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库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0676发布日期:2020-05-06 23:4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库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库货架。



背景技术:

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在使用冷库对物品进行冷藏存放时,需要使用到特定的货架对物品进行收纳盛放,但是现有的冷库货架比较高,且分为几层,货架的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想要往上层放置物品就会比较困难,需要其他辅助工具,人站到较高的位置放物品,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且人员也存在发生跌落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库货架,便于对物品进行装卸,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库货架,包括底座、控制器、两个侧板、多个支撑板、多个置物组件和多个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万向轮,两个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两个所述侧板平行设置,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各所述支撑板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所述置物组件,各所述置物组件与一个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各所述支撑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最下端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的高度。

优选地,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侧板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置物组件包括置物板、多个第一置物条和多个第二置物条,所述置物板中部开设有放置口,所述第一置物条和所述第二置物条安装于所述置物板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置物条和所述第二置物条设置于所述放置口的下方,所述第一置物条和所述第二置物条垂直设置,所述置物板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下端安装有一滑轮;所述支撑板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滑轨,且所述滑轨与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滑轮能够在所述滑轨中往复滑动。

优选地,各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铰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叉车凹槽,所述第一叉车凹槽与所述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叉车凹槽固定于所述第一置物条和所述第二置物条的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两个捆绑组件,所述捆绑组件包括绑带、插头和插槽,所述绑带的一端和所述插槽分别固定于所述置物板平行的两个侧边上,所述绑带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插槽结构相匹配,两个所述捆绑组件交叉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侧板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缓冲胶板。

优选地,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四个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与最下端的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各所述气缸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叉车凹槽。

优选地,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脚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库货架,各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内侧壁滑动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最下端的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高度调节装置使得各个支撑板的高度可调,当需要对物品进行装卸时,控制器控制高度调节装置使得支撑板下降,便于对物品进行摆放或取出,提高工作效率,无需站到较高的位置放物品,提高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置物组件与支撑板滑动连接且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冷库货架部件之间的灵活性,更加便于对物品进行装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库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库货架的支撑板与置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侧板;3、支撑板;4、置物组件;41、置物板;42、第一置物条;43、第二置物条;44、绑带;45、插头;46、插销;47、连接杆;48、滑轮;49、第一叉车凹槽;5、缓冲胶板;6、万向轮;7、第二叉车凹槽;8、滑块;9、滑轨;10、l形挡板;11、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库货架,便于对物品进行装卸,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库货架,包括底座1、控制器、两个侧板2、多个支撑板3、多个置物组件4和多个高度调节装置,底座1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万向轮6,两个侧板2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且两个侧板2平行设置,各支撑板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各支撑板3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各支撑板3上设置有一置物组件4,各置物组件4与一个支撑板3滑动连接,各支撑板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相邻的两个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最下端的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一个高度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与控制器连接,高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支撑板3的高度。

通过设置高度调节装置使得各个支撑板3的高度可调,当需要对物品进行装卸时,控制器控制高度调节装置使得支撑板3下降,便于对物品进行摆放或取出,提高工作效率,无需站到较高的位置放物品,提高使用安全性。具体地,在对物品进行摆放时,由上至下依次进行放置,先在上层的置物组件4中放置好物品,然后将承托该置物组件4的支撑板3升高,再在下方相邻一层中继续放置物品;在对物品进行取出时,由下至上依次进行取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置物组件4与支撑板3滑动连接且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冷库货架部件之间的灵活性,更加便于对物品进行装卸,在装卸物品时,为了使得支撑板3能够降到较低位置以便于装卸,可以将下层的支撑板3上的置物组件4暂时取下,当需要放置物品至该层支撑板3的置物组件4时再将置物组件4放置于支撑板3上即可.

具体地,各支撑板3与侧板2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滑块8,各侧板2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滑块8相匹配的滑槽。

如图3所示,置物组件4包括置物板41、多个第一置物条42和多个第二置物条43,置物板41中部开设有放置口,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安装于置物板41的下表面,且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设置于放置口的下方,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垂直设置,具体地,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均与置物板41焊接连接,通过设置交叉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实现对物品的稳固支撑,同时使得物品受冷更加均匀;置物板41下表面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杆47,各连接杆47下端安装有一滑轮48。支撑板3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互相平行的滑轨9,且滑轨9与侧板2平行设置,滑轮48能够在滑轨9中往复滑动。具体地,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均设置为四个。

为了使得在置物组件4中放置好物品之后保证置物组件4在支撑板3上的稳定,各滑轨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l形挡板10,l形挡板10铰接于支撑板3的下表面,当摆放好物品之后将整个冷库货架放置于冷库时,向上转动l形挡板10使其与支撑板3的上表面卡接固定,进而避免置物组件4由支撑板3上滑落。

在装卸物品时,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搬运各个置物组件4,另一种是对整个冷库货架进行搬运。为了便于实现叉车对置物组件4的搬运,置物组件4还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第一叉车凹槽49,第一叉车凹槽49与侧板2平行设置,第一叉车凹槽49固定于第一置物条42和第二置物条43的下表面。为了便于实现叉车对整个冷库货架的搬运,底座1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叉车凹槽7。

为了在搬运物品时保证其稳定性,置物组件4还包括两个捆绑组件,捆绑组件包括绑带44、插头45和插槽46,绑带44的一端和插槽46分别固定于置物板41平行的两个侧边上,绑带44的另一端连接有插头45,插头45与插槽46结构相匹配,两个捆绑组件交叉设置。当对置物组件4单独进行搬运或者对冷库货架整体进行搬运时,将各个绑带44捆绑住置物组件4中的物品,再将绑带44端部的插头45插入对应的插槽46中,通过设置两个交叉的捆绑组件,使得对物品固定的更加牢固,避免搬运过程中物品因碰撞而损坏。

为了减缓冷库货架与其他物体相撞时的撞击力,对冷库货架进行保护,在各侧板2的外侧设置有一个缓冲胶板5。为了便于对冷库货架进行定位,在万向轮6上设置脚刹。

具体地,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四个气缸11,气缸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3固定连接,或者气缸11的两端分别与最下端的支撑板3和底座1固定连接,各气缸11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