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机舱的后壁具有连续板面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190发布日期:2020-01-03 11:3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压机舱的后壁具有连续板面的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机舱的后壁具有连续板面的冰箱。



背景技术:

对于组装于厨房的整体式橱柜,为提升橱柜的美观性和整体性,整体式橱柜往往采用嵌入式冰箱,嵌入式冰箱所处的空间有限,冰箱的结构设计上需要着重考虑冰箱的储物空间和散热问题。

现有冰箱中,压机舱的后壁一般开设有面向冷凝器的后进风孔和开设面向压缩机的后出风孔,在压机舱的后部完成散热气流的循环,然而,嵌入式冰箱的背部与橱柜的预留空间较小,前后气流流通不畅,散热效率较低,而为了保证前后气流流通顺畅,则需要增大嵌入式冰箱与橱柜的预留空间,随之带来了冰箱占用空间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升压机舱的散热效率和增大冰箱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压机舱,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箱体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临近冷凝器的底进风口和临近压缩机的底出风口;

压机舱的后壁面向冷凝器的板段为一连续板面;

压机舱的后壁面向压缩机的板段形成有后通风孔。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底进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底进风口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分别从底出风口、后通风孔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挡风条,设置于箱体的底壁下表面,位于底进风口和底出风口之间,配置为将底进风口和底出风口完全隔离,从而在冰箱置于一支撑面时,横向分隔冰箱的底壁与支撑面之间的空间,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经位于挡风条横向一侧的底进风口进入压机舱,并依次流经冷凝器、压缩机,部分气流最后从位于挡风条横向另一侧的底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压机舱的横向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侧通风孔。

可选地,冷凝器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直段和与第一直段横向第一端连接的前后延伸的第二直段;

第一直段临近底进风口,并面向连续板面;

第二直段临近压机舱的横向第一侧壁。

可选地,第一直段横向延伸的尺寸大于第二直段前后延伸的尺寸。

可选地,箱体包括:

位于最下方的冷冻内胆,其内限定有冷却室和位于冷却室正上方的冷冻室;

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内,配置为冷却进入冷却室内的气流,以至少向冷冻室提供经蒸发器冷却后的至少部分气流。

可选地,压机舱位于冷却室的后下方。

可选地,箱体包括:

冷冻室送风风道,与冷却室连通,具有与冷冻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出口;

送风机,配置为将蒸发器冷却后的气流经冷冻室送风风道输送至冷冻室内。

可选地,箱体还包括:

冷藏内胆,位于冷冻内胆的正上方,其内限定有冷藏室;

冷藏室送风风道,通过风门与冷冻室送风风道可受控地连通,具有与冷藏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冰箱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底进风口和底出风口,散热气流在冰箱的底部完成循环,充分利用了冰箱与支撑面之间的这一空间,无需加大冰箱的后壁与橱柜的距离,减小冰箱所占空间的同时,保证压机舱良好的散热。另外,压机舱的后壁面向冷凝器的板段为连续板面,不具有通风孔,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出风和进风都集中在压机舱的后部而导致从压机舱吹出的热风未及时经环境空气冷却而再次进入到压机舱中,对冷凝器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保证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挡风条将底进风口和底出风口完全隔离,保证进入压机舱内的外部空气与从压机舱内排出的热空气不会串流,提升压机舱的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冷冻内胆内的最下方空间限定出容纳蒸发器的冷却室,蒸发器不再占用冷冻室的后方空间,增加了冷冻室的进深尺寸,提升了冰箱的空间利用率,方便体积较大且不易分隔物品的存放。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其中,冷冻门体和冷藏门体均处于打开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冰箱为非嵌入式使用;以及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冰箱为嵌入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下面参照图1至图4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在下文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前”、“后”为如图2所指示的方向,如图1所示,“横向”也即是指左右方向,是指与冰箱100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如图1、图2所示,冰箱100一般性地包括外壳110和设置在外壳110内侧的储物内胆,外壳110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

储物内胆可包括冷冻内胆130和冷藏内胆120,冷冻内胆130内限定有冷冻室131,冷藏内胆120内限定有冷藏室121。冷冻内胆130的前侧设置有冷冻门体132,以开闭冷冻室131,冷藏内胆120的前侧设置有冷藏门体122,以开闭冷藏室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虽然图中为示出,储物内胆还可包括变温内胆,变温内胆限定有变温室。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室121内的温度一般处于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冷冻室131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处于-22℃至-14℃。变温室可随意调到-18℃至8℃。不同种类的物品的最佳存储温度并不相同,适宜存放的位置也并不相同,例如果蔬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藏室121,而肉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冻室131。

一般地,冰箱100的箱体内限定有压机舱,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104和冷凝器105。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冰箱100的箱体的底壁限定有将压机舱与周围环境连通的横向并排分布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从而在冰箱100与支撑面140之间形成散热循环风路,充分利用了冰箱100与支撑面140之间的这一空间,无需加大冰箱100的后壁与墙壁或橱柜的距离,减小了冰箱100所占空间的同时,且可保证压机舱良好的散热。

