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3186发布日期:2018-12-28 21:3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在具备制冰室的冰箱设置有:设置在制冰室内的冰盒、对制冰室进行开关的制冰室门、以及将制冰室和该制冰室之下的储藏室隔离开的隔离部等。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780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具备制冰室的冰箱中,由冷气供给口向制冰室内供给的冷气有可能直接吹到制冰室门或隔离部等而导致在被冷却的门或隔离部发生结露。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由冷气供给口向制冰室内供给的冷气直接吹到制冰室门或隔离部、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或隔离部发生结露的冰箱。

本发明第1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包括:制冰室、冷气供给口、冰盒、非冰收纳部、以及开口部。冷气供给口用于向所述制冰室内供给冷气。冰盒收纳在所述制冰室内。非冰收纳部设置于:所述冰盒中的收纳冰以外的物质的部分。开口部设置于所述非冰收纳部,并朝向所述制冰室的里侧开口。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收纳在制冰室内的冰盒在非冰收纳部具备:朝向制冰室的里侧开口的开口部。根据该构成,向冰盒中供给的冷气容易从开口部流出而朝向制冰室的里侧流动。因此,能够避免从冷气供给口向制冰室内供给的冷气直接吹到制冰室门或隔离部,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或隔离部发生结露。

本发明第2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非冰收纳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倾斜部。

本发明第3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或2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制冰室门,该制冰室门对所述制冰室进行开关;以及隔离部,该隔离部将所述制冰室和该制冰室之下的储藏室隔离开,所述开口部朝向:不朝向所述制冰室门及所述隔离部双方的方向开口。

本发明第4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3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底板,该底板构成所述制冰室的底部,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底板开口。

本发明第5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4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底板设置于比所述隔离部还低的位置,在与所述冰盒的底面之间形成有供冷气流动的冷气流路。

本发明第6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冰盒在与比所述开口部更靠所述制冰室的里侧相反一侧的位置,还具备加强筋。

本发明第7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6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冰盒还具备诱导部,该诱导部将由所述冷气供给口供给的冷气朝向所述开口部诱导。

本发明第8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7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备对作为冰以外的物质的冰铲进行收纳的冰铲收纳部作为所述非冰收纳部,在所述冰铲收纳部,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区域比所述冰铲的长度长。

本发明第9方案所涉及的冰箱在第1~8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冰盒,与所述制冰室的里侧相反一侧的壁部被封堵,且比所述制冰室的里侧的壁部还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的构成例的主视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制冰室及其周边部分的构成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倾斜部及其周边部分的构成例的冰盒的纵向截面主视图。

符号说明:

1…冰箱、5…制冰室、5a…制冰室门、10…隔离部、11…底板、20…冷气供给口、30…冰盒、31b…前壁部(与制冰室的里侧相反一侧的壁部)、31c…后壁部(制冰室的里侧的壁部)、32…冰铲收纳部(非冰收纳部)、32a…倾斜部、32b…鼓出部(诱导部)、32c…开口部、34…加强筋、40…冷气流路、100…冰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冰箱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例示的冰箱1由具有隔热性的柜体构成,在其内部自上方开始依次设置有冷藏室3、蔬菜室4,在蔬菜室4之下左右并排地设置有制冰室5和上部冷冻室6,在最下部设置有下部冷冻室7。其中,冷藏室3和蔬菜室4为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5、上部冷冻室6及下部冷冻室7为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冰箱1具备未图示的众所周知的冷冻循环,由该冷冻循环生成的冷气利用未图示的风扇的送风作用而向各储藏室内供给。

这些冷藏室3、蔬菜室4、制冰室5、上部冷冻室6及下部冷冻室7如众所周知为:具有前表面开口且该前表面开口通过门而进行开关的储藏室。通过左右并排设置的左门3a和右门3b而对冷藏室3的前表面开口进行开关,其中,左门3a是以左端侧为轴进行回转且设置有供使用者触摸操作的操作面板8,右门3b是以右端侧为轴进行回转的。另外,通过推拉式的蔬菜室门4a、制冰室门5a、上部冷冻室门6a及下部冷冻室门7a而对蔬菜室4、制冰室5、上部冷冻室6及下部冷冻室7的各自前表面开口进行开关。

如图2所例示,制冰室5与下部冷冻室7之间被隔离部10及底板11隔离开。这种情况下,隔离部10沿着冰箱1的左右方向延伸,并将制冰室5与下部冷冻室7之间的前部隔离开。底板11设置于该隔离部10的后方侧。底板11在制冰室5与下部冷冻室7之间将除了隔离部10以外的大致整个区域的部分隔离开。另外,底板11的板厚比隔离部1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薄。另外,底板11安装于:比隔离部10的上表面低的位置。

在制冰室5内设置有:向该制冰室5内供给冷气的冷气供给口20。冷气供给口20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制冰室5的后壁部的上部。另外,冷气供给口20从制冰室5的后壁部的上部朝向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开口。由此,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主要是从冷气供给口20的前端部朝向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流动。

