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7597发布日期:2019-02-01 19:58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



背景技术:

在制冷制热技术领域,电子膨胀阀是制冷制热设备的冷媒流量控制部件,其工作过程一般为:随着作为定子的线圈装置的通电或断电,带动作为转子的磁转子部件旋转,与磁转子固定连接并跟随磁转子旋转的丝杆带动阀针运动,电子膨胀阀中设置有螺母部件,螺母部件设置有内螺纹结构,与之相应地,丝杆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通过螺纹副的配合,使丝杆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还带动阀针作升降运动,以调节阀针与阀口之间的开度的方式来调节流过阀口的冷媒的流量,从而实现系统功能并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电子膨胀阀在制冷系统中使用时,压缩机的振动和冷媒脉冲的压力,会对阀针或丝杆带来一定的冲击;影响了各部件之间的同轴度,阀针偏斜,从而造成螺纹副的磨损以及阀口部位的磨损,而上述磨损的同时也会伴随着噪音的产生,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对阀针实现有效导向的同时,能降低部件因偏转而造成异常磨损的电子膨胀阀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该电子膨胀阀能够对阀针丝杆组件提供良好的导向,从而确保螺母组件、阀针丝杆组件以及阀口在电子膨胀阀进行作动时保持同轴,防止阀针对阀口部位的磨损,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阀座组件,阀座组件包括阀座,阀座形成有阀腔和阀口;外壳组件,包括罩盖和外壳,罩盖与阀座固定连接,外壳与罩盖固定连接;阀针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套筒以及阀针,丝杆通过套筒与阀针进行浮动连接;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连接片以及螺母导向部,螺母本体与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还包括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二引导部与螺母导向部固定配合,第一引导部对阀针提供导向,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同时对套筒提供导向。

阀座设置有阀座内孔以及突起部。

第一引导部设有引导孔,阀针穿过引导孔伸入阀腔内,第一引导

部对阀针提供导向。

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内缘部,第一内缘部与套筒的外壁相配合。

第二引导部包括第二内缘部、第三外缘部以及第二引导端部,第

二内缘部与套筒的外壁相配合,第三外缘部与螺母导向部的内壁

相配合固定。

第二引导端部的外径与阀座内孔的内径相匹配。

第一引导部还包括第一外缘部、第二外缘部以及第一引导端部,

第一外缘部和第二外缘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

突起部抵接配合。

第二外缘部与第一引导端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台阶部,第二台阶部

与第二引导端部抵接配合。

第二外缘部的外径与阀座内孔的内径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结构示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引导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引导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阀座结构示意图。

电子膨胀阀具有阀座10,阀座10可以采用金属切削加工成形,并在其周向连接有第一连接管,轴向的下端部连接有第二连接管,并在阀座10的内部形成阀腔14,以供冷媒流通。阀座10设置有阀口11,阀口11与阀针33进行配合以改变阀口11与阀针33之间的流通面积,从而实现流量的精确调节,阀座10还设有阀座内孔12和突起部13,该突起部13朝阀腔14进行突起。阀座10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构成了阀座组件。第一连接管、阀口11、第二连接管就形成了冷媒流通通道。冷媒可以从第一连接管流入,流经阀口1c,从第二连接管流出,也可以从第二连接管流入,流经阀口11,从第一连接管流出。

阀座10的上方,设置有罩盖21,罩盖21大体呈杯形,其底部具有开口,并与阀座10连接固定。具体而言,可以在阀座10上端部设置阀座台阶部10a,并将罩盖21的底部开口与阀座台阶部10a配合,并实施焊接进行固定。

在罩盖21的上方,还设置有外壳22,外壳22与罩盖21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这样,外壳22、罩盖21、阀座10之间就形成了相对密闭的空间,并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进行冷媒的流通和流量的调节。外壳22与罩盖21一起构成外壳组件20。

