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5071发布日期:2020-04-10 23:1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装载于冰箱的制冰机当将供水箱的水通过供水管填充到制冰盘的储水用凹部并且完成制冰时,通过驱动部使制冰盘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反转并扭转使冰落到储冰容器内。在此,驱动部相对于制冰盘配置于第一方向的一侧,与制冰盘一起被共同的框架支承。框架在制冰盘的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第一侧板部及第二侧板部。在框架的第二侧板部和制冰盘之间配置有检冰杆,将制冰机装载于冰箱时,第一侧板部固定于冰箱本体。驱动部将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经由从驱动部穿绕至框架的外侧的配线来供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89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5-1324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制冰机中,若配线不是由框架支承而是从驱动部直接引出到框架的外侧,则在配线的处理上要花费大量的功夫。因此,考虑在第一侧板部设置配线的支承结构。例如,在第一侧板部设置贯通部,将配线通过贯通部穿绕的情况下,配线的中途部分由贯通部支承。

但是,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类型的制冰机中,由于在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对框架施加很大的力,所以若在第一侧板部形成贯通部,则在第一侧板部,应力集中在贯通部附近,第一侧板部有可能损坏。另外,在将用于将制冰机安装到支承体的安装部设置于第一侧板部的情况下,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时施加到框架的力有可能集中到安装部和第一侧板部的连接部而发生损坏。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机,在通过驱动部使制冰盘进行扭转动作的制冰机中,即使在设置了用于将从驱动部延伸的配线从框架的侧板部的内侧引出到外侧的贯通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框架的损坏。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具有:制冰盘,所述制冰盘的储水用凹部向上配置;驱动部,所述驱动部相对于所述制冰盘配置于与上下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的一侧,使所述制冰盘进行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框架,所述框架支承所述制冰盘及所述驱动部;以及配线,所述配线从所述驱动部穿过所述框架的贯通部被引出到所述框架的外部,所述框架包含相对于所述制冰盘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包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内壁,所述内壁包括:沿着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内壁部分;在比所述第一内壁部分靠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沿着所述制冰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内壁部分;以及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内壁部分的台阶部,所述贯通部设置于所述台阶部。

在本发明中,在支承制冰盘的框架的第一侧板部设置有贯通部,与驱动部连接的配线穿过贯通部引出到所述框架的外部。在第一侧板部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在台阶部设置有贯通部。因此,在内壁设置台阶部可以使第一侧板部的第二方向的厚度增大,所以能够确保第一侧板部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框架的变形、损坏。另外,由于台阶部与第一侧板部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交叉,因此可以将贯通部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贯通第一侧板部。由此,在将配线穿过贯通部从框架的内侧向外侧引出时,可以将配线不大幅弯曲地引出。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台阶部位于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制冰盘的连接位置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这样,第一侧板部的相对于连接位置在制冰盘侧的部分的第二方向的厚度增大,所以能够确保第一侧板部的强度,能够抑制第一侧板部的损坏。另外,由于可以利用围绕制冰盘的空余空间使第一侧板部的厚度增大,因此通过确保第一侧板部的强度,可以避免制冰机的第二方向的尺寸大型化。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侧板部包含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外壁,所述外壁包含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多个加强用肋,所述贯通部设置于所述加强用肋的间隙中,所述多个加强用肋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前端面是与支承所述制冰机的支承体抵接的安装用平面。这样,能够通过加强用肋确保第一侧板部的强度,并且,确保在加强用肋的间隙中穿绕配线的空间。另外,可以使加强用肋的前端面(安装用平面)与支承体抵接,将制冰机安装到支承体。即,可以将制冰机安装为第一侧板部由支承体支承。由此,能够抑制第一侧板部的变形及损坏。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制冰盘在所述储水用凹部朝上的储水位置和该储水用凹部朝下的脱冰位置之间反转,所述脱冰位置是所述储水用凹部的开口方向朝向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相反侧的位置。这样,可以将使冰从制冰盘落下的一侧设为与穿绕配线的一侧(即,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相反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制冰盘由柔性材料构成,所述框架包含抵接部,在所述制冰盘从所述储水位置围绕所述轴线反转并且到达所述脱冰位置时,所述抵接部从所述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与所述制冰盘抵接,阻止所述制冰盘的旋转。这样,在使制冰盘向脱冰位置移动并脱冰时,从制冰盘施加到框架的力成为将第一侧板部向支承体按压的力。因此,能够通过支承体支承第一侧板部,所以能够抑制第一侧板部的变形及损坏。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框架包含相对于所述制冰盘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板部,在所述第二侧板部和所述制冰盘之间配置有检冰部件,所述检冰部件被支承为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样,可以将配线穿绕到与使冰从制冰盘落下的一侧(即,配置有检冰部件的一侧)相反侧。

