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冰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由于其制冷特性。其制冷时产生的冰霜会附着在冰箱风道内部的翅片蒸发器表面,随着制冷的进行,冰霜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化霜会导致冰箱无法正常制冷。目前市场上的相当一部分的风冷产品其化霜效果并不理想,在GBT8059-2016 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的要求中,风冷产品在进行储温测试时,冷冻室内温度在化霜时的温升过程中,温升幅度不能超过3度。现有的市面中的产品中有相当部分的产品无法达到此要求。
在夏天高温、高湿、高频次的开关门的使用时,蒸发器表面的冰霜厚度会大大增加。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化霜不彻底。从而导致冰箱出现制冷效果不良,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风冷冰箱在化霜时,在原有的化霜基础上增加加强化霜模式,在不改变电压和现行的化霜退出条件下,有效改善化霜效果、减短化霜时间和减少化霜热能对冰箱内温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一种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冷冻风道,在所述冷冻风道的回风口处设有回风风门,所述回风风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微型电机相连接;
所述回风风门为片状,其关闭时通过微型电机旋转到冷冻风道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冷冻风道回风口截面面积相等;开启时通过微型电机旋转到与冷冻风道径向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电连接到冰箱控制芯片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门为矩形片状,其一端通过插拔结构安装于所述转轴上,另一端端面与其侧面成夹角,其关闭时与回风口处形状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风门与回风口接触处设有橡胶或硅胶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能够改善化霜效果,使制冷导致的蒸发器表面冰霜融化的更彻底。由于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的更加高效,从而减少化霜时间,并减少化霜热量往冰箱内部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温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回风风门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冷冻风道,2-回风风门,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现在的风冷冰箱采用的结构一般都是加热管位于冷冻蒸发器的下部,且位置平行于冷冻风道自身的回风口附近,这种结构由于设计简单,装配方便被广泛采用,但这种结构在化霜时,加热管的热量容易通过冷冻风道底部的冷冻回风通道辐射到冷冻间室内,不仅造成冷冻间室内的温度在化霜时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同时由于热量的散失,对实际的化霜效果也有不利的影响,造成化霜不彻底或者化霜时间长,耗电量增加等问题。
本方案在冷冻风道1的回风口位置增加一个冷冻回风风门2(如图2所示),具体结构为:
一种风冷冰箱冷冻风道1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冷冻风道1,在所述冷冻风道1的回风口处设有回风风门2,所述回风风门2连接在转轴3上,所述转轴3与微型电机相连接;
所述回风风门2为片状,其关闭时通过微型电机旋转到冷冻风道1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冷冻风道1回风口截面面积相等;开启时通过微型电机旋转到与冷冻风道1径向方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电连接到冰箱控制芯片上。
如图2所示,所述回风门为矩形片状,其一端通过插拔结构安装于所述转轴上,另一端端面与其侧面成夹角,即回风门的端面为一斜面,其关闭时与回风口处形状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风门与回风口接触处设有橡胶或硅胶材料。采用该材料附加在回风门上,能够有效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通过程序控制冷冻回风风门2的电机使风门旋转,以实现冷冻回风的关闭或者开启状态。在化霜进行时,程序控制回风口风门至关闭状态,此时加热管化霜的热量大部分被回风风门2阻挡在蒸发器所在的区域空间内,不容易散失进冷冻室内,化霜效率将大幅度提升。待化霜结束后,回风风门2通过程序控制旋转至开启状态,冰箱恢复正常的制冷状态。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结合程序对风门进行打开、关闭的流程如图3所示,其中:
Th:化霜传感器温度
Thk:化霜加热管通电温度
T1:加热管断电后静置时间
T2:化霜后压缩机首次运行的特定工作时间。
上述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改善化霜效果,使制冷导致的蒸发器表面冰霜融化的更彻底。由于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的更加高效,从而减少化霜时间,并减少化霜热量往冰箱内部的散失,从而起到保温和节能的双重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冷冰箱冷冻风道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