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把手及卧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557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把手及卧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把手及卧式冷柜。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场上的卧式冷柜产品中,门把手多为前置设计,不能折叠,其突出箱体,在使用时存在碰触等安全隐患,且增大了其摆放所需要的空间,用户体验度低。同时非折叠的门把手产品,在厂家进行外包装和转柜运输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占用空间,不能合理利用空间以提高冷柜的装箱量。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门把手,用于解决现有门把手不能折叠而导致占用空间大、体验度低的问题,提高卧式冷柜占用空间利用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门把手,其用于打开或关闭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其用于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门体上;握持部,其转动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座上,且具有第一限位部;扭簧,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内,且第一自由端与所述握持部连接,第二自由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动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动组件具有第二限位部;在所述门体打开时,所述动组件向下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对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在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动组件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脱离限位。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具有第二限位面;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对所述第一限位部限位时,所述第二限位面抵靠所述第一限位面。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握持部上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扭簧的第一自由端被限位至所述第三限位部。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固定板,其开设有通孔,所述扭簧的第二自由端钩挂至所述通孔内。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还包括:弹性件,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抵触,另一端与所述动组件抵触;在所述动组件向上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弹性件复位时,所述动组件向下移动。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动组件包括:限位块,其具有中空区域且凸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所述弹性件部分容纳在所述中空区域中,且所述弹性件伸出所述中空区域的部分与所述安装座抵触;滑块,其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块的下方,且下端从所述安装座伸出。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还包括:转轴,其通过所述握持部固定至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握持部相对所述转轴可转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穿过所述转轴;在所述门体打开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转轴的下方或与所述转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安装座的顶表面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导向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伸出所述中空区域的部分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

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还包括:连接孔,其形成在所述安装座的与所述门体接触的表面;定位柱,其凸出形成在所述安装座的与所述门体接触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卧式冷柜,其包括门体、柜体和如上所述的门把手,所述门把手安装至所述门体上;所述柜体上形成有施力部,其在所述门体关闭时,向所述动组件施加向上的力,使所述动组件向上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握持部转动安装至安装座上,扭簧设置在握持部内,且扭簧一端与握持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通过握持部相对安装座的翻转,使得扭簧在握持部和安装座之间被拉伸或自恢复,从而实现门把手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切换,便于在不使用门把手时将门把手折叠,占用空间小且便于运输;折叠收纳的门把手不容易被碰到,降低安全隐患;在利用门把手打开门体时,能够实现门把手在展开状态的限位,而在门体关闭时,才能够实现门把手的折叠,避免在用户关门时夹手,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一实施例安装在门体上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示出的门把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实施例安装在冷柜上的侧视图,其中门体关闭且门把手处于折叠状态;

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实施例安装在冷柜上的侧视图,其中门体关闭且门把手处于展开状态;

图11为图10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把手实施例安装在冷柜上的侧视图,其中门体打开且门把手处于展开状态;

图13为图12中f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门把手;10/10'-安装座;11/11'-连接孔;12/12'-定位柱;13-导向柱;20-握持部;21-第一限位部;211-第一限位面;212-侧面;23-限位结构;30-扭簧;31-第一自由端;32-第二自由端;40/40'-转轴;50-动组件;51-第二限位部;511-第二限位面;52-限位块;53-滑块;54-弹簧;200-卧式冷柜;210-柜体;220-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门把手100安装至门体220上的结构图,其中图1中门把手10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认为门把手100的角度为0°)。具体门把手100的结构参照图2至图7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门把手100,包括安装座10、握持部20、扭簧30和动组件50,握持部20用于用户手抓握实现门把手100的折叠与展开,扭簧30设置在握持部20内,一端可以连接至握持部20,另一端连接至安装座10。在用户抓住握持部20翻转时,扭簧30的第一自由端31随握持部20翻转而翻转,第二自由端32固定不动,施加的力将扭簧30拉伸,直至门把手100处于展开状态并打开门体220,而在松开握持部20时,由于扭簧30的弹性恢复,握持部20有恢复至折叠位置的趋势。本实施例握持部20呈u型结构,且两侧结构对称,包括第一侧向部(未标注)、第二侧向部(未标注)和位于第一侧向部和第二侧向部之间的拉杆(未标注)。

