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及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5232发布日期:2018-08-01 01:1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除湿机及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冷调温除湿机风冷冷凝器与水冷冷凝器串联,依次经过蒸发器和风冷冷凝器时,经过降温除湿后与风冷冷凝器发生热交换,导致出风温度升高,存在16℃~21℃的调温盲区。难以满足洞库、地下工程、人防等场所夏季冷负荷需求量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能拓宽调温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机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提高除湿机的普遍适配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系统,其能拓宽调温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系统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提高除湿系统的普遍适配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除湿机,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膨胀阀、蒸发器和导风装置,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装置、所述第二冷凝装置、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并且所述蒸发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导风装置、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位于同一条延伸线上,并使得所述导风装置用于引导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所述第一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通道、第一冷凝主体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冷凝主体用于装盛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凝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以形成所述循环回路,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并用于调节所述冷却液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装置还包括进液阀和出液阀,所述进液阀和所述出液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连接,并且所述进液阀和所述出液阀均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内部连通,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进液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盘管、第二通道和至少两个连通阀,所述冷凝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装置和所述膨胀阀,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装置和所述膨胀阀,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阀连接于所述冷凝盘管以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冷凝盘管,至少一个所述连通阀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道以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所述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连接于所述冷凝盘管的所述连通阀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连通阀相连接,并且连接于所述冷凝盘管的所述连通阀和连接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连通阀互锁。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膨胀阀,并且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压缩机一端的温度并依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第一压力计和第二压力计,所述第一压力计和所述第二压力计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还包第一压力控制器和第二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两侧,所述第一压力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计并用于控制所述循环回路中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蒸发器一侧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力计并用于控制所述循环回路中所述压缩机靠近所述第一冷凝装置一侧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机还包括温湿度变送器,所述温湿度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之间。

一种除湿系统,包括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膨胀阀、蒸发器和导风装置,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冷凝装置、所述第二冷凝装置、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依次连接,并且所述蒸发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导风装置、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位于同一条延伸线上,并使得所述导风装置用于引导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所述第一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通道、第一冷凝主体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冷凝主体用于装盛冷却液,所述第一冷凝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第一冷凝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冷凝装置以形成所述循环回路,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凝主体并用于调节所述冷却液的流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及除湿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及除湿系统通过压缩机、第一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蒸发器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输送至第一冷凝装置,第一冷凝装置通过内部的冷却液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强制制冷得到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并输送至第二冷凝装置,第二冷凝装置进一步对高压低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通过膨胀阀输送至蒸发器,膨胀阀将高压低温的制冷剂降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使得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能通过蒸发器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导风装置将气流引导并使得气流能依次流经蒸发器和第二冷凝装置,使得气流在蒸发器处遇冷将气流中的水蒸汽冷凝分离,以达到除湿的效果,由于第二冷凝装置处的温度高于蒸发器处的温度,使得流经蒸发器的气流在流经第二冷凝装置之后能收到第二冷凝装置的加热,使得气流在导入至室内后能使人感到舒适。另外,能通过第一冷凝装置中设置的流量调节阀调节通入第一冷凝主体内部冷却第一冷凝通道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而调节通过第一冷凝通道的制冷剂的温度,便能调节流至第二冷凝装置的制冷剂的温度,即能调节流经第二冷凝装置的气流的温度,能拓宽除湿机对导入室内气流温度的调节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机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能提高除湿机的普遍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湿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除湿机;110-压缩机;111-第一压力计;112-第二压力计;113-第一压力控制器;114-第二压力控制器;120-膨胀阀;12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30-蒸发器;140-导风装置;141-过滤器;142-温湿度变送器;200-第一冷凝装置;210-第一冷凝通道;220-第一冷凝主体;221-进液阀;222-出液阀;223-流量调节阀;224-安全阀;225-冷却盘管;300-第二冷凝装置;310-冷凝盘管;311-单向阀;320-第二通道;330-连通阀;410-视液镜;420-干燥过滤器;430-储液器;440-气液分离器;450-充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湿机10,其能拓宽调温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机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提高除湿机10的普遍适配性。

其中,除湿机10包括压缩机110、第一冷凝装置200、第二冷凝装置300、膨胀阀120、蒸发器130和导风装置140。压缩机110、第一冷凝装置200、第二冷凝装置300、膨胀阀120和蒸发器130依次连接,并且蒸发器130同时连接于压缩机110并形成循环回路,在循环回路中通入适量的制冷剂,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中的循环以实现除湿机10对气流温度的调控。

