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8065发布日期:2020-10-31 09:3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膨胀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膨胀阀以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具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系统,提出具备多个温度式膨胀阀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冻循环系统中,通过分配器分配的制冷剂被导入各膨胀阀,并且,相对于各膨胀阀设置作为负载设备侧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另外,各膨胀阀的开度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1497号公报

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冻循环系统中,在通过分配器分配的制冷剂通过配管流向各膨胀阀时,在一部分配管中会有到达膨胀阀之前的制冷剂被气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流入各膨胀阀中的制冷剂的状态(仅液体制冷剂、气液混合的制冷剂、仅气体制冷剂)相互不同,存在在连接各膨胀阀的蒸发器的冷却性能中产生不平衡的可能性。而且,若气液混合的制冷剂、气体制冷剂被导入膨胀阀,则在该膨胀阀中不能适当地进行过热度控制,蒸发器的冷却性能变得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冷冻循环系统中使多个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稳定化的膨胀阀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本发明的膨胀阀将来自一次侧的高压的流体减压并向二次侧送出,该膨胀阀的特征在于,具备外壳、收纳于上述外壳的多个阀组件,上述多个阀组件分别具备具有供流体通过的阀口的阀主体、移动自如地设置于上述阀主体并改变上述阀口的开度的阀体,上述外壳具有向下方开口并接收流体的一次端口、设置于每个上述阀组件并送出流体的二次端口、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并供流体滞留的滞留空间、收纳上述多个阀组件的上述阀主体的收纳部,上述滞留空间具有贮存流体的液体成分的液体贮存部、贮存流体的气体成分的气体贮存部、使上述液体贮存部与上述多个收纳部连通并将上述液体成分向该多个收纳部分配的多个连通流路。

根据如上的本发明,从一次端口向外壳内导入的流体被滞留于滞留空间,并且液体成分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中。由于液体贮存部与多个收纳部连通,因此液体成分向被收纳于各收纳部中的阀组件供给。在各阀组件中通过了阀口的流体通过膨胀而温度降低,从二次端口送出,在冷冻循环系统中流入蒸发器。此时,由于液体贮存部以及连通流路形成于外壳内,因此在液体成分被分配并导入多个阀组件时,该液体成分难以气化,能稳定地供给液体成分。因此,在冷冻循环系统中能够使多个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稳定化。

此时,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上述液体贮存部是上述滞留空间的下侧部分,相比于上述一次端口向侧方扩大地设置,上述气体贮存部是上述滞留空间的上侧部分,相比于上述液体贮存部设置于上方。根据这样的结构,被导入滞留空间的流体在作为上侧部分的气体贮存部中贮存气体成分,在作为下侧部分的液体贮存部中贮存液体成分。由此,能够抑制被贮存于气体贮存部中的气体成分被导入阀组件的情况。

而且,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上述连通流路优选与上述液体贮存部的底部连通地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滞留于液体贮存部的底部的液体成分流入收纳部,向各阀组件分配液体成分。即,能够抑制气体成分向阀组件被导入的情况。

而且,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优选在上述滞留空间中设置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向上方延伸的流体导入管,上述流体导入管的上端相比于上述连通流路位于上方。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流体导入管能阻碍从一次端口向外壳内导入的气液混合状态的流体直接流向连通流路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气体成分被导入液体贮存部,向各阀组件中分配液体成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在上述液体贮存部中可以以随着向上述连通流路侧容积变小的方式形成容积减少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减小液体贮存部的容积,在液体成分流入液体贮存部时能增高液位,能容易地向阀组件中供给液体成分。而且,通过随着向连通流路减小液体贮存部的容积,与单纯地缩小液体贮存部整体的容积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确保气体贮存部与液体贮存部的边界部分中的开口尺寸,便于向液体贮存部中流入流体。

此时,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在上述滞留空间中设置与上述一次端口连续且向上方延伸的流体导入管,在上述气体贮存部形成于上述流体导入管的上端侧的同时,上述液体贮存部形成于上述流体导入管的基端侧且外面侧,通过上述流体导入管以外径随着向基端侧而变大的方式在外周面具有圆锥部或台阶部,可以形成上述容积减少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以外径随着向基端侧而变大的方式形成圆锥部或台阶部,液体成分容易沿着圆锥部或台阶部流动,容易向连通流路中流入该液体成分。

