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4161发布日期:2020-04-24 17:4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冷藏冷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制冷的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对高端食材的家庭储备量也在增加。经研究,食材的储存温度低于其玻璃化温度,食材性质会相对稳定,保质期限会大大延长。其中,食材的玻璃化温度多集中在-80℃~-30℃。

现有的家用冰箱都是采用蒸气压缩方式制冷,近些年研发出采用半导体、磁制冷等方式的冰箱,但因制冷效率的限制,箱内温度难以达到-30℃以下。航天、医疗等领域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制冷,该系统可实现制冷温度-200℃以下,但斯特林制冷机的冷端面积较小,制冷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制冷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便于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与热交换器的装配。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避免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冷媒积聚在为深冷间室供冷的蒸发管内。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限定有一个深冷间室;

热交换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深冷间室内;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深冷间室内的一个蒸发管,且所述蒸发管设置为与所述热交换器热连接;以及

斯特林制冷系统,包括一个斯特林制冷机,且所述斯特林制冷机的冷端设置为与所述热交换器热连接。

可选地,所述斯特林制冷系统还包括导冷装置,且所述导冷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导冷热管,设置为与所述冷端热连接;且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导冷板,设置有冷媒管连接结构,设置为与所述蒸发管热连接;以及

第二导冷板,设置有热管连接结构,设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导冷热管热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导冷板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导冷板一体制成或直接与所述第一导冷板热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锁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冷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导冷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热管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热管槽;且

所述锁紧件开设有至少一个热管槽,与所述第二导冷板的至少一个热管槽沿所述导冷热管的纵向方向拼合并将所述导冷热管夹置于其间。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

外箱;

深冷内胆,限定有所述深冷间室,设置有多个卡爪并开设有安装开口;和

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外箱和所述深冷内胆之间;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导冷热管靠近所述第二导冷板的部分及所述锁紧件预设于所述隔热层内;且

所述蒸发管卡固于所述多个卡爪并使所述第二导冷板穿过所述安装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导冷热管热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冷装置还包括冷端适配器,所述导冷热管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冷端适配器包括:

两个安装件,设置为关于所述冷端的纵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并将所述冷端夹置于其间,且所述两个安装件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管槽;和

一个锁紧件,开设有多个管槽,与所述两个安装件的多个管槽沿所述导冷热管的纵向方向拼合并将所述导冷热管夹置于其与所述两个安装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背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冷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导冷板的一侧;其中

所述冷媒管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冷媒管槽;且

所述背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冷媒管槽,与所述第一导冷板的至少一个冷媒管槽沿所述蒸发管的纵向方向拼合并将所述蒸发管夹置于其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冷板包括:

基板,设置有所述冷媒管连接结构;和

多个翅片,间隔设置并自所述基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导冷板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制冷风机,设置于所述深冷间室内,并配置为在所述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所述斯特林制冷系统至少之一为所述深冷间室供冷时运行。

可选地,所述制冷风机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下游;和/或

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深冷间室的后壁共同形成间室风道的风道盖板,所述制冷风机以及至少部分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间室风道,且所述风道盖板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和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送风口下方的一个回风口。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限定有一个普冷间室;且所述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还包括:

压缩机、冷凝管和节流元件;

另一蒸发管,设置于所述普冷间室内,与所述一个蒸发管并联在所述冷凝管和所述压缩机之间或至少部分串联于所述一个蒸发管的下游;

阀门,设置为至少通断所述冷凝管至所述一个蒸发管的冷媒流路;以及

单向阀,串联于所述一个蒸发管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配置为禁止所述一个蒸发管接收所述另一蒸发管内的冷媒。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通过将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冷媒管和斯特林制冷系统的导冷热管与热交换器热连接,不仅制冷效率高,还可实现深冷间室的宽幅变温,灵活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适用性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导冷热管靠近第二导冷板的部分和锁紧件预设在发泡层内,并在深冷内胆设置多个卡爪,将冷媒管卡固于卡爪的同时,使第二导冷板与导冷热管热连接,安装连接可靠,且装配简单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深冷间室的蒸发管的出口与压缩机之间设置单向阀,并将单向阀配置为禁止该蒸发管接收其他蒸发管内的冷媒,可在深冷间室的温度低于普冷间室的温度且压缩机停止运行时,避免其他蒸发管内的冷媒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积聚到深冷间室的蒸发管内,影响为普冷间室的正常制冷。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导冷热管设置为包括多个折弯部,并使至少一个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90°小于180°,有效地减少了斯特林制冷机传递至热交换器的振动,进而避免了振动传递至深冷间室产生回声放大噪声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器与导冷热管的连接可靠性,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所示热交换器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制成的第一导冷板和第二导冷板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图6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视图;

