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1823发布日期:2019-11-01 20: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热电元件模块并具有低噪音和高制冷性能的冰箱。
背景技术
::热电元件是指,利用帕尔贴效应(peltiereffect)实现吸热和放热的元件。帕尔贴效应是指,若电压施加到元件的两端,则根据电流的方向,在一侧发生吸热现象,而在另一侧发生发热现象的效果。该热电元件可以代替制冷循环装置应用到冰箱中。通常,冰箱是,通过在内部填充了隔热构件的箱体和门来形成可以阻断从外部渗透而至的热量的食物储藏空间,并且包括用于吸收所述食物储藏空间内部的热量的蒸发器、由将收集到的热量排出到所述食物储藏空间外部的散热装置构成的制冷装置,而且将所述食物储藏空间保持在微生物难以存活和繁殖的低温区域,由此在不发生变质的情况下对储藏的食物进行保管的装置。所述冰箱划分为:以零上(abovezero)的温度区域对食物进行储藏的冷藏室;和以零下(belowzero)的温度区域对食物进行储藏的冷冻室,并且,根据所述冷藏室和冷冻室的配置,被分类为配置成上部冷冻室和下部冷藏室的上部冷冻式(topfreezer)冰箱;配置成下部冷冻室和上部冷藏室的下部冷冻式(bottomfreezer)冰箱;以及配置成左侧冷冻室和右侧冷藏室的双开门式(sidebyside)冰箱等。另外,冰箱在所述食物储藏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搁架和抽屉等,以便使用者将食物放置在所述食物储藏空间,或者取出存储在所述食物储藏空间中的食物。另一方面,内装式冰箱是指,从开始建造建筑物时就嵌入于家具或墙壁等中的冰箱。普通的冰箱设置于开放的空间,而内装式冰箱嵌入于家具或墙壁等中。因此,内装式冰箱与普通的冰箱相比更难以进行散热。在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0569935号(2006.04.04)中,公开了内装式冰箱的散热结构的一例。根据所述专利文献,从机械室经由冰箱的底部面而吸入空气,并且该空气重新从冰箱的后方吐出。从冰箱的后方吐出的空气通过自然对流进行上升。然而,由于机械室通常设置于冰箱的下端,因此从冰箱的后方吐出的热空气将会对冰箱的整个背面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因自然对流而进行上升的空气持续地与冰箱的整个背面区域相接触。由此,可能会对冰箱所需的隔热负荷和性能产生恶劣影响。更大的问题是,从冰箱的后方吐出的空气无法上升,并且可能会重新吸入到机械室。尤其,如内装式冰箱那样,在冰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被遮蔽的情况下,热空气重新吸入到机械室的可能性非常高。此外,内装式冰箱的尺寸小于普通冰箱,因此,不能排除从冰箱的后方吐出的热空气沿着内装式冰箱的顶面而朝向使用者的脸部的问题。与上述专利文献不同,可以考虑在机械室的上方形成通风口,由此使空气经由所述通风部流入,并且经由机械室排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经由机械室排出的空气因自然对流而进行上升,同时将会进一步促进经由通风口重新吸入到冰箱内部。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其利用热电元件模块实现针对储藏室的冷却,并且具有利用设置于所述热电元件模块的风扇来能够形成散热流的结构。尤其,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内装式冰箱的散热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其通过将用于散热的空气的吸入口和吐出口彼此隔开较远距离,来能够防止从冰箱吐出的热空气重新吸入到冰箱中。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改善为了进行散热而吐出的空气朝向使用者的脸部的问题。本发明的又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其将视听模块一起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从而在这些不露出于外部的情况下还能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备内壳体、外壳体以及隔热构件,所述内壳体形成200l以下的储藏室,所述外壳体形成为包围所述内壳体,所述隔热构件配置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热电元件模块,其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后壁并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支撑座,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面并对所述箱体进行支撑;以及散热罩,其结合于所述外壳体的后部,所述散热罩形成为将被所述第二风扇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引导至下方,所述支撑座将所述箱体与底面隔开间隔,使得被所述第二风扇吸入的空气经由所述箱体的下侧并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吐出。所述热电元件模块包括:热电元件,其具备彼此面向相反方向的吸热部和散热部;第一散热器(heatsink),其配置成与所述吸热部相接触,并且形成为与所述储藏室进行热交换;第一风扇,其设置成面向所述第一散热器并产生风,以促进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热交换;第二散热器,其配置成与所述散热部相接触,并且形成为与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区域进行热交换;第二风扇,其设置成经由所述散热罩视觉地露出于外部并面向所述第二散热器,并且将所述散热罩的外侧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散热罩的内侧,以促进所述第二散热器的热交换;以及隔热构件,其形成为包围所述热电元件的边缘,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例,所述第二风扇配置于比所述散热罩的中心更靠向上侧的位置,以经由所述散热罩的上部吸入空气。