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4418发布日期:2021-11-15 17:0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


背景技术:

2.冰箱具有保鲜储存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之一。通常,冰箱门体的门衬与冰箱箱体之间吸附性越高,越易维持与稳定冰箱箱体内的冷气。一般,会在门衬内设置磁体,来增加冰箱门体与冰箱箱体的吸附力度。而在需要打开门的时候,需要用户施加一定力度,当用户手中拿了物体,就相对不容易打开冰箱门,用户使用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开门自动化,用户开门便利。
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发明提供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包括冰箱箱体及与冰箱箱体相枢接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箱体顶部或底部设有自动开门装置;至少一门体设有敲击模块;其中,
6.所述敲击模块感应对应设置的门体上的振动信号并发送至与所述敲击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控制所述自动开门装置通电执行自动开门。
7.优选地,至少一门体一端盖设有用以容纳所述敲击模块的第二凹槽。
8.优选地,所述自动开门装置包括:
9.两开门执行装置,配置于执行自动开门;
10.基座,用以容置所述开门执行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冰箱箱体的一端;
11.所述基座沿两开门执行装置布设方向的两侧还分别包括一连接组件,基座通过两侧的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冰箱箱体两侧的铰链盖固定连接;自动开门时,两开门执行装置执行自动开门,以将家电两侧的门体顶出并脱离磁性密封。
12.优选地,所述自动开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基座相扣合的罩壳,所述基座与所述罩壳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开门执行装置的安装空间,所述基座与所述罩壳一体成型或装配成型。
13.优选地,所述罩壳靠近门体的一侧还包括若干发声孔。
14.优选地,两门体分别设有一敲击模块,分别感应相对应的门体上的振动信号,以触发对应设置的开门执行装置。
15.优选地,一门体为设有显示屏的显示屏门。
16.优选地,所述冰箱箱体内设有湿区盒、干区盒;所述冰箱箱体内胆壁设有分别与所述湿区盒、所述干区盒相对应的传感器;其中,
17.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对应设置的所述湿区盒和/或所述干区盒的环境参数,将检测到的环境参数信息发送至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并显示于所述显示屏上。
18.优选地,所述湿区盒可拆卸连接有保湿膜本体,所述保湿膜本体面向所述湿区盒的储物用容腔;所述保湿膜本体包括若干保湿膜盖板,相邻两所述保湿膜盖板依次层叠以形成所述湿区盒的保湿结构。
19.优选地,所述湿区盒与所述干区盒均为抽屉盒。
20.优选地,所述湿区盒与所述干区盒一外壁分别内凹形成第三容腔,所述第三容腔开口端覆盖有盖板,所述盖板朝向对应设置的所述传感器;其中,
21.所述第三容腔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盖板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
22.所述第三容腔通过所述第一透气孔收集所述第三容腔所伸入的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自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透气孔溢出,使所述传感器通过感知对应设置的所述盖板周侧环境,以获取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内的当前环境参数。
23.优选地,所述冰箱箱体内还设有若干储物区域,至少两所述储物区域分别配置一传感器,以检测对应设置的所述储物区域的环境参数,于所述显示屏推送储物导向信息给用户。
24.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湿传感器。
25.优选地,还包括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本体;所述安装结构本体包括外罩本体、用以固定传感器的固定座本体;所述外罩本体覆盖于所述固定座本体外侧;其中,
26.所述外罩本体设有呈半透明或完全透明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内凹形成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截面呈弧形,形成凹透镜结构,以呈现固定座本体缩小的像;
27.所述安装结构本体设有通槽,使得传感器通过所述通槽感知对应的储物区域的环境参数。
28.优选地,所述显示屏门设有储物盒,所述储物盒包括第二盒体、盒盖;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盒盖可转动连接;其中,
29.所述盒盖与门胆固定;所述第二盒体与所述盒盖之间相对转动,以使得所述储物盒在闭合状态时形成封闭的储物空间。