图8是采用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视图;

图9是图6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后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器件室第一导冷板被去除;

图11是图10所示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一个半壳、一个弹性垫脚、和保温罩均被去除;

图12是图11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

图13是图12中导冷装置的示意性爆炸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实施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16是实施例1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8是实施例2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19是实施例2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加速度;

图20是本发明对比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1是对比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最大应力;

图22是图12中弹性垫脚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所示热交换器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热交换器10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1至图3,热交换器100可包括第一导冷板120和第二导冷板130。

第一导冷板120可设置有冷媒管连接结构,用于与冷媒管热连接,以接收冷媒管的冷量或热量。其中,冷媒管可为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蒸发管(吸收热量)或冷凝管(释放热量)。在本发明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

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与第一导冷板120热连接,并设置有热管连接结构,用于与热管热连接,以接收热管的冷量或热量。其中,热管可设置为与例如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热端,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热端的冷源或热源热连接。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0的第一导冷板120和第二导冷板130分别设置有冷媒管连接结构和热管连接结构,可选择地与冷媒管和/或热管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制热模式的灵活性,进而使设置有该热交换器100的间室具有较大的温度调节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与第一导冷板120的中部区域热连接,以提高第一导冷板120的温度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100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一导冷板120的靠近第二导冷板130的一侧的背板110。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参见图3和图4,冷媒管连接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背板110可对应的开设有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第一导冷板120的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与背板110的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可设置为沿冷媒管的纵向方向(即冷媒管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拼合,并将冷媒管夹置于其间,以固定冷媒管并接收冷媒管的冷量或热量。

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向靠近第二导冷板130的方向的投影可位于热管连接结构的外侧,以在整体上提高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制热效率。

背板110的位于热管连接结构的投影范围内的部分可开设有避让孔111,以节约成本,并进一步地在整体上提高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制热效率。

第一导冷板120可包括开设有至少一个冷媒管槽115的基板121和间隔设置并自基板121向远离第二导冷板130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冷翅片122,以增大第一导冷板120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制热效率。

第一导冷板120还可开设有开口背向第二导冷板130的至少一个加热管槽113,用于与电加热管280热连接,以避免了热交换器100长期结霜而降低制冷效率。

热交换器100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导冷板130远离第一导冷板120的一侧的锁紧件140。

热管连接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热管槽135。锁紧件140可对应地开设有至少一个热管槽135。锁紧件140的至少一个热管槽135与第二导冷板130的至少一个热管槽135可设置为沿热管的纵向方向(即热管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拼合,并将热管夹置于其间,以固定热管并接收热管的冷量或热量。

冷媒管槽115内和/或热管槽135内可设置有导热硅脂,以提高冷媒管和/或热管与热交换器100的热交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冷板120与第二导冷板130可互相独立。具体地,背板110可设置为与第一导冷板120热连接。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于背板110远离第一导冷板120的一侧,并与背板110热连接,以简化装配流程。

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制成的第一导冷板和第二导冷板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与第一导冷板120一体制成或直接与第一导冷板120热连接,以降低热阻。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穿过避让孔111并使热管连接结构位于背板110的远离第一导冷板120的一侧。

基于以上任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10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200。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图6中区域b的示意性放大视图;图8是采用图5所示热交换器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局部视图;图9是图6所示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局部后视图。参见图6至图9,冷藏冷冻装置2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箱体、用于分别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门体、至少为一个储物间室制冷的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至少为一个储物间室制冷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以及控制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斯特林制冷系统运行的控制器。其中,冷藏冷冻装置200可为冰箱、冷柜、冰柜等。

箱体可包括外箱211、设置于外箱211内的至少一个内胆、以及设置于外箱211与至少一个内胆之间的隔热层212。其中,至少一个内胆分别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在图示实施例中,箱体包括普冷内胆213、普冷内胆214、普冷内胆215和深冷内胆216。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设置为向普冷内胆213、普冷内胆214和普冷内胆215限定的普冷间室以及深冷内胆216限定的深冷间室提供冷量,斯特林制冷系统可设置为仅向深冷内胆216限定的深冷间室提供冷量。