另外,在本发明的膨胀阀中,上述多个阀组件分别具备具有隔膜以及操作室并驱动上述阀体的驱动元件、根据连接于上述二次端口的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并通过封入气体使上述操作室的内压变化的感温筒,优选通过上述外壳和上述多个阀组件构成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连接于各阀组件的蒸发器的出口侧温度等中产生差,即使是阀口的开度相互不同的情况,也能够向各阀组件中供给与开度相应的适当量的流体。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为具备压缩作为流体的制冷剂的压缩机、使已压缩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使已冷凝的制冷剂膨胀并减压的上述任一记载中的膨胀阀、使已减压的制冷剂蒸发的多个蒸发器。根据这样的本发明,通过如上述向多个阀组件中供给液体制冷剂,能够使多个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稳定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膨胀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通过从一次端口导入外壳内的流体的液体成分被贮存于连通于收纳部的液体贮存部中,在冷冻循环系统中能够使多个蒸发器的冷却性能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系统图。

图2是表示设置于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膨胀阀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膨胀阀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膨胀阀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中:100a—冷冻循环系统,10—膨胀阀,11—压缩机,12—冷凝器,13—蒸发器,2—外壳,212—收纳部,213—二次端口,214—凹部(滞留空间),215—连通流路,217—液体贮存部,218—气体贮存部,221—一次端口,223—流体导入管,224、226、227—圆锥部,225—台阶部,3a、3b—阀组件,4—阀主体,431—阀口,5—阀体,6—驱动元件,63—隔膜,66—操作室,7—感温筒。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以及相同功能的构成部件中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100a如图1所示,具备使制冷剂(流体)膨胀并减压的膨胀阀10、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1、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12、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13。该冷冻循环系统100a例如使用于冰箱、冰柜、空调机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钳垂方向作为z方向,将沿水平面且相互正交的两方向作为x方向以及y方向。

如图2所示,膨胀阀10是具有一个外壳2、两个阀组件3a、3b的气体封入式的温度膨胀阀。外壳2不同部件地具有外壳主体21、入口连接器22。而且,设置于膨胀阀的阀组件的数量以及后述的二次端口的数量只要是与蒸发器13的数量对应的数量即可,也可以是3个以上。

外壳主体21的整体由金属部件构成且具有向z方向下方侧开口的入口开口部211、向z方向上方侧开口的两个收纳部212、向y方向开口的两个二次端口213、凹部214。两个收纳部212分别形成为沿z方向(后述的一次端口211中的制冷剂的导入方向)延伸的筒状,具有z方向下方的小径部212a和上方的大径部212b,在大径部212b上,与对应于各收纳部212的二次端口213连通。而且,二次端口213开口的方向并未限于x方向,可以是y方向、z方向、其他方向。在外壳主体21上以从入口开口部211向z方向上方侧(从一次端口221离开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凹部214。凹部214具有底部(z方向上方侧)214a、以在比底部214a靠下方侧在xy平面内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延伸的扩径部214b,具有内径随着向底部214而变小的钵形状。

入口连接器22的整体由金属部件构成且形成有连接于冷凝器12的出口侧的一次端口221。入口连接器22安装于外壳主体21的入口开口部211。而且,在外壳主体21与入口连接器22之间设置有o环23,保持外壳2内部的气密性。入口连接器22具有上面部222、与一次端口221连续地向z方向上方延伸且从上面部222突出的流体导入管223。

阀组件3a、3b都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关于阀组件3a进行说明。阀组件3a由阀主体4、阀体5、驱动元件6、感温筒7构成。

阀主体4由树脂部件构成,被收纳于阀主体21的收纳部212中。阀主体4中的被收纳于小径部212a的下侧部分41形成为将z方向作为轴向的圆筒状,在侧面具有开口部411且在下端开口设置调节螺钉51,收纳调节弹簧52以及阀体5。

