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613发布日期:2019-12-24 21:0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汽车空调中的散热装置,大部分的汽车冷凝器置于水箱前方,可以将压缩机压缩过程的冷媒的热量发散到车外空间中,使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变为中温高压液体。

而油冷器是用于冷却汽车齿轮箱内的机油的,汽车引擎在高转速运作或长时间运作时,机油所吸收的热量相当高,而滚烫的机油无法将热量迅速释放,机油的润滑便会开始下降,这样在丧失润滑功能的机油下操作引擎,零件便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损耗,因此需要油冷器来对机油进行冷却。

现有的汽车空调冷凝器和油冷器是两个独立设置的部件,分别设置在汽车不同部位。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其公告号cn203501567u,包括冷凝器、水箱、集流管ⅰ、集流管ⅱ、隔板和干燥瓶;以及“一种管带式油冷器”,其公告号cn202993957u,包括油冷器芯体、油冷器油室,油冷器芯体由油冷器主板、散热管、散热带、护板装配钎焊为一整体。

现有技术中将冷凝器和油冷器分开设置,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安装不方便,生产成本高;如果要将冷凝器和油冷器集成在一起,又势必会减小体积,从而导致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无法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和油冷器分开设置,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安装不方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将冷凝器和油冷器集成在一起,节省安装空间,简化生产和安装工艺,节约成本,为汽车轻量化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减小冷凝器和油冷器的体积后,会导致散热效率降低,散热效果无法达到使用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增大冷凝器中扁管的散热面积,提高扁管的散热效率,即使减小体积的情况下散热效果也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之间设有两端分别连接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的边板,右集流管和左集流管内部对应边板处分别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将右集流管分隔为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第二隔板将左集流管分隔为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行连通第一和第三集流管的冷凝扁管,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行连通第二和第四集流管的油冷扁管,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之间均设有翅片,第一集流管内部设有第三隔板,第一集流管外部设有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分别位于第三隔板两侧,第三集流管内部设有第四隔板,第三集流管外部设有与第三集流管连通的干燥瓶,第二集流管上设有出液管,第四集流管上设有进液管。

在左右两集流管之间设置边板,并在右集流管和左集流管内对应边板处分别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边板和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一起将冷凝器分隔为冷凝区和油冷区,冷凝区包括设有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的第一集流管、设有干燥瓶的第三集流管以及位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的冷凝扁管和翅片,油冷区包括设有进液管的第四集流管、设有出液管的第二集流管以及位于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油冷扁管和翅片。

工作时冷凝区和油冷区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边板的分隔作用下可以独立工作。在冷凝器区,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由进口压板进入第一集流管,在第三隔板的阻挡作用下,制冷剂经冷凝扁管进入第三集流管,再在第四隔板的作用下进入干燥瓶,干燥过滤后在第二隔板的作用下,再经冷凝扁管从第三集流管流到第一集流管,以上过程中制冷剂大量散热,由高温高压气态,转变为低温低压液态,最后在第一隔板的作用下从出口压板流出进入下一个冷凝环节。在油冷区,高温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第四集流管,再经油冷扁管进入第二集流管,此过程中冷却液大量散热,最后由出液管流出。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冷凝器和油冷器集成于一体,极大的减少了安装空间,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成本,为汽车轻量化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集成后的冷凝区和油冷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不会对冷凝功能和油冷功能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内设有若干微通道,所述微通道包括位于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宽度方向两端的截面呈扇形的扇形微通道、位于两个扇形微通道之间的截面呈六边形的六边形微通道以及双三角形微通道,所述双三角形微通道由两个截面呈三角形且底边平行顶点相对的三角形微通道组成,所述六边形微通道和双三角形微通道交叉设置。

将冷凝功能和油冷功能集成在一体后,冷凝区和油冷区的体积势必会比独立设置的冷凝器和油冷器有所减小,如果采用普通结构的扁管,散热效果会达不到使用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中设置若干微通道,微通道可以增大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中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且各个微通道的侧壁还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整体的抗压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两端的微通道采用扇形微通道,可以适应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管壁的形状,提高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中的空间利用率,六边形微通道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在两个六边形微通道之间再设置双三角形微通道,可以有效利用管内空间,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因此具有此结构的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结构紧凑,抗压抗震能力强,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可以使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达到使用要求。

作为优选,六边形微通道的每个侧壁上都设有加强筋。由于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体积小管壁较薄,当制冷剂或冷却液流量增加时,两微通道之间的管壁所受压力增加,时间久了会造成变形,堵塞管道,所以在侧壁上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微通道侧壁的抗压能力,防止管道变形和堵塞。

作为优选,油冷扁管的宽度大于冷凝扁管的宽度。因为进入冷凝扁管中的制冷剂是高温高压的气体,而进入油冷扁管中的冷却液是液体,气体的扩散性和流动性强于液体,所以油冷扁管比冷凝扁管需要更大的通道。且油冷区的体积一般小于冷凝区,因此要想使油冷区的散热效果达到使用要求,就需要增大油冷扁管的宽度,以增大油冷扁管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优选,翅片高16-18mm,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高5-6mm。采用此种型号的翅片和冷凝扁管及油冷扁管,可以使冷凝和油冷效果最佳。

