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2613发布日期:2018-06-08 22:0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水冷系统,尤指一种水冷系统的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利用水(液)冷方式进行散热时,水冷系统大致包含有水箱、贴接发热元件的水冷头、连通水箱的水泵(帮浦)、水冷排和连接管路等元件。系统使用时,将水冷头贴接在一发热元件的表面以进行热交换,由此达到对该发热元件进行散热的目的。

使用传统水冷式散热装置时,其水箱可能会因发热元件位置的不同而必须以不同角度和方向设置,如直式(0度)、横式(90度)或反向(180度)等。然而,倘若水箱内部的水量未达到一定高度,则其连接的水泵可能会抽入水箱内的空气造成阻塞,且水泵亦可能会因为空转而造成毁损。此外,由于无法抽出水箱中的水来对高温元件进行散热,对装置的运转稳定性及可靠性影响甚巨,故亟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由此可以提供不同角度和方向的设置且不致抽入空气,故可维持连接水泵的运转,增加设置上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该散热水箱结构包括:

一壳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入水口、一出水口及一隔板,该隔板分隔该容置空间为一热交换区及一集水区,且该壳座具有一输送管,该输送管连通该热交换区以及该输送管的管口位于该集水区内;以及

一水冷板组,结合在该壳座上,并盖合该热交换区的一侧面;

其中,所述散热水箱结构通过该集水区内的冷却液覆盖该输送管的管口而能够以任何角度或方向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更包括一扇叶,该壳座在该集水区成型有一安装空间,该扇叶设置在该安装空间中。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更包括一防水垫圈,该壳座包括一底座、一上罩及一盖板,该盖板与该上罩结合在该底座并罩合该集水区,该防水垫圈设置在该底座及该盖板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更包括一分水座,该分水座设置在该热交换区中,该分水座具有连通该入水口的一入水槽、连通该出水口及该输送管的一出水槽、连通至该水冷板组的一冷却出槽,该分水座的一顶面抵贴该隔板并区隔该热交换区为一入水区、一出水区及一冷却出槽区。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该输送管位于该集水区的中央。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该输送管的高度大于该集水区的冷却液的深度的二分之一。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更包括一入水接管及一出水接管,该水冷板组包括一导接板及设置在该导接板上的多个鳍片,该多个鳍片位于该热交换区中,该入水接管结合在该入水口,该出水接管结合在该出水口。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更包括一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括一发光元件及一导线组;该壳座具有一导光柱及一出线槽,该发光元件固定在该导光柱中,该导线组的一端连接该发光元件、另一端自该出线槽穿出。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该输送管设置在该集水区内靠近该水冷板组的一侧。

本发明所述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其中,该输送管设置在该集水区内远离该水冷板组的一侧。

本发明的一种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于壳座内设置分水座,用以分隔入水及出水,以防止产生紊流而影响水流的正常移动。

本发明的一种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于壳座内设置扇叶,用以感测壳座内的水流是否正常移动,藉此得知连通散热水箱结构的水泵是否正常运作。

相较于现有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本发明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于壳座的集水区中成型有输送管,使得集水区中的水能够从输送管流入热交换区;据此,水箱能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设置,且壳座内的空气不致被吸入连接水泵,故水泵能维持正常的运转,以保持水冷系统的运作进行热交换,进而增加散热水箱在设置上的便利性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一侧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另一侧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水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一侧方向(纵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另一侧方向(纵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在水平方向(横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在0度设置方向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在90度设置方向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在180度设置方向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散热水箱结构

2…冷却液

3…发热元件

4…水泵

5…水冷排组

10、10a…壳座

100、100a…容置空间

101、101a…热交换区

1011…入水口

1012…出水口

1013…入水区

1014…出水区

1015…冷却出口区

102、102a…集水区

1020…安装空间

1021…锥型柱

103、103a…输送管

11…隔板

12…底座

13…上罩

130…凹状开口

14…盖板

15…入水接管

16…出水接管

17…导光柱

18…出线槽

20、20a…水冷板组

21…导接板

22…鳍片

30…防水垫圈

40…发光模块

41…发光元件

42…导线组

50、50a…分水座

501…顶面

51…入水槽

52…出水槽

53…冷却出槽

60…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其分别显示本发明的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两侧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立体外观示意图、分水座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散热水箱结构一侧方向(纵向)的剖视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系统的散热水箱结构1,包括一壳座10及一水冷板组20。该水冷板组20结合在该壳座10的一外侧面,用以贴接一发热源并对其进行散热。更详细说明该散热水箱结构1的结构如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壳座10具有一容置空间100、连通该容置空间100的一入水口1011、一出水口1012及一隔板11,该隔板11分隔该容置空间100为一热交换区101及一集水区102(请另参图5)。另外,该壳座10具有一输送管103,该输送管103连通该热交换区101以及该输送管103的管口位于该集水区102内。再者,该水冷板组20结合在该壳座10上,并盖合该热交换区101的一侧面。

要说明的是,上述输送管103可以从该壳座10以射出成型的方式直接成型,或者,该输送管103可采用紧配的方式组装在该壳座10上。另外,前述连通是指水流可从输送管流动到该热交换区101内;又,其流动方式可直接流到热交换区101,也可经过其他区域如集水区102后再流入热交换区101。

于本实施例中,该壳座10包括一底座12、一上罩13及一盖板14。该上罩13设有一凹状开口130,该盖板14抵接在该凹状开口130的底侧,该盖板14与该上罩13结合在该底座12上,并罩合该集水区102。

