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器及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1756发布日期:2020-05-20 07:4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液器及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液器及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分液器是压缩机中用于气液分离的装置,通常设置在压缩机的进气通道上,分液器用于分离并储存液态冷媒和冷冻油,并将气态冷媒输送到压缩机内。

现有技术中,分液器的进气管的出口对着排气管的入口,在进气管与排气管之间设有滤网组件,压缩机长时间运行后,或者滤网组件损坏,以及分液器的滤网上有加工瑕疵等原因,均会导致细小的杂质通过滤网直接进入排气管,最终使压缩机的泵体卡死。在极端环境下,由进气管流入分液器内的冷媒中可能存在液态成分,液态冷媒进入排气管后,会造成压缩机液击。而且,冷媒由进气管流入分液器的过程中,流速较快且不稳定,易在排气管的入口处产生较大的气流脉动,产生气流噪音。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杂质和液态冷媒进入分液器的排气管、损坏压缩机的泵体,以及分液器内存在较大的气流脉动、产生气流噪音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及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杂质和液态冷媒进入分液器的排气管、损坏压缩机的泵体,以及分液器内存在较大的气流脉动、产生气流噪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液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均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管段和延伸到所述腔室内的内管段,所述腔室内部设有与所述内管段的端部相连接的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入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且与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交错设置,所述输气管道上设有消音腔,所述消音腔的横截面积与所述输气管道的横截面积相异。

优选地,所述输气管道设有至少两个,且均由所述内管段的端部向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呈辐射状延伸。

优选地,所述腔室内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的底板和盖板,各个所述输气管道均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各个所述输气管道一一对应的盖板进气孔,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内管段的端部相连接的底板插孔,各个所述输气管道均与所述底板插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设有多个竖板,各个所述竖板均由所述内管段的端部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输气管道由所述底板、所述盖板以及所述竖板共同围成。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各个所述盖板进气孔一一对应的底板进气孔,相对应的所述盖板进气孔和所述底板进气孔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输气管道的入口。

优选地,所述盖板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输气管道之间设有盖板缺口,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盖板缺口相对应、且相贯通的底板缺口。

优选地,所述底板插孔设有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的插筒,所述内管段的端部插入所述插筒内。

优选地,所述消音腔设置在所述底板插孔与所述底板进气孔之间,且所述消音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输气管道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相对应的所述盖板进气孔和所述底板进气孔的面积相等,各个所述盖板进气孔的面积之和为s1,所述内管段的横截面积为s2,s1与s2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s1:s2≤1.2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分液器,所述分液器为上述的分液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分液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壳体内具有腔室,进气管和排气管均与腔室连通,排气管包括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外管段和延伸到腔室内的内管段,腔室内部设有输气管道,输气管道的入口与腔室连通、出口与内管段的端部连接,且输气管道的入口与进气管的出口交错设置,防止进气管流入的杂质和液态冷媒直接进入输气管道、进而进入排气管中,输气管道上设有消音腔,消音腔的横截面积与输气管道的横截面积相异。如此设置,输气管道的入口与进气管的出口交错,避免杂质和液态冷媒直接进入排气管中而导致压缩机出现故障,同时,消音腔的设置能够减弱排气管入口处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盖板以及竖板组成的整体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竖板以及竖筒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竖板以及竖筒组成的整体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仰视图;

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图9中:

1-壳体,2-腔室,3-进气管,4-排气管,41-内管段,42-外管段,5-输气管道,6-消音腔,7-底板,8-盖板,9-筒体,10-盖板进气孔,11-底板进气孔,12-底板插孔,13-竖板,14-盖板缺口,15-底板缺口,16-插筒,17-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液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杂质和液态冷媒由进气管直接进入排气管、损坏压缩机的泵体,以及分液器内存在较大的气流脉动、产生气流噪音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图5,在本实施例中,分液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进气管3和排气管4,壳体1内具有腔室2,进气管3和排气管4均与腔室2相连通,排气管4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外管段42和延伸到壳体1内的内管段41,腔室2内还设有输气管道5,输气管道5的入口与腔室2相连通、出口与内管段41的端部相连接,输气管道5的入口与进气管3的出口交错设置。输气管道5上设有消音腔6,消音腔6的横截面积与输气管道5的横截面积相异。