图2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23,具体地,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可包括一个压缩机231、一个冷凝管232、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多个蒸发管。其中,蒸发管233a、蒸发管233b和蒸发管233c可分别设置于普冷内胆213、普冷内胆214和深冷内胆216内。普冷内胆215可与普冷内胆214通过风道连通。

蒸发管233a可与蒸发管233c并联在冷凝管232和压缩机231之间。蒸发管233b可与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c并联在冷凝管232和压缩机231之间,或串联在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c的下游,或部分与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c并联且部分串联在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c的下游。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还可包括设置为至少通断冷凝管232至蒸发管233c的冷媒流路的阀门237、以及串联于蒸发管233c的出口与压缩机231之间的单向阀238。单向阀238可配置为禁止蒸发管233c接收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b内的冷媒,以在深冷间室的温度低于普冷间室的温度且压缩机231停止运行时(特别是在此时阀门237阻断冷凝管232至蒸发管233c的冷媒流路的情况下),避免蒸发管233a和蒸发管233b内的冷媒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积聚到蒸发管233c内,影响为普冷间室的正常制冷。

节流元件的数量可为多个,具体可包括节流元件236a、节流元件236b和节流元件236c。节流元件236a、节流元件236b和节流元件236c可分别串联在冷凝管232与蒸发管233a、蒸发管233b和蒸发管233c之间。阀门237还可配置为通断冷凝管232与节流元件236a和节流元件236b之间的冷媒流路。

蒸气压缩制冷系统还可包括例如干燥过滤器和储液包等其他部件。

斯特林制冷系统可包括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220、分别与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热连接的至少一个导冷装置250、以及分别与至少一个斯特林制冷机220的热端热连接的至少一个散热装置260。在图示实施例中,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数量为一个。

具体地,每个斯特林制冷机220可包括机壳、气缸、活塞、和驱动活塞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机壳可由主体221和圆筒部222组成。驱动机构可设置于主体221内。活塞可设置为在圆筒部222内往复运动,以形成冷端和热端。

导冷装置250可包括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热连接的冷端适配器和与冷端适配器热连接的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

蒸发管233c可设置为通过冷媒管连接结构与第一导冷板120热连接。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可设置为通过热管连接结构与第二导冷板130热连接。第一导冷板120可设置于深冷内胆216内,以提高蒸发管233c和导冷热管252向深冷间室制冷的效率,实现深冷间室+8~-80℃的宽幅变温,灵活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第一导冷板120的冷媒管槽115的数量可为多个。蒸发管233c可蛇形延伸并部分设置于第一导冷板120的多个冷媒管槽115内,以增大蒸发管233c与第一导冷板120的接触面积。

深冷内胆216可设置有多个卡爪282。蒸发管233c可卡固于多个卡爪282,以固定热交换器100。

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的靠近第二导冷板130的部分及锁紧件140可预设于隔热层212内。深冷内胆216可开设有安装开口。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穿过该安装开口并与导冷热管252热连接。

在第一导冷板120和第二导冷板130互相独立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冷板130可设置为先与安装开口的周缘处固定连接,并与导冷热管252的热连接。即,锁紧件140及导冷热管252可先与第二导冷板130完成装配后,再在深冷内胆216和外箱211之间发泡形成隔热层212,以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背板110可在蒸发管233c卡固于多个卡爪282时与第二导冷板130热连接,以使安装连接可靠,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8,在第一导冷板120和第二导冷板130一体制成或直接热连接的实施例中,可先通过一个与前一实施例的第二导冷板130相似的零件,与锁紧件140及导冷热管252完成装配,再在深冷内胆216和外箱211之间发泡形成隔热层212。并在发泡完成后取下该零件。

第二导冷板130可在蒸发管233c卡固于多个卡爪282时与导冷热管252热连接,以降低热阻,使安装连接可靠,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设置于深冷内胆216外侧的罩盖284。罩盖284可将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的靠近第二导冷板130的部分及锁紧件140罩设于其内,以使发泡更加均匀,提高隔热层212的隔热性能。