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所述贯通部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下端或上端的缺口。这样,使配线穿过贯通部的作业变得容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支承制冰盘的框架的第一侧板部设置有贯通部,与驱动部连接的配线穿过贯通部被引出到所述框架的外部。在第一侧板部的内壁设置有台阶部,在台阶部设置有贯通部。因此,通过在内壁设置台阶部可以增大第一侧板部的第二方向的厚度,所以能够确保第一侧板部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框架的变形、损坏。另外,由于台阶部与第一侧板部延伸的方向(第一方向)交叉,因此可以将贯通部设置成在第一方向上贯通第一侧板部。由此,在将配线穿过贯通部从框架的内侧向外侧引出时,可以将配线不大幅弯曲地引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制冰盘处于储水位置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制冰盘处于脱冰位置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5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将图1的制冰机在配线配置部的位置切断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符号的说明]

1:制冰机

2:制冰盘

2a:储水位置

2b:脱冰位置

2a:下表面

3:驱动部

4:框架

5:配线

5a:第一穿绕部分

5b:第二穿绕部分

6:检冰杆

9:盖

10:水道

11:通水口

20:储水用凹部

21:凸部

25:框部

26:第一壁部

27:第二壁部

28:轴部

29:旋转限制部

30:水接收部

31:壳体

32:输出轴

33:凸轮齿轮

41:第一侧板部

42:第二侧板部

43:第一壁部

44:第二壁部

45:支承部

46:水道构成部

47:缺口(贯通部)

48:安装部

49:配线支承部

50:内壁

51:第一内壁部分

52:第二内壁部分

53:台阶部

60:外壁

61:加强用肋

62:纵肋

63:横肋

64:安装用平面

65:配线配置部

70:抵接部

311:端板

410:第一上板部

420:第二上板部

421:开口部

430:开口部

440:轴孔

481:第一安装部

481a:贯通孔

482:第二安装部

482a:贯通孔;

483:安装部加强用肋

491:爪部

631:上侧肋

632:下侧肋

633、634:中间肋

651:小型加强用肋

l0:制冰盘的轴线

p:连接位置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图1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发明的制冰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侧板部42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制冰盘2处于储水位置2a的制冰机1的立体图。图4是从第一侧板部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下方观察制冰盘2处于脱冰位置2b的制冰机1的立体图。图5是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且从斜上方观察图1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

制冰机1装载于冰箱上。如图1所示,制冰机1具有制冰盘2、使制冰盘2反转的驱动部3以及支承制冰盘2及驱动部3的框架4。制冰盘2其平面形状是在第一方向x上长的大致长方形。制冰盘2具备储存从供水管(图示省略)供给的水的多个储水用凹部20。驱动部3使制冰盘2围绕轴线l0反转,该轴线l0在长边方向上穿过该制冰盘2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制冰机1通过制冰盘2的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储冰容器(省略图示)。

驱动部3的输出轴32(参照图2)与制冰盘2的轴线l0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分连接。通过驱动部3的驱动,制冰盘2在储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储水位置2a和储水用凹部20朝向下方的脱冰位置2b之间旋转。图1、图3表示制冰盘2配置于储水位置2a的状态。图4表示制冰盘2配置于脱冰位置2b的状态。

