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7216发布日期:2020-03-31 15:5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空气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它是由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由于储液器的上下盖多采用钎焊连接,在清洁时不能随意打开,容易出现清洁死角,同时储液器的内部若进入水分,容易造成储液器凝露或结霜,并且当制冷装置在拆修时,需要将系统内的制冷剂收集到储液器中,避免制冷剂外流,但由于储液器容量有限,且管口较细,往储液器内注液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使得储液器内部清洗方便且到位,还可进行除水,并且还具备附加储液的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外筒、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外筒的内壁上下方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所述外筒的顶部螺接有上盖,所述外筒的底部螺接有下盖,所述下盖的下方表面和所述上盖的上方表面均为平直结构,且所述外筒的内壁上下方内侧分设有挡环,所述上盖与上方所述挡环之间和所述下盖与下方所述挡环之间分别垫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之间上下平行,所述外筒的外侧焊接有附加罐,所述附加罐的内侧为附加储液腔,所述附加罐的上方螺接有盖环,所述盖环的右上方焊接有把手,所述上盖的中心位置钎焊有所述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为竖直结构,所述进气管的中部设有除水部,所述除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管上下方的直径,所述进气管的上方内侧嵌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除水部的上方,所述除水部的外壁钎焊有电热丝,所述除水部与所述进气管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方且位于上方所述挡环的下方嵌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表面积,所述下盖的中心位置钎焊有所述出气管,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所述出气管的左下方为弧形结构,所述出气管的顶部为进气口b,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筒呈立式结构,所述外筒为spcc深冲钢板,所述外筒与所述挡环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上盖的上方表面,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下盖的下方表面,所述下盖的材质和所述上盖的材质均为紫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管的顶部为进气口a,所述进气管的底部为出气口a,所述出气口a与所述进气口b上下对应,所述出气管的右下端为出气口b。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盖的体积和所述上盖的体积相同,所述密封圈共有两个,且为金属橡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附加罐的容积大于所述外筒的容积,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进气管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材质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材质均为0cr18ni9不锈钢丝,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目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盖和下盖拆卸方便,使得储液器内部清洗方便且到位,同时可以对进入储液器的制冷剂进行除水,并且附加罐还可以起到附加储液的功能,且注液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加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附加罐和防滑环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图3和图4中标号:1、外筒;2、进气管;3、出气管;4、上盖;5、下盖;6、密封圈;7、附加罐;8、把手;9、除水部;10、第一过滤网;11、电热丝;12、第二过滤网。

图5中标号:7、附加罐;8、把手;13、防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和图4,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储液器,包括外筒1、进气管2和出气管3,所述外筒1的内壁上下方表面分别设有螺纹,所述外筒1的顶部螺接有上盖4,所述外筒1的底部螺接有下盖5,所述下盖5的下方表面和所述上盖4的上方表面均为平直结构,且所述外筒1的内壁上下方内侧分设有挡环,所述上盖4与上方所述挡环之间和所述下盖5与下方所述挡环之间分别垫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之间上下平行,所述外筒1的外侧焊接有附加罐7,所述附加罐7的内侧为附加储液腔,所述附加罐7的上方螺接有盖环,所述盖环的右上方焊接有把手8,所述上盖4的中心位置钎焊有所述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为竖直结构,所述进气管2的中部设有除水部9,所述除水部9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气管2上下方的直径,所述进气管2的上方内侧嵌装有第一过滤网10,所述第一过滤网10位于所述除水部9的上方,所述除水部9的外壁钎焊有电热丝11,所述除水部9与所述进气管2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外筒1的内壁上方且位于上方所述挡环的下方嵌装有第二过滤网12,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0的表面积,所述下盖5的中心位置钎焊有所述出气管3,所述第二过滤网12位于所述进气管2与所述出气管3之间,所述出气管3的左下方为弧形结构,所述出气管3的顶部为进气口b,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下方。所述进气管2穿过所述上盖4的上方表面,所述出气管3穿过所述下盖5的下方表面,所述下盖5的材质和所述上盖4的材质均为紫铜。所述进气管2的顶部为进气口a,所述进气管2的底部为出气口a,所述出气口a与所述进气口b上下对应,所述出气管3的右下端为出气口b。

如图4所示,所述外筒1呈立式结构,所述外筒1为spcc深冲钢板,所述外筒1与所述挡环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下盖5的体积和所述上盖4的体积相同,所述密封圈6共有两个,且为金属橡胶密封圈,密封圈6提高了外筒1与上盖4和下盖5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附加罐7的容积大于所述外筒1的容积,所述把手8位于所述进气管2的右侧,附加罐7的设置,提供了一个附加储液腔,在拆修制冷装置时,便于收集制冷装置中的制冷剂。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网10的材质和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材质均为0cr18ni9不锈钢丝,所述第二过滤网12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0的目数,第一过滤网10和第二过滤网12可以对制冷剂中的杂质进行双重过滤。

实施例1:进气管2钎焊在上盖4的中心位置,出气管3钎焊在下盖6的中心位置,上盖4螺接在外筒1的顶部,下盖5螺接在外筒1的底部,密封圈6分别垫在上盖4与上方挡环之间和下盖5与下方挡环之间,附加罐7焊接在外筒1的外侧,把手8焊接在盖环的右上方,除水部9设置在进气管2的中部,且之间为一体成型式结构,第一过滤网10嵌装在进气管2的上方内侧,电热丝11钎焊在除水部9的外壁,第二过滤网12嵌装在外筒1的内壁上方。

实施例2: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环将储液器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通过进气管2进入外筒1内,制冷剂中的杂质会被第一过滤网10进行头次过滤;打开电热丝11,可对除水部9内流通的制冷剂加热,进行除水工作,避免水分进入外筒1的内部,防止外筒1凝露或结霜;进入外筒1内的制冷剂会被第二过滤网12二次过滤,液态的制冷剂因为较重,直接落入筒底,而汽化的制冷剂则通过出气管3进入压缩机内;当储液器需要进行清洗时,打开上盖4和下盖5,可直接对内部进行清洗,清洗方便且到位;当制冷装置在拆修时,通过把手8打开盖环,然后将制冷剂收集在附加罐7内,附加罐7容积大且口大,注液方便。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防滑环13,在所述附加罐7的外壁焊接有若干圈所述防滑环13;通过防滑环13的设置,使得储液器的附加罐7在通过固定环固定时,可有效避免固定环的滑脱,提高储液器的附加罐7在固定时的牢固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