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增焓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1743发布日期:2018-10-23 20:4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技术,特别是一种运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喷气增焓制冷机。



背景技术:

普通压缩机制冷系统采用过冷技术时,过冷器气侧出来的低温气态制冷剂直接进入系统低压侧,此部分制冷剂没有进入室内侧起制冷效果,同时会随循环冷媒从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占用压缩机吸气。

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气增焓系统解决上述问题,主要包括涡旋喷气增焓压缩机和转子喷气增焓压缩机。喷气增焓系统是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经济器、喷气增焓控制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喷气增焓压缩机,喷气增焓用于提升高温制冷能力,需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与过冷技术相结合。其中,经济器用于对喷射回路冷媒进行换热,保证进入压缩机喷射口的冷媒为气态,同时可以对主回路冷媒进行降温,使主回路制冷剂液体充分过冷从而获得额外过冷度,降低了进入室内机冷媒的温度,从而提升制冷能力。但存在如下缺点:

经济器有两种布置方式,上取液和下取液,其中上取液这种布置方式很难确保冷凝器出口有一定的过冷度,容易导致电子膨胀阀失控。经济器内换热量不足时无法体现喷气增焓技术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将复叠式喷气增焓制冷机,其在运行过程中,用一个制冷循环回路代替上述经济器,形成两个单独的循环系统,两种制冷剂,提高能量利用率和系统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包括:

外循环装置,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蒸发器、第一膨胀阀、过冷器、冷凝蒸发器和蒸发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分别与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凝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分别与所述过冷器和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冷凝器分别与所述冷凝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连接;以及

内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冷凝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分别与所述过冷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连接;

其中,所述外循环装置与所述内循环装置共有所述冷凝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冷凝器一侧分别与所述过冷器和所述冷凝蒸发器连接。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外循环装置的连接回路为外循环回路,所述内循环装置的连接回路为内循环回路,所述外循环回路和所述内循环回路中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制冷剂。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下端,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上端。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冷凝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内循环回路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冷凝蒸发器与所述过冷器形成的闭合回路。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内循环回路中,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冷凝蒸发器,并放热冷凝成高压液体后进入所述过冷器,所述高压液体吸热蒸发为新的气态制冷剂后被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吸入进入下一个内循环。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外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过冷器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形成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二回路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形成的闭合回路。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外循环回路中,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冷凝器,并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所述高压液体从所述冷凝器出来分两路,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高压液体进入所述过冷器,与所述内循环回路的制冷剂发生热量交换,进一步被降温后进入所述蒸发器吸收热量并蒸发为气态制冷剂,所述气态制冷剂被所述第一进气口吸入;所述第二回路中,所述高压液体进入所述冷凝蒸发器,与所述内循环回路的气态制冷剂发生热量交换后吸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两部分气态制冷剂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中混合后进入下一个外循环。

上述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其中,所述冷凝蒸发器和所述过冷器均为板式换热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喷气增焓制冷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气增焓制冷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气增焓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喷气增焓压缩机

11 第一进气口

12 第二进气口

13 出气口

2 冷凝器

3 冷凝蒸发器

4 过冷器

5 第一膨胀阀

6 蒸发器

7 压缩机

8 第二膨胀阀

9 板式换热器

91 吸热板

92 放热板

10 经济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喷气增焓制冷机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喷气增焓制冷机运行过程中,制冷剂在冷凝器2中释放热量被冷凝,从冷凝器2中出来的制冷剂液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主回路,直接进入到经济器10被继续冷却,另一部分为喷气增焓回路,经膨胀阀节流到某一中间压力再进入经济器10,这两部分制冷剂在经济器10中发生热交换,后者气化后被喷气增焓压缩机1第二吸气口吸入继续压缩,形成类似双级压缩循环;前者进一步过冷后经膨胀阀节流至两相状态后,经膨胀阀节流至两相状态后进入室内蒸发器6吸热蒸发成过热气体,然后进入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主吸气口被初步压缩,两部分制冷剂在喷气增焓压缩机1中混合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通过四通换向阀进入冷凝器2,完成一个循环。在运行过程中,现有技术的经济器10很难保证冷凝器2出口有一定的过冷度,容易导致电子膨胀阀失控。经济器10内换热量不足时无法体现喷气增焓技术的优越性,系统实际工作效率较低。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的喷气增焓制冷机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喷气增焓制冷机包括:外循环装置和内循环装置,该外循环装置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1、蒸发器6、第一膨胀阀5、过冷器4、冷凝蒸发器3和蒸发器6,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分别与所述蒸发器6、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冷凝蒸发器3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5分别与所述过冷器4和所述蒸发器6连接,所述冷凝器2分别与所述冷凝蒸发器3和所述过冷器4连接。

