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679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式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冷却凝结成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将液态的制冷剂通入蒸发器进行制冷,液态的制冷剂在制冷过程中吸热气化后重新进入压缩机。

传统的制冷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蒸发器上会结霜,结霜后会影响制冷效果,严重时制冷系统将无法运行,这时需要进行除霜,一般的除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断电源即停止制冷系统,让霜自然融化,这种方法除霜不仅时间较长,而且使得制冷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较大,另一种是采用电加热除霜,电加热除霜是一种典型的“点”化霜,强制换热,是由位于蒸发器底部的加热管通电,对蒸发器进行由外到内的化霜,主要的传热方式为对流和辐射,电加热除霜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加热管产生热量会迅速分散,大量热量散布到设备空间中,会造成空间内温度的迅速上升,若是食品冷冻则每天频繁多次的温度变化会造成冷冻食品的开裂等问题,影响食品的质量,第二,由于电加热化霜的不均匀性,每次化霜时间长达30 分钟,且每天需要进行频繁、多次的化霜,耗电量大大增加,而且在化霜结束后大约有50% 的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会残留在设备内,这些热量会增加系统的负荷,影响制冷速度,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耗电量,第三,电加热除霜仅对加热管附近的结霜清除效果比较好,而距离加热管比较远的地方由于受热不均,在化霜时间设置为30分钟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清除,每次化霜结束后遗留的残霜不断累积造成系统的冰堵故障,增加了系统的故障率。

上述两种除霜方法均存在一个问题,不适合用于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制冷设备,如用于织物检测的热阻湿阻测试仪,使用时该热阻湿阻测试仪需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长时间运行,传统的制冷系统会因为结霜而无法保持恒温,所以需要设计一个不结霜的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会结霜的制冷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蒸发器,压缩机与冷凝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箱,保温箱内注入防冻液,防冻液内浸设有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上设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制冷剂入口与冷凝器连接,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上设有防冻液入口和防冻液出口,防冻液入口和防冻液出口均与保温箱连通。

上述结构中,压缩机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冷却凝结成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将液态的制冷剂通入第二蒸发器来降低保温箱内防冻液的温度,制冷后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重新加压,降温后的防冻液通入第一蒸发器对需要降温制冷的环境进行制冷,吸热升温后的防冻液再回到保温箱内降温,因防冻液在通入第一蒸发器时不会瞬间降温,所以不会结霜,因此无需除霜,即制冷系统可长时间运行,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温度控制精度高且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温箱内设有用于检测防冻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制冷剂入口和冷凝器通过制冷剂入口管道连接,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通过制冷剂出口管道连接,所述制冷剂入口管道上设有控制阀,该控制阀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上述结构中,为了避免第一蒸发器结霜保温箱内防冻液的温度需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防冻液温度传送给控制阀,若防冻液的温度太低,就减小制冷剂的流量,若防冻液的温度太高,就加大防冻液的流量,因防冻液的温度是0摄氏度以上,所以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应用于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以上的制冷环境,优选的控制阀可以是膨胀阀,将冷凝器输出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再通入第二蒸发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有贮液器,贮液器与制冷剂入口管道连通。

上述结构中,贮液器是用来贮存液态制冷剂的容器,贮液器安装在冷凝器的末端,用来贮存冷凝器排出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当热负荷增大或减小时,供给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就相应的增多或减少,以满足设备调节变化的需要,贮液器还可防止在冷凝器中存有过多的制冷剂液体,以保证冷凝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制冷系统需要维修时,还可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收贮在贮液器中,以备再用,贮液器中的液体不应超过贮液器容器的8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冻液入口和防冻液出口分别通过防冻液入口管道和防冻液出口管道与保温箱连接,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上设有水泵。

上述结构中,第一蒸发器和保温箱形成一个制冷回路,因保温箱内的防冻液无法自发的流向第一蒸发器,水泵的设置使得防冻液能通过防冻液入口管道流向第一蒸发器,使制冷系统能顺利的运行。

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不会结霜的制冷系统,即不会因为除霜而出现温度控制不稳定,且除霜不干净会造成冰堵故障,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除霜过程中不仅耗时耗电、浪费资源,而且还增加成本,本发明的制冷系统不仅克服了上述问题,且结构稳定安全,适用于温度控制精度高的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该领域的技术工程师可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和第一蒸发器3,压缩机1与冷凝器2连接,还包括保温箱4,保温箱4内注入防冻液41,防冻液内浸设有第二蒸发器42,所述第二蒸发器42上设有制冷剂入口421和制冷剂出口422,制冷剂入口421与冷凝器2连接,制冷剂出口422与压缩机1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3上设有防冻液入口31和防冻液出口32,防冻液入口31和防冻液出口32均与保温箱4连通。压缩机1将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压缩成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2冷却凝结成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再将液态的制冷剂通入第二蒸发器42来降低保温箱4内防冻液41的温度,制冷后的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1重新加压,降温后的防冻液41通入第一蒸发器3对需要降温制冷的环境进行制冷,吸热升温后的防冻液41再回到保温箱4内降温,因防冻液41在通入第一蒸发器3时不会瞬间降温,所以不会结霜,因此无需除霜,即制冷系统可长时间运行,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适用于制冷温度控制精度高且需要长时间运行的设备。

上述保温箱4内设有用于检测防冻液4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3,制冷剂入口421和冷凝器2通过制冷剂入口管道4211连接,制冷剂出口422和压缩机1通过制冷剂出口管道4221连接,所述制冷剂入口管道4211上设有控制阀4212,该控制阀4212与温度传感器43连接。保温箱4内防冻液41的温度需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温度传感器43检测到的防冻液41温度传送给控制阀4212,若防冻液41的温度太低,就减小制冷剂的流量,若防冻液41的温度太高,就加大防冻液41的流量,因防冻液41的温度是0摄氏度以上,所以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应用于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以上的制冷环境,优选的控制阀可以是膨胀阀,将冷凝器2输出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转换为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再通入第二蒸发器42。

上述冷凝器2的出口端21连接有贮液器22,贮液器22与制冷剂入口管道4211连通。贮液器22是用来贮存液态制冷剂的容器,贮液器22安装在冷凝器2的末端,用来贮存冷凝器2排出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当热负荷增大或减小时,供给第二蒸发器42的制冷剂流量就相应的增多或减少,以满足设备调节变化的需要,贮液器22还可防止在冷凝器2中存有过多的制冷剂液体,以保证冷凝器2的有效换热面积,制冷系统需要维修时,还可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收贮在贮液器22中,以备再用,贮液器22中的液体不应超过贮液器22容器的80%。

上述防冻液入口31和防冻液出口32分别通过防冻液入口管道311和防冻液出口管道321与保温箱4连接,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311上设有水泵3111。第一蒸发器3和保温箱4形成一个制冷回路,因保温箱4内的防冻液41无法自发的流向第一蒸发器3,水泵3111的设置使得防冻液41能通过防冻液入口管道311流向第一蒸发器3,使制冷系统能顺利的运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