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散热罩包括:主板,其与所述外壳体的背面隔开间隔而配置,以在所述主板和所述外壳体的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对空气流向进行引导的流路;以及边缘部,其从所述主板的边缘朝向所述外壳体凸出,并且与所述外壳体相结合。所述主板具备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主板的面向所述第二风扇的位置,所述第二风扇设置成,经由所述开口部视觉地露出于所述散热罩的外侧。所述主板具备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所述倾斜部形成越靠近所述开口部越远离所述外壳体的背面的倾斜度。所述散热罩具备至少一个通风口,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周围。所述散热罩包括:第一引导部,其在所述开口部的下方从所述主板朝向所述外壳体凸出,并且沿着纵向延伸,使得被所述第二风扇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引导至下方;以及第二引导部,其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下端朝向所述箱体和所述底面之间凸出,以引导被所述第一引导部引导的空气经由所述箱体的下侧而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吐出。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基底(base)部,其形成为与所述热电元件面接触;以及多个散热片,其从所述基底部朝向所述第二风扇凸出,并且彼此隔开而配置,多个所述散热片排列成沿着纵向延伸,并且沿着横向彼此隔开而排列,使得被所述第二风扇吸入的空气从上方流向下方。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风扇由轴流风扇构成,以沿着轴向产生风,所述冰箱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被屏蔽膜包围,所述冰箱包括止动件,所述止动件从所述散热罩朝向配置于所述冰箱的后方的屏蔽膜凸出,使得所述散热罩与配置于所述冰箱后方的屏蔽膜隔开。所述散热罩包括收纳部,所述收纳部形成为能够收纳所述止动件,所述止动件通过旋转或线性移动来插入于所述收纳部,或者从所述收纳部引出。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第二风扇由轴流风扇构成,以沿着轴向产生风,所述冰箱的左侧面、右侧面以及背面被屏蔽膜包围,所述散热罩包括:主板,其配置成与所述外壳体的背面隔开而配置,以在所述主板和所述外壳体的背面之间形成用于引导空气流动的流路;以及边缘部,其从所述主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箱体凸出,并与所述箱体相结合,所述主板包括: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面向所述第二风扇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以及第二部分,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比更向屏蔽膜凸出,使得所述第一部分与配置于所述冰箱的后方的屏蔽膜隔开。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支撑座包括:脚柱部,其使所述箱体与所述底面隔开,并且支撑所述箱体;肋,其连接于所述脚柱部的彼此不同的另两个部分,以加强所述支撑座的强度;以及吐出口,其形成于所述脚柱部,使得空气从所述箱体的下侧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吐出。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另一例,所述箱体的底面划分为前方部、后方部以及位于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支撑座对所述中间部和所述后方部进行支撑,以在所述前方部的下方形成中空的空间。在所述支撑座的正面安装有视听模块,所述视听模块形成为用于提供光和声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支撑座包括吐出口,所述吐出口形成为用于将空气从所述箱体的下侧朝向所述箱体的前方吐出,所述吐出口形成于所述视听模块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所述吐出口包括:主吐出口,其形成于所述视听模块的两侧;以及副吐出口,其形成于所述视听模块的下方,并且所述副吐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主吐出口的尺寸。所述视听模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视听模块彼此隔开而设置,所述吐出口包括:主吐出口,其形成在两个所述视听模块之间;以及副吐出口,其形成于所述视听模块的上方或下方,并且所述副吐出口的尺寸小于所述主吐出口的尺寸。发明效果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连续流过冰箱上侧和冰箱后方的空气经由配置于箱体后方的散热罩而能够流入到散热罩的内侧。流入到散热罩内侧的空气对第二散热器进行冷却。然后,空气被散热罩引导而从上方流向下方,并且,能够经由箱体的下侧而朝向箱体的前方吐出。不仅是散热罩,第二散热器的多个散热片也排列成将空气从上方引导至下方,因此能够将空气的流动方向设定为一个方向。由于空气被第二风扇吸入,因此,如果将用于设置第二风扇的开口部称为吸入口,并且将箱体的下侧称为吐出口,则对于本发明的结构而言,吸入口和吐出口沿着纵向隔开较远的距离,并且沿着横向也隔开较远的距离。这种隔开结构,能够防止经由箱体的下侧而吐出的空气重新再吸入到散热罩的内侧。