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二级压缩机的一级排气温度较高,如果对其冷却则可以降低压缩机总的排气温度,从而扩宽压缩机的运行范围,相关技术中采用换热器对一级排气冷却,但是在制热时还使用冷却的话,则会降低制热量,故而起到了反作用;另外,二级压缩机用于制热具有制热量高等优点,但是除霜方法依然和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一样通过四通换向阀切换成制冷模式进行除霜,在除霜期间,室内侧转化为制冷模式,不能连续制热造成室内温度变化,使得用户感受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其中,第一切换件分别与压缩机、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第二切换件相连通,第二切换件分别与压缩机、第三切换件相连通,第三切换件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通,通过控制切换组件,能够使由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一个,使由第二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另一个。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切换组件具有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作用,从而实现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第一切换件分别与压缩机、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第二切换件相连通,第二切换件分别与压缩机、第三切换件相连通,第三切换件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通,通过控制切换组件,能够使由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一个,使由第二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另一个,也即通过切换组件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使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一个,从第二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另一个,从而在空调器制热时,一方面能够通过由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对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一个进行化霜;另一方面由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能够依次流入室内换热器、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另一个,进而使空调器制热。也即切换组件的设置使得空调器在制热的同时能够对室外换热器化霜,进而使得室内侧能够连续制热,且化霜时不会造成室内侧的温度的明显变化。另外,也能在制冷时,通过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中的任一个对第一排气口排出的气态制冷剂起到冷却的作用,从而降低压缩机的总的排气温度,进而扩宽压缩机的运行范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均具有四个接口;其中,第一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一个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排气口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和第二吸气口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另一个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均具有四个接口,进一步地,第一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一个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另一个相连接,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模式,具体地,当第一吸气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排气口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接时,空调器能够实现制冷模式,当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接,第二排气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时,空调器能够实现制热模式。其中,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排气口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和第二吸气口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流路的第一端相连接。其中,在上述连接方式的连接基础上,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中任意一个的四个接口均具有多种连通方式,比如,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时,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时,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相应地,第二切换件和第三切换件也具有该种连通方式,进而使得切换组件具有多种连通方式,以实现空调器的多种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切换组件还包括:第四切换件,用于将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排气口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一吸气口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切换组件还包括第四切换组件,第四切换组件具有四个接口,第四切换件的四个接口分别与第二排气口、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第一吸气口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四个接口具有多种连通方式,比如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在该种连通方式下,使得空调器实现制冷模式;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使得空调器实现制热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补气装置,补气装置的第一连接管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通,补气装置的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补气装置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吸气口相连通;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第二节流元件,分别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一连接管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补气装置、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至少具有三个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接,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吸气口相连通,能够实现整个制冷回路或制热回路的补气或气液分离的技术效果,以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其中,第三连接管为出气口,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根据具体的回路的不同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地,补气装置还包括第四连接管,补气装置的第四连接管与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接,以使由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经过补气装置后流向第二吸气口。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储液器,储液器分别与第一吸气口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补气装置为气液分离器或换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补气装置可以为气液分离器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能够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气体由第三连接管流回第二吸气口,起到补气的作用,同时,气体可由较高的压力开始被压缩,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功率。当然,补气装置还可以是换热器,也能够起到补气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第三切换件和第四切换件为四通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第三切换件和第四切换件为四通阀,进而实现切换组件的不同切换模式,以实现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与切换组件相连接;其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换组件,以使空调器切换运行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切换组件相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换组件,以使空调器处于不同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运行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化霜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切换组件至少具有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
