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进行制热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在停止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将制冷剂封入冷凝器,从而使开始制热运转时的用户的舒适性提高。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6786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热泵式空调机:在两个开闭阀之间连接室内交换器,在除霜运转开始时,通过将这两个开闭阀关闭,从而将制冷剂封入室内热交换器。根据该热泵式空调机,改善了结束除霜运转而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其结果是,能够使制热运转中的用户的舒适性提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678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制热运转的停止时,封入到在制热运转中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时间经过而被冷却。由于第一热交换器周边的空气与该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小,所以第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制冷剂与空气之间的每单位时间的热交换量)下降。根据停止制热运转起的经过时间,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能力与在制热运转中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能力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为了使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制热能力提高,需要考虑该大小关系,以制冷剂分布偏向热交换能力较大的热交换器的方式控制制冷循环装置。但是,在日本特开2012-16786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时间经过的热交换能力的大小关系的变化。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高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制热运转中,制冷剂按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及第二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阀、第二阀及控制装置。第一阀连接于压缩机与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第二阀连接于第一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控制装置在制热运转的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关闭第一阀及第二阀。控制装置在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且特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开始从压缩机向第一阀供给制冷剂后打开第一阀及第二阀。特定条件是表示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条件。控制装置在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且特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在打开第一阀及第二阀后,开始从压缩机向第一阀供给制冷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根据表示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特定条件是否成立,将打开第一阀及第二阀的处理和开始从压缩机向第一阀供给制冷剂的处理的顺序设为相反,从而能够使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
图2是示出在由用户进行了停止指示的情况下利用图1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停止制热运转的状态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温度比第二温度大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热交换能力与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能力之比的图。
图5是示出在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时间经过而第一温度变得比第二温度小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第一热交换能力与第二热交换能力之比的图。
图6是示出利用图1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制热运转的开始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具体地示出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图7的待机处理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除霜运转的开始条件(制热运转的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利用图1的控制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11是具体地示出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功能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3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其他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功能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3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停止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5是一并示出图1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功能结构及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6是示出在图15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停止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7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
图18是具体地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待机处理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具体地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待机处理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且原则上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室外机20和室内机30。室外机20包括压缩机1、膨胀阀3、第二热交换器4、四通阀5(流路切换阀)、第一电磁阀6(第一阀)、第二电磁阀7(第二阀)、旁通阀8(第三阀)及控制装置9。室内机3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2。
压缩机1从第二热交换器4吸入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并绝热压缩,向第一热交换器2排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第一热交换器2配置在室内,在制热运转中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来自压缩机1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热交换器2中放出冷凝热而冷凝,并成为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膨胀阀3使来自第一热交换器2的液体制冷剂绝热膨胀而减压,并使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湿蒸气)向第二热交换器4流出。膨胀阀3例如包括线性电子控制式膨胀阀(lev:linearexpansionvalve)。第二热交换器4配置在室外,在制热运转中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来自膨胀阀3的湿蒸气在第二热交换器4中吸收来自外部空气的气化热而气化。
