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20286发布日期:2019-10-09 00:3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行控制方法、一种运行控制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处于低温高湿环境的室外换热器容易结霜,当前的解决方案为化霜时进行四通阀的换向,转为制冷循环运行,达到室外机除霜的目的,但会影响对房间的制热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以及回气端连通;由第一冷媒管路连接的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能够分别与所述四通阀连通;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设置;第一控制阀与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所述单向阀沿所述室内换热器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流向导通;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电连接,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化霜操作,控制所述四通阀维持当前的导通方向,以及控制所述电磁控制阀导通。其中,在制冷模式中,冷媒从压缩机的排气端排向四通阀,由四通阀流向室外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中,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然后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四通阀,并返回压缩机的回气端。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若开启化霜操作,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双向电磁截止阀或单向电磁截止阀,若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在断电时,沿所述室外换热器向所述室内换热的流向导通。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单向阀为单向电控阀或单向机械阀,若所述单向阀为所述单向电控阀,则所述单向电控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优选地,单向阀为单向机械阀,第一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通过采用单向机械阀与单向电磁截止阀串联结合的方式,单向机械阀不不需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在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由于单向阀此时处于截止状态,不需要对单向电磁截止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第一旁通流路的截止,在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由于单向机械阀的单向导通特性,只要控制开启单向电磁截止阀,即可使第一旁通流路导通,相对于多个单向控制阀,或双向电磁控制阀的设置方案相比,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设置;第二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以通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导通或截止。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或双向电磁截止阀。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另外,单向电磁截止阀由于断电的情况下具有单相截止功能,因此在制冷模式下,不需要控制上电,因此制备成本更低,而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结合,能够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冷媒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和/或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用于在化霜操作中开启,以对所述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和/或对返回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进行加热。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端设置冷媒加热装置,以提升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热模式下对室内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自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携带的热量,进而提升化霜效果。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电辅热组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化霜模式中开启,以对所述室内换热器加热。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外,在化霜模式下,由于室内换热器的高温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因此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开启电辅热组件,能够弥补化霜模式下对室内制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单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单排换热管构造室外换热器,减小暴露于室外的表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化霜的难度,以保证在四通阀维持与制热模式相同的流通方向时进行化霜操作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由多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其中,多排换热管可以包括室2.6排、双排,1.6排,1.5排等。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室内风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降速,并根据防冷风规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即检测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在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室内风机开启会向室内吹冷风,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室内风机的设置防冷风控制规则,即在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启室内风机,并且室内风机的转速与室内换热器的管温成正比,以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另外,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止运行,以防止室外换热器的热量向室外扩散,以得到良好的化霜效果。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表冷热感应确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截止阀。另外,在节流装置不经过控制器控制的情况下,节流装置还可以为毛细管,节流阀,自保持节流阀,热力膨胀阀等节流元器件。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根据获取到的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四通阀维持导通方向不变,以及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导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优选地,单向阀为单向机械阀,第一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通过采用单向机械阀与单向电磁截止阀串联结合的方式,单向机械阀不不需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在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由于单向阀此时处于截止状态,不需要对单向电磁截止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第一旁通流路的截止,在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由于单向机械阀的单向导通特性,只要控制开启单向电磁截止阀,即可使第一旁通流路导通,相对于多个单向控制阀,或双向电磁控制阀的设置方案相比,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工况参数和/或时间工况参数。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若开启所述电辅热组件,则继续采集所述工况参数,以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继续检测是否有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在该技术方案中,若根据工况参数确定当前室外换热器存在结霜的风险,即进入结霜检测阶段,此时通过确定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以在结霜检测阶段继续检测实时的工况参数,以在工况参数与化霜开启条件或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一个实现匹配时,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一方面,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能够对进入化霜模式的时间点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利于防止除霜模式的持续时间过长,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所述制热模式,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一旁路截止,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与四通阀连接,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有第二旁通流路,所述第二旁通流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则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对应的第二旁通流路导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对应的第一旁通管路截止,通过调节并联管路上的第一节流装置,实现制热功能,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对应的第二旁通管路导通,以保证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之间冷媒流通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导通,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以所述第二旁通管路截止。