具体地,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一模式;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二模式;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三模式。
优选地,在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的情况下,空调器为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中,切换组件的模式优选为第三模式。更进一步地,在制冷模式下,切换组件为第三模式: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流向第二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后流入第二吸气口,对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起到了冷却的作用,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总的排气温度,提高了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和空调器的性能,另外,在对由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同时,制冷剂经过的管道长度较短,降低了制冷剂流动时的阻力,更适合第一排气口的排气体积大、换热量小的特点,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流路后温度降低,进而流向第二吸气口的制冷剂温度降低,相应地,冷却后的制冷剂被第二气缸压缩后的温度比不冷却的制冷剂被第二气缸压缩后的温度低,降低了总的排气温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压缩机的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流向第四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一节流元件、补气装置、第二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后流入第一吸气口,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冷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在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和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与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相连通的情况下,空调器为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下,需要充分利用制冷剂的热量,从而不需要对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当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均未结霜时,切换组件优选为第一模式: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通过管道经过第二切换件流向第二吸气口,或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通过管路依次经过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后流向第二吸气口,也即在制热模式下不需要对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保证制热效果;另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经过第四切换件、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进行气液分离、液体流向第一节流元件、第三切换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二切换件、第三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四切换件后,流向第一吸气口,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均作为蒸发器使用,充分利用了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
优选地,在制热模式下,当第一换热流路结霜时,切换组件选用第三模式:一方面,第一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和第二吸气口相连接,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依次通过第二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流向第二吸气口,由于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因而利用第一排气口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实现了对第一换热流路的化霜作用;另一方面,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四切换件、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四切换件和第一吸气口相连接,制冷剂依次通过第四切换件、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四切换件流向第一吸气口,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热效果,也即在此种模式下,空调器能够在对室内侧制热的同时实现对室外侧的第一换热流路进行化霜,进而减小室内侧的温度波动。
优选地,在制热模式下,当第二换热流路结霜时,切换组件选用第二模式:一方面,第一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和第二排气口相连接,制冷剂通过第一排气口依次经过第二切换件、第一切换件、第二换热流路、第三切换件、第二切换件、补气装置流向第二吸气口,由于第一排气口排出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因而利用第一排气口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实现了对第二换热流路的化霜作用;另一方面,第二排气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四切换件、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第一节流元件、第三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四切换件和第一吸气口相连接,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依次通过第四切换件、室内换热器、第二节流元件、补气装置、第一节流元件、第三切换件、第一换热流路、第一切换件、第四切换件流向第一吸气口,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热效果,也即在此种模式下,空调器能够在对室内侧制热的同时实现对室外侧的第二换热流路进行化霜,进而减小室内侧的温度波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吸气口的压力值为ps1,第一排气口的压力值为pd1,第二吸气口的压力值为ps2,第二排气口的压力值为pd2,满足:ps1<pd1,ps2<pd2,pd≤ps2,且压缩机的壳体内的压力为ps1、pd1、ps2、pd2中的任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吸气口的压力值小于第一排气口的压力值,第二吸气口的压力值小于第二排气口的压力值,且第一排气口的压力值小于等于第二排气口的压力值。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流向第二吸气口,在压缩机内被压缩,继而由第二排气口排出,因而第一排气口的压力值小于等于第二排气口的压力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一排气口、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二吸气口、第二排气口连通;其中,压缩机为二级压缩机,第一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为二级气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相连通,第二气缸与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相连通,其中,第一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为二级气缸,一级气缸可以先将制冷剂由低压压缩至中间压力,二级气缸将制冷剂由中间压力压缩至高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变容气缸即为气缸上设置有变容机构,使得气缸可以变容量运行,定容气缸即为气缸的容量是固定的。