30.优选地,所述储物盒还包括开关检测组件,检测所述储物盒的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并发送至与所述开关检测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记录所述储物盒的开关次数,并显示于所述显示屏上。
31.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通过设置于门体上的敲击模块感应门体上的振动信号,判断是否是预设定的敲击振动,若是预设定的敲击振动,则发出指令使自动开门装置执行自动开门,开门自动化,用户开门便利。
33.在一优选方案中,自动开门装置能适用多款冰箱共用中间部分,便于在不用宽度系列冰箱上适用中间部分的自动双开门组件结构,仅需新开左右铰链盖与中间件进行配合。进一步地,自动开门装置通过设置罩壳,对基座进行保护,防止落灰、进水等;通过设置罩壳轮廓大于所述基座轮廓,便于基座上的部件进行散热。通过在罩壳远离冰箱门体中心的两侧设置第四凹槽,以将铰链盖的部分嵌入第四凹槽内,形成相一致的整体结构,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通过将基座沿冰箱箱体边沿设置,减小开门执行装置的行程,同时,提高喇叭出声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支撑结构与基座倾斜设置,使得收音有更广的范围或喇叭出声时可传递至更广的范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两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喇叭,使得喇叭发出
的声音全方面覆盖自动开门装置在执行自动开门操作时发出的噪音;此外,可全方面传播更远更广的声音。
34.在一优选方案中,湿区盒通过设置覆盖于盖板的第三容腔,且第三容腔伸入储物区域内,第三容腔通过第一透气孔使得湿区盒内部储物区域的气体进入第三容腔内,再通过盖板设有的第二透气孔分散至靠近盖板的传感器装置传感器,以使传感器装置中的传感器进行检测,以获取湿区盒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信息、湿度信息。通过设置第三容腔,使得储物区域内的部分气体聚集于第三容腔内,一定程度提高气体的聚集度,进而提高了从盖板上的第二透气孔溢出的气体的速度与气体的量,以提高传感器装置传感器的检测速度及准确度。此外,盖板的设置降低湿区盒外部的气体进入湿区盒内部储物区域的量与速度,以免影响湿区盒的储存环境参数。替代了将传感器装置传感器直接设置于湿区盒第一盒体上的方案,以避免湿区盒的移动受传感器线束排布的影响。进一步地,第三容腔内气体自盖板上的第二透气孔溢出后覆盖传感器装置传感器,以使传感器检测对象仅是来自湿区盒内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进一步地提高传感器检测结构的准确性。进一步地,通过第三卡扣结构实现快速装卸盖板。进一步地,盖板背离储物区域一侧与第一盒体表面齐平,使湿区盒外表面平整美观,不会过于突兀。在一优选方案中,湿区盒设置保湿膜本体进行保湿,保湿膜本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若干保湿膜盖板,若干保湿膜盖板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储存物品对湿度的要求,更改保湿膜盖板数量,进而可以更改保湿膜本体的厚度,调节保湿膜本体的保湿性,适用范围广,保湿性易调节。
35.在一优选方案中,本发明设置安装结构本体用以固定传感器,安装结构本体包括外罩本体与固定座本体。外罩本体设有显示部,从而具有显示作用;进一步地,显示部凹陷形成凹陷部,凹陷部截面呈弧形,形成凹透镜结构,具有光学缩小显示的效果,用户从凹陷部一侧观看到凹陷部另一侧的固定座本体的尺寸比其实际尺寸小,呈现固定座本体缩小的像,进而使用户能够观察到固定座本体的情况的同时将固定座本体缩小化呈现。当外侧覆盖有外罩本体的固定座本体安装于家电上,尤其是冰箱箱体的内胆设有若干个安装结构本体,不会突兀显示固定座本体,而影响家电的整体美观度。固定座本体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以快速装卸传感器,结构简单,卡扣快捷,且固定牢固。安装结构本体通过通槽以使传感器与外界相接触进行检测,确保了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
36.在一优选方案中,显示屏门设有储物盒,通过第二盒体与盒盖可转动连接,形成闭合的储物盒,以提供封闭的储物空间,可将储物盒内的物品与外界气体相对隔绝,防止串味。还设有锁紧结构,在用户不需使用储物盒时锁紧储物盒,提高储物盒的使用安全性,防止储存物品掉落。进一步地,还设有开关检测组件,以检测储物盒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并发生储物盒打开或关闭的状态至控制板,以进行计次,最终以反馈给用户,便于用户对储物盒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进一步地,开关检测组件的磁敏开关通过第一固定座可拆卸安装于盒盖上,磁块可拆卸安装于第二盒体上,易装卸,便于磁敏开关或磁块的维修与更换。
3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一些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3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9.图1为本发明的冰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开门装置的爆炸图;