尤其,若考虑到冰箱主要设置于底面这点,则从空气从箱体的下侧吐出的情况,因此,能够获得空气不会吹向使用者脸部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中,视听模块设置于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形成将空气朝向前方吐出的散热结构,由此在视听模块不会视觉地暴露给使用者的情况下,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效果。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内装式冰箱的散热结构,但是还提出了一种额外地具备通风口的冰箱的结构。因此,该散热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内装式结构以外的普通的冰箱中。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的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图2是热电元件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内装式冰箱的概念图。图4是用于说明冰箱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图5至图7是用于说明冰箱的散热结构的概念图。图8a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的一例的主视图。图8b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的另一例的主视图。图8c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的又另一例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图10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所示的散热罩的内侧的概念图。图12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冰箱。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附上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将其说明替换为初始说明。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达包括多个表示。图1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的一实施例的概念图。本发明的冰箱100构成为同时执行小边桌(smallsidetable)和冰箱100的功能。小边桌原本是指,放置于床边或厨房的一侧并使用的小桌子。小边桌构成为,在其顶面放置台灯,并且在其内部收纳小物件。本发明的冰箱100构成为保持能够放置台灯的小边桌原有的功能之外,还能将食物等低温保管在其内部。箱体(cabinet)110由内壳体111、外壳体112以及隔热构件113形成。内壳体111设置于外壳体112的内侧,并且形成能够以低温储藏食物的储藏室120。为了将冰箱100用作小边桌,只能限制冰箱100的尺寸,因此,由内壳体111所形成的储藏室120的尺寸也应该被限制在约200l以下。外壳体112形成为包围内壳体111,并且形成小边桌形状的外观。外壳体112形成冰箱100的顶面和底面以及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外观。作为参考,冰箱100的正面的外观由门(door)130形成,背面的外观由后述的散热罩形成。外壳体112的顶面优选形成为平坦的,以能够放置台灯等小物件。隔热构件113配置在内壳体111和外壳体112之间。隔热构件113通常由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foam)制成。隔热构件113构成为,抑制热量从相对较热的外部传递到相对较冷的储藏室120。门130安装在箱体110的正面部。门130与箱体110一起形成冰箱100的外观。门130构成为通过滑动移动对储藏室120进行开闭。对于门130而言,可以在冰箱100中设置有两个门131、132以上,如图1所示,每个门13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设置。在储藏室120,可以设置有用于有效地利用空间的抽屉(drawer)140。抽屉140在储藏室120内形成食物保管区域。抽屉140与门130结合,并且形成为能够通过门130的滑动移动来从储藏室120拉出。与门130相同地,两个抽屉141、142也可以沿着上下方向设置。在一个门131结合有抽屉141,而在另一个门132结合有抽屉142。因此,当各个门131和132每次进行滑动移动时,与各个门131和132相结合的抽屉141和142随着门131和132可以从储藏室120拉出。与家庭中的其他家用电器不同,冰箱100每天运行24小时。因此,如果冰箱100放置于床边,则尤其冰箱100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在夜晚将会传递给床上睡觉的人,从而妨碍睡眠。尤其,如内装式冰箱那样,从嵌入于建筑物或家具中的冰箱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很有可能经由壁或家具传递给人。因此,将冰箱100布置在床边,并且为了同时执行小边桌和冰箱100的功能,必须充分地确保冰箱100的低噪音和低振动性能。如果将包括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作为用于冷却冰箱100的储藏室120的用途而使用,则难以从根本上遮挡压缩机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因此,为了确保低噪音和低振动性能,应该只能有限地使用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的冰箱100利用热电元件模块150对储藏室120进行冷却。热电元件模块150构造成,设置在储藏室120的后壁111a并对储藏室120进行冷却。热电元件模块150包括热电元件,热电元件是指利用帕尔贴效应来实现冷却和放热的元件。