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563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柜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冷冻柜一直存在大量结霜的问题,结霜量大不但会导致冷柜的用电量增大,而且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极差。其中影响冷柜内结霜量的重要因素为在压缩机开停机时,柜内压力产生变化,柜外的湿空气通过门缝处进入到柜内,然后湿空气预冷凝结成霜。

常用的降低冷柜内结霜量的方法是利用通气管与外界连接,通气管内添加干燥剂,通气管的通气量大于门缝处的通气量,当冷柜压缩机在工作时,让外界空气通过预装的通气管经过干燥剂除湿后进入冷柜内,达到控霜目的。但该种方法存在问题点是通气管内的干燥剂使用寿命很短,定期需要更换,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干燥剂进行除湿度导致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冷柜,其具有减霜模块,且减霜模块可被重复使用,降低了用户使用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冷柜,

包括有:柜体,还包括有减霜模块,所述减霜模块包括有:

减霜通道,用于连通所述柜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柜体的外部空间;

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有可变温的第一变温端和第二变温端;

冷端散热部件,位于所述减霜通道进气流路上,与所述第一变温端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变温端作为温度降低的制冷端时吸收所述第一变温端的冷量以将所述减霜通道中的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其表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包括有可变温的第三变温端和第四变温端;

所述冷端散热部件位于所述第一变温端和所述第三变温端之间且还与所述第三变温端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三变温端作为温度降低的制冷端时吸收所述第三变温端的冷量以将所述减霜通道中的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其表面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内胆,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的所述第二变温端贴合所述内胆设置,所述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的热端处设置有与其连接的热端散热部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对所述热端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风冷散热装置,其与散热部件的位置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和所述内胆之间设置有发泡层,所述减霜模块设置在所述发泡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减霜通道沿柜体高度方向竖向设置在所述发泡层内,其包括有上通气管道和下通气管道,冷端散热部件设置在一容置件内,所述容置件分别与所述上通气管道和所述下通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接收冷端散热部件上化霜产生的化霜水的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位于所述下通气管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装置位于压缩机仓内,贴合压缩机的侧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柜,其包括有减霜通道,在冷柜运行时,外部的空气由于负压作用会通过减霜通道进入到柜体内部,进入到柜体内部的湿空气,会经过与半导体的冷端接触的冷端散热部件,冷端散热部件使得湿空气中的水汽被凝结在冷端散热部件上并结霜,进而使得进入到柜体内的空气为干燥的空气,避免了霜凝结在柜体内胆上,实现了减霜,同时,由于本发明中的冷端散热部件能够化霜后反复继续使用,与干燥剂方式相比降低了使用成本。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冷柜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有:柜体100,在柜体100内部形成有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空间,柜体100内部设置有内胆110,在柜体100和内胆110之间形成发泡腔,在发泡腔内设置有发泡料,发泡料对应的形成位于柜体100和内胆110之间的发泡层130,在柜体100上方设置有柜口,在柜口上设置有柜门。

在柜体100内部还设置有压缩机仓,在压缩机仓内设有压缩机,压缩机和蒸发器连接,以控制蒸发器运行制冷。

在压缩机控制蒸发器制冷运行时,会在柜体100内部空间内形成有负压,使得外部的湿空气进入柜体100内部后在柜体100的内胆110壁上结霜,为避免内胆110壁上结霜,本实施例中对应的设置一用于进行减霜的减霜模块。具体的,所述减霜模块设置在所述发泡层130内。所述减霜模块包括有:

减霜通道200,用于连通柜体100的内部空间和柜体100的外部空间,所述减霜通道200包括有第一气流流通口230和第二气流流通口240,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口230与柜体100外部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气流流通口240与柜体100的内部空间连通,外部空间气流可通过第一气流流通口230进入到减霜通道200内然后通过第二气流流通口240进入到柜体100内部。

优选的,所述减霜通道200沿柜体100的高度方向竖直布置在所述柜体100内,所述第一气流流通口230位于减霜通道200的底部,所述第二气流流通口240位于所述减霜通道200的顶部,第二气流流通口240朝向柜体100内部。

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包括有可变温的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二变温端320,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二变温端320在通电时温度为可变的,如在对半导体制冷元件正向供电时,第一变温端310上的温度逐渐降低变为制冷端,第二变温端320则温度升高变为制热端,在对半导体反向供电时,第一变温端310上的温度逐渐升高变温制热端,而第二变温端320上的温度逐渐降低变温制冷端。