阀主体4中的被收纳于大径部212b的上侧部分42具有在后述的阀座部43的上方沿z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导向部422、以大致正交于导向部422的方式延伸的制冷剂通过部423、形成于上面的槽状的弹簧收纳部424。通过后述的下盖62嵌入形成于阀主体4,作为下盖62的一部分的阀座部43配置于下侧部分41的内侧空间的上方。弹簧收纳部424与制冷剂通过部423通过均压孔连通。在驱动元件6上形成被后述的下盖62与隔膜63包围的下侧操作室,下侧操作室通过弹簧收纳部424与制冷剂通过部423连通。而且,弹簧收纳部424与制冷剂通过部423可以通过导向部422与后述的连结棒8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连通,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形成均压孔。即,只要为与制冷剂通过部423的压力相应的适当量的制冷剂被导入弹簧收纳部424的结构即可。

在导向部422的内侧配置连结棒8,连结棒8以沿z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连结棒8的下端部以具有可通过阀口431的外径的方式为尖端细的形状。

阀体5形成为上面封闭且下面开口的有底筒状,通过形成于上端的针部53相对于阀座部43接近或离开而调节阀口431的开度。调节弹簧52相对于阀体5设置于下方并施加向上方的作用力,通过调节螺钉51能调节该作用力。另外,在阀体5的上面部形成贯通孔54,上面部的两侧空间(筒的内侧空间以及其上方空间)连通。通过阀体5的筒部被下侧部分41的上部引导,阀体5相对于阀主体4在z方向上移动自如。

连结棒8的前端总是与阀体5的针部53的前端抵接。如后述,通过连结棒8在z方向上被驱动元件6驱动,阀体5从动于连结棒8而在z方向上移动。由此,调节相对于阀口431的针部53的位置。

在阀主体4与外壳主体21之间,在与下侧部分41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与上侧部分42的上端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o环44、45。由此,保持收纳部212相对于外部空间的气密性。另外,小径部212a的空间与大径部212b内的空间在阀口431以外不连通。

在膨胀阀10中,一次端口221从冷凝器12中接收制冷剂,该制冷剂在被导入了收纳部212之后按顺序通过阀主体4的下侧部分41的开口部411以及调节螺钉51的贯通孔511、阀体5的贯通孔54、阀口431以及制冷剂通过部423,从二次端口213向蒸发器13送出。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下侧部分41的开口部411以及调节螺钉51的贯通孔511双方向下侧部分41内导入制冷剂,但也可以为只形成开口部411与贯通孔511中的任一方并仅通过一方向下侧部分41内导入制冷剂的结构。

驱动元件6具有上盖61、下盖62、隔膜63,通过阻挡金属件64以及连结棒8驱动阀体5。通过俯视圆状的隔膜63的外缘部被上盖61与下盖62夹入并焊接,在隔膜63与上盖61之间形成操作室66。在操作室66的下方如上述形成被下盖62与隔膜63包围的下侧操作室。

下盖62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沿z方向延伸的带孔筒部、构成阀座部43的带孔有底部,在阀主体4上嵌入成形该筒部以及有底部。阻挡金属件64设置于隔膜63的下面且通过铆接等连接连结棒8的上端部。即,隔膜63的变形通过阻挡金属件64传递到连结棒8。

另外,在阀主体4上配置螺旋弹簧65,螺旋弹簧65被收纳于阀主体4的弹簧收纳部424中,其上端部与阻挡金属件64抵接。即,螺旋弹簧65通过阻挡金属件64对隔膜63施加向上方的作用力。

若操作室66或下侧操作室的内压上升或降低,则隔膜63以操作室66膨胀或收缩的方式变形。伴随隔膜63的变形,连结棒8向z方向移动。具体的说,例如,在操作室66的内压降低了的情况下,对隔膜63从上侧施加的向下方向的力(内压相当负荷)下降,若低于对隔膜63从下侧施加的向上方向的力(二次压力相当负荷、螺旋弹簧65的负荷、调节弹簧52的负荷的总和),则隔膜63以操作室66收缩的方式变形。由此,连结棒8向z方向上侧移动,阀开度变小。