若热电元件的吸热侧配置成面向储藏室120,而热电元件的放热侧配置成面向冰箱100的外部,则可以通过热电元件的运行对储藏室120进行冷却。为了在热电元件的吸热侧充分地进行冷却,需要在放热侧顺畅地实现放热。这是因为,如果吸热侧和放热侧的温度差为恒定,则放热侧的温度越低,吸热侧的温度也可能会降低。为了在放热侧顺畅地进行散热,本发明提出一种包括散热罩160和支撑座170的冰箱100。散热罩160结合于外壳体112的后面。在散热罩160可以设置有止动件163。另外,支撑座170设置在箱体110的底面以支撑箱体110。稍后对散热罩160和支撑座17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果用于冷却储藏室120的冷却器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蒸发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装置,则难以从根本上遮挡由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尤其,近来,诸如化妆品冰箱等冰箱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厨房,而是延伸到起居室或卧室等,如果无法从根本上遮挡噪音和振动,则会给冰箱的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当热电元件应用于冰箱100时,在没有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冷却储藏室。尤其,热电元件与压缩机不同,不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因此,如果将热电元件应用于冰箱100,则即使将冰箱设置于厨房以外的空间中,也可以解决噪音和振动的问题。由于热电元件的尺寸小于制冷循环装置,因此,应用了热电元件的冰箱100的尺寸可以小于设置有制冷循环装置的冰箱。由此,对于内装(built-in)式冰箱100而言,热电元件与制冷循环装置相比更为有利。图2是热电元件模块150的立体分解图。热电元件模块150包括:热电元件151、第一散热器152、第一风扇153、第二散热器155、第二风扇156和隔热构件157。热电元件模块150在彼此划分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运行,由此在某一个区域中进行吸热,而在另一个区域中进行散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是指,通过边界在空间上彼此区分的区域。如果热电元件模块150应用于冰箱100(图1),则第一区域对应于储藏室和冰箱外部中的某一个,而第二区域对应于另一个。热电元件151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形成pn结,并且将多个pn结串联连接而形成的。热电元件151包括面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的吸热部151a和散热部151b。为了实现有效的热传递,吸热部151a和散热部151b优选形成为可以进行面接触的形状。因此,吸热部151a可以称为吸热面,散热部151b可以称为散热面。此外,吸热部151a和散热部151b一般可以称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或者可以称为第一面和第二面。这种命名方式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并不限制发明的范围。第一散热器152配置成与热电元件151的吸热部151a相接触。第一散热器152构成为与第一区域进行热交换。第一区域对应于冰箱的储藏室120(图1),而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对象是储藏室内部的空气。第一风扇153设置成面向第一散热器152,并且产生风以促进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由于热交换是自然现象,因此,即使没有第一风扇153,第一散热器152也可以与储藏室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而,由于热电元件模块150包括第一风扇153,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第一风扇153可以被盖体154包围。除了包围第一风扇153的部分154a之外,盖体154可以包括其他部分。包围第一风扇153的部分154a可以形成有多个孔154b,由此使储藏室内部的空气能够穿过所述盖体154。此外,盖体154可以具有能够固定于储藏室的后壁111a(图1)的结构。作为一例,图2中示出了,盖体154包括从包围第一风扇153的部分154a两侧延伸的部分154c,并且在所述延伸的部分154c形成有能够插入螺栓的螺栓紧固孔154e的结构。另外,由于螺栓159c插入于用于包围第一风扇153的部分,因此,盖体154可以利用螺栓159c进一步固定到后壁。在包围所述第一风扇153的部分154a和所述延伸的部分154c,可形成有能够使空气穿过的孔154b、154d。第二散热器155配置成与热电元件151的散热部151b相接触。第二散热器155构成为与第二区域进行热交换。第二区域对应于外壳体122(图1)和散热罩之间的空间,或者对应于冰箱100(图1)的外部空间。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对象是外壳体外部的空气。第二风扇156设置成面向第二散热器155,并且产生风以促进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第二风扇156促进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的情况,与第一风扇153促进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的情况相同。第一风扇153和第二风扇156可以由轴流风扇构成。轴流风扇相当于风扇的一种类型,并且形成为沿着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产生风。由于第一风扇153配置成面向第一散热器152,而第二风扇156配置成面向第二散热器155,因此,第一风扇153和第二风扇156优选由轴流风扇形成。