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的一侧,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在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连接的一侧,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确定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目标开度与第二目标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调节至所述第一目标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调节至所述第二目标开度。其中,温度区间中的温度值越低,对应节流装置的开度越大。其中,通过对第一节流装置的控制,能够实现制热模式下的化霜效果,通过对第二节流装置的控制,能够降低化霜过程中,压缩机遭受液击的概率,从而提升空调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若检测到室内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开启所述室内风机,并且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控制与所述室内管温之间为正相关;以及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降速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即检测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在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室内风机开启会向室内吹冷风,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室内风机的设置防冷风控制规则,即在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启室内风机,并且室内风机的转速与室内换热器的管温成正比,以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另外,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止运行,以防止室外换热器的热量向室外扩散,以得到良好的化霜效果。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表冷热感应确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外,在化霜模式下,由于室内换热器的高温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因此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开启电辅热组件,能够弥补化霜模式下对室内制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开启冷媒加热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端设置冷媒加热装置,以提升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热模式下对室内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自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携带的热量,进而提升化霜效果。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具体包括:在所述制热模式中,检测到房间温度进入第一温度阈值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多个第二温度阈值区间;检测到室外温度进入任一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分别确定与任一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在根据所述化霜开启条件开启化霜操作前,检测到采集到的工况参数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匹配,则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预设与房间温度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区间,以及与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多个第二温度阈值区间,第二温度阈值区间与室外温度对应,若检测到房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并且室外温度处于任一第二温度阈值区间时,表明有结霜风险,即进入结霜检测阶段,若出现结霜现象,但霜层厚度未达到需要化霜的程度,此时通过确定与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以在结霜检测阶段继续检测实时的工况参数,以在工况参数与化霜开启条件或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一个实现匹配时,指定对应的控制操作,比如,在与化霜开启条件匹配时,则直接进入化霜模式,在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匹配时,则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保证向室内的加热效果,一方面,在检测到出现结霜现象,但霜层厚度未达到需要化霜的程度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开启化霜操作之前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能够对进入化霜模式的时间点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利于减小化霜操作的开启时长,防止影响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具体还包括:在所述结霜检测阶段,若检测到室外管温的变化量,和/或室内管温与房间温度之间的温差的变化量满足所述化霜开启条件,则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在执行化霜操作过程中,继续采集工况参数,若检测到所述工况参数满足退出化霜条件,则由所述化霜模式切换回所述制热模式,其中,所述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大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其中,变化量绝对阈值为绝对值,在将变化率阈值视为一个绝对值时(即变化量绝对阈值),则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大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实际上,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室外管温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其实际的变化量为一个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阈值小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阈值。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的限定,使开启电辅热的条件更易达到,化霜开启条件相对来说更难达到,因此可以满足在化霜之间开启电辅热,向室内辅助加热的需求。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若切换回所述制热模式,检测室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室内管温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电辅热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直至所述室内管温上升至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在该技术方案中,化霜完毕后通过检测室内管温与第二温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继续开启电辅热组件,以解决化霜完成后室内换热器供热升温慢的问题。第二温度阈值表示该室内换热器管温无法提供良好的制热出风效果,可以根据使用经验值确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截止;若在第二冷媒流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则控制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断电,若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双向电磁截止阀,则控制所述双向电磁截止阀上电,以使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导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第一控制阀与第二电磁截止阀的联合控制,实现制冷模式的独立运行,以及制热模式与化霜模式的兼顾运行。其中,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的单向导通方向由所述四通阀向所述室外换热器方向。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行控制装置,适用于空调器,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能够实现: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本申请所提供的空调器以及适用于该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单向机械阀与单向电磁截止阀串联结合的方式,单向机械阀不不需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在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由于单向阀此时处于截止状态,不需要对单向电磁截止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第一旁通流路的截止,在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由于单向机械阀的单向导通特性,只要控制开启单向电磁截止阀,即可使第一旁通流路导通,相对于多个单向控制阀,或双向电磁控制阀的设置方案相比,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通过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和/或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改善解决结霜未进入化霜制热效果持续降低,化霜阶段从室内吸热与制热效果低,化霜完成以后制热效果上升缓慢等三不同阶段的热能不足的问题。