该内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7和第二膨胀阀8,所述压缩机7分别与所述冷凝蒸发器3和所述过冷器4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8分别与所述过冷蒸发器6和所述过冷器4连接;其中,所述外循环装置与所述内循环装置共有所述冷凝蒸发器3和所述过冷器4;所述冷凝器2一侧分别与所述过冷器4和所述冷凝蒸发器3连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设有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

其中,所述外循环装置的连接回路为外循环回路,所述内循环装置的连接回路为内循环回路,所述外循环回路和所述内循环回路中分别为两种不同的制冷剂;所述内循环回路为所述压缩机7、所述第二膨胀阀8、所述冷凝蒸发器3与所述过冷器4形成的闭合回路。所述外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所述冷凝器2、所述过冷器4与所述第一膨胀阀5、所述蒸发器6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1形成的闭合回路;所述第二回路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所述冷凝器2、所述冷凝蒸发器3与所述第二进气口12形成的闭合回路。

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内循环回路中,压缩机7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所述冷凝蒸发器3,在所述冷凝蒸发器3内与所述外循环回路中的低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放热冷凝成高压液体,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8后降压,形成低温液体,进入所述过冷器4,所述过冷器4中的液态制冷剂与所述外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吸热蒸发为气态,被所述压缩机7吸入,进入下一个循环;所述外循环回路中的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冷凝器2,制冷剂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后进入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制冷剂进入所述过冷器4,制冷剂进一步被降温,然后进入所述蒸发器6吸收热量,蒸发为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所述第一进气口11;所述第二回路中的制冷剂进入所述冷凝蒸发器3,与所述内循环回路中的制冷剂发生热量交换,吸热蒸发为气态制冷剂后进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所述第二进气口12,进入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两部分气态制冷剂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中混合,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即采用两个单独的制冷回路,冷凝蒸发器3实质上分别为喷气增焓回路的蒸发器6和内循环的冷凝器2,喷气增焓回路的冷凝液体在冷凝蒸发器3蒸发吸热,发生相变,气态制冷剂被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第二进气口12吸入;内循环的气态制冷剂冷凝为液态。过冷器4分别为外循环回路的过冷器4和内循环的蒸发器6,外循环回路的冷凝液体在过冷器4进行过冷放冷,内循环的液态制冷剂进行蒸发吸热。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气增焓压缩机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所述第一进气口11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2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下端,所述出气口13设置在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1上端。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所述冷凝蒸发器3和所述过冷器4均可优选为板式换热器9,内部设有板式的吸热板91和放热板92,所述板式换热器9内温度高的制冷剂流经放热板92,温度低的制冷剂流经吸热板91,两种制冷剂在所述板式换热器9内进行热交换。

本发明采用复叠式制冷系统,分别为内、外两个单独的循环系统,两种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分两路,一路进入冷凝蒸发器,“冷凝蒸发器”对于喷气增焓回路来说相当于蒸发器(吸收热量),对于内部循环系统相当于冷凝器,释放热量,喷气增焓回路的制冷剂在该设备中吸热蒸发变为气态制冷剂,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口吸入;从喷气增焓压缩机出来的另一路高压制冷剂液体直接进入过冷器,过冷器对于内循环回路相当于蒸发器,释放冷量,对于外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液体进一步过冷(吸收内循环所释放的热量),然后经过节流降压进入室内蒸发器吸收热量,蒸发相变为气态制冷剂,被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第一进气口吸入,与第二进气口吸入的气态制冷剂混合进入下一个循环。

上面以制冷模式为例的内、外循环回路,对于制热模式,本发明同样适用,只需将换热设备通过四通换向阀调换即可,制冷/制热模式的变换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本发明适用于比较低温的环境制热,和比较高温的环境制冷。

本发明由于配置过冷器,可以对外循环回路的制冷剂起过冷的作用,提升进入室内侧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而且外循环回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基本不变,也就是进入室内参与换热的制冷剂量不变,因此室内侧的制冷效果会大大提升。此外,由于低温气体从第二进气口进入喷气增焓压缩机,降低了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特别是当高温环境时,喷气增焓压缩机排气温度高,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改善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工作环境,提高喷气增焓压缩机工作效率,并最终体现在增加室内侧的换热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