为了实现门把手100在打开门体220时,对门把手100进行限位,握持部20具有第一限位部21,且动组件50可移动地安装在安装座10,动组件50具有第二限位部51,在门把手100关闭时,动组件50向上移动,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脱离限位,实现握持部20相对于安装座10的任意转动,而在门把手100打开时,动组件50向下移动,第二限位部51对第一限位部21限位,避免第一限位部21相对于安装座10转动,即阻止第一限位部21相对于安装座10转动,保持在利用门把手100将门体220打开期间门把手100展开。

具体地,如图2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握持部20的第一侧向部上穿设有转轴40,转轴40的两端设置在安装座10上,在第二侧向部上穿设转轴40',转轴40'的两端设置在安装座10'上,扭簧30套设在转轴40上且位于握持部20内(如图4所示)。为了限位扭簧30,如图7所示,在握持部20的第一侧向部上设置有限位结构23,该限位结构23具体为设置在第一侧向部上的相对两侧板,相对两侧板形成沟槽,扭簧30的第一自由端31被弯折成l型并限位在该沟槽内,安装座10内设置有固定板(未示出),该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扭簧30的第二自由端32也被弯折成l型,其端部伸入该通孔内并钩挂住该通孔,避免第二自由端32从该通孔中脱出。这样,在翻转握持部20时,扭簧30的第一自由端31也随着翻转并在沟槽内紧紧抵靠住握持部20,第二自由端32由于钩挂在通孔内而保持不动。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实现门把手100的限位,握持部20的第二侧向部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动组件50具有第二限位部51,动组件50可以定位在安装座10'内且部分伸出安装座10',具体地,动组件50包括限位块52和位于限位块52下方的滑块53,第二限位部51凸设形成在限位块52上,滑块53的下端伸出安装座10',动组件50在安装座10'内可移动,且第一限位部21穿过转轴40'。

再结合图8至图13介绍本实施例门把手100,当门体220关闭时,动组件50在安装座10'内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限位部51的第二限位面511与第一限位部21的第一限位面211彼此不干涉,不会影响握持部20相对安装座10/10'的转动,如图8和图9所示,对动组件50施加的向上力可以是柜体210上的一个部件,该部件可以是柜口,也可以是在柜体210上设置的其他任何部件,只要能够在门体220关闭时滑块53的下端能够被抵靠而上移至第二限位部51与第一限位部21脱离限位即可。

只要滑块53下端的向上力不消除,即动组件50保持上移至第二限位部51与第一限位部21脱离限位,握持部50就会保持相对安装座10/10'转动,即门体220保持关闭期间,握持部20相对安装座10/10'任意转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门体220关闭时门把手100展开至与门体220平行时(此时认为门把手100的角度为90°),此时第一限位部21的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部51的第二限位面511相对,而第二限位面511不对门把手100从90°变化至0°或0°变换至90°进行限位。且由于此时作用于滑块53下端的向上力没有消除,因此,在松开门把手100后,扭簧30存在向自然状态恢复的趋势,使得门把手100从90°展开状态恢复至0°折叠状态。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将门把手100拉动至成90°展开状态时并开始向上打开柜体210时,滑块53下端的向上力消除,动组件50向下移动,由于门把手100处于90°时第一限位面211与第二限位面511相对,因此,在向上力消除的瞬间,第二限位部51沿第一限位面211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使第二限位部51下降至转轴40'的下方或与转轴40'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第二限位面511限位第一限位面211,使得即使存在扭簧30的弹性恢复力,由于第二限位面511对第一限位面211的限位,门把手100也不能从90°展开状态恢复至0°折叠状态,实现门把手100的自限位。在将门把手100展开至与门体220平行时而打开门体220时,能够增大力臂,有利于用户实现省力开门的效果。