这是因为,由第一风扇153所产生的风可以直接供应到第一散热器152,而由第二风扇156所产生的风可以直接供应到第二散热器155。第二风扇156可以选择性地包括护罩156c。护罩156c形成为对风进行引导。例如,如图2所示,护罩156c可以构成为,在与多个叶片156b隔开间隔的位置上包围多个叶片156b。此外,在护罩156c可以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二风扇156的螺栓紧固孔156d。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一风扇153对应于热电元件模块150的吸热侧。另外,第二散热器155和第二风扇156对应于热电元件模块150的放热侧。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中的至少一个,分别包括基底部152a、155a以及多个散热片(fins)152b、155b。在下文中,将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均包括基底部152a、155a以及多个散热片152b、155b作为前提进行说明。基底部152a、155a构成为与热电元件151面接触。第一散热器152的基底部152a与热电元件151的吸热部151a面接触,第二散热器155的基底部155a与热电元件151的散热部151b面接触。热传递面积越变大则热传导率越增加,因此,理想的是,基底部152a、155a和热电元件151彼此面接触。此外,可以将热导体(thermalgrease:热油脂;或thermalcompound:散热膏)填充到基底部152a、155a和热电元件151之间的微细间隔,由此增加热传导率。多个散热片152b、155b分别相应地从基底部152a、155a凸出,以与第一区域中的空气或与第二区域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第一区域对应于储藏室120(图1),而第二区域对应于冰箱100(图1)的外部,因此,第一散热器152的多个散热片152b形成为与储藏室120(图1)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第二散热器155的多个散热片155b形成为与冰箱100(图1)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多个散热片152b、155b配置成彼此隔开。这是因为,当多个散热片152b、155b彼此隔开间隔时,可以增加热交换面积。如果多个散热片152b、155b彼此粘贴在一起,则多个散热片152b、155b之间不会存在热交换面积,但是,多个散热片152b、155b彼此隔开间隔,因此,在多个散热片152b、155b之间也可能会存在有热交换面积。由于热传导率随着热传递面积的变大而增加,因此,为了提高散热器的热传递性能,应该增加多个散热片的露出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另外,为了实现对应于吸热侧的第一散热器152的充分的冷却效果,对应于放热侧的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传导率应大于第一散热器152。这是因为,只有在热电元件151的散热部151b更加迅速地进行散热的情况下,才能在吸热部151a中实现充分的吸热。其原因在于,热电元件151并非是单纯的热导体,而是一种通过施加电压来在一侧实现吸热,并且在另一侧实现散热的元件。因此,只有在热电元件151的散热部151b形成更强的散热的情况下,才能在吸热部151a中实现充分的冷却。考虑到这一点,若在第一散热器152实现吸热,而在第二散热器155实现散热,则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面积应该大于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面积。假设第一散热器152的所有热交换面积全部用于热交换,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面积优选为第一散热器152的热交换面积的3倍以上。这种原理,同样也适用于第一风扇153和第二风扇156。为了在吸热侧实现充分的冷却效果,由第二风扇156所形成的风量和风速优选大于由第一风扇153所形成的风量和风速。第二散热器155需要有比第一散热器152更大的热交换面积。因此,第二散热器155的基底部155a和多个散热片155b的面积更大于第一散热器152的所述基底部152a和所述多个散热片152b。此外,为了将传递到第二散热器155的基底部155a的热量迅速地分配给多个散热片,第二散热器155可以具备热管155c。热管155c构成为在其内部收容热传递流体,热管155c的一端贯通基底部155a,而另一端贯通多个散热片155b。热管155c是,通过收容于其内部的热传递流体的蒸发,来将热量从基底部155a传递到多个散热片155b的装置。如果没有热管155c,则热交换将会集中在与基底部155a相邻的多个散热片155b。这是因为,热量无法充分地分配给远离基底部155a的多个散热片155b。然而,由于存在有热管155c,因此可以在第二散热器155的所有多个散热片155b中实现热交换。这是因为,基底部155a的热量能够均匀地分配给相对远离基底部155a而配置的多个散热片155b。第二散热器155的基底部155a可以由两层(双层)155a1、155a2形成,以内置热管155c。基底部155a的第一层155a1包围热管155c的一侧,而第二层155a2包围热管155c的另一侧,两层155a1、155a2可以配置成彼此相对。第一层155a1配置成与热电元件151的散热部151b相接触,并且可以具有与热电元件151相同或相似的尺寸。第二层155a2与多个散热片155b相连接,多个散热片155b从第二层155a2凸出。第二层155a2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层155a1的尺寸。另外,热管155c的一端可以配置在第一层155a1和第二层155a2之间。隔热构件157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之间。隔热构件157形成为包围热电元件151的边缘。例如,如图2所示,在隔热构件157形成有孔157a,热电元件151可以配置在孔157a中。如上所述,热电元件模块150是通过在热电元件151的一侧和另一侧进行的吸热和散热来实现针对储藏室120(图1)的冷却的元件,并非是单纯的热导体。