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液机柜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244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防积液机柜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液机柜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控制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精密、高复杂的电子、电器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机柜空调提出了较高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方面要求。机柜空调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同时,尺寸越来越大,消耗的电能也越来越高。

机柜空调器通常采用的是普通制冷系统,即以制冷剂作为媒介,在蒸发器处吸热,在冷凝器处放热。在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内吸收机柜内部空气进行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由于温度很低,表面会产生凝露现象,并汇聚成冷凝水流。若积水过多会影响机柜空调器内的用电设备安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机柜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液机柜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积液机柜空调器,包括安装于机柜外侧的壳体,所述壳体被一隔板分隔成远离机柜的外循环室和紧靠机柜的内循环室;所述外循环室内设有压缩机、外循环风机和冷凝器,所述内循环室内设有内循环风机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循环连接成第一循环管路;所述内循环室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导出所述壳体的排水管,所述隔板具有横向延伸的下板,所述排水管的内出口开设于所述下板的最低处。

具体的,所述壳体远离机柜的外侧面设有正对所述外循环风机的外循环进风口和正对所述冷凝器的外循环出风口,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位于所述外循环出风口的下方。

具体的,所述壳体面向机柜的内侧面设有正对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内循环进风口和正对所述蒸发器的内循环出风口,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出风口的上方。

具体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位于所述外循环室内的外循环三维热管和位于所述内循环室内的内循环三维热管循环连接,所述内循环三维热管正对所述蒸发器,所述外循环三维热管正对所述冷凝器。

进一步的,所述外循环室内设有靠近所述外循环风机出风口的外室温度感应器,所述外室温度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

具体的,所述壳体两侧设有扣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冷凝水就能经由排水管排出机柜空调器,避免内循环室产生积液;

2、下板能够设置出坡度,这样积液就能从下板上的最低位置流出排水管;

3、进出风口的设置利于自动产生空气循环推动力,提高相同耗电下的换热效率;

3、导风边能以引导送出去冷空气的流动方向,防止向内循环进风口方向流动,确保进出口两侧的温度梯度,提高换热效率;

4、第二循环管路可有效减少压缩机的运行负荷和工作时间,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5、控制器能够根据外循环室温度控制压缩机的开关,节能控制效果更好;

6、扣手能够方便空调器拆换时的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机柜空调器与机柜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机柜空调器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机柜空调器的控制结构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机柜,

2-壳体,

21-外侧面,

211-外循环进风口,

212-外循环出风口,

213-挡风板,

214-控制器,

22-内侧面,

221-内循环进风口,

222-内循环出风口,

223-导风边,

23-隔板,

231-下板,

24-排水管,

25-扣手;

3-外循环室,

31-压缩机,

311-防护罩,

312-吸音材料,

32-外循环风机,

33-冷凝器,

34-外循环三维热管,

35-节流阀,

36-外室温度感应器。

4-内循环室,

41-内循环风机,

42-蒸发器,

43-内循环三维热管;

44-内室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柜空调器,包括安装于机柜1外侧的壳体2,壳体2远离机柜1的外侧面21设有外循环进风口211和外循环出风口212,壳体2面向机柜1的内侧面22设有内循环进风口221和内循环出风口222;壳体2被一隔板23分隔成远离机柜1的外循环室3和紧靠机柜1的内循环室4,外循环室3内设有压缩机31、位于外循环进风口211的外循环风机32、正对外循环出风口212的冷凝器33和正对冷凝器33的外循环三维热管34,内循环室4内设有位于内循环进风口221的内循环风机41、正对内循环出风口222的蒸发器42和正对蒸发器42的内循环三维热管43;蒸发器42、压缩机31和冷凝器33循环连接成第一循环管路(未标注),外循环三维热管34和内循环三维热管43循环连接成第二循环管路(未标注)。