在外壳22和罩盖21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磁转子组件60,磁转子组件60包括转子部件61和连接座62,转子部件61能感应定子线圈部件的信号而发生旋转,丝杆31通过连接座62与转子部件61 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丝杆阀针组件30包括丝杆31、套筒32以及阀针33,丝杆31与阀针33之间通过套筒部32实现浮动连接,套筒部32大体呈杯形,其底部有开口,阀针33穿过该开口伸入阀腔14内从而与阀口11进行接触或分离以对流经阀口11的冷媒进行流量调节。在电子膨胀阀工作过程中,阀针33可以相对套筒部32在一定的行程内上下移动,但无法脱离套筒部32的限制。

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41、连接片41以及螺母导向部43,螺母本体41通过连接片41固定安装于罩盖21,螺母41可以采用非金属材质与连接片42一体注塑成型。螺母本体41设有轴向贯通的通孔,在通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与之相应地,丝杆31的外周对应设置有外螺纹部,当转子部件61受到外部线圈驱动时开始转动,因丝杆31通过连接座62与转子部件6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丝杆31也随之进行旋转,螺母本体41的内螺纹和丝杆31的外螺纹通过螺合作用驱动丝杆31轴向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阀针33作升降运动,使阀针33靠近或远离阀口11,以达到调节通过阀口11的冷媒流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还包括引导部件50,该引导部件50 包括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2,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2 配合固定,具体地,第一引导部51设有引导孔511和第一内缘部515,阀针33可穿过引导孔511伸入阀腔14内,引导孔511对阀针33提供导向作用,第二引导部52设有第二内缘部522和第三外缘部524,第二引导部52与螺母导向部43进行固定配合,具体地,第二引导部52 的第三外缘部524与螺母导向部43的内壁进行配合固定,第二引导部 52对螺母组件40提供导向作用,套筒32伸入引导部件50的内腔并可在引导部件50的内腔上下自由滑动,具体地,第一引导部51的第一内缘部515与套筒32的外壁进行配合,第二引导部52的第二内缘部522与套筒32的外壁进行配合,第一内缘部515以及第二内缘部 522与套筒32的外壁具体配合方式可以为小间隙配合,即,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2可以同时对套筒32提供导向作用。进一步地,第一引导部51还包括第一外缘部512、第二外缘部513以及第一引导端部514,该第一外缘部512和第二外缘部513之间连接形成有第一台阶部,第二外缘部513和第一引导端部514之间连接形成有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阀座10的突起部13相抵接配合,第二外缘部513 的外径与阀座10的阀座内孔12的内径相匹配。第二引导部52还包括第二引导端部521以及第三内缘部523,第二内缘部522和第三内缘部523之间连接形成有第三台阶部,第三台阶部与第一引导端部514 相抵接配合,第二台阶部与第二引导端部521相抵接配合。第二引导端部521的外径与阀座内孔12的内径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螺母组件40、阀针丝杆组件30以及阀口11三者之间的同轴度,因引导部件 50的设置在实际电子膨胀阀作动过程中,螺母组件40由第二引导部 52进行导向,阀针丝杆组件30的套筒32由第一引导部51和第二引导部52同时提供导向,阀针33由第一引导部51提供导向,可确保螺母组件40、阀针丝杆组件30以及阀口11三者在同一轴线上,保证了电子膨胀阀各个零部件的同轴度防止作动时各零部件不在同一轴线上发生偏差而造成阀针33对阀口11的磨损,同时阀针33通过引导孔 511伸入阀腔14中,冷媒从第一连接管或第二连接管进入时会对阀针 33产生一定的冲击,因引导部件50的设置进一步避免了阀针33受到冷媒的冲击从而能始终和其他零部件在同一轴线上进行作动防止对阀口11造成磨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膨胀阀的引导部件50为分体加工结构,当然引导部件也可以为一体加工成型,如采用紧配、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个在电子膨胀阀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显然,该分体式零件组装而成的引导部件与一体加工成型制成的引导部件具备相同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文所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图1所示的基准视图进行描述,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膨胀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