第一电磁阀6连接于压缩机1与第一热交换器2之间。第二电磁阀7连接于第一热交换器2与膨胀阀3之间。旁通阀8连接于四通阀5和第一电磁阀6之间的第一流路fp1与第二电磁阀7和膨胀阀3之间的第二流路fp2之间。
四通阀5在制热运转中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第一电磁阀6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口与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四通阀5在制热运转中以制冷剂按压缩机1、四通阀5、第一电磁阀6、第一热交换器2、第二电磁阀7、膨胀阀3、第二热交换器4及四通阀5的顺序循环的方式形成流路。
控制装置9切换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模式而使制冷循环装置100执行制热运转、制冷运转或除霜运转。控制装置9控制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而控制压缩机1每单位时间排出的制冷剂量(容量)。控制装置9控制四通阀5而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控制装置9通过控制膨胀阀3的开度,从而调节第一热交换器2及第二热交换器4的温度、制冷剂流量及压力。控制装置9控制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及旁通阀8的开闭。在制热运转中,控制装置9将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设为打开的状态,并且将旁通阀8设为关闭的状态。
控制装置9从压力传感器ps1取得第一电磁阀6与第一热交换器2之间的第一压力p1。压力传感器ps1设置在室内机30内。控制装置9从压力传感器ps2取得压缩机1与第一电磁阀6之间的制冷剂的第二压力p2。压力传感器ps2设置于与压缩机1的排出口连接的配管。
控制装置9从温度传感器ts1取得第一温度t1作为室内温度。温度传感器ts1配置于在制热运转中供制冷剂流入的第一热交换器2的端口附近。如果能够测定室内温度,则温度传感器ts1可以配置在任意的位置。控制装置9从温度传感器ts2取得第二温度t2作为室外温度。温度传感器ts2配置于在制热运转中供制冷剂流出的第二热交换器4的端口附近。如果能够测定室外温度,则温度传感器ts2可以配置在任意的位置。
图2是示出在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停止指示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9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处理利用未图示的主例程执行。在图6~9、图11及图18~21中也同样如此。以下,将步骤仅记载为s。由用户进行了停止指示这一条件包含于制热运转的停止条件。另外,由用户进行的制热运转的停止指示也包含对停止时间进行时间指定的指示。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9在s301中关闭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并将处理推进到s302。控制装置9在s302中打开旁通阀8并将处理推进到s303。控制装置9在s303中使压缩机1停止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图3是示出停止制热运转的状态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利用在制热运转的停止时打开的旁通阀8的均压作用,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与被吸入压缩机1的制冷剂的压力差减小。另外,由于在制热运转的停止时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关闭,所以制冷剂被封入第一热交换器2。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时间经过,该制冷剂被冷却。由于第一热交换器2的周边的空气与该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小,所以第一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能力下降。
图4是示出在第一温度t1比第二温度t2大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第一热交换器2的第一热交换能力与第二热交换器4的第二热交换能力之比的图。图5是示出在伴随着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时间经过而第一温度t1变得比第二温度t2小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第一热交换能力与第二热交换能力之比的图。在图4及图5中,示出将第二热交换能力设为基准值100%的情况下的第一热交换能力的大小。
如图4所示,在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情况下,以与第二热交换器相比较多的制冷剂分布于第一热交换器的方式开始制热运转时,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热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第二交换能力比第一热交换能力大的情况下,以与第一热交换器相比较多的制冷剂分布于第二热交换器的方式开始制热运转时,制热能力提高。
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根据表示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特定条件是否成立,将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的处理和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的处理的顺序设为相反,从而使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提高。
图6是示出在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利用图1的控制装置9进行的制热运转的开始处理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9在s11中判定表示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特定条件是否成立。在特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s11中为是),控制装置9在s12中在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后,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在特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在s11中为否),控制装置9在s13中在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后,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在特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第一电磁阀6关闭的状态下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时,第二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与第一电磁阀6之间移动。此后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从而能够在与第二热交换器4相比较多的制冷剂分布于第一热交换器2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
在特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在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前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时,第一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向第二热交换器4移动。此后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从而能够在与第一热交换器2相比较多的制冷剂分布于第二热交换器4的状态下开始制热运转。