如图1、图3所示,制冰机1将制冰盘2配置于储水位置2a,将从供水管供给的水储存到制冰盘2的储水用凹部20,进行制冰。当制冰完成时,如图4所示,制冰机1驱动驱动部3,使制冰盘2从储水位置2a翻转到脱冰位置2b,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配置在制冰机1的下方的储冰容器(省略图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是制冰盘2的轴线l0方向。第三方向z是制冰机1的设置姿势(图1所示的姿势)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y是与轴线l0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在第一方向x中,将驱动部3所在的一侧设为一侧x1,将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设为另一侧x2。在第三方向z中,将上方设为一侧z1,将下方设为另一侧z2。另外,在第二方向y中,将制冰盘2围绕轴线l0从储水位置2a向朝向脱冰位置2b的ccw方向(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储水用凹部20的开口所朝的方向设为一侧y1,将其相反侧设为另一侧y2。

(制冰盘)

制冰盘2由能弹性变形的材料(柔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冰盘2由树脂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制冰盘2具备大致四角形的框部25和配置在框部25的内侧的储水用凹部20。储水用凹部20以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两个储水用凹部20为一组,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五排。在设置于框部25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一壁部26,形成有与驱动部3的输出轴32连接的连接部(省略图示)。另外,在设置于框部25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二壁部27,形成有能旋转地支承于框架4的轴部28。

在制冰盘2的第二壁部27形成有在制冰盘2围绕轴线l0旋转时与框架4抵接的旋转限制部29。制冰机1通过由旋转限制部29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旋转限制部29从第二壁部27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在旋转限制部29的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形成有水接收部30,该水接收部30接收经由框架4的水道10向制冰盘2供给的水。水接收部30经由框部25的缺口与储水用凹部20连通。

在制冰盘2中,在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下表面2a排列有反映储水用凹部20的形状的凸部21。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配置有检测制冰盘2的温度的热敏电阻(省略图示)。热敏电阻被固定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的盖9(参照图3)覆盖。

(驱动部)

如图2及图5所示,驱动部3具备成形为长方体状的壳体31。在壳体31中收纳有成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省略图示)、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旋转传递机构(图示省略)以及通过旋转传递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33。在凸轮齿轮33上一体形成有与制冰盘2连接的输出轴32。输出轴32从设置于壳体3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板311的孔向壳体31外突出。输出轴32在使制冰盘2的冰脱冰的情况下,以轴线l0为中心沿ccw的方向逆时针旋转,使制冰盘2从储水位置2a旋转到脱冰位置2b。另外在将制冰盘2从脱冰位置2b返回到储水位置2a的情况下,输出轴32沿cw方向顺时针旋转。

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与制冰盘2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检冰杆6。在驱动部3的壳体31内,构成有检冰机构、开关机构等,该检冰机构根据凸轮齿轮33的旋转角度与凸轮齿轮33联动,使检冰杆6围绕轴线l1进行旋转动作,该开关机构基于从热敏电阻输入的信号而动作。另外,在驱动部3连接有对电动机供电用的配线5。配线5从驱动部3的第二方向y1的一侧引出到框架4的外侧,沿着框架4的外侧面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延伸。

(框架)

如图1~图5所示,框架4具备在制冰盘2及驱动部3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侧板部41和在制冰盘2及驱动部3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上对置。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板部410。第一上板部410朝向第二侧板部42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突出,在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中途位置向下方弯曲之后,朝向第二侧板部42突出。另外,第二上板部420从第二侧板部42的上端附近朝向第一侧板部41突出。

在第一上板部410和第二上板部420之间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430。制冰盘2的储水用凹部20朝向开口部430处于开放状态。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检冰杆6。在第二上板部420形成有配置检冰杆6的上端部的开口部421。

另外,框架4具备第一壁部43和第二壁部44,该第一壁部43沿第二方向y延伸,连接第一侧板部41及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该第二壁部44延第二方向y延伸,连接第一侧板部41及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从第一壁部43的上端朝向第二壁部44突出有支承部45。驱动部3配置于支承部45的下侧,支承于支承部45。

第二壁部44是板状的多个肋相互连接的多孔性壁。在第二壁部44的中央设置有能旋转地支承制冰盘2的轴部28的轴孔440。另外,在第二壁部44的上侧设置有水道构成部46。水道构成部46从第二壁部44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及另一侧x2突出。水道构成部46在其上表面具备水道10。从供水管(省略图示)注入到水道10的水从设置于水道1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端的通水口11(参照图5)注入制冰盘2的水接收部30。