(3)通过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4)通过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高排气温度,进而提升化霜效果。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结构图;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其中,图1至图2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标记部件名称标记部件名称102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风机108室外换热器110室内换热器112室内风机114第一节流装置116第一控制阀118单向阀120第二节流装置122第二控制阀124电辅热组件126冷媒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运行控制方法使用的空调器可以具有以下部件,包括:压缩机102、四通阀104、室外风机106、室外换热器108、室内换热器110、室内风机112,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冷媒管路,第一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媒管路并联设置;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所述单向阀118沿所述室内换热器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流向导通;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四通阀以及所述第一控制阀116电连接,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化霜操作,控制所述四通阀维持当前的导通方向,以及控制所述电磁控制阀导通。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上还设置第一节流装置114,第一节流装置11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若开启化霜操作,则所述控制器控制增大所述第一节流装置114的开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116为双向电磁截止阀或单向电磁截止阀,若所述第一控制阀116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在断电时,沿所述室外换热器向所述室内换热的流向导通。可选地,所述单向阀118为单向电控阀或单向机械阀,若所述单向阀118为所述单向电控阀,则所述单向电控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单向阀118为单向机械阀,第一控制阀116为单向电磁截止阀,通过采用单向机械阀与单向电磁截止阀串联结合的方式,单向机械阀不不需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在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由于单向阀118此时处于截止状态,不需要对单向电磁截止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第一旁通流路的截止,在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由于单向机械阀的单向导通特性,只要控制开启单向电磁截止阀,即可使第一旁通流路导通,相对于多个单向控制阀,或双向电磁控制阀的设置方案相比,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另外,单向电磁截止阀由于断电的情况下具有单相截止功能,因此在制冷模式下,不需要控制上电,因此制备成本更低,而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结合,能够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冷媒加热装置126,包括至少三种设置方式:如图5所示,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如图4所示,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如图6所示,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冷媒加热装置126用于在化霜操作中开启,以对所述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进行加热和/或对返回所述压缩机102的冷媒进行加热。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102的排气端设置冷媒加热装置126,以提升压缩机102排出的冷媒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热模式下对室内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自室内换热器110流向室外换热器108的冷媒携带的热量,进而提升化霜效果。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126,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102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如图3所示,可选地,空调器还包括:电辅热组件124,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10对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化霜模式中开启,以对所述室内换热器110加热。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124,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外,在化霜模式下,由于室内换热器110的高温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108,因此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开启电辅热组件124,能够弥补化霜模式下对室内制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由单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图2至图9示出了设置有由单排换热管形成的室外换热器108的空调器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如图3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4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如图5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如图7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8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9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单排换热管构造室外换热器108,减小暴露于室外的表面积,因此能够降低化霜的难度,以保证在四通阀104维持与制热模式相同的流通方向时进行化霜操作的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由多排换热管构造形成。其中,多排换热管可以包括室2.6排、双排,1.6排,1.5排等,对于多排换热,还具有以下实时方式,如图10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11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12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13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室外风机106,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8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室内风机11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10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其中,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室外风机106降速,并根据防冷风规则控制所述室内风机112运行。在该实施例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即检测到室内换热器110的管温在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室内风机112开启会向室内吹冷风,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室内风机112的设置防冷风控制规则,即在室内换热器110的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启室内风机112,并且室内风机112的转速与室内换热器110的管温成正比,以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另外,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室外风机106降速或停止运行,以防止室外换热器108的热量向室外扩散,以得到良好的化霜效果。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表冷热感应确定。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为电磁截止阀。另外,在节流装置不经过控制器控制的情况下,节流装置还可以为毛细管,节流阀,自保持节流阀,热力膨胀阀等节流元器件。图14至图21示出了室外换热器两侧的回路上均设置有旁通流路的空调器结构,其中室外换热器108可以为多排换热管式的换热器,也可以为单排换热管式的换热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08通过第二冷媒管路与所述四通阀104连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旁通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设置;第二控制阀122,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电连接,以通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导通或截止。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或双向电磁截止阀。如图14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如图15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16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如图17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如图18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如图19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a设置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20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b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如图21所示,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14,与第一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6与单向阀118,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20,与第二换热管路并联的第二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22,冷媒加热装置126设置于所述排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4之间的管路上与所述回气端对应的气液分离器上,室内侧还设置有电辅热组件124。