罩盖284可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锁紧件140可先与第二导冷板130或第二导冷板130相似的零件与固定连接,罩盖284再罩设锁紧件140并与深冷内胆216固定连接。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可经由罩盖284的至少一个通孔插入热管连接结构。

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电加热管280,用于为热交换器100除霜。加热管槽113的数量可为多个,电加热管280可蛇形布置于多个导冷翅片122之间,并与第一导冷板120热连接,以增大电加热管280的换热面积。

参见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包括设置于深冷间室的制冷风机234。制冷风机234可配置为在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斯特林制冷系统至少之一为深冷间室供冷时运行,以循环深冷间室内的空气,提高制冷效率。

制冷风机234可设置于热交换器100的下游,以降低风阻,进一步地提高制冷制热效率。

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设置于深冷内胆216内并与深冷间室即深冷内胆216的后壁共同形成间室风道的风道盖板235。制冷风机234以及至少部分热交换器100可设置于间室风道,且风道盖板235可开设有至少一个送风口2351和设置于至少一个送风口2351下方的一个回风口2352,以提高深冷间室的温度均匀性。

图10是图9所示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器件室第一导冷板218被去除。参见图10,外箱211的后侧底部还可限定有一个器件室217。特别地,斯特林制冷机220可设置于器件室217内,以便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安装和维护,并提高斯特林制冷机220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斯特林制冷机22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箱体引起共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与外箱211固定连接的底钢。底钢可设置于器件室217的底部,用于支撑斯特林制冷机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可设置于其热端的上方,以便于将冷端产生的冷量传递至深冷间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231和冷凝管也可设置于器件室217内,以使结构紧凑,箱体具有较大的储物空间,而且有利于压缩机231、冷凝管和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安装维护和线路布局,降低了生产成本。

器件室217内还可设置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可配置为促使气流自冷凝管经压缩机231流向斯特林制冷机220的主体221,以在整体上提高斯特林制冷系统和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率,避免过热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散热风机可设置于冷凝管与压缩机231之间,以降低风阻,提高风量,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控制器也可设置于器件室217内,并位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主体221的下游,以便于控制器与斯特林制冷机220和压缩机231的电连接。

图11是图10所示冷藏冷冻装置200的示意性后视图,其中一个半壳271、一个弹性垫脚290、和保温罩240均被去除;图12是图11中区域c的示意性局部放大视图。参见图10至图12,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保温罩240。保温罩240可设置为将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和热端分隔于其内侧和外侧,以避免冷端受热端的热量干扰,使冷端产生的冷量大部分甚至全部传输至深冷间室,进而提高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罩壳270,罩设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主体221的外侧,以避免压缩机231产生的热量影响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工作效率,并对斯特林制冷机220产生的振动噪声进行屏蔽,减少了传递至周围环境的噪声,提高了用户体验。

罩壳270可由关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纵向中央对称平面镜像对称的两个半壳271组成。即罩壳270的两个半壳271可关于一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活塞运动方向共面的平面镜像对称,以便于斯特林制冷机220与罩壳270的装配,以及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冷端和热端的引出。

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在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弹簧悬吊装置272。每个弹簧悬吊装置272可与罩壳270和斯特林制冷机220固定连接,以将斯特林制冷机220悬吊在罩壳270内,以在使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安装稳定可靠的同时,在各个方向上减少甚至消除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振动,进而防止斯特林制冷机220产生的振动经由导冷热管252放大。

每个弹簧悬吊装置272可包括与斯特林制冷机220的外壳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与罩壳270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以及两端分别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拉力方向的延长线交汇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的两根拉簧。

罩壳270可设置有向其内侧凹陷的多个凹陷部。多个弹簧悬吊装置272可设置为分别与多个凹陷部的底壁固定连接,以提高罩壳270的结构强度,减小罩壳270的厚度,节约罩壳270的生产成本。

图13是图12中导冷装置250的示意性爆炸视图。参见图12和图13,冷端适配器可开设有至少一个管孔。至少一个导冷热管252的一端可分别设置于至少一个管孔内并与冷端适配器热连接,以接收冷端的冷量,并将冷量传递至热交换器100。