如图3、图4所示,在第二壁部44设置有抵接部70,当制冰盘2围绕轴线l0从储水位置2a沿ccw方向旋转并且到达脱冰位置2b时,该抵接部70从ccw方向的前方与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抵接。抵接部70从第二壁部44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突出。抵接部70在脱冰位置2b处与旋转限制部29抵接,阻止沿ccw方向驱动的制冰盘2的旋转。由此,在制冰盘2上发生扭转。

(第一侧板部)

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部41具备朝向制冰盘2所在的一侧(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内壁50。内壁50具备:第一内壁部分51,该第一内壁部分51沿着驱动部3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第二内壁部分52,该第二内壁部分52在比所述第一内壁部分51靠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着制冰盘2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台阶部53,该台阶部53在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第一内壁部分51和第二内壁部分52。如图2、图5所示,在第一侧板部41形成有缺口47,该缺口47是将台阶部53的下端(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端部)向上方切割而形成的。缺口47贯通第一侧板部41。与驱动部3连接的配线5从缺口47引出到框架4的外侧引出。

如图3~图5所示,第一侧板部41具备朝向与制冰盘2相反侧(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外壁60。外壁60具备从内壁50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框架4的外侧)突出的加强用肋61。加强用肋61包含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多个纵肋62和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横肋63。在外壁60的外周缘,纵肋62和横肋63连接成框状。纵肋62及多个横肋63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网格状的安装用平面64。安装用平面64是在将制冰机1安装于支承体(冰箱)时与支承体抵接的面。

横肋63包含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上侧肋631、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下侧肋632以及位于上侧肋631和下侧肋632之间的两根中间肋633、634。另外,纵肋62中的相对于第一侧板部41的缺口47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多根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延伸到下端,连接上侧肋631及下侧肋632。另外,多个纵肋62中相对于缺口47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多根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延伸到下侧的中间肋633的位置,与上侧肋631及下侧的中间肋633连接。在下侧的中间肋633和下侧肋632之间形成有从缺口47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延伸的槽状的配线配置部65。

在第一侧板部41设置有多个安装部48,用于在将制冰机1装载于冰箱时将框架4固定到支承体(省略图示)。安装部48是从位于外壁60的上端的上侧肋631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第一安装部481和从位于外壁6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端的纵肋62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突出的第二安装部482两种。第一安装部481相对于缺口47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设置于沿第一方向x分开的两处。另外,第二安装部482设置于一处。

第一安装部481是第三方向z的高度比第一方向x的宽度长的纵长形状。在第一安装部481的上端形成有用于使固定用螺钉穿过的贯通孔481a。另外,在第一安装部481形成有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的安装部加强用肋483。安装部加强用肋483为网格状,与外壁60的加强用肋61连接。第二安装部482为矩形,中央形成有用于使固定用螺钉穿过的贯通孔482a。

第一安装部481的贯通孔481a是从固定螺钉的孔向下方扩大的形状。因此,将螺钉穿过贯通孔481a之后,通过向下方移动框架4使得螺钉移动到贯通孔481a的上端部分,可以进行框架4的第一方向x及上下方向的定位。定位之后,通过将螺钉固定在第二安装部482的贯通孔482a中,框架4被固定在支承体即冰箱上。

如上所述,在第一侧板部41形成有贯通内壁50的台阶部53的缺口47(贯通部),在外壁60上设置有与缺口47连通且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配线配置部65。配线配置部65是由下侧的中间肋633、内壁50及下侧肋632包围的槽,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开口。配线配置部65形成于作为第一侧板部41的加强用肋61的中间肋633和下侧肋632的间隙中。

在配线配置部65的下侧的边缘设置有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支承配线5的配线支承部49。配线支承部49从沿着外壁60的下端延伸的下侧肋632的前端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配线支承部49为板状,在配线支承部49和内壁50之间形成有保持配线5的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4由树脂制成,配线支承部49在第二方向y上能弹性变形。因此,配线支承部49以弹性将配线5按压在内壁50。另外,在配线支承部49的前端部分设置有朝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弯曲的止脱用的爪部491。