图7是具体地示出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这一条件包含于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由用户进行的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也包含对开始时间进行时间指定的指示。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9在s11中判定第一压力p1是否比第二压力大。在图7所示的处理中,特定条件包含第一压力p1比第二压力p2大这一条件。
在第一压力p1比第二压力p2大的情况下(在s11中为是),控制装置9将处理推进到s12。s12包含s121~s124。控制装置9在s121中关闭旁通阀8并将处理推进到s122。控制装置9在s122中通过起动压缩机1,从而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并将处理推进到s123。控制装置9在s123中进行待机处理后,将处理推进到s124。控制装置9在s124中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在第一压力p1为第二压力p2以下的情况下(在s11中为否),控制装置9将处理推进到s13。s13包含s131~s133。控制装置9在s131中关闭旁通阀8并将处理推进到s132。控制装置9在s132中打开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并将处理推进到s133。控制装置9在s133中通过起动压缩机1,从而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图8是示出图7的待机处理s123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9在s1231中待机一定时间后,使处理向s1232推进。控制装置9在s1232中判定第二压力p2是否为第一压力以上。在第二压力p2比第一压力p1小的情况下(在s1231中为否),控制装置9使处理返回s1231。在第二压力p2为第一压力p1以上的情况下(在s1231中为是),控制装置9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包含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另外,制热运转的停止条件包含除霜运转的开始条件。以下,使用图9~图11,说明除霜运转结束而再次开始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控制。此外,除霜运转的开始条件例如包含配置在室外的第二热交换器4周边的第二温度t2为第一基准温度以下这一条件。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例如包含第二温度t2为第二基准温度以上这一条件。
图9是示出在除霜运转的开始条件(制热运转的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9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处理是图2的s303置换为s313的处理。控制装置9在s313中切换四通阀5并使处理返回主例程。
图10是示出进行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10所示,在除霜运转中,四通阀5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口与第一电磁阀6连接。制冷剂按压缩机1、第二热交换器4、膨胀阀3及旁通阀8的顺序循环。
图11是具体地示出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处理将图7所示的处理的s122、s133分别置换为s122a、s133a。由于除此以外的处理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控制装置9在s122a及s133a中通过切换四通阀5,从而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第一电磁阀6连接,并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
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室内机30中包括一个第一热交换器2。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10那样,室内机30a包括多个第一热交换器2。
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可以是在制冷剂的通过方向为从流入(in)端口朝向流出(out)端口的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关闭的单向型,但优选无论制冷剂的通过方向如何都能够关闭的双向型。通过使用双向型的电磁阀,即使在制冷剂的通过方向与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相反的制冷运转中,也能够在制冷运转停止时将制冷剂封入室内机30内的第一热交换器2,能够使开始制冷运转时的制冷能力提高。
另外,能够使用止回阀及单向型的电磁阀实现与双向型的电磁阀同样的功能。图13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其他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20的功能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制冷循环装置120的结构中,将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第一电磁阀6及第二电磁阀7分别置换为第一阀回路60及第二阀回路70。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13所示,第一阀回路60包括单向型的电磁阀61、63和止回阀62、64。电磁阀61、63能够在制冷剂从各自的流入端口向流出端口流动的情况下关闭。电磁阀61的流入端口经由四通阀5与压缩机1的排出口连接。电磁阀61的流出端口与止回阀62的入口端口连接。电磁阀63的流入端口与止回阀62的出口端口连接。电磁阀63的流出端口与止回阀64的入口端口连接。止回阀64的出口端口与电磁阀61的流入端口连接。止回阀62的出口端口与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在制热运转中,电磁阀61设为打开的状态,且电磁阀63设为关闭的状态。
第二阀回路70包括单向型的电磁阀71、73和止回阀72、74。电磁阀71、73能够在制冷剂从各自的流入端口向流出端口流动的情况下关闭。电磁阀71的流入端口与膨胀阀3连接。电磁阀71的流出端口与止回阀72的入口端口连接。电磁阀73的流入端口与止回阀72的出口端口连接。电磁阀73的流出端口与止回阀74的入口端口连接。止回阀74的出口端口与电磁阀71的流入端口连接。止回阀72的出口端口与第一热交换器2连接。在制热运转中,电磁阀71设为关闭的状态,且电磁阀73设为打开的状态。
在制热运转中,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61及止回阀62而流入第一热交换器2。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不能通过止回阀64。另外,由于在制热运转中电磁阀63关闭,所以来自止回阀62的制冷剂不能通过电磁阀63。来自第一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73及止回阀74而向膨胀阀3流入。来自第一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不能通过止回阀72。另外,由于在制热运转中电磁阀71关闭,所以来自止回阀74的制冷剂不能通过电磁阀71。如图14所示,通过关闭电磁阀61及73,从而能够在制热运转停止时将制冷剂封入第一热交换器2。
图15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1的其他变形例的制冷循环装置120的功能结构及制冷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制冷运转中,四通阀5将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第二热交换器4连接,并且将压缩机1的吸入口与电磁阀61的流入端口连接。制冷剂按压缩机1、第二热交换器4、膨胀阀3及第一热交换器2的顺序循环。
在制冷运转中,来自膨胀阀3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71及止回阀72而流入第一热交换器2。来自膨胀阀3的制冷剂不能通过止回阀74。另外,由于在制冷运转中电磁阀73关闭,所以来自止回阀72的制冷剂不能通过电磁阀73。来自第一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通过电磁阀63及止回阀64而被吸入压缩机1。来自第一热交换器2的制冷剂不能通过止回阀62。另外,由于在制冷运转中电磁阀61关闭,所以来自止回阀64的制冷剂不能通过电磁阀61。如图16所示,通过关闭电磁阀63及71,从而能够在制冷运转停止时将制冷剂封入第一热交换器2。
