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3548发布日期:2020-07-07 14:2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空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除家用空调外,近年来在商业领域应用的商用空调器也越来越多。例如,在数据中心应用的空调器需要保证数据中心内的设备在一年四季都保持在固定的温度范围,再加上数据中心的设备发热量大,因此空调在寒冷的冬季也可能进行制冷运行。

为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导致压缩机故障,先用空调系统一般都在压缩机的吸气口配置有气液分离器,但是当空调系统的室内机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制冷或制热时,由于此时进入气液分离器的冷媒温度较低而容易液化为液态冷媒,当液态冷媒在气液分离器内聚集较多时,气液分离器基本上起不到气液分离的作用,导致液态冷媒容易进入压缩机,对压缩机而言有液击的风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运行存在的气液分离器内积聚液态冷媒过多而失效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外壳、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部分缠绕于所述外壳上。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器。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加热器包括彼此连接的加热线圈和控制板,所述加热线圈缠绕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控制板与电源连接。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板能够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连接,以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控制板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上还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与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连接,以便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控制所述控制板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控制板连接,以控制所述控制板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加热线圈缠绕于所述保温层上。

在上述气液分离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带,所述电加热带能够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连接,以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加热带的通断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缩水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气液分离器包括外壳、进气管和出气管,气液分离器还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部分缠绕于外壳上。

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外壳上缠绕电加热装置,使得气液分离器在应用于空调系统中时,气液分离器能够被电加热装置迅速加热,其内部的冷媒受热气化,从而避免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气液分离器内有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情况出现,大大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电磁加热器作为电加热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电加热带等加热方式,还具有加热效率高,节电效果显著的特点。并且由于加热线圈本身并不发热,所以不存在电加热带的电阻丝在高温状态下氧化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升温速率快、无需维修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压缩机;2、四通阀;3、冷凝器;4、电子膨胀阀;5、蒸发器;6、气液分离器;61、外壳;62、进气管;63、出气管;7、电磁加热器;71、加热线圈;72、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具有四通阀的空调系统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气液分离器还可以应用于单冷型/单热型空调系统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接下来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的系统图。

如图1所示,为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运行存在的气液分离器内积聚液态冷媒过多而失效问题,本申请的空调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压缩机1、四通阀2、冷凝器3、电子膨胀阀4、蒸发器5和气液分离器6,其中气液分离器6包括外壳61、进气管62和出气管63,进气管62和出气管63贯穿外壳61设置。按图1所示的连接状态,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四通阀2的接口d连通,四通阀2的接口e与冷凝器3的进口连通,冷凝器3的出口与电子膨胀阀4的进口连通,电子膨胀阀4的出口与蒸发器5的进口连通,蒸发器5的出口与四通阀2的接口c连通,四通阀2的接口s与气液分离器6的进气管62连通,气液分离器6的出气管63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特别地,气液分离器6上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本申请中电加热装置优选地为电磁加热器7,电磁加热器7包括彼此连接的加热线圈71和控制板72,加热线圈71缠绕在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上,控制板72能够与电源相连接,如控制板72直接与电源连接,或者通过空调系统的控制器与电源连接。

以制冷工况为例,空调系统在工作时,气态冷媒由压缩机1排出并经过四通阀2进入冷凝器3进行冷凝换热后变为液态,换热后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4的节流降压作用进入蒸发器5进行蒸发换热后变为气态,换热后的气态冷媒流经四通阀2和进气管62后进入气液分离器6,并最终由气液分离器6的出气管63流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气态冷媒预冷会重新液化,使得气液分离器6不能正常分离气液态冷媒,液态冷媒极易积聚在气液分离器6中,并从出气管63进入压缩机1导致压缩机1出现液击现象。此时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可以控制电磁加热器7的控制板72通电工作,控制板72会将工频交流电整流、滤波、逆变成高频的交流电,并通过连接线接到加热线圈71上,高频交流电直接作用于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由于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多为金属制品,而金属在收到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磁场时会感应发热,进而被加热的外壳61将其内部的液态冷媒加热气化,气化后的冷媒再进入压缩机1。其中,控制板72的具体电路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较为成熟,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通过在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上设置电磁加热器7,使得气液分离器6内的液态冷媒能够被加热气化,从而有效避免压缩机1出现液击风险,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进一步地,采用电磁加热器7作为电加热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电加热带等加热方式,还具有加热效率高,节电效果显著的特点。并且由于加热线圈71本身并不发热,所以不存在常规电加热带的电阻丝在高温状态下氧化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还具有使用寿命长、升温速率快、无需维修等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外机的壳体上,也可以直接贴设在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上。该温度传感器能够与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连接,以便控制器基于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室外环境温度或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温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控制电磁加热器7的控制板72通电工作。

通过在空调系统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本申请能够实现空调系统对电磁加热器7的控制,省去了为气液分离器6额外设置控制模块的成本。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设置与控制板72相连的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温度控制器来实现控制板72的通断电状态切换。其中,温度控制器在现有技术中已应用广泛,如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等,在此不再具体详述。

通过采用温度控制器与控制板72连接,本申请还能够实现电磁加热器7的自动控制,达到电磁加热器7独立运行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提升加热效率和保温效果,加热线圈71与外壳61之间还可以设置保温层(图中未示出),保温层包裹在外壳61上,加热线圈71缠绕在保温层上。

由于电磁加热技术是使金属自身发热,加热圈本身并不发热,因此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在外壳外部包裹一定的隔热保温材料作为保温层,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提高了电磁加热的效率,实现显著的节电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优选技术方案都是基于电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器7进行描述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除电磁加热器7外,其余任何能够加热气液分离器6的外壳61的装置均可以对其进行替换。例如,还可以采用前述的电加热带缠绕外壳61的方式为外壳61加热,但相应地,其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相比电磁加热器7将会有所损失。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的各个特征并非全部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具体的应用环境对其进行适当地增加、删减或组合。比如外壳61上可以不设置保温层,而是直接缠绕加热线圈71;再如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只设置一种即可。

再如,上述空调系统的各组成部件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应用于任何空调系统中,只要该系统中具有气液分离器6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