配线支承部49配置于沿第一方向x分开的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处的配线支承部49各自的第一方向x的位置与第一安装部481基本相同。配线支承部49不比加强用肋61更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因此,即使在将配线5穿过内壁50和配线支承部49之间的情况下,配线5也不会比加强用肋61更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因此,即使在以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60的方式穿绕配线5的情况下,将框架4安装到冰箱时,也不易产生由配线5引起的框架4的浮动等。

(缺口)

图6是在配线配置部65的位置将图1的制冰机1切断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使配线5穿过的缺口47利用内壁50的第一内壁部分51和第二内壁部分52的台阶而设置,以贯通连接第一内壁部分51和第二内壁部分52的台阶部53(参照图2)的方式形成。通过在台阶部53设置缺口47,缺口47的开口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因此,当将配线5穿过缺口47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引出时,可以将配线5设为不会大幅弯曲的形状。

缺口47位于连接驱动部3和制冰盘2的连接位置p的所述第二方向y的一侧y1,连接位置p和缺口47在第一方向x的位置大致相同。因此,第一内壁部分51沿着驱动部3延伸,第二内壁部分52沿着制冰盘2延伸。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宽度小于驱动部3的第二方向y的宽度,在制冰盘2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的两侧存在富裕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侧板部41和制冰盘2之间的空间,使第二内壁部分52向制冰盘2的一侧(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偏置。

这样,通过使第二内壁部分52位于比第一内壁部分51更靠制冰盘2这一侧(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第一侧板部41的第二方向y的厚度增大。具体来说,外壁60侧的加强用肋61的突出尺寸仅增加了第二内壁部分52偏置的量。因此,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可以增加于第一侧板部41的厚度的增大相对应的量。另外,由于将缺口47设置于连接位置p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或其附近,第一侧板部41的厚度在沿着制冰盘2延伸的整个部分增大。

配线5在连接位置p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保持于缺口47中。配线5具备相对于缺口47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一穿绕部分5a和相对于缺口47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二穿绕部分5b。第一穿绕部分5a配置于驱动部3和第一内壁部分51之间。第二穿绕部分5b配置于配线配置部65。在配线配置部65设置有多个从第二内壁部分52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的小型加强用肋651。小型加强用肋651自第一内壁部分51突出的突出尺寸比加强用肋61小。因此,在配线支承部49和小型加强用肋651的前端之间形成有保持配线5的第二穿绕部分5b的间隙。

(动作)

在本方式的制冰机1中,通过三处的安装部48将框架4固定于支承体即冰箱上,将制冰机1装载于冰箱上。在该状态下,在制冰盘2中进行制冰。在制冰工序中,通过供水管(图示省略)对以储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的制冰盘2供给水,水被填充到储水用凹部20。之后,通过设置于制冰盘2的上方的冷却部(省略图示),却填充在制冰盘2内的水。通过安装在制冰盘2的热敏电阻以制冰盘2的温度是否变为规定温度以下来判断制冰是否完成。

当制冰完成时,通过检冰杆6检测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储冰容器(省略图示)的冰量。具体的来说,检冰杆6被驱动部3驱动而下降。此时,在检冰杆6下降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储冰容器内不是满冰。另一方面,在下降到规定位置之前,检冰杆6与储冰容器内的冰接触的情况下,判断为储冰容器内满冰。在储冰容器内是满冰的情况下,待机规定时间之后,再一次通过检冰杆6检测储冰容器内的冰量。

在储冰容器内是满冰的情况下,进行制冰盘2的脱冰。具体来说,通过驱动部3的输出轴32的旋转驱动,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旋转。制冰盘2从水平配置的最初的位置旋转到90°以上的规定旋转角(例如120°)时,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与框架4的抵接部70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制冰盘2试图进一步旋转,旋转也会被阻碍,制冰盘2被施加扭转而变形。由此,制冰盘2内的冰从制冰盘2剥离,落到设置在制冰盘2的下方的储冰容器内。