当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也可以均为变容气缸,使得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控制压缩机的压缩情况,进而使得空调器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气缸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为定容气缸;其中,一级气缸的容积为v1,二级气缸的容积为v2,二级气缸的部分容积为v3,满足:60%≤v2/v1≤100%,30%≤v3/v1≤70%。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气缸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为定容气缸,第一气缸的容积为v1,第二气缸的容积为v2,第二气缸的部分容积为v3,部分容积即为经过变容机构变换容量后的第二气缸的容积,其中,满足:60%≤v2/v1≤100%,30%≤v3/v1≤70%。
进一步地,当切换组件采用第一模式时,系统通过三通阀的控制,将变容机构与第二排气口连通,以实现第二气缸全负荷运行,为适应此时系统效率,优选v2/v1=80%。
进一步地,当切换组件采用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时,系统通过三通阀的控制,将变容机构与第一吸气口连通,以实现第二气缸部分负荷运行,为适应此时系统效率,优选v3/v1=50%。
进一步地,变容机构通过三通阀与第一吸气口、第二排气口相连通,压缩机运行时,第一吸气口为低压,第二排气口为高压,通过三通阀的切换,可以将第一吸气口或第二排气口中的一个连通到变容机构,当变容机构连通第二排气口时,第二气缸全负荷运行;当变容机构连通第一吸气口时,第二气缸则部分负荷运行,也即,通过三通阀即可实现变容机构与第二排气口或第一吸气口的连通,进而控制压缩机的变容运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并联连接,第一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为二级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并联连接,且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为二级气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并联连接,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为二级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并联连接,且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为二级气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的管道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流路的管道的长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流路对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起到冷却的作用,第一换热流路的管道长度较短,能够降低排气阻力,相应地,第二换热流路与室内换热器构成制冷回路,第二换热流路的管道长度较长,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若第二换热流路对第一排气口流出的制冷剂起到冷却作用,第一换热流路与室内换热器构成制冷回路时,第一换热流路的管道长度大于第二换热流路的管道长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二换热流路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二换热流路的上方,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排布的更整齐,且节约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为多级压缩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可以为多级压缩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一室外换热器内,第二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二室外换热器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将第一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一室外换热器内,第二换热流路设置在第二室外换热器内,进而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并且提高了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室外换热器包括容纳腔,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均设置在容纳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室外换热器包括容纳腔,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设置在容纳腔内,也即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设置在同一个换热器内,进而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组件为第一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组件为第二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组件为第三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10第一吸气口,12第一排气口,14第二吸气口,16第二排气口,17第一气缸,18第二气缸,19变容机构,190第三气缸,2室内换热器,3第一换热流路,4第二换热流路,5第一切换件,50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2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4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6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第二切换件,60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2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4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6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第三切换件,70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2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4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6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第四切换件,80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2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4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6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90补气装置,92第一节流元件,94第二节流元件,96储液器,98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口12和第一吸气口10,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口16和第二吸气口14;室内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相连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其中,第一切换件5分别与压缩机1、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一端、第二切换件6相连通,第二切换件6分别与压缩机1、第三切换件7相连通,第三切换件7分别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二端、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二端相连通,通过控制切换组件,能够使由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一个,使由第二排气口16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另一个。