此外,该散热水箱结构1更包括一入水接管15及一出水接管16。该入水接管15结合在该入水口1011;该出水接管16结合在该出水口1012。

再者,该水冷板组20包括一导接板21及设置在该导接板21上的多个鳍片22,该多个鳍片22位于该热交换区101中。

又,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散热水箱结构1更包括一防水垫圈30。该防水垫圈30设置在该底座12及该盖板14之间。

较佳地,该散热水箱结构1还包括一发光模块40。该发光模块40包括一发光元件41及一导线组42,且该发光模块40设置在该壳座10上。实际使用时,该壳座10具有一导光柱17及一出线槽18。该发光元件41固定在该导光柱17中;另外,该导线组42的一端连接该发光元件41、另一端自该出线槽18穿出以连接一电源。

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该散热水箱结构1更包括一分水座50及一扇叶60。该分水座50的设置是用以分隔入水及出水,以防止产生紊流而影响水流的正常移动。此外,该扇叶60的设置是用以感测该容置空间100的水流是否移动,由此得知连通该散热水箱结构1的水泵是否正常运作。该分水座50的结构及该扇叶60的设置更详细描述于后。

如图4所示,该分水座50设置在该壳座10的容置空间100中的热交换区101中;另外,该分水座50具有连通该入水口1011及该水冷板组20的一入水槽51、连通该出水口1012及该输送管103的一出水槽52、连通至该水冷板组20的一冷却出槽53。

请参照图5,具体而言,该分水座50的一顶面501抵贴该壳座10的容置空间100的隔板11,并区隔该热交换区101为一入水区1013、一出水区1014及一冷却出口区1015。

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壳座10在该集水区102中成型有连通该热交换区101的输送管103。较佳地,该输送管103位于该集水区102的中央;此外,该输送管103的高度大于该集水区102深度的二分之一,但实际实施时不以此为限制。

请另参阅图6及图7,其分别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另一侧方向(纵向)的剖视图及水平方向(横向)的剖视图。

请另参照图6,该壳座10的容置空间100中另设置有一扇叶60。于本实施例中,该壳座10利用该隔板11而在该集水区102形成有一安装空间1020,并在该安装空间1020中成型有一锥型柱1021,该扇叶60固定在该安装空间1021中的锥型柱1021上。但实际实使用时,该扇叶60的固定位置及设置方式并不限制,该扇叶60仅需位于水流流经处,以利于感测水流的流动即可。

从图7中可明显看出,该分水座50具有入水槽51、出水槽52及冷却出槽53;其中,该入水槽51连通该入水口1011,该出水槽52连通该出水口1012,此外,该冷却出槽53则是连通至下方侧的水冷板组20。

请续参照图8至图10,其分别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在0度、90度及180度设置方向时的水流示意图。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1可依发热元件的位置设置而呈各种角度而能够维持正常运作,且不致抽入空气而令与其相接的水泵(帮浦)产生阻塞或空转。使用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1时,其内部充填有冷却液2(如水等),此外,该壳座10以直立方式(0度)贴接一发热元件3。

如图8所示,冷却液2从该壳座10的入水口1011流入该热交换区101的分水座50,再通过该分水座50流入该入水区;接着,流经该水冷板组20,并同时进行热交换而带走该发热元件3的热,另外从该冷却出口区1015流出,续流入该集水区102;又,汇集在该集水区102中的水会流入该输送管103,并通过该输送管103而进入该分水座50的出水区1014;最后,水流会从与该出水区1014连通的出水口1012流出。

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集水区102内的冷却液2只需覆盖该输送管103的管口就可流入该输送管103,据此,该散热水箱结构1即能够以任何角度或方向设置,并维持冷却液2的循环而进行散热。

请再参照图9及图10,该散热水箱结构1不论以何种角度摆置,例如以图9的垂直角度(90度),或图10的反向方式(180度)设置来贴接该发热元件3,该壳座10(集水区102)中的水都能够从该输送管103流入该热交换区101并进行热交换,以维持水冷系统的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集水区102内的冷却液2只需覆盖该输送管103的管口就可流入该输送管103,据此,该散热水箱结构1即能够以任何角度或方向设置,并维持冷却液2的循环而进行散热。

综上,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1可通过该集水区102内的冷却液2覆盖该输送管103的管口而使该散热水箱结构1可以任何角度或方向设置,且空气不致进入该散热水箱结构1而令所连接的水泵4而能够维持运转,增加设置上的便利性。

请再参照图11,其显示本发明散热水箱结构的应用示意图。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1可应用在一水冷系统中,以对一发热元件3进行散热。该散热水箱结构1连接一水泵4(帮浦),该水泵4可连接在入水管路或输送管路上;此外,该水冷系统还包括一水冷排组5。据此,冷却液通过该水泵4从该散热水箱结构1中排出后会流入该水冷排组5,经由该水冷排组5的散热后再流回该壳座10,藉此循环以完成该水冷系统的散热运作。

请另参照图12,其显示本发明的散热水箱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散热水箱结构1a包括一壳座10a及一水冷板组20a。又,该壳座10a具有一容置空间100a,该容置空间100a包含一热交换区101a及一集水区102a。另外,该壳座10a具有一输送管103a,该输送管103a连通该热交换区101a,以及该输送管103a的管口位于该集水区102a内。再者,该热交换区101a设置有一分水座50a,该水冷板组20a结合在该壳座10a上,并盖合该热交换区101a的一侧面。本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该输送管103a的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该输送管103a设置在该集水区102a内远离该水冷板组20a的一侧。也即,该散热水箱结构1a的出水是从该集水区102a直接进入该输送管103a的管口进入该输送管103a后排出,并未如前一实施例是从该分水座50a所流出。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