冷媒由进气管3进入分液器的腔室2内,气态冷媒经过输气管道5流入排气管4中,由于输气管道5的入口与进气管3的出口之间交错设置,由进气管3进入腔室2中的部分杂质和液态组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腔室2的底部,不会直接进入输气管道5内,避免压缩机的泵体出现卡死或者液击等故障;由进气管3流入腔室2中的冷媒气体流速较快,进入输气管道5后,在消音腔6和输气管道5的截面面积发生变化的位置反射减速,声波所携带的能量被部分消耗,降低分液器内的气流噪音。如此设置,解决了杂质和液态冷媒直接进入排气管4而损坏压缩机泵体的问题,而且,消音腔6能够降低冷媒气体的脉动噪音、减弱分液器因气流脉动而导致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输气管道5设有至少两个,且各个输气管道5均由内管段41的端部向靠近壳体1的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各个输气管道5的入口均与进气管3的出口交错设置,各个输气管道5内均设有横截面积与输气管道5的横截面积不相等的消音腔6。优选地,各个输气管道5环绕内管段41的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各个输气管道5进气均匀,冷媒气体的流动更加稳定,减小输气管道5内以及底板插孔12处的气流脉动。

如此设置,冷媒气体可以经由各个输气管道5流入排气管4中,使得压缩机工作时,腔室2中的冷媒气体能够顺利流入排气管4中,避免冷媒气体的流动阻力大、而导致压缩机的气缸因负载增加而损坏,而且,消音腔6的数量增多能够更好地减弱分液器的气流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9,腔室2内设有底板7和盖板8,底板7的边缘和盖板8的边缘均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各个输气管道5均设置在底板7和盖板8之间,盖板8上设有至少两个盖板进气孔10,盖板进气孔10的数量与输气管道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各个盖板进气孔10分别连通相对应的输气管道5,底板7上设有与内管段41的端部相连接的底板插孔12,各个输气管道5均与底板插孔12连通。优选地,腔室2内还设有与壳体1的内壁相贴合的筒体9,筒体9与壳体1之间焊接固定,盖板8与筒体9一体成型,底板7的边缘与筒体9的内壁焊接,或者,盖板8的边缘、底板7的边缘均与筒体9的内壁焊接在一起。

如此设置,各个输气管道5均设置在盖板8和底板7之间,且相交于底板插孔12,通过底板插孔12与排气管4相连通,底板7和盖板8设置在内管段41的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能够增加分液器的强度、减弱内管段41的振动,减弱分液器的振动噪音。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图6,底板7和盖板8之间还设有多个竖板13,各个竖板13均竖直设置,且由内管段41的端部向壳体1的内壁延伸,每个输气管道5均由两个竖板13以及底板7、盖板8共同围成,两个竖板13形成输气管道5的侧壁。

如此设置,底板7和盖板8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分液器的结构更牢固,通过设置在底板7和盖板8之间的竖板13限定出输气管道5,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底板7上设有至少两个底板进气孔11,底板进气孔11与盖板进气孔1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相对设置,相对应的盖板进气孔10与底板进气孔11之间相贯通、形成输气管道5的入口。扩散到底板7下方的冷媒气体由底板进气孔11进入输气管道5内,再进入排气管4中。图1中的箭头示出了腔体中的冷媒气体的流动方向。