具体的,压缩机110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并输送至第一冷凝装置200,通过第一冷凝装置200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第一级的冷却,第一冷凝装置200能带走高温高压中大部分的热量使得制冷剂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制冷剂。然后,制冷剂继续流动至第二冷凝装置300,通过第二冷凝装置300进一步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制冷剂导向至膨胀阀120,通过膨胀阀120对制冷剂进行降压,使得制冷剂形成低压更低温的气态制冷剂并导向至蒸发器130,在流经蒸发器130之后则流回压缩机110继续进行循环。

导风装置140、蒸发器130和第二冷凝装置300位于同一条延伸线上,使得导风装置140能将气流依次导向至蒸发器130和第二冷凝装置300,使得气流能在流经蒸发器130时受到蒸发器130的制冷,使得气流中的水蒸汽冷凝分离,即达成对气流除湿的效果。气流流经蒸发器130之后流动至第二冷凝器,由于从第二冷凝装置300流动至蒸发器130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20降压使得制冷剂的温度更低,所以第二冷凝装置300的温度高于蒸发器130的温度,使得流经蒸发器130的气流流动至第二冷凝装置300时受到第二冷凝装置300的加热,使得流经第二冷凝装置300之后导入到室内的气流的温度不会太低,能避免造成室内人员的不适。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第一冷凝装置200包括第一冷凝通道210、第一冷凝主体220和流量调节阀223,第一冷凝主体220用于装盛冷却液,第一冷凝通道210开设于第一冷凝主体220内部,并且第一冷凝通道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压缩机110和第二冷凝装置300以形成循环回路。其中,通过压缩机110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动至第一冷凝通道210内部,通过与第一冷凝通道210内部的冷却盘管225进行热交换,以对冷却剂进行降温。通过在冷却盘管225上设置流量调节阀223调节冷却盘管225内部冷却液的流量,以调节对冷却剂的冷却效率,即能调节从第一冷凝通道210内部导出的冷却剂的温度,以调节导入至第二冷凝装置300的冷却剂的温度,实现了对第二冷凝装置300对导入室内的气流的温度调节。通过该方式能拓宽对于气流的温度调节范围,能将现有除湿机温度调节范围上的16℃~21℃的调节空洞填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装置200还包括进液阀221和出液阀222,进液阀221和出液阀222分别与冷却盘管225连接,并且进液阀221和出液阀222均与冷却盘管225内部连通,流量调节阀223连接于进液阀221。其中,通过进液阀221将冷却液导入至冷却盘管225内部,使得冷却液能向冷却剂提供冷却。通过出液阀222将已经吸收了冷却剂热量的冷却液导出冷却盘管225。另外,通过流量调节阀223调节进液阀221的开度大小即能调节冷却液的流量,以完成对冷却剂温度的调控,并完成对导入至室内气流温度的调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主体220上还设置有安全阀224,以保证第一冷凝主体220的稳定安全地使用。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第二冷凝装置300包括冷凝盘管310、第二通道320和至少两个连通阀330,冷凝盘管3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冷凝装置200和膨胀阀120,第二通道3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冷凝装置200和膨胀阀120,即冷凝盘管310和第二通道320相并联。另外,至少一个连通阀330连接于冷凝盘管310以选择性地导通或者关闭冷凝盘管310,至少一个连通阀330连接于第二通道320以选择性的导通或者关闭第二通道320。通过连通阀330控制冷凝盘管310和第二通道320的开闭,能使得在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通路进行工作。例如,在流量调节阀223关闭进液阀221时,第一冷凝装置200不会对冷却剂产生冷却效果,即可以将第一冷凝通道210当作普通的通道管,仅用于引导冷却剂流动,此时通过连通阀330导通冷凝盘管310并关闭第二通道320,使得流入冷凝盘管310的冷却剂的温度较高,即能实现流经冷凝盘管310导入至室内的气流的温度达到温度调节范围的最高值。另外,当流量调节阀223将冷却液的流量开放至最大,并通过连通阀330导通第二通道320并关闭冷凝盘管310,使得经过第一冷凝通道210冷却的冷却液直接通过第二通道320流动至膨胀阀120,即能使得流经冷凝盘管310的气流不会受到加热,此时流经冷凝盘管310并导入至室内的气流的温度达到温度调节范围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和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互锁,即,在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导通冷凝盘管310时,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则关闭第二通道320;在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导通第二通道320时,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关闭冷凝盘管310。并且,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和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同步控制,即在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关闭冷凝盘管310的同时,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导通第二通道320,同理,连接于第二通道320的连通阀330关闭第二通道320的同时,连接于冷凝盘管310的连通阀330导通冷凝盘管310。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盘管310上还设置有单向阀311,使得冷凝盘管310中的冷却剂智能由冷凝盘管310朝向膨胀阀120流动,避免冷却剂的回流。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除湿机10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连接于膨胀阀120,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用于检测蒸发器130靠近压缩机110一端的温度并依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膨胀阀120的开度。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同时连接于循环回路中蒸发器130靠近压缩机110的一侧,以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检测蒸发器130中导出的冷却剂的温度,并且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21能通过检测到的温度控制膨胀阀120的开度,以便于调控蒸发器13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并对蒸发器130对气流中的水蒸汽的冷凝效果进行调控。