因此,第一散热器152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第二散热器155是非优选的。这是因为,如果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之间的温度差因直接传热而降低,则会使热电元件151的性能低下。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隔热构件157形成为阻断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之间的直接热传递。紧固板158配置在第一散热器152和隔热构件157之间,或者配置在第二散热器155和隔热构件157之间。紧固板158用于固定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并且利用螺栓将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螺纹结合于所述紧固板158。紧固板158可以形成为与隔热构件157一起包围热电元件151的边缘。与隔热构件157相同地,在紧固板158设置有对应于热电元件151的孔158a,并且热电元件151可以配置在所述孔158a。然而,紧固板158并非是热电元件模块150的必须的结构,可以用能够固定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的其他结构来代替。在紧固板158,可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散热器152和第二散热器155的多个螺栓紧固孔158b、158c。在第一散热器152和隔热构件157形成有与紧固板158相对应的螺栓紧固孔152c、157b,螺栓159a可以依次插入于三个所述螺栓紧固孔152c、157b、158b,由此将第一散热器152固定到紧固板158。在第二散热器155也形成有与紧固板158对应的螺栓紧固孔155d,螺栓159b可以依次插入于两个所述螺栓紧固孔158c、155d,由此将第二散热器155固定到紧固板158。在紧固板158可以形成有凹入部158d。所述凹入部158d构成为收容热管155c的一侧。凹入部158d可以形成为与热管155c相对应,并且可以部分地包围所述热管155c。即使第二散热器155包括热管155c,由于紧固板158包括凹入部158d,因此,第二散热器155也能紧贴于紧固板158,并且可以将热电元件模块150的总厚度形成为更薄。如上所述的第一风扇153和第二风扇156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轮毂153a、156a和多个叶片153b、156b。轮毂153a、156a结合于旋转中心轴(未示出)。多个叶片(vanes)153b、156b以辐射状设置在轮毂153a、156a的圆周上。轴流风扇153、156区别于离心式风扇。轴流风扇153、156形成为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产生风,并且空气从轴流风扇153、156的旋转轴方向进入并沿着旋转轴方向流出。另一方面,离心式风扇形成为在离心方向(或者圆周方向)上产生风,并且空气从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方向进入并沿着离心方向流出。图3是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内装式冰箱100的概念图。内装式冰箱100是指,嵌入于建筑物的内壁或家具等的冰箱100。由于内装式冰箱100与建筑物或家具一起设计出,因此具有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的优点。另一方面,内装式冰箱100具有维修或更换困难的缺点。本发明的冰箱100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热电元件模块与制冷循环装置相比具有非常小的尺寸。因此,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100适用实现内装式冰箱100。在图3中,冰箱100嵌入于家具中。嵌入于墙壁或家具中的内装式冰箱100的四周被屏蔽膜封堵。在图3中,也可以看出冰箱100嵌入于什物柜的一格,并且冰箱100被什物柜的分隔壁封堵。什物柜的分隔壁相当于所述屏蔽膜。如上所述,如果冰箱100被屏蔽膜包围,则冰箱100自然地会具有散热性能较弱的结构。除非另外提供冷却系统,否则热电元件模块的放热侧只能通过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冷却。然而,如果需要供应到热电元件模块的空气的流动被屏蔽膜阻挡,则热电元件模块的放热侧不仅难以充分地进行散热,而且热电元件模块的冷却性能也会降低。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以下,对本发明的散热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冰箱100的散热结构的剖视图。图5至图7是用于说明冰箱100的散热结构的概念图。本发明的冰箱100形成为,从背面吸入空气,并且将该空气经由箱体110的下侧而向箱体110的前方吐出。在图4中,i表示引入到家具10等的屏蔽膜和箱体110之间的空气,o表示朝向箱体110的下侧吐出的空气。第二风扇156将散热罩160外侧的空气吸入到散热罩160的内侧,以促进第二散热器155的热交换。由于第二风扇156设置成经由散热罩160视觉地露出于外部,因此,当第二风扇156进行旋转时,空气将会吸入到散热罩160的内侧。被吸入到散热罩160内部的空气与第二散热器155进行热交换,并且从第二散热器155接收热量而变热。据此,实现第二散热器155的散热。第二风扇156配置于比散热罩160的中心更靠向上侧的位置,以经由散热罩160的上部而吸入空气。例如,在图4中,若以散热罩160的中心为基准将散热罩160划分为下部和上部,则散热罩160的下方配置在与两个抽屉141、142中的位于下侧的抽屉141相对应的高度上。另外,散热罩160的上部配置在与位于上侧的抽屉142相对应的高度上。由于第二风扇156配置在比散热罩160的中心更靠向上侧的位置,因此配置在面向上侧的抽屉142的位置。因此,空气经由散热罩160的上部而吸入到散热罩160的内侧。散热罩160形成为,将由第二风扇156所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引导到下方。