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和切换组件,切换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切换组件具有切换制冷剂流动方向的作用,从而实现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第一切换件5分别与压缩机1、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一端、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一端、第二切换件6相连通,第二切换件6分别与压缩机1、第三切换件7相连通,第三切换件7分别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二端、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二端相连通,通过控制切换组件,能够使由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一个,使由第二排气口16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另一个,也即通过切换组件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使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一个,从第二排气口16流出的制冷剂流向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另一个,从而在空调器制热时,一方面能够通过由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对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一个进行化霜;另一方面由第二排气口16排出的制冷剂能够依次流入室内换热器2、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另一个,进而使空调器制热。也即切换组件的设置使得空调器在制热的同时能够对室外换热器化霜,进而使得室内侧能够连续制热,且化霜时不会造成室内侧的温度的明显变化。另外,也能在制冷时,通过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中的任一个对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气态制冷剂起到冷却的作用,从而降低压缩机1的总的排气温度,进而扩宽压缩机1的运行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均具有四个接口;其中,第一吸气口10和第二排气口16中的一个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2与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与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6与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4与第一排气口12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和第二吸气口14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与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与第一吸气口10和第二排气口16中的另一个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与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一端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均具有四个接口,进一步地,第一吸气口10和第二排气口16中的一个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与第一吸气口10和第二排气口16中的另一个相连接,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模式,具体地,当第一吸气口10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排气口16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相连接时,空调器能够实现制冷模式,当第一吸气口10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相连接,第二排气口16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时,空调器能够实现制热模式。其中,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2与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与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相连接,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6与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4与第一排气口12相连接,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和第二吸气口14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与第一换热流路3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与第二换热流路4的第一端相连接。其中,在上述连接方式的连接基础上,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中任意一个的四个接口均具有多种连通方式,比如,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相连通时,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相连通时,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相连通,相应地,第二切换件6和第三切换件7也具有该种连通方式,进而使得切换组件具有多种连通方式,以实现空调器的多种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切换组件还包括:第四切换件8,用于将空调器切换至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0与第二排气口16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2与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与第一吸气口10相连接,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6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切换组件还包括第四切换组件,第四切换组件具有四个接口,第四切换件8的四个接口分别与第二排气口16、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第一吸气口10和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四切换件8的四个接口具有多种连通方式,比如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0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2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与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6相连通,在该种连通方式下,使得空调器实现制冷模式;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0和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6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与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2相连通,使得空调器实现制热模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补气装置90,补气装置90的第一连接管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相连通,补气装置90的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相连接,补气装置90的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吸气口14相连通;第一节流元件92,分别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和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第二节流元件94,分别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和第一连接管相连接。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补气装置90、第一节流元件92和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至少具有三个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与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相连接,第三连接管与第二吸气口14相连通,能够实现整个制冷回路或制热回路的补气或气液分离的技术效果,以提高压缩机1的压缩效率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其中,第三连接管为出气口,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根据具体的回路的不同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补气装置90还包括第四连接管,补气装置90的第四连接管与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相连接,以使由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经过补气装置90后流向第二吸气口14。