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249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贮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背景技术:

贮液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配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储存系统中的制冷剂,并将经过冷凝器后不饱和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保证进入膨胀阀的为液态制冷剂,还可以过滤系统中的杂质同时干燥剂吸收系统中的水分。汽车空调用过冷式贮液器一般由筒体、堵盖和o型圈密封而成一个容器,用于贮存冷媒,内部由卡箍、过滤组件、分子筛等构成。

现有技术中,过滤组件通过与卡箍过盈配合来固定,而卡箍也是通过与筒体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来固定。为了安装卡箍,筒体的两端都呈开口设置,并且一端通过芯棒扩口从而使筒体内形成内径不同的两部分,卡箍能够从扩口后内径较大的一端装入筒体内,并与内径较小部分的内壁过盈配合。

现有技术中,筒体需要两端开口才能够实现内部零部件的安装,安装之后需要两端都需要用封盖密封,安装较为复杂,对密封性能要求也较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加工公益可靠性高、加工流程简单、密封性能好的贮液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贮液器,包括一端开口的筒状壳体、过滤组件、芯体支架、分子筛包、以及封盖,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腔,所述过滤组件、芯体支架和分子筛包安装于所述壳体的腔内,所述封盖封住壳体的开口端,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腔的底部,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所述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靠近所述腔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相对远离壳体的开口端,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内径小于相邻部分内壁的内径;

在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一卡箍,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内径较小部分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壁与所述卡箍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接口穿过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其中所述第一腔相对靠近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三腔相对远离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腔和第三腔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部分的内径为d1,所述第二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部分的内径为d2,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部分的内径为d3,满足:d1≥d2>d3,0.15mm≤d2-d3≤0.3mm,所述卡箍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所述壳体内壁部分之间过盈配合。

在所述第二腔和第三腔之间还设置有一环状的导向部,在从所述第二腔到所述第三腔的方向,所述导向部的内径逐渐减小,并且所述导向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之间形成的夹角θ满足:5°≤θ≤10°。

所述卡箍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径,所述大径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所述卡箍的大径部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过盈配合,所述小径部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壳体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一滚槽,所述滚槽相对靠近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滚槽的内壁的内径小于所述滚槽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壳体内壁的内径,所述滚槽的内壁与所述卡箍的内壁过盈配合。

所述滚槽通过冷挤压形成,所述卡箍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外径,所述大径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小径部的内径,所述卡箍的大径部与所述滚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周壁设置有环状的薄壁部,所述薄壁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且所述薄壁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壁之间硬密封,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之间的距离。

所述芯体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组件相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封盖相固定,所述分子筛包容置于所述芯体支架的两端之间,所述分子筛包与所述卡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所述第一腔靠近开口端部分的内径大于远离开口端的其它部分,在所述第一腔靠近开口端部分相对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

所述壳体模具挤压一体成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贮液器对于加工工艺较为复杂的壳体内壁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而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卡箍则加工工艺较为简单,相对而言,本发明的贮液器加工工艺可靠性高,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贮液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贮液器的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贮液器的卡箍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壳体和卡箍结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贮液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贮液器包括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壳体1、过滤组件3、卡箍5、芯体支架4、分子筛包6、以及封盖2。过滤组件3、芯体支架4、卡箍5和分子筛包6安装于壳体1内,封盖2封住壳体1的开口端。

如图3所示,壳体1通过模具挤压一体成形,壳体1的内腔包括第一腔13、第二腔14和第三腔15,其中第一腔13相对靠近壳体1的开口端,第三腔15相对远离壳体1的开口端,第二腔14位于第一腔13和第三腔15之间。其中第一腔13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的内径为d1,第二腔14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141的内径为d2,第三腔14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151的内径为d3,满足:d1≥d2>d3,并且0.15mm≤d2-d3≤0.3mm。这里应当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腔14和第三腔15之间还设置有一环状的导向部16,导向部16的内径从第二腔14到第三腔15逐渐减小,并且导向部16的内壁与第三腔14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151之间形成的夹角θ满足:5°≤θ≤10°。通过设置导向部能够方便卡箍5的安装,防止卡箍和壳体的损坏。

壳体1还形成有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其中第一接口11与第三腔15相连通,第二接口12与第二腔14相连通。这样,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相对远离壳体1的开口端。

卡箍5设置于第三腔15,并且卡箍5与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内壁过盈配合。如图4所示,卡箍5包括大径部52和小径部51,其中,大径部52的外径大于小径部51的外径,大径部52的内径大于小径部51的内径。卡箍5的大径部52与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内壁过盈配合,从而使卡箍5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内壁。具体的,卡箍5的大径部52可以与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内壁的靠近第二腔14部分过盈配合,而小径部51与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如图1所示,过滤组件3的一端深入第三腔15的底部,另一端的外周壁与小径部51的内壁之间硬密封,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3的外周壁设置有环状的薄壁部,薄壁部与小径部51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实现过滤组件3的外周壁与小径部51的内壁之间的硬密封。这样,第一接口11需要穿过过滤组件3与第二接口12连通。

如果过滤组件3的外周壁直接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硬密封,由于实现硬密封对于两元件之间的精密度要求较高,所以对于筒体内壁的表面度要求也会较高,由于第三腔15离开口端较远,也不易对其表面度再加工,从而会提高加工难度,增加加工工序,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而且密封性能也会相对较差。相较于过滤组件3的外周壁与小径部51的内壁之间的硬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卡箍5相对是一个较小的零件,相对精加工工艺和工序也较为容易,从而使密封性能相对较好;而且小径部51的外径小于大径部52的外径,小径部51与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过滤组件的外周壁(这里应当清楚不包括薄壁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过滤组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三腔所对应的壳体内壁部分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过滤组件3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较远,即第一接口11与过滤组件3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能够使流体能够充分的与过滤组件3接触,而且流体的压力损失也较小。

如图2所示,芯体支架4的第一端41与过滤组件3相固定,第二端42与封盖2相固定,分子筛包6容置于芯体支架4的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之间,分子筛包与所述卡箍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分子筛包6可以与芯体之间4相固定。这样,通过设置芯体支架4可以使分子筛包6与卡箍5不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分子筛包6被卡箍5划破,并且芯体支架4还能够起到支撑过滤组件3的作用,防止过滤组件3脱落。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腔13靠近开口端部分131的内径大于远离开口端的其它部分,在第一腔13靠近开口端部分131相对应的内壁设置有螺纹132。封盖2通过与螺纹132之间螺纹连接固定,为了提高密封性能,还可以在封盖2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

由于封盖2和壳体1的开口端位于相对远离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的一端,而贮液器在实际应用中,贮液器是竖直放置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位于下方,这样,可以使封盖2就位于上方。由于汽车内的安装环境受到限制,贮液器一旦安装后无法或者很难单独拆解,如果封盖位于下方,封盖也就很难拆开,从而会导致内部的分子筛包和过滤组件无法更换。而在本实施例中,封盖2位于上方,能够较为轻松的打开封盖2,从而有利于更换分子筛包和过滤组件。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14和第三腔15所对应的壳体1的内壁的内径是相同的,在第二腔14和第三腔15之间设置有一滚槽17,滚槽17可以通过冷挤压形成。滚槽17的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腔14所对应的壳体内壁的内径,从而使滚槽17的内壁可以与卡箍5的大径部52的内壁过盈配合。并且,同样的,滚槽17位于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之间,滚槽17相对靠近第二接口12,所述滚槽的内壁的内径小于所述滚槽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壳体内壁的内径,。相较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滚槽17加工较为简单,且灵活性较高,同时对于壳体1的加工工艺要求也较低。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近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