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另外,单向电磁截止阀由于断电的情况下具有单相截止功能,因此在制冷模式下,不需要控制上电,因此制备成本更低,而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结合,能够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如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器,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202: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根据获取到的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步骤2204: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四通阀维持导通方向不变,以及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导通。其中,工况参数包括温度工况参数和/或时间工况参数。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优选地,单向阀为单向机械阀,第一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通过采用单向机械阀与单向电磁截止阀串联结合的方式,单向机械阀不不需要接收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在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由于单向阀此时处于截止状态,不需要对单向电磁截止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第一旁通流路的截止,在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由于单向机械阀的单向导通特性,只要控制开启单向电磁截止阀,即可使第一旁通流路导通,相对于多个单向控制阀,或双向电磁控制阀的设置方案相比,制备成本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其中,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工况参数和/或时间工况参数。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若开启所述电辅热组件,则继续采集所述工况参数,以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继续检测是否有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在该实施例中,若根据工况参数确定当前室外换热器存在结霜的风险,即进入结霜检测阶段,此时通过确定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以在结霜检测阶段继续检测实时的工况参数,以在工况参数与化霜开启条件或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一个实现匹配时,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一方面,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能够对进入化霜模式的时间点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利于防止除霜模式的持续时间过长,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运行于所述制热模式,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一旁路截止,以及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管路与四通阀连接,若所述第二冷媒管路并联有第二旁通流路,所述第二旁通流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则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对应的第二旁通流路导通。在该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对应的第一旁通管路截止,通过调节并联管路上的第一节流装置,实现制热功能,控制第二控制阀开启,以使对应的第二旁通管路导通,以保证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之间冷媒流通的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导通,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以所述第二旁通管路截止。在该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的一侧,通过与设置有节流装置的冷媒管路并联旁通管路,并在旁通管路上设置控制阀,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阀控制与第一冷媒管路并联的第一旁通管路导通,结合对节流装置的控制,以减小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压差,并且通过第一旁通管理导通,使室内换热器侧的高温冷媒能够快速流至室外换热器,进而通过高温冷媒散热实现化霜效果。在室外换热器与四通阀连接的一侧,通过采用常闭单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或常闭双向电磁截止阀与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有利于改善执行化霜操作时的液击风险。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确定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根据所述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第一目标开度与第二目标开度;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调节至所述第一目标开度;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调节至所述第二目标开度。其中,温度区间中的温度值越低,对应节流装置的开度越大。其中,通过对第一节流装置的控制,能够实现制热模式下的化霜效果,通过对第二节流装置的控制,能够降低化霜过程中,压缩机遭受液击的概率,从而提升空调器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若检测到室内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开启所述室内风机,并且所述室内风机的转速控制与所述室内管温之间为正相关;以及控制所述室外风机降速运行。在该实施例中,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即检测到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在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室内风机开启会向室内吹冷风,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室内风机的设置防冷风控制规则,即在室内换热器的管温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启室内风机,并且室内风机的转速与室内换热器的管温成正比,以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另外,在执行化霜操作时,通过控制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止运行,以防止室外换热器的热量向室外扩散,以得到良好的化霜效果。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体表冷热感应确定。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存在结霜风险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存在结霜风险的工况下的制热效果,进而提升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与房间制热效果。另外,在化霜模式下,由于室内换热器的高温冷媒流向室外换热器,因此导致影响制热效果,通过开启电辅热组件,能够弥补化霜模式下对室内制热能力的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若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还包括:在所述化霜模式中,控制开启冷媒加热装置。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的排气端设置冷媒加热装置,以提升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热模式下对室内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自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携带的热量,进而提升化霜效果。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冷媒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化霜时吸气干度,缓解压缩机回液的问题,提高可靠性。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具体包括:在所述制热模式中,检测到房间温度进入第一温度阈值区间;确定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多个第二温度阈值区间;检测到室外温度进入任一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分别确定与任一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在根据所述化霜开启条件开启化霜操作前,检测到采集到的工况参数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匹配,则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预设与房间温度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区间,以及与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多个第二温度阈值区间,第二温度阈值区间与室外温度对应,若检测到房间温度处于第一温度阈值区间,并且室外温度处于任一第二温度阈值区间时,表明有结霜风险,即进入结霜检测阶段,若出现结霜现象,但霜层厚度未达到需要化霜的程度,此时通过确定与第二温度阈值区间对应的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以在结霜检测阶段继续检测实时的工况参数,以在工况参数与化霜开启条件或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一个实现匹配时,指定对应的控制操作,比如,在与化霜开启条件匹配时,则直接进入化霜模式,在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匹配时,则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保证向室内的加热效果,一方面,在检测到出现结霜现象,但霜层厚度未达到需要化霜的程度但是未达到化霜条件的阶段,由于结霜的限制导致空调器的制热效果降低,因此可以先开启电辅热组件,以提升开启化霜操作之前的制热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化霜开启条件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能够对进入化霜模式的时间点进行准确评估,从而有利于减小化霜操作的开启时长,防止影响用户对空调器的正常使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由所述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或在所述制热模式中开启电辅热组件,具体还包括:在所述结霜检测阶段,若检测到室外管温的变化量,和/或室内管温与房间温度之间的温差的变化量满足所述化霜开启条件,则切换至所述化霜模式。