动,所述风道装置可运行所述上下同时出风方式。

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蜗壳和蜗壳盖还形成有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上风道设置在所述上风叶腔的顶部且所述上风道与上风叶腔出口连通;所述下风道设置在所述下风叶腔的底部且所述下风道与下风叶腔出口连通。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上述所述的风道装置;所述壳体围设成壳体腔且所述壳体的上部形成有上风口,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有下风口,所述上风口和下风口均与室内连通;所述风道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腔内;

17、所述上风道与上风口连通,所述下风道和下风口连通;

18、所述壳体与风道装置之间形成有进风腔,所述上风叶腔进口连通所述上风叶腔和进风腔,所述下风叶腔进口连通所述下风叶腔和进风腔。

1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壳体左侧壁和壳体右侧壁;

20、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且包括左换热器和右换热器,所述左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左侧壁与风道装置之间,所述右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右侧壁与风道装置之间。

2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上风叶腔进口包括上风叶腔左进口和上风叶腔右进口,所述上风叶腔左进口和上风叶腔右进口分别靠近所述壳体左侧壁、壳体右侧壁设置;所述下风叶腔进口包括下风叶腔左进口和下风叶腔右进口,所述下风叶腔左进口和下风叶腔右进口分别靠近所述壳体左侧壁、壳体右侧壁设置;

22、所述左换热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左换热器和第二左换热器,所述第一左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左侧壁与上风叶腔左进口之间,所述第二左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左侧壁与下风叶腔左进口之间;满足:90°≤ɑ≤180°;

23、所述右换热器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右换热器和第二右换热器,所述第一右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右侧壁与上风叶腔右进口之间,所述第二右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右侧壁与下风叶腔右进口之间;满足:90°≤β≤180°;

24、其中,ɑ为所述第一左换热器的换热面与第二左换热器的换热面之间的夹角,β为所述第一右换热器的换热面与第二右换热器的换热面之间的夹角。

2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室内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26、确定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量和当前运行模式;

27、判断所述当前出风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出风量;

28、根据所述当前出风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出风量的判断结果及当前运行模式确定目标出风方式;

29、控制所述柜式空调室内机运行所述目标出风方式;

30、其中,所述当前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所述目标出风方式包括常规上出风方式、强上出风方式、常规下出风方式和强下出风方式。

3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出风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出风量的判断结果及当前运行模式确定目标出风方式包括:

32、当所述当前出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出风量且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确定所述目标出风方式为所述常规上出风方式;

33、当所述当前出风量小于所述预设出风量且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确定所述目标出风方式为所述强上出风方式。

3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出风量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出风量的判断结果及当前运行模式确定目标出风方式还包括:

35、当所述当前出风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出风量且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确定所述目标出风方式为所述常规下出风方式;

36、当所述当前出风量小于所述预设出风量且所述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确定所述目标出风方式为所述强下出风方式。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38、第一上挡风结构打开上风叶腔出口,第二上挡风结构打开上连通口,第一下挡风结构封闭下风叶腔出口,第二下挡风结构打开下连通口;使上风叶和下风叶均转动,风道装置可运行强上出风方式;第一下挡风结构打开下风叶腔出口,第二下挡风结构打开下连通口,第一上挡风结构封闭上风叶腔出口,第二上挡风结构打开上连通口;使上风叶和下风叶均转动,风道装置可运行强下出风方式;提高了上风叶腔和下风腔内空气的流速和风道装置的出风量,扩大了送风范围,延长了送风距离,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速度,使室内空气的温度分布均匀,提高了空气的整体舒适性解决流动阻力大导致出风量不足、送风范围窄和送风距离短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