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616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外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同时设置有由发动机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和由电力驱动的电源驱动压缩机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
【背景技术】
[0002]燃气热泵在部分负荷时,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作为空调机的运转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同时设置有排出容积比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小的电源驱动压缩机、在部分负荷时主要使电源驱动压缩机运转、在高负荷时主要使燃气发动机运转的所谓电源驱动压缩机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混合型室外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混合型室外单元中,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与电源驱动压缩机相比排除容积大,另外,电动热泵没有排气消声器、冷却水泵等,还需设置燃气热泵固有的要素部件。
[0004]因此,在构成专利文献I的混合型室外单元的情况下,希望以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为基础,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追加配置于该室外单元的内部。
[0005]另外,现有的燃气热泵为主体壳体内部被分隔板分割为上下两层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I层部分为机械室,搭载有燃气发动机、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出气体分离冷冻机油的油分离器、燃气发动机的排气消声器、使燃气发动机的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泵、控制基板等多个部件。
[0007]此外,在换热器室的上面设置有包括风扇和空气排出口的送风机,通过风扇旋转,换热器室内成为负压,从空气换热器的外周部获取空气。而且,在空气换热器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换热器室内而从空气排出口向壳体上方排出。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5693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687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然而,以往,在混合型室外单元中,未对主体壳体内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或者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布局进行研宄。在实际上将电源驱动压缩机与其他要素部件同样地设置于机械室(I层)的情况下,具有如下问题:由于在机械室(I层)几乎没有空余空间,所以需要大幅度地变更现有的部件布局,从而需要开发工时。
[0013]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在同时设置有由燃气发动机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和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室外单元中,能够不变更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内部的布局地、容易地追加配置电源驱动压缩机。
[0014]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并联连接有由电力驱动的电源驱动压缩机与由电力以外的驱动源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由分隔板将主体壳体分割为上下两层,在上层设置换热器室,在下层设置机械室,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换热器室,将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机械室。
[0015]在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换热器室(2层)。由此,在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追加配置于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内部时,无需变更该室外单元的机械室的布局。因此,能够直接挪用将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制冷剂配管部件、燃气发动机、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膨胀阀、电磁阀等各种致动器与控制基板连结起来的电源线、信号线等,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抑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公开的空调机的制冷循环系统结构图。
[0017]图2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单元100的纵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I的室外单元100的横剖视图。
[0019]图4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单元100的纵剖视图。
[0020]图5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单元100的横剖视图。
[0021]图6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单元100的纵剖视图。
[0022]图7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单元100的横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室外单元;101...机械室;102...换热器室;103...分隔板;105、105a、105b、105c...通风口;111...发动机;112...发动机驱动压缩机;113...电源驱动压缩机;114...储存器;115...油分离器;116...四通阀;117...室外单元减压装置;120...室外送风风扇;130...室外换热器;200、210...室内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公开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并联连接有由电力驱动的电源驱动压缩机和由电力以外的驱动源驱动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利用分隔板将主体壳体分割为上下两层,在上层设置换热器室,在下层设置机械室,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换热器室,将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机械室。
[0026]由此,在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追加配置于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内部时,无需变更该室外单元的机械室的布局。因此,能够直接挪用将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制冷剂配管部件、燃气发动机、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膨胀阀、电磁阀等各种致动器与控制基板连结起来的电源线、信号线等,能够缩短开发周期,抑制制造成本。
[0027]本公开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换热器室的底板面的大致中央部。
[0028]由此,由电源驱动压缩机的追加引起的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的水平方向重心位置的变化小。由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与现有的燃气热泵的室外单元几乎相同的重量平衡下对该室外单元进行搬运,能够避免在搬运时给设置人员带来过度的负担。
[0029]本公开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第二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在分隔板的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周围,至少设置一个供室外单元内部的空气在换热器室与机械室中移动的通气口。
[0030]由此,在将电源驱动压缩机设置于换热器室(2层)的底板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基础上,确保供室外单元内部的空气在换热器室与机械室中移动的通气口。因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与第二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确保用于将机械室(I层)的燃气发动机排热经由换热器室而向主体壳体外排出的通风路径。
[0031]本公开的第四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三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在非电源驱动压缩机不运行的情况下,增大上述通气口的通风阻力。
[0032]由此,在仅电源驱动压缩机运行、非电源驱动压缩机不运行而没有燃气发动机排热的情况下,从机械室(I层)向换热器室(2层)移动的空气量减少。因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第三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在仅电源驱动压缩机运行的情况下,增加通过换热器的风量,能够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33]本公开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四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具备: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其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所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以及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其从电源驱动压缩机所排出的制冷剂分离冷冻机油,设定为,使冷冻机油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向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流动的配管的流路阻力比使冷冻机油从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向电源驱动压缩机流动的配管的流路阻力小。
[0034]由此,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回到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的量比从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回到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的量多。因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第四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
[0035]本公开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五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将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设置于换热器室。
[0036]由此,将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设置于比在机械室(I层)设置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高的位置亦即换热器室(2层),因此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的液面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液面之间产生头差。因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第四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与头差小的电源驱动压缩机相比,使更多的冷冻机油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回到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能够比第五技术方案更提高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
[0037]本公开的第七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六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相同。
[0038]由此,无需区分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与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因此,除了第一?第六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共用非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与电源驱动压缩机油分离器,能够减少室外单元的制造成本。
[0039]本公开的第八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除容积比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除容积大。
[0040]一般地,在低负荷时,电源驱动压缩机的运转效率比非电源驱动压缩机高。通过使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除容积比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除容积大,从而例如在若仅使非电源驱动压缩机运转则只能间歇地进行空调运转的低负荷时,仅使效率高的电源驱动压缩机运行,在中?高负荷时使两者以最高效的负荷分担分配来运行。因此,在本公开中,除了第一?第七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作为室外单元整体的运转效率。
[0041]本公开的第九技术方案,是在第一?第八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机的室外单元中,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出配管以及吸入配管的内径比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出配管以及吸入配管的内径粗。
[0042]由此,通过使排除容积大、制冷剂流量多的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出配管以及吸入配管形成得粗,从而能够抑制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排出配管以及吸入配管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冷冻机油从制冷循环系统向非电源驱动压缩机的返回量变得比向电源驱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