冷端散热部件400,位于减霜通道200进气流路上,用于确保从柜体100外部空间流经过减霜通道200的湿空气能够流经所述冷端散热部件400,其与第一变温端310连接,用以确保在第一变温端310作为制冷端时可吸收第一变温端310上的冷量,以将减霜通道200中的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其表面上结霜。冷端散热部件400可选用散热板、散热翅片等结构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实现对冷端散热部件400的容置,本实施例中还对应的设置一容置件,冷端散热部件400装配在容置件内部,所述减霜通道200包括有上通气管道210和下通气管道220,所述容置件分别与所述上通气管道210和下通气管道220连通。

在冷柜运行时,压缩机控制蒸发器制冷运行,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运行,此时,外部的湿空气则可从第二气流流通口240进入下通气管道220,然后进入容置件内流经过冷端散热部件400,上通气管道210后从第一气流流通口进入到柜体100内部,由于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低温运行,其可传递冷量到冷端散热部件400,使得冷端散热部件400温度降低,在湿空气经过冷端散热部件400时,湿空气中的水汽则会被冷端散热部件400吸附并在冷端散热部件400上凝结成霜,剩余干燥空气则直接进入到柜体100内部,实现了对进入柜体100内部的空气的除湿,降低了进入到柜体100内部的空气湿度,进而避免了霜在柜体100的内胆110上结霜,实现了减霜。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冷端散热部件400结霜后还可以在被化霜后重复使用,与采用干燥剂的方式相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为达到更好的减霜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对应的设置有:可用于进行制冷的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其包括有可变温的第三变温端510和第四变温端520;在连接时,可使得冷端散热部件400位于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之间,具体的,使得冷端散热部件400位于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三变温端510之间且使其对应的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三变温端510分别与冷端散热部件400连接。

具体设置时,可使得冷端散热部件400两侧均凸出于容置件230侧壁设置且凸出后与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三变温端510贴合,为实现对冷端散热部件400的避让,可对应的在容置件230两侧位置处均设置开口,在开口处设置密封件,以密封冷端散热部件400和容置件230即可,以防止气流的外露。

冷端散热部件400还能够在第三变温端510也作为温度降低的制冷端时吸收第三变温端510的冷量以将减霜通道200中的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其表面上。

当柜体100外部空间湿度较大时,可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同时开启运行,通过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的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的第三变温端510同时传递冷量给冷端散热部件,以使其可快速的降温,实现快速除湿,保证了进入柜体100内部空间的空气的干燥度,可实现快速减霜、减霜效果好。

当柜体100外部空间湿度不大时,可以控制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当中的一个单独运行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的第二变温端320贴合柜体100的内胆110设置,通过贴合内胆110可在第二变温端320作为制热端时传递热量到内胆110,通过内胆110对其进行散热,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的热端处设置有热端散热部件700,其可用于对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的热端进行散热,确保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对所述热端散热部件进行散热的风冷散热装置,其与热端散热部件的位置对应,风冷散热装置可对应的选用散热风机。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减霜模块设置在所述发泡层130内,实现了减霜模块的隐藏设置,增强了整体美观性。

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以及冷端散热部件400均设在发泡层130内,通过发泡层130可起到保温隔热效果,避免了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的第一变温端310和第二变温端320传递到冷端散热部件400上的冷量泄露,使得冷量的有效利用率高,实现了冷量的高效传递,降低了整个冷柜的能耗。

为实现对冷端散热部件400上的化霜水的收集,本实施例中还对应的设置有用于接收冷端散热部件400化霜产生的化霜水的集水装置70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集水装置700为接水盒,其设置在压缩机仓内且贴合压缩机的侧面设置,可通过吸收压缩机散发的热量以对位于其内部的化霜水进行蒸发,防止接水盒中的化霜水过多向外溢出。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上述实施例中冷柜的控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柜体100外部空间的湿度,具体的,可通过设置在压缩机仓靠近外侧处的湿度传感器获取,当然,也可以在柜体100外置一湿度传感器来实现检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当获取到的柜体100外部空间的湿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中的一个工作,第一预设湿度值可以为根据冷柜实际运行需求设置如第一预设值可设为70%,柜体100外部空间的湿度小于第一预设值则代表外部湿度不是很大,此时仅仅打开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其中一个工作,以控制冷端散热部件进行减霜即可;

当获取到的柜体100外部空间的湿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同时工作;柜体100外部空间的湿度大于第一预设值,则代表外部湿度很大,此时打开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同时工作,以达到快速减霜效果。

检测冷柜累积运行时间和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在检测到冷柜累积运行时间大于t,压缩机停机时,控制第一半导体制冷元件300或第二半导体制冷元件500中的一个反向通电对冷端散热部件进行化霜,并在化霜时间达到m时,停止化霜。

t可根据需求设置,如t可设置在720小时等,在化霜完成后,对冷柜的累积运行时间进行清零,重新计数,m可以设置为3min或者5min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