作为优选,干燥瓶上设有与第三集流管连通的干燥瓶进口和干燥瓶出口,干燥瓶进口和干燥瓶出口分别位于第四隔板两侧。干燥瓶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第四隔板两侧,可以使制冷剂从第四隔板的一侧进入干燥瓶,干燥后的制冷剂从第四隔板另一侧流出干燥瓶并进入冷凝扁管,在第四隔板的阻挡作用下干燥前后的制冷剂不会发生混合,具有较好的干燥效果。

作为优选,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的距离和第四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制冷剂在冷凝扁管中能更好的运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传统的冷凝器和油冷器集成于一体,极大的减少了安装空间,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成本,为汽车轻量化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集成后的冷凝区和油冷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不会对冷凝功能和油冷功能造成影响;

(2)在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内设置若干微通道,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使集成后体积有所减小的冷凝区和油冷区的散热效果可以达到使用要求,且各个微通道的侧壁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整体的抗压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采用扇形、六边形和双三角形不同形状的微通道,可以有效利用管内空间,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使得管内结构紧凑,抗压抗震能力强,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凝扁管的剖面图;

图3是油冷扁管的剖面图。

图中:1左集流管、101第三集流管、102第四集流管、2右集流管、201第一集流管、202第二集流管、3边板、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第四隔板、8冷凝扁管、9油冷扁管、10翅片、11进口压板、12出口压板、13干燥瓶、1301干燥瓶进口、1302干燥瓶出口、14进液管、15出液管、16扇形微通道、17六边形微通道、18双三角形微通道、1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带油冷功能的冷凝器,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集流管1和右集流管2,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之间设有两端分别连接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的边板3,右集流管和左集流管内部对应边板处分别设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将右集流管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集流管20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集流管202,第二隔板将左集流管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三集流管101和位于下方的第四集流管102,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行连通第一和第三集流管的冷凝扁管8,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设有三行连通第二和第四集流管的油冷扁管9,油冷扁管的宽度大于冷凝扁管的宽度,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之间均设有翅片10,翅片高16mm,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高5mm。

第一集流管内部设有位于第一隔板上方的第三隔板6,第一集流管外部设有位于第三隔板上方的进口压板11和位于第三隔板和第一隔板之间的出口压板12,第三集流管内部设有位于第二隔板上方第四隔板,第三集流管外部焊接有与第三集流管连通的干燥瓶13,干燥瓶上设有与第三集流管连通的干燥瓶进口1301和干燥瓶出口1302,干燥瓶进口位于第四隔板上方,干燥瓶出口位于第四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的距离和第四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二集流管上设有出液管15,第四集流管上设有进液管14。

在左右两集流管之间设置边板,并在右集流管和左集流管内对应边板处分别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边板和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一起将冷凝器分隔为上方的冷凝区和下方的油冷区,冷凝区包括设有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的第一集流管、设有干燥瓶的第三集流管以及位于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之间的冷凝扁管和翅片,油冷区包括设有进液管的第四集流管、设有出液管的第二集流管以及位于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之间的油冷扁管和翅片。

工作时冷凝区和油冷区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边板的分隔作用下可以独立工作。在冷凝器区,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由进口压板进入第一集流管,在第三隔板的阻挡作用下,制冷剂经冷凝扁管进入第三集流管,再在第四隔板的作用下进入干燥瓶,经干燥过滤后在第二隔板的作用下,再经冷凝扁管从第三集流管流到第一集流管,以上过程中制冷剂大量散热,由高温高压气态,转变为低温低压液态,最后在第一隔板的作用下从出口压板流出进入下一个冷凝环节。

在油冷区,高温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第四集流管,再经油冷扁管进入第二集流管,此过程中冷却液大量散热,最后由出液管流出。

将传统的冷凝器和油冷器集成于一体,极大的减少了安装空间,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成本,且集成后的冷凝区和油冷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不会对冷凝功能和油冷功能造成影响。

如图2和图3所示,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内设有若干微通道,微通道包括位于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宽度方向两端的截面呈扇形的扇形微通道16、位于两个扇形微通道之间的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六边形微通道17以及双三角形微通道18,双三角形微通道由两个截面呈三角形且底边平行顶点相对的三角形微通道组成。在冷凝扁管中,5个双三角形微通道和4个六边形微通道交叉设置,在油冷扁管中,6个双三角形微通道和5个六边形微通道交叉设置。六边形微通道的每个侧壁上都设有加强筋19。

在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内设置若干微通道,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使集成后体积有所减小的冷凝区和油冷区的散热效果可以达到使用要求,且各个微通道的侧壁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冷凝扁管和油冷扁管整体的抗压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采用扇形、六边形和双三角形不同形状的微通道,可以有效利用管内空间,进一步提高散热能力,使得管内结构紧凑,抗压抗震能力强,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