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68983发布日期:2024-11-05 16:22阅读:9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设于主体内的第一腔和机壳,机壳上设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其中,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均与第一腔连通。主体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均设于第一腔内,换热风机设于室内换热器的前侧,在换热风机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由室内进风口进入第一腔内,进入第一腔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由换热出风口流出。

2、立式空调室内机可设置导风板,导风板可关闭或打开换热出风口,导风板还可对换热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导向,为了提高导风板的导风效果,可在传统的导风板的内侧再增加导风结构以提高导风效果。为了提高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可在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上增加新风模块,能够利用新风模块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更新,以此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可设置换热出风口同时出新风和换热风。

3、但是,设置换热出风口同时出新风和换热风时,会在换热出风口处产生冷热交汇区,会使得导风结构产生凝露,冷凝水会顺着导风结构向下流,会产生冷凝水滴落在地面上的危险,给用户产生不便。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3、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到所述主体的底部为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至少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腔的上方;

4、所述主体包括:

5、机壳,其上形成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和新风进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6、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7、换热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换热蜗壳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方,所述换热蜗壳内形成有蜗舌风道;

8、换热风机,设于所述蜗舌风道内;

9、新风蜗壳,设于所述第二腔内且包括位于其内的风机腔,所述风机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

10、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

11、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蜗舌风道连通,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风机腔连通;

12、导风板,通过转动在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间切换,所述导风板包括:

13、第一类导风内板,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位于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换热蜗壳的一侧;

14、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包括第一类导风底板,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设于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的底部;

15、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包括第一类底面,所述第一类底面设于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类底面包括第一类前底面,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前底面位于所述第一类底面的前端;

16、所述第一类前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为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底端,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位于所述机壳内。

17、设置第一类前底面倾斜设置,导风板打开换热出风口时,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为第一类前底面的底端,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位于机壳内,使得第一类前底面能够向后导流冷凝水,使得冷凝水流入机壳内部,防止冷凝水直接滴落在地上以避免地上的冷凝水对用户的安全产生影响,且避免地上的冷凝水影响美观造成用户体验差。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前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1,1°≤β1≤20°。

19、设置1°≤β1≤20°,能够形成倾斜设置的第一类前底面,方便导流冷凝水,避免倾斜角度较大影响空气的流动。

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底面包括第一类后底面,所述第一类后底面与所述第一类前底面连接,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后底面位于所述第一类底面的后端;

21、所述第一类后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后底面的前端为所述第一类后底面的底端,方便第一类底面的成型。

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后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2,1°≤β2≤20°,方便第一类底面的成型。

2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前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和第一类后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相等。

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

25、出风框,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蜗壳的前方,所述出风框包括:

26、出风框第一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框的后侧;

27、出风框第二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框的后侧且设于所述出风框第一进风口的下方;

28、出风框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出风框的前侧;

29、出风框风道,形成于所述出风框内;

30、所述出风框风道通过所述出风框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蜗舌风道连通,所述出风框风道通过所述出风框第二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腔连通,所述出风框风道通过所述出风框出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

31、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位于所述出风框第二进风口的前方。

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出风框包括出风框底板,所述出风框底板位于所述出风框的底部,所述出风框底板位于所述出风框风道的下方,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底端位于所述出风框底板的上方,使得第一类前底面上低落的水能够滴落到出风框底板上,避免冷凝水滴落到机壳外。

3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包括:

34、第一类迎风内板;

35、第一类背风内板,与所述第一类迎风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类迎风内板和所述第一类背风内板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连接;

36、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迎风内板位于所述第一类背风内板靠近所述换热蜗壳的一侧;

37、所述第一类迎风内板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类迎风内板的第一类通风孔,减少凝露的产生。

3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导风板包括:

39、第一导风板;

40、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内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用于关闭或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

41、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内板,第二导风板包括第二导风内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靠近所述换热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一导风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靠近所述换热蜗壳的一侧;

42、所述第一导风内板和所述第二导风内板均包括第一类导风内板。

4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44、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到所述主体的底部为所述主体的高度方向;所述主体至少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内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位于所述第二腔的上方;

45、所述主体包括:

46、机壳,其上形成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和新风进风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47、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

48、换热蜗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换热蜗壳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方,所述换热蜗壳内形成有蜗舌风道;

49、换热风机,设于所述蜗舌风道内;

50、新风蜗壳,设于所述第二腔内且包括位于其内的风机腔,所述风机腔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

51、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蜗壳内;

52、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蜗舌风道连通,所述换热出风口与所述风机腔连通;

53、导风板,通过转动在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间切换,所述导风板包括:

54、第一类导风内板,所述导风板关闭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位于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换热蜗壳的一侧,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的第一类通风孔;

55、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包括第一类导风底板,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设于所述第一类导风内板的底部;

56、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包括第一类底面,所述第一类底面设于所述第一类导风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类底面包括第一类前底面,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前底面位于所述第一类底面的前端;

57、所述第一类前底面倾斜设置,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换热出风口时,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为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底端,所述第一类前底面的后端位于所述机壳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