41.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4为本发明的罩壳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本发明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本发明的铰链盖结构示意图;
45.图7为本发明的湿区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47.图9为本发明的保湿膜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8.图10为本发明的湿区盒的剖视图;
49.图11为图10中b处放大图;
50.图12为图10中c处放大图;
51.图13为本发明的储物盒的剖视图;
52.图14为本发明的储物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一;
53.图15为本发明的储物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二;
54.图16为本发明的储物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5.图17为本发明的盖体的局部放大图;
56.图18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7.图19为本发明的磁敏开关、第一固定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58.图20为本发明的门胆、储物盒、搁架的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59.图21为本发明的显示屏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0.图22为本发明的上端盖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1.图23为本发明的发泡门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2.图24为图23中d处放大图;
63.图25为本发明的下端盖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4.图26为本发明的支架本体与下端盖本体的安装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65.图27为本发明的下端盖本体与门板本体的局部安装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66.图28为本发明的第三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7.图29为本发明的支架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68.图30为图29中e处放大图;
69.图31为本发明的支架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0.图32为本发明的安装结构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71.图33为本发明的固定座本体的仰视图;
72.图34为本发明的固定座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3.图中:10、冰箱本体;101、冰箱箱体;1011、第一搁板;
74.102、显示屏门;100、发泡门体组件;110、上端盖本体;111、第一盖体;1111、排水
槽;11111、排水口;1113、第二凹槽;11131、第五通槽;11151、第一通孔;1117、第一卡接凸起;1118、固定部;1119、第四凹陷部;11191、第一卡接缺口;112、第二盖体;1122、第二通孔;1123、第一弯折部;1124、第二卡接凸起;1125、第一抵接部;113、敲击模块;120、门板本体;121、薄板结构;1211、孔洞;12111、第二防呆部;1213、第一防呆部;1214、第二弯折部;1215、第四通孔;122、第三固定座;1221、第一限位部;12211、第一弯折边;12212、第二弯折边;12213、第三防呆部;1222、安装座;12221、定位柱;12222、第三通孔;130、下端盖本体;131、底板;1311、第二抵接部;1312、第一安装部;1313、固定板;13131、第五凹陷部;13132、第二卡接缺口;13133、第二安装部;13133a、第二安装孔;1314、第三卡接凸起;1316、第三侧壁;1317、第二平台;140、门胆;141、凸起部;1411、第一凹陷部;14111、第三卡槽;150、第一侧饰条;160、第二侧饰条;170、第一侧挤出条;180、第二侧挤出条;190、第二延伸部;200、显示屏组件;210、支架本体;211、第一扩展支架;2111、第五抵接部;212、固定支架;2121、第六抵接部;2122、第七抵接部;2123、第九抵接部;2124、第一安装结构;2125、第三凹槽;2126、第二安装结构;213、第二扩展支架;2131、第八抵接部;214、卡接结构;2141、卡入部;2142、第二限位部;2143、第一卡接结构;2144、第二卡接结构;2145、第三卡接结构;215、第三抵接部;216、第四抵接部;217、第三安装部;218、连接结构;2181、第一连接部;2182、第二连接部;219、让位部;220、显示屏;230、透明面板;240、第二控制板;250、人体感应模块;
75.300、安装结构本体;310、外罩本体;311、第二凹陷部;3111、第一通槽;312、第一衔接部;313、第一延伸部;314、第二衔接部;320、固定座本体;321、第二通槽;322、第一卡扣结构;323、第十抵接部;324、第十一抵接部;325、第三凹陷部;326、第十二抵接部;327、第二卡扣结构;328、第一承接部;