进一步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冰箱100的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冷凝器105的板段为一连续板面,也即是说,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冷凝器105的板段没有散热孔。而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压缩机104的板段则形成有后通风孔110e。

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的设计思路都是在压机舱的后壁116开设面向冷凝器105的后进风孔和开设面向压缩机104的后出风孔,在压机舱的后部完成散热气流的循环。当冰箱100作为嵌入式使用时或者用户将冰箱100后壁靠墙时,后进风孔和后出风孔将被封堵,冷凝器105无法散热,导致冰箱100不制冷;即使冰箱100的后部留有一定的通风间隙,由于后进风孔和后出风孔的距离较近,从后出风孔吹出的部分高温气流又从后进风孔吸入压机舱内,新风利用率降低,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而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申请人跳出常规设计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一种不同于常规设计的新方案,在冰箱100的底壁限定出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并将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冷凝器105的板段设计为连续板面,在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压缩机104的板段开设后通风孔,使得外部气流从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内,依次带走冷凝器105、压缩机104的热量,部分从底出风口110b流出压机舱,部分从后通风孔110e流出压机舱。由此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冰箱100无论是自由使用还是嵌入式使用,压机舱均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并且,由于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冷凝器105的板段为连续板面,进入压机舱内的散热气流封闭在冷凝器105处,使得进入压机舱内的环境空气更多地集中在冷凝器105处,保证了冷凝器105的换热均匀性,有利于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

另外,由于压机舱的后壁116面向冷凝器105的板段为连续板面,不具有通风孔,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出风和进风都集中在压机舱的后部而导致从压机舱吹出的热风未及时经环境空气冷却而再次进入到压机舱中,对冷凝器105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保证了冷凝器105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加速压机舱的散热,压机舱内还配置有散热风机106,散热风机106可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散热风机106为轴流风机,冷凝器105、散热风机106和压缩机104沿横向方向依次分布。在散热风机106的驱动下,底进风口110a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内,并依次经过冷凝器105、压缩机104,之后分别从底出风口110b、后通风孔110e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舱的横向两个侧壁分别形成有侧通风孔,也即是说,压机舱的横向第一侧壁形成有第一侧通风孔110c,压机舱的横向第二侧壁形成有第二侧通风孔110d,其中,压机舱的横向第一侧壁临近冷凝器105,压机舱的横向第二侧壁临近压缩机104。

如图3所示,冰箱100自由使用时,在散热风机106的驱动下,压机舱的横向第一侧壁周围的环境气流通过第一侧通风孔110c进入压机舱内,底进风口110a周围的环境气流通过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内,两部分气流均先经过冷凝器105,带走冷凝器105的热量,并继续流过压缩机104,带走压缩机104的热量,最后,部分气流从底出风口110b流出压机舱,部分气流从第二侧通风孔110d流出压机舱,部分气流从后通风孔110e流出压机舱。由此形成了压机舱良好的散热路径,提升压机舱的散热效果。

如图4所示,冰箱100嵌入式使用时,在散热风机106的驱动下,底进风口110a周围的环境气流通过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内,依次流经冷凝器105、压缩机104,最后从底出风口110b流出压机舱,保证了压机舱的散热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冰箱100既可以作为自由式使用,即,冰箱100的两侧和/或后部均留有一定的间隙,也可作为完全嵌入式使用,减少冰箱100占用空间,即,冰箱的两侧和后部均不留任何间隙。冰箱100的两种使用方式,其压机舱均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保证冰箱100正常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05可为l型冷凝器,具体地,冷凝器105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直段1051和前后延伸的第二直段1052,由此形成l型冷凝器105。第一直段1051临近底进风口110a,并面向压机舱后壁的连续板面,第二直段1052与第一直段1051的横向第一端连接,相对于压机舱的横向第二侧壁,第二直段1052应临近压机舱的横向第一侧壁,也即是说,第二直段1052临近第一侧通风孔110c。

第一直段1051横向延伸的尺寸大于第二直段1052前后延伸的尺寸,

从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内的空气首先直接与第一直段1051进行换热,带走第一直段1051的热量,从第一侧通风孔110c进入压机舱内的空气首先直接与第二直段1052换热,带走第二直段1052的热量,由此使得第一直段1051和第二直段1052均具有较好的散热,保证冷凝器105整体散热的均匀性。

如图3所示,冰箱100的底壁由位于前侧的底部水平区段113和位于后侧的托板限定而成,托板与底部水平区段113间隔设置,以利用托板的前端和底部水平区段113的后端的间隔空间形成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底开口。压缩机104、散热风机106和冷凝器105均设置于托板上,图3和图4中为示出压缩机104、散热风机106和冷凝器105而隐去了托板。

底开口处还设置有分隔件117,分隔件117设置为将底开口分隔为前述的横向分布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由此形成了开口尺寸较大的槽形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增大了进风、出风面积,减小了进风阻力,使得气流流通更加顺畅,而且制造工艺更加简单,使得压机舱的整体稳定性更强。

底部水平区段113与支撑面140之间的竖直距离可至少为20mm,以保证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与支撑面140之间的空间,保证底部通风流畅。