另外,在制冰室5的内部收纳有冰盒30。冰盒3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对制冰室5进行开关的推拉式制冰室门5a的背面,由此,冰盒30随着制冰室门5a的开关而从制冰室5出入。冰盒30对设置于制冰室5内上部的未图示的制冰机生成的冰进行储藏。

接下来,对冰盒30的构成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即,冰盒30包括:对冰进行收纳的冰收纳部31、以及对图3中例示的冰铲100进行收纳的冰铲收纳部32。冰收纳部31占据冰盒30的大部分,这种情况下,冰收纳部31设置于:冰盒30的后方侧亦即设置有冷气供给口20的制冰室5的里侧。

冰铲收纳部32占据冰盒30中的冰收纳部31以外的部分,这种情况下,冰铲收纳部32设置于冰盒30的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在冰盒30的内部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隔壁33,冰盒30的内部通过该隔壁33而被区划为冰收纳部31和冰铲收纳部32。冰铲收纳部32为非冰收纳部之一例,这种情况下,设置于对图3中例示的冰铲100进行收纳的部分。冰铲100为冰以外的部件之一例。

冰收纳部31的底部为:整体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平坦面。由此,能够确保冰收纳部31内的空间较大,能够储藏更多的冰。此外,在冰收纳部31的后部设置有:朝向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鼓出的鼓出部31a。

与此相对,冰铲收纳部32的底部构成为:具有倾斜部32a及鼓出部32b,而不是整体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倾斜部32a设置于冰铲收纳部32的底部的后方侧亦即制冰室5的里侧,以其上端部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而朝向制冰室5的里侧斜倒的方式倾斜。另外,倾斜部32a以从作为其基端部的下端部朝向作为前端部的上端部而上升的方式倾斜。另外,倾斜部32a的法线方向朝向隔离部10的后方侧亦即底板11,而不是朝向制冰室门5a、隔离部10侧。

在倾斜部32a设置有贯穿该倾斜部32a的开口部32c。该开口部32c设置于:在冰铲收纳部32的底部的后方侧设置的倾斜部32a,因此,朝向后方侧亦即制冰室5的里侧,而不是朝向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或下方侧亦即隔离部10侧,更具体而言,开口部32c朝向设置于比隔离部10更靠制冰室5的里侧的底板11开口。另外,开口部32c设置于法线方向朝向底板11的倾斜部32a,因此,开口部朝向与隔离部10相比存在于后方侧的底板11开口。

鼓出部32b朝向后方侧亦即制冰室5的里侧鼓出。鼓出部32b的上部为:以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而下降的方式进行倾斜的倾斜面,且构成为:在沿着该倾斜面的末端存在有倾斜部32a及开口部32c。如后详细所述,该鼓出部32b作为诱导部而发挥作用,其中该诱导部是将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朝向开口部32c诱导。

另外,冰盒30具备加强筋34。该加强筋34从冰铲收纳部32的底部向下方突出。另外,加强筋34设置于:比具有开口部32c的倾斜部32a更靠前方侧亦即与冷气供给口20侧相反一侧的制冰室门5a侧。另外,加强筋34的前端部亦即下端部以自上方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与隔离部10的上表面对置。此外,该规定间隙的大小可以适当变更而设定。

另外,冰盒30在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具有前壁部31b,在后方侧亦即设置有冷气供给口20的制冰室5的里侧具有后壁部31c。前壁部31b构成为:其整体被封堵,不具有贯穿该前壁部31b的开口部。后壁部31c构成为:虽然大致整体被封堵,但是,在其一部分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31d。狭缝31d为:用于使未图示的制冰机的检冰杆通过的狭缝。冰盒30的左右两个壁部为:具有前方侧高而后方侧低的台阶的形状,构成为其整体被封堵。在冰盒30,前壁部31b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亦即从冰盒30的底部至该前壁部31b的上端部为止的高度尺寸比后壁部31c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亦即从冰盒30的底部至该后壁部31c的上端部为止的高度尺寸高。

另外,如上所述,底板11安装于比隔离部10的上表面低的位置。因此,在制冰室5内收纳有冰盒30的状态下,在冰盒30的底面与底板11之间形成有空间。如后详细所述,该空间作为供冷气f在冰盒30的下方流动的冷气流路40而发挥作用。

如图3所例示,在冰铲收纳部32的倾斜部32a设定有:开口部形成区域r,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开口部形成区域r内设置有多个开口部32c。这种情况下,多个开口部32c沿着冰箱1的左右方向而排列成直线状。如果开口部形成区域r为包含所有多个开口部32c的区域,则可以适当变更而设定其大小。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开口部32c去掉规定长度的偏移ra而得到的区域设定为开口部形成区域r。此外,偏移ra的值可以适当变更而设定。另外,开口部32c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而设定,例如可以为2个以上的多个,也可以为1个。另外,开口部32c可以彼此以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以非等间隔设置。另外,开口部32c可以以多列进行排列,例如上下以2列、3列等多列进行排列。另外,开口部32c的开口形状可以适当变更而设定,例如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狭缝状、多边形等各种形状。