76.400、湿区盒;410、保湿膜本体;411、纤维孔;412、第一保湿膜盖板;4121、第一卡槽;4122、第二卡槽;4123、第十三抵接部;4124、第十五抵接部;413、第二保湿膜盖板;4131、第四卡接凸起;4132、第二卡扣;420、第一盒体;430、第二搁板;431、安装槽;4311、第一卡扣;440、第三容腔;441、第三卡扣结构;4411、扣接部;4412、第二承接部;442、第一透气孔;443、第三通槽;450、第四防呆部;460、第三安装孔;
77.500、搁架;510、第六卡接凸起;
78.600、储物盒;610、第二盒体;611、第四安装结构;6111、第四卡槽;612、第一容腔;6121、缺口;613、拉手;614、轴孔;620、盒盖;621、第五安装结构;6211、第五卡槽;622、橡胶件;623、连接轴;624、第一侧壁;625、第二侧壁;626、第四安装孔;627、第二容腔;630、开关检测组件;631、磁敏开关;632、磁块;640、第一固定座;641、第一凹槽;6411、第四卡扣结构;64111、第三卡扣;64112、第十六抵接部;6412、第十七抵接部;642、第四卡扣;6421、第五卡接凸起;6422、第三承接部;643、第四通槽;650、锁紧结构;651、卡柱;652、卡爪;
79.700、自动开门装置;71、罩壳;711、第五连接部;7111、第二锁槽;712、第三锁舌;713、连接座;714、第一固定孔;715、第五通孔;716、第四凹槽;717、发声孔;72、基座;721、第三连接部;7211、第二锁舌;7212、第一锁槽;722、胶帽;723、推杆;724、第一控制板;725、喇叭;726、第五凹槽;727、第二固定座;733、第一放置区;734、第二放置区;
80.800、铰链盖;810、第四连接部;8101、第一锁舌;8102、第二固定孔;811、第三固定孔;812、第三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81.为了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文描述的发明,阐述以下实施例。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82.实施例1
83.本发明提供一种敲击自动开门冰箱,如图1、图12所示,包括冰箱本体10,冰箱本体10包括冰箱箱体101及与冰箱箱体101相枢接的门体,冰箱箱体101顶部或底部设有自动开门装置700;至少一门体设有敲击模块113;其中,
84.敲击模块113感应对应设置的门体上的振动信号并发送至与敲击模块113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控制自动开门装置700通电执行自动开门。敲击模块113包括敲击传感器,可接受用户敲击门体所产生的振动。与敲击模块113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可设置于敲击模块113内或单独设置于门体上,以接受敲击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振动信息,并判断是否是预设定的敲击振动,若是预设定的敲击振动,将敲击信号发送至与自动开门装置700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板124,第一控制板124发出指令使自动开门装置700执行自动开门;若不是预设定的敲击振动,自动开门装置700不作出响应。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至少一门体一端盖设有用以容纳敲击模块113的第二凹槽1113,以便于装卸敲击模块113。
8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冰箱为双开门,自动开门装置700包括两开门执行装置,配置于执行自动开门;还包括基座72,用以容置开门执行装置,固定安装于冰箱箱体101的一端。基座72沿两开门执行装置布设方向的两侧还分别包括一连接组件,基座72通过两侧的连接组件分别与冰箱箱体101两侧的铰链盖800固定连接;自动开门时,两开门执行装置执行自动开门,以将家电两侧的门体顶出并脱离磁性密封。当自动开门装置700安装于箱体顶部或箱体底部时,自动开门装置700可固定于箱体表面或嵌入冰箱箱体内,但需要注意嵌入冰箱箱体后不影响自动开门装置700执行自动开门。开门执行装置可为任意一种开门执行装置,如机械类开门装置,利用电机驱动齿轮齿条推动冰箱本体10的门体;如电磁开门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推动铁芯往冰箱的门体方向运动。基座72为沿一方向延伸的壳体,基座7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冰箱的箱体的一端以实现自动开门装置700的初步固定,基座72配置于容置开门执行装置,以使得自动开门装置700形成一独立的自动开门装置700。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自动开门装置7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控制板724,当仅包括一个第一控制板724时,通过该第一控制板724分别配置两个开门执行装置执行自动开门,该情况下,可缩小整体自动开门装置700的体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独立控制,也为了维修方便,自动开门装置700包括两个第一控制板724,两个第一控制板724分别用于独立控制两开门执行装置。