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4814发布日期:2019-12-17 22:0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



背景技术:

冷藏/冷冻存储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医疗、家庭及其它专业需求的场景,在这些场景应用中保温层是重要不可缺少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冷库应用到的发泡库板、商超制冷设备应用到的发泡拼接箱体、冰箱冷柜应用到的整体发泡箱体、冷链运输周转箱等,虽然结构形式和材料不同,但具备阻断外界热交换、保持冷量的同一功能。

伴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及新的需求,制冷-保温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制冷-蓄冷-保温(尤其是蓄冷功能)的模式得到更多的应用,促使冰袋、冰盒、蓄冷包等类似功能产品不断推出,这些辅助蓄冷产品多用于冷链周转运输环节,在冷库、商超制冷、冰箱冷柜上鲜有应用。但是现有采用附加式的辅助蓄冷产品,存在以下不足:占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蓄冷单元暴露,破损后导致蓄冷剂泄露,造成二次污染,蓄冷单元暴露,其内部蓄冷剂易于空气或光接触,导致蓄冷剂的效能降低,对于应用于周转运输的蓄冷产品需要先在外部降温到需求温度后在放入保温容器内,更换的繁琐及无法避免的蓄冷量损失,对于置于制冷产品中的蓄冷产品,通常是介于制冷部件与负载之间,变为间接制冷,降低了制冷效率从而导致电能损耗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占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蓄冷单元暴露,破损后导致蓄冷剂泄露,造成二次污染,蓄冷单元暴露,其内部蓄冷剂易于空气或光接触,导致蓄冷剂的效能降低,对于应用于周转运输的蓄冷产品需要先在外部降温到需求温度后在放入保温容器内,更换的繁琐及无法避免的蓄冷量损失,对于置于制冷产品中的蓄冷产品,通常是介于制冷部件与负载之间,变为间接制冷,降低了制冷效率从而导致电能损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包括容器门,以及容器门一侧的整体式容器主体,所述整体式容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系统蒸发管路,且整体式容器主体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保温层外壁,所述保温层外壁的内侧设置有发泡料,所述发泡料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内壁,所述发泡料与保温层内壁的交界处设置有若干个蓄冷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泡料为一种聚氨酯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冷单元为一种由蓄冷剂和外壳组成的密闭结构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冷单元与保温层内壁通过贴合的方式紧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冷系统可存在3种形式:

a:制冷系统蒸发管路均匀地分布在发泡料的内部,且制冷系统蒸发管路与蓄冷单元紧密贴合;

b:制冷系统蒸发管路均匀分布在保温层内壁上;

c:制冷系统蒸发管路为翅片蒸发器位于整体式容器主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容器门的一侧还可以设置通过拼装而成的若干块平板式容器主体,所述平板式容器主体包括位于最外层的平板式保温外壁,所述平板式保温外壁的内侧设置有平板式发泡料,所述平板式发泡料的内侧设置有平板式保温内壁,所述平板式发泡料和平板式保温内壁的交界处设置有平板式蓄冷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把蓄冷单元嵌入安装在整体式容器主体的内部,避免蓄冷单元占用制冷容器的内部空间,提高了制冷容器的空间利用率。

2、通过把蓄冷单元安装在发泡料和保温层内壁之间,使其形成密封状态,避免蓄冷单元暴露,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避免蓄冷单元暴露导致蓄冷剂氧化与分解,提高蓄冷剂使用寿命。

3、对于应用于周转运输的蓄冷产品无需先在外部降温到需求温度后在放入保温容器内,避免更换的繁琐及无法避免的蓄冷量损失,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的制冷系统蒸发管路分布在发泡料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的制冷系统蒸发管路均匀分布在保温层内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的制冷系统蒸发管路为翅片蒸发器位于整体式容器主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中平板式蓄冷单元的安装图。

图5为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中平板式蓄冷单元的剖视图

图中:1、整体式容器主体;2、容器门;3、制冷系统蒸发管路;4、保温层外壁;5、发泡料;6、蓄冷单元;7、保温层内壁;8、平板式容器主体;9、平板式蓄冷单元;10、平板式保温内壁;11、平板式发泡料;12、平板式保温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保温层,包括容器门2,以及容器门2一侧的整体式容器主体1,整体式容器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整体式容器主体1包括位于最外层的保温层外壁4,保温层外壁4的内侧设置有发泡料5,发泡料5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内壁7,发泡料5与保温层内壁7的交界处设置有若干个蓄冷单元6,可以适用于冷柜、冰箱、冷藏周转箱。

为了提高保温效果,发泡料5为一种聚氨酯材质的构件。

为了防止蓄冷单元6暴露导致蓄冷剂氧化与分解,蓄冷单元6为一种由蓄冷剂和外壳组成的密闭结构的构件。

为了提高制冷效率,降低电能损耗,蓄冷单元6与保温层内壁7通过贴合的方式紧密贴合。

为了通过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对蓄冷单元6进行降温,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安装方式采用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均匀地分布在发泡料5的内部这种方式进行,且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与蓄冷单元6紧密贴合。

将蓄冷单元6置入发泡料5内,其中一面贴附在保温层内壁7上,通过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在给保温容器内部降温的同时,对蓄冷单元6降温,使其低于保温温度,当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停止工作时,低于保温温度的蓄冷单元6与保温容器内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保温容器内温度或延缓保温容器内温度上升,直至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再次工作或停止保温,直至保温容器内温度回升到开机控制点。

实施例2:请参阅图2,本实施与例1不同的地方是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安装方式为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均匀分布在保温层内壁7上,此实施例制冷方式为直冷,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放置在制冷容器空间内部,通常应用于冰箱冷冻、饮料柜等,维修更换方便。

实施例3:请参阅图3,本实施与例1不同的地方是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安装方式为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为翅片蒸发器位于整体式容器主体1内(位置不限,通常位于顶部后侧),此实施例制冷方式为风冷,制冷系统蒸发管路3为翅片蒸发器放置在制冷容器空间内部,由蒸发风机强制空气循环,通常应用于风冷冰箱、高端饮料柜、商超风幕柜等,优点是空间内温度均匀性好。

实施例4: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容器门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通过拼装而成的若干块平板式容器主体8,所述平板式容器主体8包括位于最外层的平板式保温外壁12,所述平板式保温外壁12的内侧设置有平板式发泡料11,所述平板式发泡料11的内侧设置有平板式保温内壁10,所述平板式发泡料11和平板式保温内壁10的交界处设置有平板式蓄冷单元9。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