散热罩160形成为,遮挡用于设置第二风扇156的开口部的上侧和左右两侧。因此,由第二风扇156吸入到散热罩160内侧的空气将会自然地从上方引导到下方。参照图5,散热罩160包括主板(mainplate)161和边缘部162。主板161配置成,与外壳体112的背面隔开。因此,在外壳体112的背面和主板161之间,形成有用于引导空气流的流路。在主板161的面向第二风扇156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另外,第二风扇156设置成经由开口部视觉地露出于散热罩160的外侧。边缘部162从主板161的边缘朝向外壳体112凸出,并且结合于外壳体112。边缘部162分别形成在主板161的上端部、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边缘部162起到对空气的进入或泄漏的流路进行遮蔽的作用,因此,从第二风扇156流入到散热罩160内侧的空气将会沿着外壳体112的背面和主板161之间的流路从上方引导到下方。参照图4至图7,支撑座170使箱体110与底面隔开,使得被第二风扇156吸入并被散热罩160引导的空气经由箱体110的下侧而朝向箱体110的前方吐出。这里,底面可以指用于设置冰箱100的地面。例如,如果冰箱100嵌入于家具中,则底面可以指家具的分隔壁。在箱体110被支撑座170与底面隔开的情况下,可以在箱体110和底面之间形成能够吐出空气的流路。因此,空气可以经由箱体110的下侧朝向箱体110的前方吐出。支撑座170包括脚柱部171、肋(rib)172、吐出口173a、173b。支撑座170的详细结构将参照图。脚柱部171形成为,将箱体110与底面隔开并支撑箱体110。在支撑座170中,如果沿着垂直方向存在有上端与箱体110的底面相接触且下端与底面相接触的部分,则这些部分均相当于脚柱部171。肋172与脚柱部171的互不相同的部分相连接,以加强支撑座170的强度,肋172可以具有格子状结构。吐出口173a、173b形成于脚柱部171,以将空气从箱体110的下侧朝向箱体110的前方吐出。根据尺寸大小,吐出口173a、173b可以划分为主吐出口173a和副吐出口173b。尺寸较大的吐出口173a相当于主吐出口173a,尺寸较小的吐出口173b相当于副吐出口173b。脚柱部171对箱体110进行支撑,并且能够经由形成于脚柱部171的吐出口173a、173b而吐出空气。此外,肋172形成于所述支撑座170,以补偿因吐出口173a、173b而降低的支撑座170的强度。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空气的吸入口和吐出口173a、173b彼此远离。这里,吸入口是指设置有第二风扇156的开口部。从散热罩160的上部吸入空气,并且经由箱体110的下侧吐出空气,因此,空气的吸入口和吐出口173a、173b在冰箱100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此外,空气经由配置于箱体110后侧的散热罩160流入,并且空气朝向箱体110的前方吐出,因此,空气的吸入口和吐出口173a、173b沿着冰箱100的上下方向彼此隔开。由于空气的吸入口和吐出口173a、173b彼此隔开较远的距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防止从冰箱100吐出的空气重新被吸入口再吸入。此外,如果空气经由箱体110的下侧吐出,则能够防止热空气传递到使用者的脸部。这种散热结构适用于内装式冰箱100。如图4所示,如果经由箱体110的上侧而流入的空气被吸入到散热罩160的内侧,然后再从箱体110的下侧吐出,则即使箱体1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完全被屏蔽膜包围,也不会对空气流产生影响。为了吸入空气,散热罩160的主板161应该与家具等的屏蔽膜隔开间隔。这是因为,如果主板161紧贴于屏蔽膜,则空气无法吸入到散热罩160的内侧。为了将主板161与屏蔽膜间隔开,冰箱100包括止动件163。止动件163从散热罩160朝向配置于冰箱100后方的屏蔽膜凸出,使得散热罩160从配置于冰箱100后部的屏蔽膜隔开间隔。由于散热罩160通过止动件163与屏蔽膜隔开间隔,因此,空气可以经由散热罩160和屏蔽膜之间的空间被吸入。参照图5,散热罩160可以包括收纳部164,所述收纳部164能够收纳止动件163。参照a,散热罩160包括铰链165,止动件163连接于铰链165。因此,止动件163通过旋转,可以插入于收纳部164或可以从收纳部164引出。参照b,弹性构件166结合于止动件163并支撑止动件163。止动件163通过线性移动,可以插入于收纳部164或可以从收纳部164引出。冰箱100可以具有a和b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考虑图4所示的i和o是互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风扇156应沿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空气从箱体110的下侧被吸入,并且从散热罩160的后方吐出空气。参照图6,箱体110的底面根据位置可以划分为前方部f、后方部r以及位于前方部f和后方部r之间的中间部m。支撑座170形成为对中间部m和后方部r进行支撑,以在前方部f的下方形成中空的空间。这种结构是,为了防止设置于所述支撑座170的视听模块视觉地露出的。关于视听模块,将会参考示出支撑座170的结构的图8a至图8c进行说明。图8a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170的一例的主视图。图8b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270的另一例的主视图。图8c是示出支撑箱体的支撑座370的又另一例的主视图。在支撑座170、270、370的正面,安装有用于提供光和声音中的至少一种的视听模块174a、174b、274a、274b、374a、374b。视听模块174a、174b、274a、274b、374a、374b包括用于提供光的发光元件174a、274a、374a,或者用于提供声音的扬声器174b、274b、374b。吐出口173a、173b、273a、273b、373a、373b形成于视听模块174a、174b、274a、274b、374a、374b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任一侧。