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制冷剂的相变过程如下:低温低压的液态或者气液两相制冷器在蒸发器42内对机柜1内热空气进行冷却后温度升高,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通过管路输送至压缩机31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进入冷凝器33内被外部空气冷却成中高温的液态制冷剂,最后经过膨胀阀释放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然后输送回到蒸发器42内吸收机柜1内热空气的热量重新转变为低压低温的制冷剂,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三维热管的制冷剂的相变过程如下:内循环三维热管43内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机柜1内空气的热量,液态制冷剂沸腾产生蒸汽成为汽态,蒸汽上升至外循环三维热管34,释放热量给外循环空气后,蒸汽冷凝成液态。液体通过重力作用又返回到内循环三维热管端,液态制冷剂吸收机柜1内空气的热量,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在工作中,内循环风机41使机柜1内的热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221进入内循环室4,形成内循环室4与机柜1内的空气内循环。热空气经过内循环三维热管43先进行冷却,必要时再通过蒸发器42进一步冷却后从内循环出风口222排出至机柜1内部,使机柜1内部降温。从蒸发器42和内循环三维热管43吸收来的热量经制冷剂转移到冷凝器33和外循环三维热管34中,继而散发到外循环室3内。外循环风机32使外界的冷空气经外循环进风口211进入外循环室3,形成外循环室3与大气的空气外循环。冷空气经过外循环三维热管34吸热,必要时在通过冷凝器33进一步吸热后从外循环出风口212排出至大气,使热量散发出去。受到隔板23的阻挡,内外循环室之间的气体不会互相渗透,两室之间的换热依靠制冷剂完成。如果室外温度较低(如5℃),通过三维热管即可将机柜内发热量全部导出,则不需要启动压缩机31进行制冷运行;如果室外温度较高,仅靠三维热管无法满足机柜内散热需求,则通过机器的控制面板,启动压缩机31,进行制冷运行,此时三维热管可以提供部分散热功能,最大化地减少压缩机31的运行负荷和工作时间,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循环进风口211位于外循环出风口212的下方,内循环进风口221位于内循环出风口222的上方。因为热气比冷气轻,机柜1热空气放热下降,外界冷空气吸热上升,这就会自动产生空气循环推动力,提高相同耗电下的换热效率。

如图2所示,内循环出风口222往内侧的上部设有导风边223,导风边223封闭蒸发器42和内循环三维热管43侧方。导风边223能以引导内循环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其在排出内循环出风口222必先经过内循环三维热管43和蒸发器42,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4所示,压缩机31安装在位于外循环室3下部的防护罩311内,防护罩311与压缩机31之间填充有吸音材料312,防护罩311和吸音材料312能够隔绝吸收压缩机31的工作噪音,还能防止外界的水分影响压缩机31的工作。

如图2所示,外侧面21内侧设有围绕外循环出风口212的挡风板23,挡风板23封闭外循环三维热管34的侧方和冷凝器33的侧方。这样挡风板23能将外循环三维热管34和冷凝器33端面与四周隔绝,引导外循环空气必须经过外循环三维热管34和冷凝器33流向外循环出风口212,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3所示,内循环室4底部开设有若干导出壳体2的排水管24,隔板23具有横向延伸的下板231,排水管24内出口开设于下板231的最低处。在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42内吸收机柜内部空气进行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42由于温度很低,表面会产生凝露现象,并汇聚成冷凝水流。此时冷凝水就能经由这些排水管24排出机柜空调器,避免内循环室4产生积液。壳体2的外壁一般不设有坡度,这样还是可能有少量积液留在空调器内,而下板231能够设置出坡度,这样积液就能从下板231上的最低位置流出排水管24。

如图1所示,壳体2的两侧设有扣手25。扣手25能够方便空调器拆换时的搬运。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外侧面2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压缩机31、外循环风机32和内循环风机41的控制器214,第一循环管路上还设有受控制器214控制的节流阀35,外循环室3内设有靠近外循环风机32出风口的外室温度感应器36,内循环室4内设有靠近内循环风机41出风口的内室温度感应器44,外室温度感应器36和内室温度感应器44电连接于控制器214。控制器214不仅起到控制压缩机31、外循环风机32和内循环风机41开关的作用,还能根据外循环室3和内循环室4的温度调整节流阀35的开度,使节能控制效果更好。外室温度感应器36靠近外循环风机32出风口就能更准确地感应大气温度,判断外循环三维热管34能否提供足够的换热量,若不够就会开启压缩机31辅助换热;内室温度感应器44靠近内循环风机41出风口就能更准确地感应机柜1内温度,并随时控制节流阀35流量,以灵活适应所需换热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