此后,驱动部3以储水用凹部20朝上的方式使制冰盘2反向旋转,重复上述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制冰机1具有储水用凹部20向上配置的制冰盘2、使制冰盘2围绕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轴线l0进行反转动作及扭转动作的驱动部3、支承制冰盘2以及驱动部3的框架4,框架4具备第一侧板部41,该第一侧板部41相对于制冰盘2在与上下方向及第一方向x(制冰盘2的轴线l0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50设置有沿着驱动部3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第一内壁部分51和在比第一内壁部分51靠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着制冰盘2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内壁部分52,在连接第一内壁部分51和第二内壁部分52的台阶部53设置有用于使与驱动部3连接的配线5穿过的贯通部即缺口47。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第一侧板部41的内壁50形成具有台阶的形状,所以将第一侧板部41的第二方向y的厚度增大了与台阶相应的量。因此,能够确保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能够抑制框架4的变形和损坏。另外,由于台阶面即台阶部53与第一方向x交叉,所以可以将在第一方向x上贯通第一侧板部41的缺口47设置于台阶部53。因此,在穿过缺口47沿着框架4的外侧面穿绕配线5时,可以将配线5穿绕成不会大幅弯曲。另外,由于作为贯通部设置有缺口47,所以将配线5穿过贯通部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作为贯通部,也可以设置孔而不是缺口47。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壁50的台阶部53位于连接驱动部3和制冰盘2的连接位置p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因此,由于第一侧板部41相对于连接位置p在制冰盘两侧的整个部分,第二方向y厚度增大,所以能够确保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框架4的变形和损坏。另外,由于可以利用制冰盘2的周围的空余空间增加第一侧板部41的厚度,所以通过确保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能够避免制冰机1的第二方向y的尺寸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冰盘2由柔性材料构成,框架4具备抵接部70,当制冰盘2从储水用凹部20朝上的储水位置2a向ccw方向旋转并且到达储水用凹部20朝下的脱冰位置2b时,该抵接部70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与制冰盘2抵接,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在这样的构成中,在使制冰盘2向脱冰位置2b移动并且脱冰时,从制冰盘2施加到框架4的力成为按压第一侧板部41的力。因此,通过使第一侧板部41的第二方向y的厚度增大与台阶相应的量确保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能够抑制框架4的变形和损坏。另外,脱冰位置2b是制冰盘2的储水用凹部20的开口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储水用凹部20的开口方向朝向与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相反侧的位置。因此,可以使冰落到与穿绕配线5的一侧(即,第一侧板部41所在的一侧)相反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冰机1设置成使得第一侧板部41与支承体(冰箱)抵接。因此,从制冰盘2施加到框架4的力成为将第一侧板部41按压于支承体的力,能够通过支承体支承第一侧板部41。由此,能够抑制框架4的变形和损坏。

本实施方式的制冰机1具备相对于制冰盘2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被支承为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检冰杆6(检冰部件)。因此,可以将配线5从制冰盘2穿绕到与使冰落下的一侧(即,配置有检冰杆6的一侧)相反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部41具备朝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外壁60,外壁60具备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突出的多个加强用肋61。因此,能够通过加强用肋61确保第一侧板部41的强度。另外,多个加强用肋6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构成网格状的安装用平面64。因此,能够将制冰机1设置成使安装用平面64与支承体抵接,且第一侧板部41由支承体支承。由此,能够抑制框架4从支承体的浮动。另外,能够抑制框架4的变形和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台阶部53的缺口47与设置于加强用肋61的间隙中的配线配置部65连通。因此,确保了穿绕配线5的空间,可以使得配线5不会比加强用肋61更向外侧露出。因此,能够抑制因配线5夹在第一侧板部41和支承体之间引起的配线5的损伤和框架4从支承体的浮动。

在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侧板部41的外壁60设置有配线支承部49,该配线支承部49在贯通第一侧板部41的缺口47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支承配线5。因此,容易支承在框架4的外侧放开的配线5。另外,由于配线支承部49形成于配线配置部65的边缘处,所以能够保持使其不会向配线配置部65的外侧露出。由此,能够抑制从配线配置部65露出的配线5因配线5夹在第一侧板部41和支承体之间引起的配线5的损伤和框架4从支承体的浮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缺口47设置在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所以可以沿着第一侧板部41的下端穿绕配线5。因此,配线5不会妨碍进行向制冰盘2供水等的供水管等的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