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108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新风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新风处理及空气净化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新 风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由于用户对新风热交换及空气净化等多种空气处理装置均存在使用需求, 因此,已开发出将空气净化及新风热交换集成为一体的装置。然而,对于此类装置而言,如 何合理利用其内部空间,优化对热交换模块、过滤模块及风机等多种零部件的合理布置,正 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研发方向。
[0003] 另外,由于此类新风净化装置的安装需要根据住宅户型的变化而进行多种调整, 从而导致难W对其实现标准化施工及安装,运不仅增加了设备安装成本,还提出了开发多 种不同型号的机器的需求,进而大量增加研发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其能够达到新风热交换及过滤指 标,且具有对于不同户型的普遍适用性。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风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沿所述壳体 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进风口、排风口W及回风口、新风口;沿所述壳体纵向方 向的第一中线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通过若干隔板与所述壳体 围成进风腔、排风腔、回风腔W及新风腔;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回风腔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 布置,且所述排风腔与所述新风腔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06] 可选地,设置在所述排风腔内的第一风机与设置在所述新风腔内的第二风机关于 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07] 可选地,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的第一净化模块与设置在所述回风腔内的第二净化 模块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08] 可选地,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包括若干层具有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网;其中若干层 所述过滤网按过滤精度沿空气流入方向递增来布置;且/或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包括单层过 滤网。
[0009] 可选地,在所述进风腔设有第一传感器模块,且在所述回风腔设有第二传感器模 块,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第二传感器模块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10]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包括溫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二氧化 碳传感器及异味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且/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模块包括溫度传感器与湿 度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0011]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模块具有关于所述第一中线镜像对称的轮廓。
[0012]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风口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且所述排风口与 所述新风口关于所述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13]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底侧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布置在正对所述热交换模块的 位置,且具有大于或等于所述热交换模块轮廓的轮廓。
[0014] 可选地,所述壳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5mm。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装置,其具有对称的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如此布置 使得其无需作出结构上的调整即可应用于不同户型。并且更优选地,仅做出少量内部零部 件的置换即可使其更优地应用于不同户型。由于其结构及零部件均为对称的设计,因此零 部件的置换本身也易于实现,大大提高设备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已组装完成的新风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W及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装置在去除一侧的外壳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引 附图标记列表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为便于结构描述,文中将多次使用"左"、"右"、"上"、"下"、"顶"及"底"等方位词。其并非 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而仅旨在表达各部件的相对位置。
[0021] 新风净化装置100包括矩形的壳体110。其中,在壳体1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侧分 别设有进风口、排风口W及回风口、新风口;在壳体110内设置有热交换模块140,其为顶部 及底部为正方形的矩形体,且沿壳体110的纵向方向的第一中线布置在壳体110内,并且使 热交换模块140在正方形表面上的对角线与该第一中线重合,如此使得热交换模块140自 身左右两侧的结构关于第一中线对称。
[0022] 热交换模块140通过与若干块隔板配合,与壳体110共同围成进风腔16化、排风 腔160c、回风腔160aW及新风腔160山其中,进风腔16化与回风腔160a具有关于第一中 线对称的结构,而排风腔160c与新风腔160d具有关于第一中线对称的结构。运四个腔体 分别通过进风口、排风口、回风口W及新风口与室外环境或室内环境连通。优选地,可将四 个风口布置成使得:进风口与回风口关于第一中线对称,且排风口与新风口关于第一中线 对称。与其他常规全热交换设备类似,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排风腔160c 内的第一风机120a与设置在新风腔160d内的第二风机12化,其中第一风机120a与第二风 机12化关于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23]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设备的空气净化能力,还在直接从室外侧吸入空气的进风腔 16化内设置第一净化模块130曰。第一净化模块130a包括若干层具有不同过滤精度的过滤 网;其中该若干层过滤网按过滤精度沿空气流入方向递增来布置;例如,其可W沿空气流 入方向依次布置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W高效过滤网等多层过滤网结构,W此来实现对 颗粒、粉尘、异味气体等不同粒径的污染物的过滤。
[0024] 此外,由于室内侧的回风腔160a所吸入的空气通常为在室内循环的空气,其空气 质量优于室外空气较多。因此,在回风腔160a内设置的第二净化模块13化通常仅需包括 单层过滤网,例如:中效过滤网。此处使用中效过滤网的目的主要为避免较大污染物颗粒进 入热交换模块140中,进而提高该零件的使用寿命。
[0025] 在此处,同样出于提高通用性的目的,在进风腔16化内的第一净化模块130a与在 回风腔160a内的第二净化模块13化也可关于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26] 其中,应当知道的是,初效过滤网主要用于去除粒径在5ymW上的大颗粒污染 物;中效过滤网W高效过滤网主要用于去除粒径在0. 3ymW上的微小颗粒污染物。
[0027] 优选地,为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风机的风量调节W及监控各零部件的更换需求 等,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新风净化装置中设置多处传感器模块。例如,可在进风腔16化内 设置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且在回风腔160a内设置第二传感器模块,同样出于提高通用性 的目的,第一传感器模块150与第二传感器模块关于第一中线对称布置。
[0028] 首先,可在回风腔160a内设置第二传感器模块,由于此处的回风来自室内,能够 反映出经过净化之后或者尚未经过净化时的室内空气的真实状况。因此,需要对其各方面 参数进行重点检测,并基于此来决定新风净化装置是否开启或该如何进一步调节室内的空 气质量。基于上述考虑,用于感测室内侧空气质量的第二传感器模块可包括溫度传感器、湿 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异味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且优选地包括全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