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0901发布日期:2018-12-14 22:1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结霜工况下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需不定期进行除霜。

对于使用四通阀换向除霜技术的空调,在除霜过程中室内换热器将停止供热,并且低温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吸收室内的热量,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影响舒适性。

对于使用热气旁通除霜技术的空调器,在除霜过程中高温冷媒被旁通至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也将停止供热,同样影响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除霜时均不能对室内供热,无法保证室内的温度,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除霜时不能对室内供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四通阀具有V端、S端、X端、N端四个连接端,X端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N端与室内换热器的入口连通,S端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空调系统具有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第二室外换热器与V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并联于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冷凝放热,第二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在第二除霜模式,第一室外换热器与V端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并联于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连通的管路上,第二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冷凝放热,第一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

进一步地,在第一除霜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A口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的B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的C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的C口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的D口与V端连通;在第二除霜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的D口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的C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B口连通,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B口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的A口与V端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X端与V端连通,N端与S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室外换热器并联于V端与室内换热器的入口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与第二室外换热器并联于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与V端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室内换热器冷凝放热。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具有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体、第四阀体,其中,第一阀体的一端与B口连通,第一阀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二阀体的一端与C口连通,第二阀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三阀体的一端与B口连通,第三阀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四阀体的一端与C口连通,第四阀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B口、第三阀体、第二阀体和C口顺次连通,第一阀体和第四阀体断开;在第二除霜模式,C口、第四阀体、第一阀体和B口顺次连通,第二阀体和第三阀体断开;在制冷模式,C口、第四阀体和第一管路顺次连通,B口、第三阀体和第一管路顺次连通,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断开;在制热模式,第一管路、第二阀体和C口顺次连通,第一管路、第一阀体和B口顺次连通,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断开。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具有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管路连通,第一阀体的另一端和第二阀体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

进一步地,在第一节流件和第二节流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储液器或闪蒸器。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具有E端、F端、G端三个连接端,E端可选择地与F端或G端连通,第二三通阀具有H端、K端、M端三个连接端,H端可选择地与K端或M端连通,其中,E端与D口连通,H端与A口连通,G端与K端均与V端连通,F端与M端均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M端连通;在第二除霜模式,E端与F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在制冷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在制热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两个风机,两个风机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对应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两个室外换热器,这样当室外换热器结霜时可以将空调系统调整为在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交替工作,即一个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进行除霜,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在除霜的同时继续使用室内换热器对室内供热,从而实现不间断供热,保证室内温度和用户的舒适性。而且,在本技术方案中,从压缩机中输出的冷媒流动通过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后均是通过同一个四通阀返回压缩机进行循环,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管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在第一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在第二除霜模式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时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20、四通阀;30、室内换热器;41、第一室外换热器;42、第二室外换热器;51、第一管路;52、第二管路;61、第一阀体;62、第二阀体;63、第三阀体;64、第四阀体;71、第一节流件;72、第二节流件;73、截止阀;81、第一三通阀;82、第二三通阀;9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第一室外换热器41、第二室外换热器42,四通阀20具有V端、S端、X端、N端四个连接端,X端与压缩机10的出口连通,N端与室内换热器30的入口连通,S端与压缩机10的入口连通;空调系统具有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第二室外换热器42与V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41与室内换热器30并联于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41与室内换热器30冷凝放热,第二室外换热器42蒸发吸热;在第二除霜模式,第一室外换热器41与V端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42与室内换热器30并联于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连通的管路上,第二室外换热器42与室内换热器30冷凝放热,第一室外换热器41蒸发吸热。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两个室外换热器,这样当室外换热器结霜时可以将空调系统调整为在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交替工作,即一个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进行除霜,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在除霜的同时继续使用室内换热器30对室内供热,从而实现不间断供热,保证室内温度和用户的舒适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从压缩机10中输出的冷媒流动通过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30后均是通过同一个四通阀20返回压缩机10进行循环,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管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除霜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的A口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41的B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C口连通,室内换热器30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C口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D口与V端连通。如图3所示,在第二除霜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D口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C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的B口连通,室内换热器30的出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的B口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41的A口与V端连通。在第一除霜模式或第二除霜模式,从压缩机10输出的冷媒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室内换热器30和一个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然后共同进入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如此实现在除霜的同时对室内持续供热。

