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897发布日期:2020-04-07 21:4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冰箱包括箱体、压缩制冷系统和门体。箱体可包括内胆、保温层和外壳,内胆内具有储物空间,门体用于打开或关闭储物空间。压缩制冷系统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冷凝器的进口端连接于压缩机的出口,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于节流装置,蒸发器的进口端连接于节流装置,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于压缩机的进口。冰箱可包括风冷冰箱。然而,目前风冷冰箱中,储物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储物体积比较小。此外,蒸发器多采用多排式并列结构,风机放置于蒸发器上端,这种设计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多排式蒸发器厚度较大,减小了间室深度,可利用空间降低,将风机设置在蒸发器上端,被冷却的空气经过风机后,还需通过较长的风道才能进入间室发挥冷却效果,在风道中损失的大部分冷量无法被间室利用,降低了蒸发器冷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风冷冰箱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冰箱,尽可能占用较小的储物体积,扩大冰箱的储物空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储物间室,配置成容纳物品;

冷却室,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部,所述冷却室的后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冷却室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送风口;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竖向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且所述蒸发器的中部具有中央通孔,所述中央通孔对准所述进风口;

风机,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或所述中央通孔内;和

回风风道,连通所述储物间室与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回风风道包括:

第一回风风道,从所述储物间室的下部一侧经过所述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进风口;和

第二回风风道,从所述储物间室的下部另一侧经过所述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冷却室的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口。

可选地,所述储物间室的顶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风道,每个所述送风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第二送风口和所述储物间室的前部。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包括:

至少一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采用单层排布,且每个所述蒸发管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盘绕状;和

多个翅片,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与多个所述翅片限定出所述中央通孔;

每个所述蒸发管的一端临近所述中央通孔,且每个所述蒸发管从其临近所述中央通孔的一端围绕所述中央通孔延伸至该所述蒸发管的另一端。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管包括多个直管段组,沿所述蒸发器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直管段组具有多个沿所述蒸发器的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的直管段。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翅片;且

每个所述翅片垂直于相应所述蒸发管;

每个所述蒸发管上的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蒸发管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冷却室的高度为所述储物间室的高度的3/4至1;且

所述蒸发器的高度为所述冷却室的高度的3/4至1。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所述冷却室的前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送风口;

所述储物间室的下部设置有抽屉,每个所述第三送风口处于所述抽屉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由于冷却室设置于储物间室的后部,冷却室上直接设置有送风口,可取消冷却室与储物间室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风道组件,降低了占用储物间室的体积,可显著扩大储物间室的储物空间。冷却室直接送风,送风距离短,冷量损失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冰箱中,将蒸发器设计成单层排布结构,可显著降低蒸发器的厚度,进而可增大储物间室的深度,提高冰箱箱体内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可根据储物间室的后壁表面大小确定蒸发器大小,使其充满整个后壁。可将风机设置于蒸发器的中部位置处,并利用多个送风口直接向储物间室送风,可使储物间室的进风和回风等更加均匀,使得储物间室内风量分配均匀,进而可使储物间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离心风机直接设置于蒸发器的中央通孔内,从间室底部经导风管传输的风通过风机向蒸发器四周发散,可使得风经过蒸发器后直接进入间室;而且可将蒸发器上一部分水分直接送入间室,提高间室湿度,同时减小风量传输路径,降低冷量损失。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冰箱的另一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冰箱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冰箱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5是图1所示冰箱中蒸发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5,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冰箱可包括储物间室30、冷却室40、蒸发器20和风机60以及回风风道70。储物间室30配置成容纳物品,即用于盛放被冷藏或冷冻的东西。冷却室40可设置于储物间室30的后部。冷却室40的后壁上设置有进风口,冷却室40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储物间室30连通的第一送风口42。蒸发器20竖向设置且安装于冷却室40内。蒸发器20的中部具有中央通孔23,中央通孔23对准进风口。风机60安装于进风口处或安装于中央通孔23内。回风风道70连通储物间室30与冷却室40的进风口。由于冷却室40设置于储物间室30的后部,冷却室40上直接设置有送风口,可取消冷却室40与储物间室30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风道组件,降低了占用储物间室30的体积,可显著扩大储物间室30的储物空间。冷却室直接送风,送风距离短,冷量损失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回风风道70包括第一回风风道71、第二回风风道72。第一回风风道71从储物间室30的下部一侧经过冷却室40的下侧延伸至进风口。第二回风风道72从储物间室30的下部另一侧经过冷却室40的下侧延伸至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40的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口43。冷却室40的前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送风口44。储物间室30的下部设置有抽屉80,每个第三送风口44处于抽屉80的后侧。抽屉80也可被设置为保鲜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储物间室30的顶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风道50,每个所述送风风道5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第二送风口43和所述储物间室30的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蒸发器20可包括至少一个蒸发管21和多个翅片22。蒸发管21采用单层排布,且每个蒸发管21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盘绕状。多个翅片22安装于至少一个蒸发管21。优选地,蒸发管21可为多个,多个蒸发管21平行设置。还可优选地,蒸发管21为一个。将蒸发器20设计成单层排布结构,可显著降低蒸发器20的厚度,进而可增大储物间室的深度,提高冰箱箱体内空间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蒸发管21与多个翅片22限定出上述中央通孔23。每个蒸发管21的一端临近中央通孔23,且每个蒸发管21从其临近中央通孔23的一端围绕中央通孔23延伸至该蒸发管21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每个翅片22的一端位于蒸发器20的中部,另一端位于蒸发器20的周缘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蒸发管21上设置有多个翅片22。每个翅片22垂直于相应蒸发管21。每个蒸发管21上的多个翅片22沿蒸发管2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也就说,每个翅片22仅安装于一个蒸发管21上,且处于其安装的蒸发管段内侧的蒸发管段和外侧的蒸发管段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翅片21限定出上述中央通孔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蒸发管21包括多个直管段组,沿蒸发器20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直管段组具有多个沿蒸发器20的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的直管段。优选地,直管段组可为四组,以使每圈蒸发管21段大致呈矩形,例如大致呈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40的高度为储物间室30的高度的3/4至1;且蒸发器20的高度为冷却室40的高度的3/4至1。这样设置可使蒸发器20螺旋平铺于冷却室40后壁面,可使得蒸发面积大,制冷效果好,且不占用过多的储物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室40的每个侧壁上的第一送风口42可为三个,沿竖向方向依次设置。顶壁上的第二送风口43可为两个或三个。前壁下部的第三送风口44可为两个。冷却室40和送风口的设置可显著缩短蒸发器20与储物间室30之间的冷气传输距离,送风距离短,冷量损失小,且可使储物间室30温度分布均匀。风机60优选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于中央通孔23内,吸走回风并将风周向地吹过蒸发器,并将其分配到各第一送风口42、第二送风口43和第三送风口44。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