在图13所示实施例中,导冷热管252的数量可为多个。冷端适配器可包括两个安装件251a和一个锁紧件251b。

两个安装件251a可设置为关于冷端的纵向中央平面(即轴向中央平面)镜像对称,并将冷端夹置于其间,以与冷端热连接。

两个安装件251a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管槽253。锁紧件251b可形成有多个管槽253,并与两个安装件251a的管槽253沿导冷热管252的纵向方向拼合形成多个管孔,来与多个导冷热管252热连接,以提高冷端适配器的可靠性,并便于冷端适配器与导冷热管252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冷热管252可包括多个折弯部254,且至少一个折弯部254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90°并小于180°,以减少斯特林制冷机220传递至热交换器100的振动,进而避免振动传递至深冷间室产生回声放大噪声的问题,提高了热交换器100与导冷热管252的连接可靠性。

每个导冷热管252的折弯部254的数量可为2~5个,例如2个、3个、4个、或5个,以在保证减振效果的同时,降低生产难度。

在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导冷热管252可至少有一个折弯部254的折弯角度大于等于150°且小于240°,例如,150°、163°、176°、191°、230°或250°,以进一步地减小振动。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更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4,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分别为163°、176°、191°和230°。

实施例2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7,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均为90°。

对比例1

图20是本发明对比例1的导冷热管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20,四个导冷热管的最大折弯部的折弯角度分别为80°、75°、70°、65°。

上述实施例1-2及对比例1中的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相对位置均相同。

对实施例1-2及对比例1进行性能测试。测试说明:保留并固定导冷热管与斯特林制冷机以及热交换器的连接结构(即冷端适配器与第二导冷板、锁紧件),向用于与斯特林制冷机连接的连接结构施加一个10微米(μm)的强制位移,测定导冷热管在不同频率的强制位移下的受到的最大应力及最大加速度。其中,测试使用的连接结构均相同。

图15是实施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图18是实施例2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图21是对比例1的应力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最大应力(单位mpa)。参见图15、图18和图21,在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直线距离均相同的情况下,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在各个频率下受到的最大应力均远远小于对比例3的导冷热管受到的最大应力。即在实际应用时,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施加给热交换器的应力远远小于对比例3的导冷热管施加给热交换器的应力,使得导冷热管与热交换器的连接更加可靠。

图16是实施例1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加速度(单位mm/s2);图19是实施例2的加速度测试图,其中横坐标为频率(单位hz),纵坐标为加速度(单位mm/s2)。参见图16和图19,在导冷热管的直径以及两侧端部的相对位置均相同的情况下,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最大加速度略小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最大加速度。即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振动强度略小于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振动强度,实际应用时振动噪音较小。

此外,对实施例1-2的导冷热管进行固有频率测试,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6hz、149hz、205hz,实施例2的导冷热管的前三阶固有频率分别为36hz、49hz、78hz。实施例1的导冷热管更加适用于常用的50~90hz的斯特林制冷机,与常用斯特林制冷机发生共振的可能性更低。

图22是图12中弹性垫脚29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2和图22,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270的底部可设置有多个支脚273。冷藏冷冻装置200还可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支脚273与安装罩壳270的安装表面之间的多个弹性垫脚290,以进一步地减小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振动。

具体地,安装表面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横截面为环形的多个安装柱219。每个弹性垫脚290可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弹性垫脚290的安装孔291、和沿其周向方向延伸且开口向外的安装槽292。其中,安装柱219的内周壁可用于与紧固件配合,安装孔291可套设于安装柱219,且支脚273卡接于安装槽292内,以在竖直方向上减小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振动,并在水平方向上减小一定的斯特林制冷机220的振动,进而防止斯特林制冷机220产生的振动经由导冷热管252放大。

在图12实施例中,每个半壳271设置有一个支脚273,且每个支脚273设置为卡接于两个弹性垫脚290的安装槽292内。

每个弹性垫脚290的位于安装槽292下侧的部分的外径可大于位于安装槽292上侧的部分的外径,以节约生产成本并提高弹性垫脚290的可靠性。

每个弹性垫脚290还可开设有与安装孔291互相连通并分别位于安装槽292的内侧和下侧的两个缓冲槽293,以利用两个缓冲槽293与安装柱219形成的气室,提高弹性垫脚290的弹性,进而提高减振效果,延长弹性垫脚290的使用寿命。

罩壳270可由金属制成,以提高罩壳270的屏蔽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270可由钢制成。罩壳270的厚度可为2~5mm,例如2mm、3mm、4mm或5mm,以减小安装槽292的尺寸,进而提高弹性垫脚290的弹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