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X端与V端连通,N端与S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41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并联于V端与室内换热器30的入口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冷凝放热,室内换热器30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实现用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同时工作以对室内制冷,从而可以提高制冷效果和用户体验。

如图5所示,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X端与N端连通,V端与S端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41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2并联于室内换热器30的出口与V端连通的管路上,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蒸发吸热,室内换热器30冷凝放热。这样可以实现用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同时工作以对室内制热,从而可以提高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具有第一管路51,第一管路51与室内换热器30连通,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61、第二阀体62、第三阀体63、第四阀体64,其中,第一阀体61的一端与B口连通,第一阀体61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51连通;第二阀体62的一端与C口连通,第二阀体62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51连通;第三阀体63的一端与B口连通,第三阀体63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51连通;第四阀体64的一端与C口连通,第四阀体64的另一端与第一管路51连通。这样可通过第一阀体61、第二阀体62、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的配合实现管路的通断和对冷媒的流动方向的控制,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这样可以便于系统的控制。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B口、第三阀体63、第二阀体62和C口顺次连通,第一阀体61和第四阀体64断开;在第二除霜模式,C口、第四阀体64、第一阀体61和B口顺次连通,第二阀体62和第三阀体63断开;在制冷模式,C口、第四阀体64和第一管路51顺次连通,B口、第三阀体63和第一管路51顺次连通,第一阀体61和第二阀体62断开;在制热模式,第一管路51、第二阀体62和C口顺次连通,第一管路51、第一阀体61和B口顺次连通,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断开。这样通过多个阀体的配合就可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简单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体61、第二阀体62、第三阀体63和第四阀体64均可设置为单向阀,由于单向阀均匀单向导通的功能,因此通过单向阀的组合实现对冷媒流动方向的控制的方式无需再专门控制阀门的通断,即无需再针对单向阀设置控制装置,所以这样可以简化空调系统的结构,提高可靠性并降低制造成本。图中阀体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单向阀的连通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具有第二管路52,第二管路52的一端与第一管路51连通,第一阀体61的另一端和第二阀体6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管路52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管路52上设置有第一节流件71。通过设置第一节流件71可以对流经第二管路52的冷媒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便于冷媒换热。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一节流件71起到导通或截止管路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节流件71设置为节流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51上设置有第二节流件72。通过设置第二节流件72可以对流经第一管路51的冷媒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便于冷媒换热。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节流件72起到导通或截止管路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节流件72设置为节流阀。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节流件71和第二节流件72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储液器或闪蒸器。通过设置储液器或闪蒸器可以存储部分液态的冷媒,这样在化霜过程中可以防止液态冷媒对管路或其他部件的冲击,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寿命。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81和第二三通阀82,第一三通阀81具有E端、F端、G端三个连接端,E端可选择地与F端或G端连通,第二三通阀82具有H端、K端、M端三个连接端,H端可选择地与K端或M端连通,其中,E端与D口连通,H端与A口连通,G端与K端均与V端连通,F端与M端均与压缩机10的出口连通。这样可通过第一三通阀81和第二三通阀82的配合实现管路的通断和对冷媒的流动方向的控制,以实现空调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这样可以便于系统的控制。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空调系统还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M端连通;在第二除霜模式,E端与F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在制冷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在制热模式,E端与G端连通,H端与K端连通。这样通过多个阀体的配合就可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两个风机90,两个风机90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对应设置。这样可通过两个风机90分别对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换热,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具体地,在制冷模式,可使用两个风机90同时打开,以加强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的散热。在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中,可以将与除霜状态的室外换热器对应的风机90关闭,并将与另一个室外换热器对应的风机90打开,这样可以为室内提供更多的热量,提高制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与室内换热器3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7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室内换热器30的输出管路和输入管路上均设置截止阀73。通过设置截止阀73,在安装空调系统时能够便于室外换热器的管路与室内换热器30的管路的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空调系统中设置第一室外换热器4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2两个室外换热器,这样当室外换热器结霜时可以将空调系统调整为在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交替工作,即一个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进行除霜,另一个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这样可以在除霜的同时继续使用室内换热器30对室内供热,从而实现不间断供热,保证室内温度和用户的舒适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从压缩机10中输出的冷媒流动通过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30后均是通过同一个四通阀20返回压缩机10进行循环,这样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管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将多个单向阀和多个三通阀组合使用,便于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控制简单方便,可靠性高,并且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减小装置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