如此设置,输气管道5的入口贯通设置,冷媒进入输气管道5的入口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媒中的杂质和液体组分直接落到腔体的下端,避免杂质和液态冷媒进入输气管道5内,进而进入压缩机的泵体,造成压缩机泵体出现故障。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盖板8上位于相邻的两个输气管道5之间的位置还设有盖板缺口14,底板7上设有与盖板缺口14相对应、且相贯通的底板缺口15。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通过设置在盖板8和底板7之间的竖筒17相连接。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输气管道5之间均设有相对设置的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如此设置,冷媒中的杂质和液态成分经过相贯通的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落入腔室2的底部,避免杂质和液态冷媒造成压缩机出现卡死或液击等故障,同时,相贯通的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能够平衡分液器内的气体压力,避免盖板8的上方与底板7的下方出现高低压区,造成分液器容积的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图9,底板插孔12设有向远离盖板8的方向延伸的插筒16,内管段41的端部插入插筒16内。如此设置,底板7与内管段41之间连接牢固,底板7、盖板8和输气管道5组成类似支撑板的结构连接在内管段41的端部,增强分液器的强度,减弱内管段41的振动。

具体的,消音腔6设置在底板插孔12和底板进气孔11之间,并且消音腔6的横截面积大于输气管道5的横截面积。底板和盖板之间的竖板13形成消音腔6的侧壁。如此设置,消音腔6为设置在输气管道5上的扩张腔室2,以保证输气管道5有较大的气体流量,冷媒气体的流速在消音腔6与输气管道5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化,声波在截面面积变化的位置反射而使其携带的能量减弱。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腔6的横截面积也可以小于输气管道5的横截面积。各个输气管道5上设置的消音腔6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进气孔10和底板进气孔11的面积相等,各个盖板进气孔10的面积之和为s1,内管段41的横截面积为s2,s1和s2之间满足的关系为1≤s1:s2≤1.25,也即,s2≤s1≤1.25s2。如此设置,盖板进气孔10和底板进气孔11的面积相等,利于杂质和液态冷媒直接落入壳体1的底部;s1大于或等于s2,避免压缩机的吸气阻力太大,导致压缩机的能耗增加,确保排气管4内冷媒气体的正常流速;又需要在输气管道5上设置消音腔6,受限于分液器的内部空间,所以s1不能太大,本实施例中将s1限定为小于或等于s2的1.25倍。

下面内容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分液器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分液器包括具有腔室2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端的进气管3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排气管4,排气管4包括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外管段42和延伸到腔室2内的内管段41,腔室2内设有底板7和设置在底板7上方的盖板8,底板7和盖板8的边缘均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底板7的中部设有底板插孔12,底板插孔12设有向远离盖板8的方向延伸的插筒16,内管段41的端部插入插筒16内,内管段41与插筒16之间过盈配合或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底板7和盖板8之间设有多个竖板13,各个竖板13均由内管段41的端部向壳体1延伸,盖板8、底板7以及两个竖板13即围成一个输气管道5,盖板8和底板7之间限定出四个输气管道5,各个输气管道5环绕内管段41的周向均匀分布,盖板8上设有与输气管道5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盖板进气孔10,各个盖板进气孔10均与进气管3的出口交错设置,底板7上设有与盖板进气孔10一一对应的底板进气孔11,使得由盖板进气孔10和底板进气孔11连通形成的输气管道5的入口贯穿输气管道5设置。各个输气管道5上均设有消音腔6,消音腔6的横截面积大于输气管道5的横截面积。盖板8上位于相邻的两个输气管道5之间设有盖板缺口14,底板7上设有与盖板缺口14相对应的底板缺口15。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通过设置在盖板8和底板7之间的竖筒17连接。腔室2内还设有与壳体1的内壁相贴合的筒体9,筒体9与壳体1之间焊接固定,盖板8的边缘、底板7的边缘均与筒体9的内壁连接在一起。

如此设置,各个盖板进气孔10均与进气管3的出口交错设置,由进气管3进入腔室2内的杂质和液态冷媒不会直接进入排气管4中,而且,杂质和液态冷媒经由贯通设置的盖板进气孔10和底板进气孔11或者贯通设置的盖板缺口14和底板缺口15落到壳体1的底部;消音腔6还能起到降低排气管4入口的气流噪音的作用;底板7和盖板8还能加强分液器的强度,减弱排气管4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分液器,该分液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分液器。如此设置,输气管道5的入口与进气管3的出口之间交错设置,避免杂质和液态冷媒直接落入排气管4中,输气管道5上的消音腔6还能减弱排气管4入口的气流噪音。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分液器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