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在执行化霜操作过程中,继续采集工况参数,若检测到所述工况参数满足退出化霜条件,则由所述化霜模式切换回所述制热模式,其中,所述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大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其中,变化量绝对阈值为绝对值,在将变化率阈值视为一个绝对值时(即变化量绝对阈值),则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大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实际上,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室外管温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其实际的变化量为一个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阈值小于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阈值。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化霜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于所述辅助加热开启条件中的室外管温的变化量绝对阈值的限定,使开启电辅热的条件更易达到,化霜开启条件相对来说更难达到,因此可以满足在化霜之间开启电辅热,向室内辅助加热的需求。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若切换回所述制热模式,检测室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所述室内管温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电辅热组件继续处于开启状态,直至所述室内管温上升至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在该实施例中,化霜完毕后通过检测室内管温与第二温度阈值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继续开启电辅热组件,以解决化霜完成后室内换热器供热升温慢的问题。第二温度阈值表示该室内换热器管温无法提供良好的制热出风效果,可以根据使用经验值确定。上述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冷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以使所述第一旁通管路截止;若在第二冷媒流路上设置第二控制阀,且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单向电磁截止阀,则控制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断电,若所述第二控制阀为双向电磁截止阀,则控制所述双向电磁截止阀上电,以使所述第二旁通管路导通。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控制阀与第二电磁截止阀的联合控制,实现制冷模式的独立运行,以及制热模式与化霜模式的兼顾运行。其中,所述单向电磁截止阀的单向导通方向由所述四通阀向所述室外换热器方向。如图下面以单向电磁截止阀与单向机械阀设置在第一旁通管路上,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旁通管路上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运行控制方案。如图2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302,控制所述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控制四通阀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断电,第一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若设置,则第二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室外风机与压缩机启动运行,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运行;步骤2304,持续检测房间温度、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室外温度,以确定是否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步骤2306,若切换至化霜模式,四通阀仍保持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上电、控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若设置,根据化霜模式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机,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调节、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与冷媒加热装置;步骤2308,在化霜模式中持续检测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化霜时长,若满足化霜退出条件,退出化霜模式,并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如图2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402,控制所述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控制四通阀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第一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若设置,则第二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室外风机与压缩机启动运行,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运行;步骤2404,持续检测房间温度、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室外温度,以确定是否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步骤2406,若切换至化霜模式,四通阀仍保持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上电、控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若设置,根据化霜模式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机,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调节、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与冷媒加热装置;步骤2408,在化霜模式中持续检测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化霜时长,若满足化霜退出条件,退出化霜模式,并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在返回制热模式后,检测室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继续开启电辅热组件。如图2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502,控制所述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控制四通阀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断电,第一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若设置,则第二节流装置调节到制热模式的开度),室外风机与压缩机启动运行,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运行;步骤2504,持续检测房间温度、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室外温度,以确定是否在制热模式下开启电辅热组件;步骤2506,若开启电辅热组件,持续检测房间温度、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室外温度,以根据室外管温的变化率和/或室内管温的变化率确定是否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化霜模式;步骤2508,若切换至化霜模式,四通阀仍保持上电,单向电磁截止阀上电、控制增大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若设置,根据化霜模式调节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室外风机降速或停机,室内风机根据防冷风规则调节、控制开启电辅热组件与冷媒加热装置;步骤2510,在化霜模式中持续检测室内管温、室外管温与化霜时长,若满足化霜退出条件,退出化霜模式,并继续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在返回制热模式后,检测室内管温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若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继续开启电辅热组件。如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602,所述空调器运行于制冷模式,控制四通阀断电,以改变冷媒流向,单向电磁截止阀断电,第一节流装置调节到制冷模式的开度,室外风机、室内风机与压缩机启动运行。如图27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运行控制装270,该装置包括:存储器2704和处理器2702;存储器2704,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2702,用于调用程序代码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27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