当用户取物完成后,在门体220关闭过程中,门把手100实现90°悬停,便于关门,且避免在关门时夹手的风险,在门体220关闭至接触柜口,柜口将滑块53的上端向上顶,滑块53下端受到柜口施加的向上力,此时动组件50上移至第二限位部51与第一限位部2脱离限位,这样,握持部20可相对安装座10/10'转动,因此,在扭簧30的作用下,门把手100从90°展开状态恢复至图8所示的0°折叠状态,不易被用户碰到,用户体验度高,占用空间小,增大运输时的装箱量。

本实施例门把手100,无需刻意人为操作,只利用门把手100打开或关闭门体220,就能够实现门体220打开时的门把手90°展开或折叠,且在门体220打开期间,门把手100能够实现90°悬停,直至关闭门体220。

如图5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动组件50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具体为弹簧54,限位块52具有中空区域(未示出),该弹簧54伸入该中空区域内且部分伸出中空区域而抵触安装座10',具体在安装座10'的顶表面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导向柱13,该弹簧54伸出中空区域的部分套设在该导向柱13上。在门体220关闭时,柜口对滑块53下端的向上力传递至弹簧54,使弹簧54压缩;在门体220利用门把手100打开时,即作用在动组件50上的向上力消除时,通过弹簧54的弹性恢复力能够使限位块52和滑块53迅速下移,且保持限位块52和滑块53下移后稳定限位在安装座10'内。

如图6所示,为了将安装座10安装至门体220上,在安装座10的与门体220的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连接孔11及凸出形成有定位柱12,螺钉从安装座10的内部穿过连接孔11与门体220上的连接孔连接,定位柱12用于辅助定位该门把手100;且在安装座10'的与门体220的接触的表面上开设有连接孔11'及凸出形成有定位柱12',螺钉从安装座10'的内部穿过连接孔11'与门体220上的连接孔连接,定位柱12'用于辅助定位该门把手10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卧式冷柜200,包括柜体210、用于开合柜体210的柜口的门体220和门把手,该门把手可以为门把手100,在柜体210上形成有施力部(未示出),其在门体220关闭时,对动组件50施加向上的力,使动组件向上移动,门把手100的结构参见图2至图7及其如上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动组件50施加的向上力可以是柜体210上的一个部件,该部件可以是柜口,也可以是在柜体210上设置的其他任何部件,只要能够在门体220关闭时动组件50能够被抵靠而上移至第二限位部51和第一限位部21脱离限位即可。

图8至图13示出了门把手100在卧式冷柜200上的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之间的三种状态。

图8和图9示出了门体220关闭且门把手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的状态,此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脱离限位,握持部20可相对安装座10/10'转动。其中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面511成垂直关系,其第二限位面511位于第一限位面211的上方,且第二限位部51位于第一限位部21的靠近门体220的一侧。

图10和图11示出了门体220关闭且门把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的状态,此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脱离限位,握持部20虽然处于90°展开状态,但是扭簧30存在向自然状态恢复的趋势。其中第一限位面211和第二限位面511成平行相对。

图12和图13示出了门体220打开且门把手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51的状态,此时动组件50下移至第二限位部51限位第一限位部21,使第二限位部51下降至转轴40'的下方或与转轴40'处于同一水平面,避免第一限位部21绕转轴40'向门把手0°转动,实现门把手90°悬停,便于关门且避免关门时夹手。

且从卧室冷柜200内取物后,门体220与柜口接触时,动组件50受到向上力顶升,使门把手恢复至图10所示的状态,进而在扭簧30的作用下,从图10所示的状态又恢复至图8所示的状态,实现门把手100从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切换,无需人为多余操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且满足门把手100在不使用折叠,降低占用空间,以及在使用其打开门体220时展开助力的效果。

门体220的前边缘为弧形边缘,对应地,安装座10/10'的与门体220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也为弧形,便于门把手100/100'与门体220的前边缘的紧密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