利用双向型的电磁阀或具有与双向型的电磁阀同样的功能的阀回路,即使在制冷运转停止时,也能够与制热运转同样地将制冷剂封入第一热交换器2。其结果是,能够使开始制冷运转时的制冷能力提高。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使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提高。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使用与制冷剂的压力相关的条件作为表示第一热交换能力比第二热交换能力大的特定条件的情况。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使用与制冷剂的温度相关的条件作为特定条件的情况。在实施方式2中,实施方式1的图1、图7及图11分别置换为图17、图18及图20。
图17是一并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及制热运转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为如下结构:从图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结构除去压力传感器ps1、ps2并且将控制装置9置换为控制装置92。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图18是具体地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由用户进行了制热运转的开始指示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图18的s12中,图7的s123置换为s223。图18的s13与图6的s13相同。以下,说明图18的s11及s223。
如图18所示,s11包含s211~s213。控制装置92在s211中判定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差的绝对值是否比阈值δ1小。在该绝对值比阈值δ1小的情况下(在s211中为是),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大致相等,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212。
控制装置92在s212中判定从制热运转停止起的经过时间是否比基准时间α1小。在从制热停止起的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α1小的情况下(在s212中为是),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12。在从制热停止起的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α1以上的情况下(在s212中为否),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13。基准时间α1作为在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大致相等的情况下由于从制热停止起的时间经过而使得第一热交换能力低于第二热交换能力的经过时间,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模拟而适当算出。
在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差的绝对值为阈值δ1以上的情况下(在s211中为否),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213。控制装置92在s213中判定第一温度t1是否比第二温度t2大。在第一温度t1比第二温度t2大的情况下(在s213中为是),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12。在第一温度t1为第二温度t2以下的情况下(在s213中为否),控制装置92将处理推进到s13。
在图18所示的处理中,特定条件包含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差的绝对值比阈值δ1大且第一温度t1比第二温度t2大这一条件及该绝对值比阈值δ1小且从停止制热运转起未经过基准时间α1这一条件。
图19是示出图18的待机处理(s223)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9所示,控制装置92在s2231中判定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之差的绝对值是否比阈值δ1小。在该绝对值比阈值δ1小的情况下(在s2231中为是),控制装置92在s2232中将基准时间设定为α2并将处理推进到s2234。在该绝对值为阈值δ1以上的情况下(在s2231中为否),控制装置92在s2233中将基准时间设定为α3并将处理推进到s2234。
控制装置92在s2234中待机一定时间后,将处理推进到s2235。控制装置92在s2235中判定从起动压缩机1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以上。在该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s2235中为是),控制装置92使处理返回主例程。在该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小的情况下(在s2235中为否),控制装置92使处理返回s2234。基准时间α2、α3作为由于从起动压缩机1起的经过时间而使得压缩机1与第一电磁阀6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第一电磁阀6与第一热交换器2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经过时间,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模拟而适当算出。
图20是具体地示出在实施方式2中除霜运转的结束条件(制热运转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的图6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20所示的处理将图18所示的处理的s122、s223、s133分别置换为s122a、s223a、s133a。由于除此以外的处理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控制装置92在s122a及s133a中通过切换四通阀5,从而开始从压缩机1向第一电磁阀6供给制冷剂。
图21是示出图20的待机处理(s223a)的具体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在图21所示的处理中,图19所示的s2232的基准时间α2置换为β1,并且s2233的基准时间α3置换为β2。另外,图19的s2235置换为s2335。由于除此以外的处理相同,所以不重复说明。
如图21所示,控制装置92在s2335中判定从切换四通阀5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基准时间以上。在该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s2335中为是),控制装置92使处理返回主例程。在该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小的情况下(在s2335中为否),控制装置92使处理返回s2234。基准时间β1、β2作为由于从切换四通阀5起的经过时间而使得压缩机1与第一电磁阀6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第一电磁阀6与第一热交换器2之间的制冷剂的压力的经过时间,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模拟而适当算出。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使开始制热运转时的制热能力提高。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由于不需要压力传感器,所以能够降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造成本。
此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也预定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而实施。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仅为例示而不具有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来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同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2第一热交换器,3膨胀阀,4第二热交换器,5四通阀,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旁通阀,9、92控制装置,20室外机,30、30a室内机,60第一阀回路,61、63、71、73电磁阀,62、64、72、74止回阀,70第二阀回路,100、110、120、200制冷循环装置,fp1第一流路,fp2第二流路,ps1、ps2压力传感器,ts1、ts2温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