在外壳主体21上安装有防脱部件67,通过上盖61的外缘部的上面被防脱部件67卡定,驱动元件6以及阀主体4不会从收纳部212中脱落。而且,优选防脱部件67通过由如弹性材料构成而具有弹性,从而在z方向上施加如向外壳主体21上按压驱动元件6的力,由此使驱动元件6与外壳主体21密合而不会产生间隙。另外,如此,在防脱部件67具有弹性的情况下,能够使开口部411以及贯通孔511的位置稳定化。

感温筒7配置于蒸发器13的出口附近。感温筒7的内部空间与操作室66的内部空间通过毛细管9连通且封入封入气体。而且,封入气体既可以是与在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循环的装置制冷剂相同的气体,也可以是具有与装置制冷剂相同或类似的温度压力特性的气体,也可以混合惰性气体。

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根据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进行温度变化,感温筒7的内压变化。伴随此,通过毛细管9操作室66的内压也变化,如上述,隔膜63变形。

外壳2具有1个一次端口221以及在每个阀组件3a、3b具有二次端口213(总计具有2个二次端口213)且收纳2个阀组件3a、3b的阀主体4、阀体5以及驱动元件6。由此,外壳2以及阀组件3a、3b构成气体封入方式的温度膨胀阀。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为具有1个一次端口221的结构,但外壳也可以具有多个一次端口。例如,既可以是相对于2个一次端口分别设置2个阀组件以及2个二次端口(总计4个的阀组件以及总计4个二次端口)的结构,也可以为对4个一次端口分别设置1个阀组件以及1个二次端口(总计4个阀组件以及总计4个二次端口)的结构。此时,外壳只要具有与设置于冷冻循环系统的蒸发器的数量相应的数量(例如相同数量)的二次端口即可。

以下,关于形成于外壳2的制冷剂的流路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若在外壳主体21上安装入口连接器22,则流体导入管223配置于凹部214内。流体导入管223配置于扩径部214b的下方,在流体导入管223的上端与扩径部214b之间形成在沿xy平面的方向上可通过流体的通过部24。收纳部212的小径部212a在z方向下方侧(一次端口221侧)端部上具有开口部212c。开口部212c从x方向观察被流体导入管223覆盖。

这样的凹部214内的空间整体为与一次端口221连续并滞留制冷剂的滞留空间。而且,入口连接器22的上面部222的上方且比流体导入管223低的位置的区域中的比划分收纳部212与凹部214的界壁216靠一次端口221侧的部分为液体贮存部217,位于界壁216的下方侧的区域为连通流路215。即,流体导入管223的上端位于比连通流路215靠上方。另外,在凹部214中的比流体导入管223靠z方向上方的区域为气体贮存部218。

液体贮存部217是形成于凹部214内的滞留空间的下侧部分且在xy平面上相对于一次端口221形成于外侧,即,相比于一次端口221的开口面积向侧方扩大。另外,气体贮存部218是形成于凹部214内的滞留空间的上侧部分。另外,收纳部212的底面与入口连接器22的上面部222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连通流路215与液体贮存部217的底部连通地设置。

如上述,形成滞留空间的凹部214具有可贮存制冷剂的液体成分的液体贮存部217、可贮存气体成分的气体贮存部218,通过连通流路215连通液体贮存部217与收纳部212。外壳212具有与阀组件3a、3b的各收纳部212对应的总计2个连通流路215、与2个连通流路215的全部连通的1个凹部214,即,凹部214与2个收纳部212共通地设置。由此,贮存于液体贮存部217中的液体成分通过连通流路215,被分配于多个收纳部212。而且,在图2中,在流体导入管223的x方向两侧形成液体贮存部217,但液体贮存部217连通于x方向两侧,在x方向两侧上液面高度大致相等。即,在阀组件3a、3b的任意一个中,阀口431的开度急剧变大,在x方向一侧中液体贮存部217的液面高度下降的情况下,从另一侧迅速地补充液体成分。