并且,设置有开口部32c的开口部形成区域r的宽度尺寸d1亦即沿着冰箱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d1比冰铲100的长度d2长。冰铲100的长度d2为该冰铲10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具体地为:从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100a的基端部至捞取冰的捞取部100b的前端部为止的长度。

接下来,对冷气f在冰箱1的制冰室5内的流动进行说明。即,如图2所例示,从冷气供给口20吹出的冷气f在制冰室5内朝向前方侧亦即制冰室门5a侧流动。并且,该冷气f在到达制冰室门5a的背面之前被冰盒30的前壁部31b朝向下方引导,从而朝向冰铲收纳部32内。并且,被引导入冰铲收纳部32内的冷气f从冰铲收纳部32的底部的开口部32c向冰盒30的下方流出。此时,被引导入冰铲收纳部32的冷气f的一部分被鼓出部32b的倾斜所引导而朝向开口部32c。即,鼓出部32b在冰铲收纳部32内将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朝向开口部32c诱导。

由此,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能够容易地经由冰铲收纳部32而朝向开口部32c流动。并且,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在冰盒30的下方的冷气流路40流动而朝向制冰室5的里侧。此时,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通过被加强筋34遮挡而不易流向比该开口部32c更靠前方的一侧具体而言是制冰室门5a侧、隔离部10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1,收纳在制冰室5内的冰盒30在设置于对冰铲100进行收纳的部分的冰铲收纳部32具备:朝向制冰室5的里侧开口的开口部32c。根据该构成,向冰盒30中供给的冷气f容易从开口部32c流出而朝向制冰室5的里侧流动。因此,能够避免从冷气供给口20向制冰室5内供给的冷气f直接吹到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另外,根据冰箱1,冰铲收纳部32具有:法线方向不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的倾斜部32a,使向冰盒30中供给的冷气f流出的开口部32c设置于该倾斜部32a。根据该构成,能够进一步避免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并且,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另外,根据冰箱1,倾斜部32a的法线方向不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因此,可以使设置于该倾斜部32a的开口部32c的开口方向也为:不朝向制冰室门5a侧及隔离部10侧双方的方向。由此,能够进一步避免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并且,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另外,根据冰箱1,开口部32c朝向冰盒30的下方的底板11开口。根据该构成,能够将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引导到冰盒30的下方的底板11侧,而不是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由此,能够进一步避免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此外,根据冰箱1,底板11设置于比隔离部10低的位置,由此,在冰盒30的底面与底板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冷气流路40。根据该构成,能够使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通过冷气流路40而高效率地引导到制冰室5内的里侧,而不是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

另外,根据冰箱1,冰盒30在比开口部32c更靠前方侧亦即与制冰室5的里侧相反一侧的位置具备:加强筋34。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将从开口部32c流出的冷气f引导到后方侧亦即不朝向制冰室门5a侧或隔离部10侧的一侧,而不是前方侧,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另外,根据冰箱1,鼓出部32b作为诱导部而发挥作用,其中该诱导部是在冰铲收纳部32内将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朝向开口部32c诱导。根据该构成,能够避免冷气f滞留在:位于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的附近的冰铲收纳部32内,能够避免冰铲收纳部32及其周边部分被过度冷却,换言之,能够避免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的附近被过度冷却,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另外,根据冰箱1,冰铲收纳部32中设置有开口部32c的开口部形成区域r比收纳在该冰铲收纳部32内的冰铲100的长度长。根据该构成,能够避免开口部形成区域r内的开口部32c整体被冰铲100堵塞,并且,能够维持在开口部32c通过的冷气f的流动良好。

另外,根据冰箱1,在冰盒30,前壁部31b被封堵,且比后壁部31c高。冰盒30的前壁部31b为:与制冰室门5a的背侧对置的壁部,通过该前壁部31b被封堵,能够防止由冷气供给口20供给的冷气f直接吹到制冰室门5a的背面。另外,冰盒30的后壁部31c为:与设置有冷气供给口20的制冰室5的后壁部对置的壁部,该后壁部31c至少比前壁部31b低,由此,能够避免冷气供给口20被后壁部31c堵塞,并且,能够充分确保从冷气供给口20朝向制冰室5内、特别是朝向冰盒30内的冷气f的流路。

此外,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如下进行扩展或变形。例如,开口部32c可以设置于冰盒30的侧面。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冰盒30的侧面之中的设置有开口部32c的部分为:以法线方向为不朝向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倾斜的倾斜部,从而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5a或隔离部10发生结露。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冰箱在设置于冰盒中对冰以外的物质进行收纳的部分的非冰收纳部具备:朝向制冰室的里侧开口的开口部。根据该构成,能够避免从冷气供给口向制冰室内供给的冷气直接吹到制冰室门或隔离部,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冰室门或隔离部发生结露。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形态进行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