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0066发布日期:2018-08-28 23:2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装置一般是由压缩器、冷凝器、喷嘴和蒸发器构成冷却回路,再对装置内部进行冷却处理,但目前的冷却装置在喷出冷气时,大多只能控制冷气在水平或垂直方向流动,这就使得冷气无法流向装置内壁的死角处,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延长设备的冷却时间,从而达到完全冷却材料的目的,但这无疑影响了装置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包括箱体、箱门、控制板、控制按钮、拉手、喷嘴、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冷却箱、制冷器、蓄电池、冷气箱、抽气泵、电磁阀、开孔、第一风槽、底座、转轴和第二风槽,所述箱体通过铰链与箱门连接,所述箱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一侧安装有拉手,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侧安装有冷气箱,所述冷气箱的内部安装有制冷器,所述冷气箱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安装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喷嘴的一侧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风槽,所述第三导风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风槽,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制冷器、抽气泵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通过导管与冷气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箱门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通过焊接固定在冷却箱的一侧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使用装置时,首先通过控制板的控制按钮启动抽气泵,将空气抽入冷气箱内部,再打开制冷器,使得冷气箱内温度迅速降低,此时,再通过喷嘴将冷气喷入冷却箱的内部,当冷气进入冷却箱后,首先会冲击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在转轴的作用下,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会因为气流的冲击形成一个倒V的形状,部分气流即沿着第一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底部开设的第二风槽流向冷却箱底部内壁的死角处,而剩余的气流则继续向上,直至冲击到第二导风板,而在第二导风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孔和第一风槽,同时由于第二导风板是一种V字形导风板,因此,部分气流会通过开孔继续上升,直到流动至冷却箱的顶部内壁处,而部分气流则会沿着第一风槽流向冷却箱顶部内壁的死角处,该装置通过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第三导风板,使得冷气气流不再简单的垂直上升流动,而是吹向冷却箱的各个方向,形成了一股循环气流,有助于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喷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与冷却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门;3-控制板;4-控制按钮;5-拉手;6-喷嘴;7-第一导风板;8-第二导风板;9-第三导风板;10-冷却箱;11-制冷器;12-蓄电池;13-冷气箱;14-抽气泵;15-电磁阀;16-开孔;17-第一风槽;18-底座;19-转轴;20-第二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循环式设备冷却装置,包括箱体1、箱门2、控制板3、控制按钮4、拉手5、喷嘴6、第一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8、第三导风板9、冷却箱10、制冷器11、蓄电池12、冷气箱13、抽气泵14、电磁阀15、开孔16、第一风槽17、底座18、转轴19和第二风槽20,箱体1通过铰链与箱门2连接,箱门2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3,控制板3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按钮4,控制按钮4的一侧安装有拉手5,箱体1的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2,蓄电池12的一侧安装有抽气泵14,抽气泵14的一侧安装有冷气箱13,冷气箱13的内部安装有制冷器11,冷气箱13的一侧安装有冷却箱10,冷却箱10的内部安装有喷嘴6,喷嘴6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15,喷嘴6的一侧安装有底座18,底座18的一侧安装有转轴19,转轴1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风板7,第一导风板7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导风板9,第一导风板7和第三导风板9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风槽20,第三导风板9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导风板8,第二导风板8的底部开设有开孔16,开孔1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风槽17,控制板3电性连接制冷器11、抽气泵14和电磁阀15。

进一步的,喷嘴6通过导管与冷气箱13连接,便于气流的流动。

进一步的,控制板3通过螺丝固定在箱门2的一侧,便于拆卸维修。

进一步的,底座18通过焊接固定在冷却箱10的一侧内壁,连接牢固且不易脱落。

工作原理:使用装置时,首先通过控制板3的控制按钮4启动抽气泵14,将空气抽入冷气箱13内部,再打开制冷器11,使得冷气箱13内温度迅速降低,此时,再通过喷嘴6将冷气喷入冷却箱10的内部,当冷气进入冷却箱10后,首先会冲击第一导风板7和第三导风板9,在转轴19的作用下,第一导风板7和第三导风板9会因为气流的冲击形成一个倒V的形状,部分气流即沿着第一导风板7和第三导风板9底部开设的第二风槽20流向冷却箱10底部内壁的死角处,而剩余的气流则继续向上,直至冲击到第二导风板8,而在第二导风板8的底部开设有开孔16和第一风槽17,同时由于第二导风板8是一种V字形导风板,因此,部分气流会通过开孔16继续上升,直到流动至冷却箱10的顶部内壁处,而部分气流则会沿着第一风槽17流向冷却箱10顶部内壁的死角处,该装置通过第一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8和第三导风板9,使得冷气气流不再简单的垂直上升流动,而是吹向冷却箱10的各个方向,形成了一股循环气流,有助于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