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储液器96,储液器96分别与第一吸气口10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相连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补气装置90为气液分离器或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补气装置90可以为气液分离器或换热器。气液分离器能够起到气液分离的作用,气体由第三连接管流回第二吸气口14,起到补气的作用,同时,气体可由较高的压力开始被压缩,提高了压缩机1的压缩功率。当然,补气装置90还可以是换热器,也能够起到补气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第三切换件7和第四切换件8为四通阀。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第三切换件7和第四切换件8为四通阀,进而实现切换组件的不同切换模式,以实现空调器的不同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与切换组件相连接;其中,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换组件,以使空调器切换运行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切换组件相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换组件,以使空调器处于不同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化霜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运行模式至少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化霜模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切换组件至少具有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
具体地,如图7至图10所示,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4和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6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2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一模式;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和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4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2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6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二模式;在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一切换件的第二接口52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三接口54和第一切换件的第四接口56相连通、第一切换件的第一接口50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二接口62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三接口64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四接口66和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相连通、第二切换件的第一接口6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一接口70和第三切换件的第四接口76相连通、第三切换件的第二接口72和第三切换件的第三接口74相连通的情况下,切换组件为第三模式。
优选地,如图7所示,在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0和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2相连通、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与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6相连通的情况下,空调器为制冷模式,在制冷模式中,切换组件的模式优选为第三模式。更进一步地,在制冷模式下,切换组件为第三模式: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12通过管路依次流向第二切换件6、第一切换件5、第一换热流路3、第三切换件7、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后流入第二吸气口14,对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起到了冷却的作用,进而降低了压缩机1的总的排气温度,提高了压缩机1的运行范围和空调器的性能,另外,在对由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同时,制冷剂经过的管道长度较短,降低了制冷剂流动时的阻力,更适合第一排气口12的排气体积大、换热量小的特点,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换热流路3后温度降低,进而流向第二吸气口14的制冷剂温度降低,相应地,冷却后的制冷剂被第二气缸18压缩后的温度比不冷却的制冷剂被第二气缸18压缩后的温度低,降低了总的排气温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压缩机1的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16通过管路依次流向第四切换件8、第一切换件5、第二换热流路4、第三切换件7、第一节流元件92、补气装置90、第二节流元件94、室内换热器2后流入第一吸气口10,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冷的技术效果,其中,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
优选地,如图8所示,在第四切换件的第一接口80和第四切换件的第四接口86相连通时,第四切换件的第三接口84与第四切换件的第二接口82相连通的情况下,空调器为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下,需要充分利用制冷剂的热量,从而不需要对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当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均未结霜时,切换组件优选为第一模式: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12通过管道经过第二切换件6流向第二吸气口14,或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12通过管路依次经过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后流向第二吸气口14,也即在制热模式下不需要对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以保证制热效果;另一方面,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16通过管道依次经过第四切换件8、室内换热器2、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进行气液分离、液体流向第一节流元件92、第三切换件7、第二换热流路4、第一切换件5、第二切换件6、第三切换件7、第一换热流路3、第一切换件5、第四切换件8后,流向第一吸气口10,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均作为蒸发器使用,充分利用了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效果,其中,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在制热模式下,当第一换热流路3结霜时,切换组件选用第三模式:一方面,第一排气口12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切换件6、第一切换件5、第一换热流路3、第三切换件7、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和第二吸气口14相连接,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12依次通过第二切换件6、第一切换件5、第一换热流路3、第三切换件7、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流向第二吸气口14,由于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因而利用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实现了对第一换热流路3的化霜作用;另一方面,第二排气口16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四切换件8、室内换热器2、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第一节流元件92、第二换热流路4、第一切换件5、第四切换件8和第一吸气口10相连接,制冷剂依次通过第四切换件8、室内换热器2、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第一节流元件92、第二换热流路4、第一切换件5、第四切换件8流向第一吸气口10,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热效果,也即在此种模式下,空调器能够在对室内侧制热的同时实现对室外侧的第一换热流路3进行化霜,进而减小室内侧的温度波动,其中,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