在如上述的外壳2中,从一次端口221导入的制冷剂通过流体导入管223向z方向上方侧流动,与凹部214的底部214a或界壁216碰撞。而且,在冷凝器12的出口侧,制冷剂基本为液体,但在导入膨胀阀10之前的期间一部分有时会气化。可以制冷剂的热量被外壳主体21剥夺,从而制冷剂中的液体成分的至少一部分冷凝而成为液体成分,液体成分沿着界壁216下降。

流入凹部214内的制冷剂被分离为液体成分与气体成分,通过液体成分向下方、气体成分向上方而形成液相与气相。在这样的状态下再次流入的制冷剂的气体成分在液相中上升而向气相,液体成分停留于液相。如此,制冷剂的液相成分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217中,气体成分被贮存于气体贮存部218中。

2个连通流路215设置于大致同一高度,2个收纳部212的开口部212c设置于大致同一高度。由此,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217中的液体成分可向各收纳部212的供给量大致相等。即,相对于各收纳部212的液体成分的流入容易度大致相等。而且,实际流入各收纳部212的液体成分的量通过各个阀口431的开度确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4如以下说明那样向z方向上方延伸,但底部214a的位置并未限于以下内容。二次端口213具有大径部213a以及小径部213b,以位于大径部213a以及小径部213b的各自的内侧的方式安装出口连接器,出口连接器的内径为有效二次端口直径。有效二次端口直径与制冷剂通过部423的内径大致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4的底部214a位于比大径部213a的上端靠z方向上方侧。即,滞留空间相比于二次端口213延伸至从一次端口221离开的位置。

在此,关于膨胀阀10的详细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下降了的情况下,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降低,感温筒7的内压降低。由此,以操作室66的内压也降低、操作室66收缩的方式隔膜63向上方变形。伴随隔膜63的变形,连结棒8向上方移动,阀体5也再次向上方移动。即,阀体5的针部53接近阀座部43,阀口431的开度变小,通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如此,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下降了的情况下,通过膨胀阀10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由膨胀阀10产生的冷却作用降低。

另一方面,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感温筒7内的封入气体的温度上升,感温筒7的内压上升。由此,以操作室66的内压也上升、操作室66膨胀的方式隔膜63向下方变形。伴随隔膜63的变形,连结棒8向下方移动,阀体5也再次向下方移动。即,阀体5的针部53从阀座部43远离,阀口431的开度变大,通过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如此,在蒸发器13的出口侧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通过膨胀阀10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加,由膨胀阀10产生的冷却作用上升。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从一次端口221向外壳2内导入的制冷剂滞留于凹部214内的滞留空间内,并且液体成本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217中。由于液体贮存部217以及连通流路215形成于外壳2内,因此在液体成分被分配并导入2个阀组件3a、3b时,该液体成分难以气化,稳定地供给液体成分。因此,在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能够使多个蒸发器13的冷却性能稳定化。

另外,由于在液体成分被分配并导入2个阀组件3a、3b时难以气化,因此即使在从一次端口221导入的制冷剂的总量下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多个蒸发器13的冷却性能稳定化。而且,在2个阀组件3a、3b中的一个中,即使阀口431的开度极大的情况下,在另一个中也难以产生制冷剂的供给量不足。

另外,通过液体贮存部217是滞留空间的上侧部分且气体贮存部218是下侧部分,在气体贮存部218中贮存气体成分,在液体贮存部217中贮存液体成分。由此,能够抑制从液体贮存部217中向各阀组件3a、3b中导入气体成分。

另外,通过与收纳部212连通的连通流路215与液体贮存部217的底部连通,贮存于液体贮存部217的底部的液体成分流入收纳部212,能够抑制向各阀组件3a、3b导入气体成分。

另外,一次端口221与流体导入管223连续地向z方向上方延伸,通过流体导入管223的上端位于比连通流路215靠上方,通过流体导入管223阻碍从一次端口221向外壳2内导入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直接流向连通流路215。因此,能够抑制气体成分被导入液体贮存部217中,并向各阀组件3a、3b分配液体成分。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具备图3所示的膨胀阀10b。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0b中,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0,流体导入管223b的形状以及配置不同。

即,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0中、以凹部214的扩径部214b中最内侧的部分、流体导入管223的上端面在z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0b中,流体导入管223b的上端面相对于扩径部214b中最内侧的部分设置于更内侧。由此,在流体导入管223b与扩径部214b之间形成沿z方向可通过流体的通过部24b。