除湿机10还包括第一压力计111和第二压力计112,第一压力计111和第二压力计112分别连接于压缩机110的两侧。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计111连接于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10靠近蒸发器130的一侧,并且第一压力计111用于检测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的压力值。第二压力计112连接于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10靠近第一冷凝装置200的一侧,并且第二压力计112用于检测循环回路中制冷剂的压力值。

进一步地,除湿机10还包括第一压力控制器113和第二压力控制器114。第一压力控制器113和第二压力控制器114分别连接于压缩机110的两侧。第一压力控制器113连接于第一压力计111并用于控制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10靠近蒸发器130一侧的压力,即第一压力控制器113能依据第一压力计111检测的冷却剂的压力值调控冷却剂的压力,将冷却剂的压力调节到适当的值,以便于冷却剂在压缩机110中的压缩。第二压力控制器114连接于第二压力计112并用于控制循环回路中压缩机110靠近第一冷凝装置200一侧的压力,即第一压力控制器113能依据第二压力计112检测的冷却剂的压力值调控冷却剂的压力,将冷却剂的压力调节到适当的值,以增强冷却剂在第一冷凝通道210中的冷凝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除湿机10还包括过滤器141,过滤器141和导风装置140分别设置于蒸发器130相对的两侧,以通过过滤器141将气流中的颗粒物滤去,避免过多的颗粒物磨损蒸发器130或者冷凝盘管310。并且能通过过滤器141减少气流中的湍流,保证气流的流动顺畅。

进一步地,除湿机10还包括温湿度变送器142,温湿度变送器142设置于过滤器141和第二冷凝装置300之间,以通过温湿度变送器142检测气流在导向至第二冷凝装置300之后的温度和湿度,以便于对湿度和温度的调节。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风装置140设置在冷凝盘管310远离蒸发器130的一侧,以通过导风装置140将气流从冷弄盘管抽出导向至室内。在本实施例中,导风装置140采用离心风机。

除湿机10还包括视液镜410、干燥过滤器420和储液器430,其中储液器430、干燥过滤器420和视液镜410依次连接于第二冷凝装置300和膨胀阀120之间,以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冷却剂依次流经储液器430、干燥过滤器420和视液镜410。除湿机1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440和充气阀450,气液分离器440和充气阀450依次连接于蒸发器130和压缩机110之间,以使得循环回路中的冷却剂依次流经气液分离器440和充气阀450。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视液镜410、干燥过滤器420、储液器430、气液分离器440和充气阀450的设置,如图4。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除湿机10通过压缩机110、第一冷凝装置200、第二冷凝装置300、膨胀阀120以及蒸发器130形成循环回路,通过蒸发器130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输送至第一冷凝装置200,第一冷凝装置200通过内部的冷却液对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强制制冷得到高压低温的制冷剂并输送至第二冷凝装置300,第二冷凝装置300进一步对高压低温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并通过膨胀阀120输送至蒸发器130,膨胀阀120将高压低温的制冷剂降压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使得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能通过蒸发器130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导风装置140将气流引导并使得气流能依次流经蒸发器130和第二冷凝装置300,使得气流在蒸发器130处遇冷将气流中的水蒸汽冷凝分离,以达到除湿的效果,由于第二冷凝装置300处的温度高于蒸发器130处的温度,使得流经蒸发器130的气流在流经第二冷凝装置300之后能收到第二冷凝装置300的加热,使得气流在导入至室内后能使人感到舒适。另外,能通过第一冷凝装置200中设置的流量调节阀223调节通入第一冷凝主体220内部冷却第一冷凝通道210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而调节通过第一冷凝通道210的制冷剂的温度,便能调节流至第二冷凝装置300的制冷剂的温度,即能调节流经第二冷凝装置300的气流的温度,能拓宽除湿机10对导入室内气流温度的调节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机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能提高除湿机10的普遍适配性。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其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除湿机10,该除湿系统能拓宽调温范围,能填补现有除湿系统16℃~21℃的调温范围的空洞,提高除湿系统的普遍适配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