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6907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主流的空气净化器通常是采用一侧进风一侧出风、或者两侧进风顶部出风的循环方式,也即,通过风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经过多级过滤材质(例如除甲醛网、除PM2.5网等),然后经出风口送出净化处理后的新空气。
[0003]现有技术的这种采用一侧进风一侧出风、或者两侧进风顶部出风的风道模式,限制了空间结构,导致机内空间利用率不高,净化器整体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并且风阻相对较大,使空气净化器难以实现大风量和高净化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使得机内风阻减小、风压增强、风量增加,从而提高净化效率。
[0005]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种空气净化器,其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内部的风机组件、以及设置在机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设置在机壳下方,出风口设置在机壳上方,风机组件轴线竖直地安装在机壳内,并被配置为自下而上地进行送风。
[0007]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离心风叶和风道构件,其中,离心风叶、风道构件和电机支架同轴地套叠在一起,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电机轴与离心风叶固定连接,风道构件与电机支架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侧壁和电机安装座,在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处在所述侧壁与所述电机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梁。
[0009]优选地,所述多个支承梁包括4个非对称设置的不规则支承梁。
[0010]优选地,所述支承梁具有变化的宽度,且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部位的宽度。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架的截面外轮廓为大致方形,其中方形的三个角部为圆角,另一个角部为斜角。
[0012]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压板,其与电机安装座相配合地将电机固定在位。
[0013]优选地,所述风道构件一端通过止口与电机支架内壁凸起的台阶配合,另一端通过凸起的外围与电机支架相固定。
[0014]优选地,风道构件的内侧设置有凹凸不平的褶皱。
[001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在机壳侧壁与净化器底座之间围绕机身360度设置,和/或,所述出风口在机身顶部围绕机壳顶壁360度设置。
[0016]优选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两侧处设置导流斜坡。
[001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与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相比,风从整机下方吸入,从整机上方送出,而风道组件轴线竖直地安装在机身内部,使得机内风阻减小,风压增强,由此带来风量增加,从而提高净化效率。而风道构件和电机支架的优选结构则进一步减小了风阻、避免了涡流。进一步地,进风口和出风口隐藏在整机的外观面中,避免了直接暴露在外面的缺陷,提高了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18]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进行描述。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风机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风机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电机支架的透视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的电机支架的俯视不意图;
[0024]图6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风道构件的透视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的风道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离心风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9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离心风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离心风叶位于第三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2的风机组件中的离心风叶位于第三位置时的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0]图12示意地示出了风道构件与电机支架的固定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首先参见图1,其中示意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器的外形。该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1、位于机壳1内部的风机组件(图2、图3中单独示出)、以及设置在机壳1上的进风口 2和出风口 3。如图所示,与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2设置在机壳1下方,出风口3设置在机壳1上方,从而形成下方进风、上方出风的循环送风方式。与该循环送风方式相匹配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中,风机组件轴线竖直地安装在机壳1内,并被配置成自下而上地进行送风。
[0032]例如,风机组件可以安装在机身的中部,各种过滤组件(例如除甲醛组件、除PM2.5组件等),可以安装在风机组件的下方。
[0033]这样,风机组件将空气从下方的进风口吸入机壳内部,经过滤组件过滤后进入风机组件,被风机组件加速后继续向上方吹送,进而经过上方的出风口送出,完成空气的净化过程。由于在机身内的空气流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不发生方向的明显改变,基本上沿着自下而上的方向行进,因而可减小风阻、增强风压,使得风量增加,从而可提高净化效率。
[0034]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的优选结构如图2-3所示。所述风机组件总体上包括电机
4、电机支架5、离心风叶6和风道构件7,其中,离心风叶6、风道构件7和电机支架5同轴地套叠在一起,即,电机支架5位于最外侧,离心风叶5位于最内侧。电机4固定在电机支架5上,电机轴与离心风叶6固定连接,风道构件7与电机支架5固定连接。
[0035]由于空气流的行进方向为自下而上,S卩,从下方进入离心风叶内部,经离心风叶的加速后进入离心风叶与风道构件之间的空隙中并经风道构件上方的开口送出。由于离心风机可以实现360度出风,当风的流向与离心风机的轴向方向一致时,则同样可以实现在离心风机周围360度的范围内出风,这样,风道构件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离心风机的蜗壳而言得以简化和减小尺寸,原因在于其省略了蜗舌、侧部出风口等构件。于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有效节约了空间,使机内空间利用率提高。
[0036]优选地,如图4-5所示,所述电机支架5包括侧壁51和电机安装座52,在所述电机支架5的顶部处在所述侧壁51与所述电机安装座52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承梁53。例如,电机安装座52包括与电机外形相匹配的电机承窝,电机4以前端面为定位面安装在该电机承窝中,电机轴从该承窝的底部伸出,以便与离心风叶6进行连接,例如,借助于垫片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
[0037]多个支承梁53之间的空隙构成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也即,风道构件上方的开口与前述空隙很大部分地重叠,从而,空气从风道构件向上流动时,能够几乎不受阻碍地流到风机组件的上方,因为各支承梁的面积与前述空隙的面积相比,前者仅占后者的例如1/5以下,因而支承梁对空气的阻挡作用有限。
[0038]优选地,所述多个支承梁53包括4个非对称设置的不规则支承梁,例如螺旋横梁。例如如图6、图7所示,当风道构件7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流道70时,螺旋横梁的螺旋方向优选根据导流道的出风口方向设计,从而可起到引流的作用。
[0039]可见,4个非对称的支承梁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支承电机安装座中的电机,同时,支承梁的结构优选还根据风的流向进行设计,该设计可避免涡流,大大降低了风阻、噪声、振动,提尚了整机性能。
[0040]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支承梁53具有变化的宽度,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