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8088发布日期:2020-10-31 09:3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冰箱已是家庭生活的必备电器,除了储藏食物外,冰箱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冰块,冰箱中制取冰块通常采用制冰格成型,然现有现有技术中,采用制冰格所制得的冰块往往透明度较差,其产生不透明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在结冰时,水中溶解的空气释放后会形成被冰包裹而无法排出的气泡,当气泡达到一定数量后,即会大幅降低所形成冰块的透明度。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冰装置,其具体设计方式如下。

一种制冰装置,包括顶部呈敞口的制冰盒以及用以将所述制冰盒内冰块推出的推冰机构,所述制冰盒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盒本体以及包覆于所述盒本体的隔热层;所述推冰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顶盘以及与所述顶盘连接且贯穿所述制冰盒底部以沿所述制冰盒高度方向推动所述顶盘的推杆,所述制冰盒底部形成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顶盘具有移动至所述收容腔底部的初始状态以及自所述初始状态向上移动以推动所述收容腔内冰块的顶起状态;所述制冰装置还具有在所述顶盘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对所述通孔形成密封的密封件以及装配于所述顶盘上方且具有若干上下贯穿空腔的冰格,所述冰格具有随所述冰块同时脱离所述收容腔的脱离状态。

进一步,所述顶盘具有靠近所述盒本体底壁一侧的背面及远离所述盒本体底壁一侧的顶面,所述背面形成有背腔,所述顶盘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顶盘周边与收容腔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顶盘顶部空间由所述缝隙连通至所述背腔。

进一步,所述缝隙的宽度尺寸不大于3mm。

进一步,所述顶盘顶面为平面状。

进一步,所述冰格还具有在所述顶盘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卡接所述制冰盒以使所述冰格底端抵接所述顶盘顶面的卡勾。

进一步,所述推冰机构还具有以所述推杆为转轴转动设置的杆状手柄,所述手柄相对所述推杆垂直设置且其中部连接至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顶盘的一端,所述制冰盒底壁外侧向上凹陷形成有供所述手柄转动及沿所述制冰盒高度方向移动的让位区,所述让位区内还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手柄以将所述顶盘锁定于所述初始状态的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限位部为形成于所述让位区内的凸台。

进一步,所述顶盘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手柄不超出所述制冰盒底壁外表面所在平面。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套设于所述推杆上且一侧抵接所述顶盘的密封圈,所述盒本体于所述通孔边缘朝所述收容腔内部方向突伸形成有环形凸台,所述顶盘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密封圈紧密抵接至所述环形凸台以对所述通孔形成密封。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采用泡沫材质制成,或所述隔热层为内部形成有真空区域的包覆层。

进一步,所述盒本体呈圆筒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发明中制冰装置的具体结构,在制冰过程中,制冰盒内的液态水是由上往下逐渐凝固的,如此使得液态水中释放的空气会逐步朝收容腔底部汇集而不会被冰块包裹,在制冰盒内液态水完全凝固前将冰块排出即可获取透明度较高的冰块;此外,由于冰格的设置,收容腔内的冰块可被分割为设定尺寸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制冰装置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制冰装置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3所示为制冰装置中顶盘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所示为制冰装置中顶盘处于顶起状态时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冰格处于脱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盒本体与推冰机构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推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3、图8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冰装置包括顶部呈敞口的制冰盒1以及用以将制冰盒1内冰块推出的推冰机构2。其中,制冰盒1包括形成有收容腔10的盒本体11以及包覆于盒本体11外的隔热层12;推冰机构2包括设置于收容腔10内的顶盘21以及与顶盘21连接且贯穿制冰盒1底部以沿制冰盒1高度方向推动顶盘21的推杆22,制冰盒1底部形成有供推杆22穿过的通孔110。

本发明中,顶盘21具有移动至收容腔10底部的初始状态以及自初始状态向上移动以推动收容10内冰块的顶起状态。参考图3所示,其展示的是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其展示的是顶盘21处于顶起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制冰装置还具有在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对通孔110形成密封的密封件;如此,当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可避免收容腔10内的液态水从通孔110位置处渗漏。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制冰装置还具有装配于顶盘21上方且具有若干上下贯穿空腔的冰格。具体于本实施例中,冰格3由两块纵向板与两块横向板拼接成型,大体呈九宫格形态,每一分格内具有上下贯通用以形成冰块的空腔;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冰格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展示的具体结构。

