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48081发布日期:2020-10-31 09:3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冰块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冰块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一些冰箱的冷冻室内设置有制冰机,通过借助冰箱的冷量制取冰块。在制取冰块前,需要提前利用供水组件将水从储水箱注入制冰机内。但是,制冰机内由于制冰的原因,往往温度比较低。因此,若供水组件的注水口发生漏水现象,一方面导致制冰机内注水过多,冰块粘结在一起;另一方面,注水口内的水极易受制冰机内冷气的影响而结冰,进而堵塞管路,导致制冰机无法制冰。

为了解决注水口漏水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其一为注水结束后利用供水组件中的水泵反抽将供水管路内的水抽回至储水箱内,但往往存在水泵反抽不充分的问题,导致注水口仍然会存在漏水现象,且水泵不间断工作造成能耗增加;其二为在供水组件中增设水阀机构,利用水阀机构的节流特性解决由于水的虹吸作用而导致注水口漏水的问题,但若供水管路与水阀机构的接头安装不到位或由于老化磨损密闭不严的时候,外界空气进入供水管路,依然会造成注水口漏水的问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设计一种新型的制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冰装置,包括制冰机及用以向所述制冰机注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箱、水泵及供水管路,所述供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上的控制阀,所述供水管路包括分设于所述控制阀两侧的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控制阀具有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一接口、连接出水管的第二接口及连通外部空气的第三接口;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接口封闭,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封闭,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第三接口与外部空气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接口上连接有通气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气管背离所述第三接口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上方且与所述储水箱内液面间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储水箱液面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具有注水段,当所述控制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注水段内留存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注入所述制冰机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出水管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如上述所述的制冰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封闭控制阀的第三接口,打开控制阀的第一接口;

控制水泵启动,开始向制冰机注水;

关闭水泵;

封闭控制阀的第一接口,打开控制阀的第三接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根据制冰机的水容量l1、注水段的容量l2确定所述制冰机的注水量l,l=l1-l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控制阀上第三接口的设置,使制冰机注水结束后,出水管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出水管内原先存留的水会受重力作用一次性流出,从而有效防止出水管靠近制冰装置的一端在制冰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进一步避免供水管路的堵塞及制冰装置注水过多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0-制冰装置;110-制冰机;1-储水箱;11-底壁;12-侧壁;13-容纳空间;2-水泵;3-供水管路;31-进水管;32-出水管;321-注水段;322-连接段;33-通气管;4-控制阀;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43-第三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根据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冰装置100,包括制冰机110及用以向所述制冰机110注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箱1、水泵2及供水管路3;所述供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供水管路3上的控制阀4,所述供水管路3包括分设于所述控制阀4两侧的进水管31与出水管32,所述控制阀4具有连接所述进水管31的第一接口41、连接出水管32的第二接口42及连通外部空气的第三接口43;所述控制阀4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当所述控制阀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三接口43封闭,所述进水管31与出水管32相连通;当所述控制阀4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接口41封闭,所述出水管32通过所述第三接口43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在制冰机110注水过程中,所述控制阀4处于第一状态即所述进水管31与所述出水管32相连通,水从储水箱1中经过水泵2的抽力作用不断注入所述制冰机110;当注水完成后,所述水泵2停止工作,将所述控制阀4切换为第二状态,此时所述出水管32为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管路,出水管32中原先在注水过程中存留的水会因重力作用一次性流出,而后所述出水管32靠近所述制冰机110的一端将不会出现漏水的问题。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口43上连接有通气管33。并且,所述通气管33背离所述第三接口43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箱1上方且与所述储水箱1内液面间隔设置。当注水结束且控制阀4处于第二状态时,供水管路3中原先在注水过程中存留的一部分水会因重力作用从所述通气管33中排出至所述储水箱1。

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1包括底壁11及自所述底壁11向上延伸的侧壁12,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围设形成容纳空间13;所述通气管33背离所述第三接口43的末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3内部上方,从而最大程度的防止从所述通气管33中排出的水乱溅至所述储水箱1外。优选地,所述侧壁12的上缘围设形成有防水栏(未图示)以进一步避免由于通气管33中的水下落至液面的瞬间激起的水花外溅至所述储水箱1外。当然,所述储水箱1也可设置为其他防止水外溅的结构,例如增设与所述底壁11相对的顶盖(未图示),在所述顶盖上开设供所述通气管33及所述进水管31插入的开口(未图示)及连通内外的通气孔(未图示),只要能达到防止从通气管33中落下的水外溅至所述储水箱1外的效果,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管31自上而下延伸至所述储水箱1液面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1背离所述第一接口41的末端延伸至邻近所述底壁11。当所述制冰机110在注水过程中,由于液体的减少所述储水箱1中的液面会不断下降,上述设置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储水箱1中有水但进水管31吸不到水导致水泵2空抽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32具有注水段321,当所述控制阀4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注水段321内留存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注入所述制冰机110内。并且,所述出水管3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接口42向所述注水段321远离制冰机110的一端延伸的连接段322。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所述供水管路3中长时间存在的积水,所述连接段322与所述注水段321的连接处为所述出水管32的最高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2设于所述出水管32上。当然,所述水泵2也可设置于所述进水管31上,只要能达到当控制阀4处于第一状态时在所述水泵2的抽吸作用下,储水箱1内的水能不断注入所述制冰机110内即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如上述所述制冰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封闭控制阀4的第三接口43,打开控制阀4的第一接口41;

控制水泵2启动,开始向制冰机110注水;

关闭水泵2;

封闭控制阀4的第一接口41,打开控制阀4的第三接口43。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制冰机110的水容量l1、注水段321的容量l2确定所述制冰机110的注水量l,l=l1-l2。并且,在本发明中,控制所述制冰机110的注水量的方法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以下方式:

(1)累计水泵2的开启时间,监测使制冰机110的注水量达到l时所述水泵2的工作时长,并记为t;当所述水泵2工作t时间段后,关闭水泵2。

(2)检测流量,根据检测位置确定使制冰机110的注水量达到l时的既定流量,所述既定流量的最小值为l,最大值为所述进水管31的容量、出水管32的容量及l的总和;当检测到流量达到既定流量时,关闭水泵2。

(3)实时检测制冰机110的注水量;当检测到制冰机110上的注水量达到l时,关闭水泵2。

具体地,当所述制冰机110需要注水时,封闭控制阀4的第三接口43且打开控制阀4的第一接口41,启动水泵2,在水泵2的作用下水从所述储水箱1中流向所述制冰机110;当所述制冰机110的注水量达到l时,关闭水泵2且打开所述第三接口43,封闭所述第一接口41,此时所述出水管32通过所述通气管33与外界空气相通,注水过程中存留在注水段321中水量为l2的水由于重力作用一次性全部流向所述制冰机110,从而所述制冰机110内的水量达到需要的水容量l1,开始制冰。由于所述注水段321内的水已全部流出,在制冰的过程中,所述注水段321靠近所述制冰机110的一端将不会出现漏水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控制阀4上第三接口43的设置,使制冰机110注水结束后,出水管32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出水管32内原先存留的水会受重力作用从所述注水段321或通气管33一次性流出,从而有效防止出水管32靠近制冰装置100的一端在制冰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进一步避免供水管路3的堵塞及制冰装置100注水过多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