进一步特别地,冰箱100还包括前后延伸的挡风条107,挡风条107位于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之间,由底部水平区段113的下表面延伸至托板的下表面,并连接分隔件117的下端,以利用挡风条107和分隔件117将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完全隔离,从而在冰箱100置于一支撑面140时,横向分隔冰箱100的底壁与支撑面140之间的空间,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106的作用下经位于挡风条107横向一侧的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并依次流经冷凝器105,压缩机104,最后从位于挡风条107横向另一侧的底出风口110b流出,从而将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完全隔离,保证进入冷凝器105处的外部空气与从压缩机104处排出的热空气不会串流,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特别地,再次参见图1、图2,冷冻内胆130内限定有位于冷冻室131正下方的冷却室102,冷却室102内配置有蒸发器101,蒸发器101配置为冷却进入冷却室102内的气流,以至少向冷冻室131供应经蒸发器101冷却后的至少部分气流。

传统冰箱100中,蒸发器一般设置于冷冻室131的后方,占用了冷冻室131的后方空间,缩小了冷冻室131的进深尺寸。而本实施例中,冷冻内胆130内的最下方空间限定出容纳蒸发器101的冷却室102,蒸发器101不再占用冷冻室131的后方空间,增加了冷冻室131的进深尺寸,提升了冰箱100的空间利用率,方便体积较大且不易分隔物品的存放。

另外,传统冰箱100中,位于最下方的冷冻室131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该冷冻室131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室102占用了冷冻内胆130的下方空间,抬高了冷却室102上方的冷冻室131的高度,降低用户对冷冻室131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从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舱可位于冷却室102的后下方。

传统冰箱100中,压机舱位于最下方的冷冻室131的后下方,冷冻室131不可避免的要做成为压机舱让位的异形空间,加大了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的减小程度。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冷却室102占用了冷冻内胆130的下方空间,冷却室102可为压机舱提供让位,而冷冻室131无需再为压机舱让位,由此使得冷冻室131成为一个规整的矩形空间,增大了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同时便于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割的物品,解决无法在最下方冷冻室131内放置较大物品的痛点。

冰箱100还包括冷冻室送风风道133,冷冻室送风风道133形成有与冷冻室131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出口133a和与冷却室102连通的送风入口,以将蒸发器101冷却后的至少部分气流输送至冷冻室131中。

冷冻室送风风道133可设置于冷冻内胆130的后壁内侧,其厚度尺寸较小,一般小于35mm,占用空间较小,对冷冻室131的进深尺寸影响较小。

冰箱100还包括送风机103,送风机103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101冷却后的至少部分气流经冷冻室送风风道133流动至冷冻室131中。如图2所示,送风机103可设置于蒸发器101的后方,具体地,送风机103可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图2所示的送风机103为轴流风机,送风机103向前倾斜地设置,以减小送风机103所占的高度空间,从而减小冷却室102整体所占空间,增大冷却室102上方的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

冰箱100还包括罩壳(未标号),罩壳罩扣在冷冻内胆130的底壁,与冷冻内胆130的底壁和横向两个侧壁共同限定出前述的冷却室102,罩壳的后端形成有与冷冻室送风风道133的进风口连通的出风口。

冷却室102的前侧形成有回风入口102a,也即是说,罩壳的前壁形成有回风入口102a,冷冻室131的回风气流通过回风入口102a回流至冷却室102中由蒸发器101进行冷却,在冷冻室131与冷却室102之间形成气流循环。

蒸发器101整体可呈扁平立方体状横置于冷却室102中,也即蒸发器101的长、宽面平行于水平面,厚度面垂直于水平面放置,而且厚度尺寸明显小于蒸发器101的长度尺寸。通过将蒸发器101横置于冷却室102中,避免蒸发器101占用更多的空间,进一步保证冷却室102上部的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

本实施例中,冷藏内胆120位于冷冻内胆130的正上方,冰箱100还包括冷藏室送风风道123,设置于冷藏内胆120的后壁内侧,具有与冷藏室121连通的第二送风出口123a。冷藏室送风风道123的进口处设置有风门126,风门126配置为可受控地打开或关闭冷藏室送风风道123的进口,以将冷藏室送风风道123与冷冻室送风风道133导通或断开。也即是说,冷藏室送风风道123通过风门126可受控地与冷冻室送风风道133导通,以调整进入冷藏室121中的冷量。

冰箱100还包括冷藏室回风风道127,冷藏室回风风道127为一个或两个,若冷藏室回风风道127为一个,冷藏室回风风道127设置于冰箱100横向一侧的发泡层中;若冷藏室回风风道127为两个,则两个冷藏室回风风道127分别设置有冰箱100横向两侧的发泡层中。

冷藏室回风风道127具有与冷藏室121连通的进端和与冷却室102连通的出端。冷藏室回风风道127的进端可临近冷藏室121的横向侧壁的下端前侧,冷藏室回风风道127的出端可临近冷却室102的横向侧壁的前侧。由此使得冷风从后部吹向冷藏室121内,全部通过冷藏室121内存放的物品后再通过侧部前侧的冷藏室回风风道127回流至冷却室102内,由蒸发器101进行冷却,提高了冷风的利用率,降低冷量损失。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