进一步结合图5、图7所示结构,本发明中冰格3具有随冰块同时脱离收容腔10的脱离状态。即在制冰完成后,冰格3会随冰块同时被推冰机构2推出收容腔10。

采用本发明所涉及透明制冰机构进行制冰的流程为:先将顶盘21锁定于初始状态,冰格3装配到位,往收容腔10内注入液态水;然后将盛放有液态水的制冰盒放置于冷冻室等低温场所实现液态水固化;再通过推杆22顶起顶盘21以将顶盘21顶部的冰块与冰格3同时推出收容腔10;最后将附着有冰块的冰格3放置于室温下一段时间使得冰块与冰格3分离,即可获取冰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发明中制冰装置的具体结构,由于隔热层12的设置,在制冰过程中,冷量只能由制冰盒1的敞口侧向液态水传递,如此使得制冰盒1内液态水是由上往下逐渐凝固结冰的,相应的,液态水凝固时释放的空气会逐步朝收容腔10底部汇集而不会被上方冰块包裹;进而,在制冰盒1内液态水完全凝固前将冰块排出即可获取透明度较高的冰块。此外,即使收容腔10内的液态水全部凝固为冰,所制得的冰块也只在底部较小区域范围内含有气泡,冰块的整体透明度相对传统制冰格所制取冰块的透明度也具有较大提高。

另外,由于冰格3的设置,收容腔10内的冰块可被分割为设定尺寸大小。如此,对于同一制冰盒1,用户可根据需求配置几种不同形态的冰格3,从而获取相应形状与尺寸的冰块。

本发明中顶盘210具有靠近盒本体11底壁一侧的背面及远离盒本体11底壁一侧的顶面。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考图4、图9所示,顶盘21背面形成有背腔210,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顶盘21周边与收容腔10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图中未标示),顶盘21顶部空间由该缝隙连通至背腔210。基于该结构,在制冰过程中,当收容腔10内部的液态水完全固化时,液态水中释放的空气会在液态水完全凝固前经缝隙进入到背腔210内。如此,即使收容腔10内部的液态水全部凝固为冰,位于顶盘21顶部被推冰机构推出的冰块也能保持全部透明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顶盘21周边与收容腔10内壁之间缝隙的宽度尺寸优选为不大于3mm,例如具体可以设置为1.5mm。由于间隙宽度尺寸小,当收容腔10内部的液态水全部凝固为固体冰时,该缝隙内的冰具有较薄的厚度,如此在采用推冰机构2推出冰块时,缝隙内的冰较为容易碎裂,进而便于顶盘21顶部的冰块顺利脱离收容腔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结合图3、图5所示,顶盘21的顶面为平面状。由于顶盘21的顶面为平面状,当收容腔10内部的液态水全部凝固为固体冰时,顶盘21顶部的冰块与顶盘21之间具有较小的粘附力,从而便于冰块与顶盘21之间的脱离。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冰格3还具有在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卡接制冰盒1以使冰格3底端抵接顶盘21顶面的卡勾30。具体于本实施例中,卡勾30形成于冰格3顶端的一对侧,盒本体11的顶部边缘具有供卡勾30卡合的凸棱。由于卡勾30的设置,在制冰盒1内形成冰块时可避免冰格3在收容腔10内部移动,从而确保所制得的冰块形状规则。可以理解的是,在推杆22推动顶盘21向上移动时,冰格3会受到顶盘21的顶升力,在该顶升力的作用下,卡勾30会脱离盒本体11顶部边缘的凸棱。

参考图2、图8所示,本发明中的推冰机构2还具有以推杆22为转轴转动设置的杆状手柄23,手柄23相对推杆22垂直设置且其中部连接至推杆22远离顶盘21的一端。如图2中所示,制冰盒1底壁外侧向上凹陷形成有供手柄23转动及沿制冰盒1高度方向移动的让位区120,让位区120内还具有用于固定手柄23以将顶盘21锁定于初始状态的限位部。

具体于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形成于让位区120内的凸台121。参考图2所示,于让位区120内,手柄23以推杆22为转轴转动设置,当手柄23转动至抵接凸台121远离收容腔10的一侧端面时,手柄23与凸台12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关系,从而将收容腔10内的顶盘锁定于初始位置;而当手柄23转动至脱离凸台121时,用户即可以通过手柄23推动推杆22以实现顶盘21在收容腔10内的移动,进而使得顶盘21在初始状态与顶起状态之间切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当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手柄23不超出制冰盒1底壁外表面所在平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冰盒1的底壁外表面通常为平面状,由于手柄23不超出制冰盒1底壁外表面所在平面,在制冰时,制冰盒1可平稳的放置于制冷间室等低温场所内的载台上。

进一步结合图4、图6、图8、图9,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为套设于推杆22上且一侧抵接顶盘21的密封圈24,盒本体11于通孔110边缘朝收容腔10内部方向突伸形成有环形凸台112,顶盘21处于初始状态时,密封圈24紧密抵接至环形凸台112以对通孔110形成密封。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隔热层12采用泡沫材质或者其它具有较好隔热效果的材质制成。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12也可以是内部形成有真空区域的包覆层,由于真空区域的存在,包覆层的传热性能较差,由其形成的隔热层12自然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进一步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盒本体11呈矩形筒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盒本体11的形状也不局限与本实施中所展示。

更进一步,本发明中收容腔10的形状为倒锥台型,即自收容腔10顶部指向底部的方向上,收容腔1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如此使得收容腔10内的冰块更容易被推冰机构2推出。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