优选地,如图9所示,在制热模式下,当第二换热流路4结霜时,切换组件选用第二模式:一方面,第一排气口12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切换件6、第一切换件5、第二换热流路4、第三切换件7、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和第二排气口16相连接,制冷剂通过第一排气口12依次经过第二切换件6、第一切换件5、第二换热流路4、第三切换件7、第二切换件6、补气装置90流向第二吸气口14,由于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制冷剂温度较高,因而利用第一排气口12排出的高温制冷剂实现了对第二换热流路4的化霜作用;另一方面,第二排气口16通过管道依次与第四切换件8、室内换热器2、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第一节流元件92、第三切换件7、第一换热流路3、第一切换件5、第四切换件8和第一吸气口10相连接,制冷剂由第二排气口16依次通过第四切换件8、室内换热器2、第二节流元件94、补气装置90、第一节流元件92、第三切换件7、第一换热流路3、第一切换件5、第四切换件8流向第一吸气口10,以实现空调器的室内侧制热效果,也即在此种模式下,空调器能够在对室内侧制热的同时实现对室外侧的第二换热流路4进行化霜,进而减小室内侧的温度波动,其中,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剂流动方向。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吸气口10的压力值为ps1,第一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为pd1,第二吸气口14的压力值为ps2,第二排气口16的压力值为pd2,满足:ps1<pd1,ps2<pd2,pd≤ps2,且压缩机1的壳体内的压力为ps1、pd1、ps2、pd2中的任一种。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口10的压力值小于第一排气口12的压力值,第二吸气口14的压力值小于第二排气口16的压力值,且第一排气口12的压力值小于等于第二排气口16的压力值。制冷剂由第一排气口12流向第二吸气口14,在压缩机1内被压缩,继而由第二排气口16排出,因而第一排气口12的压力值小于等于第二排气口16的压力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包括:第一气缸17,第一气缸17与第一排气口12、第一吸气口10连通;第二气缸18,第二气缸18与第二吸气口14、第二排气口16连通;其中,压缩机1为二级压缩机,第一气缸17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为二级气缸。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包括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第一气缸17与第一排气口12和第一吸气口10相连通,第二气缸18与第二排气口16和第二吸气口14相连通,其中,第一气缸17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为二级气缸,一级气缸可以先将制冷剂由低压压缩至中间压力,二级气缸将制冷剂由中间压力压缩至高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变容气缸即为气缸上设置有变容机构19,使得气缸可以变容量运行,定容气缸即为气缸的容量是固定的。当然,第一气缸17和第二气缸18也可以均为变容气缸,使得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来控制压缩机1的压缩情况,进而使得空调器更加节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气缸18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17为定容气缸;其中,一级气缸的容积为v1,二级气缸的容积为v2,二级气缸的部分容积为v3,满足:60%≤v2/v1≤100%,30%≤v3/v1≤70%。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8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17为定容气缸,第一气缸17的容积为v1,第二气缸18的容积为v2,第二气缸18的部分容积为v3,部分容积即为经过变容机构19变换容量后的第二气缸18的容积,其中,满足:60%≤v2/v1≤100%,30%≤v3/v1≤70%。
进一步地,当切换组件采用第一模式时,系统通过三通阀98的控制,将变容机构19与第二排气口16连通,以实现第二气缸18全负荷运行,为适应此时系统效率,优选v2/v1=80%。
进一步地,当切换组件采用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时,系统通过三通阀98的控制,将变容机构19与第一吸气口10连通,以实现第二气缸18部分负荷运行,为适应此时系统效率,优选v3/v1=50%。
进一步地,变容机构19通过三通阀98与第一吸气口10、第二排气口16相连通,压缩机1运行时,第一吸气口10为低压,第二排气口16为高压,通过三通阀98的切换,可以将第一吸气口10或第二排气口16中的一个连通到变容机构19,当变容机构19连通第二排气口16时,第二气缸18全负荷运行;当变容机构19连通第一吸气口10时,第二气缸18则部分负荷运行,也即,通过三通阀98即可实现变容机构19与第二排气口16或第一吸气口10的连通,进而控制压缩机1的变容运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还包括:第三气缸190;第二气缸18与第三气缸190并联连接,第一气缸17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和第三气缸190为二级气缸,第二气缸18和第三气缸190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还包括第三气缸190,第二气缸18与第三气缸190并联连接,且第二气缸18与第三气缸190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17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和第三气缸190为二级气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并联连接,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为二级气缸,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并联连接,且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中的一个为变容气缸,第一气缸17和第三气缸190为一级气缸,第二气缸18为二级气缸。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3的管道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流路4的管道的长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流路3对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起到冷却的作用,第一换热流路3的管道长度较短,能够降低排气阻力,相应地,第二换热流路4与室内换热器2构成制冷回路,第二换热流路4的管道长度较长,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若第二换热流路4对第一排气口12流出的制冷剂起到冷却作用,第一换热流路3与室内换热器2构成制冷回路时,第一换热流路3的管道长度大于第二换热流路4的管道长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换热流路3设置在第二换热流路4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流路3设置在第二换热流路4的上方,进而使得室外换热器排布的更整齐,且节约空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1为多级压缩机。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可以为多级压缩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换热流路3设置在第一室外换热器内,第二换热流路4设置在第二室外换热器内。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将第一换热流路3设置在第一室外换热器内,第二换热流路4设置在第二室外换热器内,进而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并且提高了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室外换热器包括容纳腔,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均设置在容纳腔内。
如图5至图10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包括容纳腔,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设置在容纳腔内,也即第一换热流路3和第二换热流路4设置在同一个换热器内,进而节约成本。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