另外,在流体导入管223b的外周面上形成圆锥部224。圆锥部224从流体导入管223b的上端至基端的整体形成,并且以随着从上端向基端流体导入管223b的外径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4内的空间整体也为滞留空间,在入口连接器22的上面部222的上方且比流体导入管223b低的位置区域中、相比于划分收纳部212与凹部214的界壁216靠一次端口221侧的部分为液体贮存部217,在凹部214中相比于流体导入管223b靠z方向上方的区域为气体贮存部218。

即,圆锥部224形成于液体贮存部217。而且,通过形成圆锥部224,与未形成圆锥部的结构相比较,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随着向连通流路215侧而变小,形成容积减少部。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于液体贮存部217以及连通流路215形成于外壳2内,因此能稳定地供给液体成分,在冷冻循环系统100a中能够使多个蒸发器13的冷却性能稳定化。

而且,通过形成减小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的容积减小部,在液体贮存部217中流入液体成分时能够升高液位,能够容易地向阀组件3a、3b中供给液体成分。而且,通过随着向连通流路215而减小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与单纯地减小液体贮存部整体的容积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确保作为气体贮存部218与液体贮存部217的边界部分的通过部24b中的开口尺寸,能够容易地向液体贮存部217中流入流体。

另外,通过以流体导入管223b的外径随着从上端向基端变大的方式在流体导入管223b的外周面上形成圆锥部224,液体成分容易沿圆锥部224流动,能够容易地向连通流路215中流入该液体成分。

并且,本发明并未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他结构等,如以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滞留空间的上侧部分形成气体贮存部218且在下侧部分形成液体贮存部217,成为连通流路215与液体贮存部217连通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只要是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中的液体成分通过连通流路而流向收纳部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通过外壳2与2个阀组件3a、3b构成气体封入均压式的温度膨胀阀的结构,但本发明的膨胀阀并未限于气体封入均压式。即,膨胀阀并未限于通过驱动元件6、感温筒7调节阀口431的开度的结构,既可以是通过步进电机等的电机驱动调节阀口的开度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施加于阀体的阀口的前后的压力差而驱动阀体、变更阀口的开度的结构,还可以是使制冷剂减压、膨胀的节流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通过流体导入管223b的外周面的圆锥部224在液体贮存部217上形成容积减少部的结构,但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形成容积减少部。例如,作为第一变形例如图4所示,可以以随着从上端向基端流体导入管223c的外径以多级变大的方式在流体导入管223c的外周面上形成台阶部225。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形成随着向连通流路215而缩小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的容积减少部,能够容易地向阀组件3a、3b供给液体成分,并且能够容易向液体贮存部217中流入流体。另外,液体成分容易沿台阶部225流动,能够容易向连通流路215中流入该液体成分。

另外,作为第二变形例如图5所示,可以在流体导入管223d的基端部中的外周面上以流体导入管223d的外径随着从上端向基端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圆锥部226。在第二变形例中,在流体导入管223d中相比于圆锥部226靠上方的部分的外径大致为恒定。另外,圆锥部226从上方观察为凹状的曲面。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形成随着朝向连通流路215而减小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的容积减少部,能容易地向阀组件3a、3b供给液体成分,并且能够容易地向液体贮存部217中流入流体。另外,液体成分容易沿圆锥部226流动,能够容易向连通流路215中流入该液体成分。

另外,作为第三变形例如图6所示,可以在流体导入管223e的上端部中的外周面上以流体导入管223e的外径随着从上端向基端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圆锥部227。在第三变形例中,在流体导入管223e中相比于圆锥部227靠下方的部分的外径大致为恒定。另外,圆锥部227为向上方凸出的曲面。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形成随着朝向连通流路215而缩小液体贮存部217的容积的容积减少部,在容易地向阀组件3a、3b供给液体成分的同时,能够容易向液体贮存部217中流入流体。另外,液体成分容易沿圆锥部227流动,能够容易向连通流路215中流入该液体成分。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而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使有未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