参照图8a和图8b,主吐出口173a、273a形成在发光元件174a、274a和扬声器174b、274b的两侧。将图8a和图8b进行比较,可以确认到:图8b所示的主吐出口273a完全开放到底面,并且具有比图8a的主吐出口173a扩大了的尺寸。另外,在发光元件174a、274a和扬声器174b、274b的下方形成有副吐出口173b、273b,所述副吐出口173b、273b的尺寸小于主吐出口173a、273a的尺寸。图8c是示出支撑箱体110的支撑座170的又另一例的主视图。发光元件374a和扬声器374b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发光元件374a配置成彼此间隔开,两个扬声器374b也配置成彼此间隔开。主吐出口373a形成在两个发光元件374a之间和两个扬声器374b之间。另外,副吐出口373b形成于多个发光元件374a或多个扬声器374b的上方或下方,并且形成为其尺寸小于主吐出口373a。在图8c中,示出了在多个发光元件374a和多个扬声器374b的下方设置有副吐出口373b的结构。由于支撑座170、270、370对箱体110(图6)的底面中的中间部m(图6)和后方部r(图6)进行支撑,因此,支撑座170、270、370的正面配置于中间部m的下方。因此,针对使用者,设置于支撑座170的正面的视听模块174a、174b、274a、274b、374a、374b视觉地被遮蔽。但是,由视听模块174a、174b、274a、274b、374a、374b提供的光或声音可以经由箱体110的下侧传递给使用者。在内装式冰箱100的情况下,由于其被屏蔽膜包围,因此,可能会存在难以向使用者提供光或声音的情况。然而,如果光或声音能够经由箱体110的底面而传递给使用者,则具有不会受到遮蔽结构的限制的优点。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9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400的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主板461具备倾斜部467,所述倾斜部467设置于在所述主板461的配置有第二风扇456的开口部的周围。倾斜部467形成,越靠近开口部越远离外壳体412的背面的倾斜度。倾斜部467用于使从第二风扇456吸入的空气的吸入流速和流量增加,并且引导空气的流动,从而能够更顺畅地朝向第二风扇456吸入空气。若将图9的结构与图5中所说明的结构进行比较,则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冰箱400在测试上具有更大的冷却性能。这是因为,通过顺畅的散热,能够从热电元件模块获得的吸热部的温度将会进一步降低。与图9不同,倾斜部467也可以形成,越靠近开口部越远离外壳体412的背面的倾斜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自然地确保从第二风扇456吸入的空气的流路,因此冰箱400也可以无需设置止动件463。图10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500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图11是示出图10中所示的散热罩560的内侧的概念图。散热罩560具有用于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568a、568b。第一引导部568a在设置有第二风扇556的开口部的下方从主板561朝向外壳体512凸出。另外,第一引导部568a沿着纵向延伸,由此将被第二风扇556所吸入的空气从上方引导到下方。第二引导部568b从第一引导部568a的下端朝向箱体510和底面之间凸出,由此将被第一引导部568a引导的空气经由箱体510的下侧而朝向箱体510的前方吐出。第二引导部568b朝向前方延伸被第一引导部568a从上方引导下方的空气,重新被第二引导部568b引导至箱体510的前方。另外,所述空气经由支撑座570的吐出口而朝向箱体510的前方吐出。另一方面,参照图11,设置于第二散热器555的多个散热片555b沿着纵向延伸并排列成彼此隔开间隔,使得被第二风扇556吸入的空气从上方流向下方。因此,在多个散热片555b之间形成有纵向上的流路。空气可以沿着该流路从上方引导至下方。这种结构也可以在图1中确认。主板551可以分为第一部分551a和第二部分551b。在第一部分551a的面向第二风扇556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第二风扇556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第二部分551b配置于第一部分551a的一侧,并且与第一部分551a相比更向屏蔽膜凸出,使得第一部分551a与配置于冰箱500的后方的屏蔽膜隔开间隔。由于第二部分551b比第一部分551a凸出得更多,因此,可以在第一部分551a和屏蔽膜之间自然地形成用于吸入空气的流路。因此,冰箱500中也可以无需设置止动件。图12是示出具备热电元件模块的冰箱600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概念图。在散热罩560的设置有第二风扇656的开口部的周围,可以额外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的通风口669a、669b、669b’。然而,由于这种结构可能会有重新被吸入的风险,因此适合于冰箱600的四方未被遮蔽的结构。如果通风口669a形成于开口部的左右侧,则热空气经由通风口吐出之后,因自然对流而进行上升,因此,再吸入的忧虑较小。这是因为,冰箱600的四方未被遮蔽。如果通风口669b、669b’分别形成于开口部的左右侧和上下侧,则可以以较高的流速吐出空气。如果被吐出的空气的流速较高,则再吸入的可能性较低。以上进行说明的冰箱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多个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组合全部或部分实施例,上述多个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与冰箱相关的产业领域。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