两门体分别设有一敲击模块113,每一敲击模块113分别电性连接有一控制板,敲击模块113感应敲击对应设置的门体上的振动信号并发送至与敲击模块113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控制对应设置的门体的打开,以独立触发对应设置的开门执行装置,即用户敲击单一设有敲击模块113的门体,自动开门装置700打开对应设置的一门体。应当理解,不同门体感应敲击震动的能力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振动传感器实现不同门体的对应感知,例如,敲击左侧门体时,敲击引起的振动不足以被右侧门体中振动传感器的捕捉,从而无法触发右侧自动开门;还应当理解,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通过配置一计时单元,分别记录振动信号捕捉的时间,通过比较时间先后,判定振动来源,例如,判定先捕捉到振动信号的门体为当前所需执行自动开门的门体;更应当理解,在又一实施例中,还可配
置其他信号作为确认执行自动开门的信号源,例如,采用包括但不限于语音信号、第二次敲击信号、触控信号等作为确认执行自动开门的信号源。
87.自动开门装置700与铰链盖800可单独设置,但单独设置时,冰箱箱体上承载多个部件,布局凌乱,用户体验差。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可将铰链盖800与自动开门装置700组装成一结构,但不同型号的冰箱具有不同的箱体宽度,为了提升本实施例中自动开门装置700的普适性,针对同一自动开门装置700仅需新开左右铰链盖800与自动开门装置700配合,以便于在不同宽度系列冰箱上直接进行安装、使用,无需改动冰箱原有的电路。
88.此时,如图2至图6所示,铰链盖800上至少包括若干个第三固定孔811,固定件如螺丝等置入第三固定孔811以将铰链盖800固定于冰箱的箱体的一侧。当冰箱为双门冰箱时,两个铰链盖800分别固定于冰箱的箱体一端的左右两侧。当两个铰链盖800固定后,将自动开门装置700置入两个铰链盖800之间,基座72通过两侧的连接组件分别与冰箱箱体两侧的铰链盖800固定连接,即铰链盖800通过基座72沿两个开门执行装置布设方向的两侧的两连接组件与基座72固定连接,使得冰箱两侧的铰链盖通过该连接组件分别固定连接至基座72的两相对侧,该连接组件为卡接结构、螺接结构等本领域常见的固定链接结构。此时,针对不同型号的冰箱,仅需新开加工成本低的铰链盖800。
89.自动开门时,在第一控制板724作用下,控制两个开门执行装置执行自动开门,以将冰箱两侧的门体顶出并脱离磁性密封。
90.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基座72长期使用落灰、进水、噪音过大等,自动开门装置700还包括与基座72相扣合的罩壳71,基座72与罩壳71之间形成有容置开门执行装置的安装空间,基座72与罩壳71一体成型或装配成型。当基座72与罩壳71一体成型时,即包含开门执行装置的自动开门装置700不可拆卸,开门执行装置运动过程中不会造成基座72、罩壳71的偏移或运动。优选地,基座72与罩壳71装配成型,此时,若开门执行装置发生损坏,便于维修。
91.罩壳71轮廓大于基座72轮廓,以使得罩壳71与基座72之间形成间隙;或者罩壳71轮廓与基座72轮廓相一致。具体地,罩壳71的轮廓大小与基座72的轮廓大小相匹配或罩壳71的轮廓大小大于基座72的轮廓大小,以使得罩壳71与基座72形成封闭空间或半开放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71的轮廓大小按照基座72的轮廓大小来设置,以使得罩壳71与基座72扣合后形成一封闭结构(不考虑供开门执行装置推杆723运动的第五通孔715);该情况下,罩壳71、基座72形成了较好的密闭空间,隔音效果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罩壳71与基座72之间存在至少一间隙,该间隙用于为自动开门装置散热。具体地,罩壳71的轮廓大小不按照基座72的轮廓大小设置且罩壳71轮廓大于基座72轮廓,罩壳71覆盖基座72所在区域以在罩壳71与基座72之间形成若干个间隙,便于自动开门装置散热。
92.罩壳71上靠近冰箱的门体的一侧还包括连接座713,该连接座713卡入基座72上的第五凹槽726,连接座713可设置于罩壳71靠近冰箱的门体侧的边沿,优选,设置于该边沿的中心,以配合第二锁槽7111、第二锁舌7211将罩壳71扣合在基座72上。
93.罩壳71上远离冰箱的门体的一侧边沿还分布有若干个第六凹陷部,第六凹陷部从罩壳71上往冰箱的箱体内凹陷,该若干个第六凹陷部对应于基座72上的若干个第二固定座727,该第六凹陷部中还包括第一固定孔714,固定件如螺丝等置入第一固定孔714以将罩壳71固定于基座72上。
94.如图2至图6所示,连接组件为从基座72沿两个开门执行装置布设方向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三连接部721,第三连接部721至少包括第一锁槽7212,第一锁槽7212与铰链盖800上第四连接部810的第一锁舌8101相匹配,以将第三连接部721通过第一锁槽7212固定于第四连接部810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721至少包括第一锁舌8101,第一锁舌8101与铰链盖800上第四连接部810的第一锁槽7212相匹配,以将第三连接部721通过第一锁舌8101固定于第四连接部810一侧。即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721、第四连接部810通过锁槽与锁舌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而锁舌、锁槽的具体位置并不进行限定,只要两者匹配能实现固定连接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槽7212为空心槽,第一锁舌8101为凸块,空心槽、凸块可为任意形状,仅需实现凸块卡入空心槽且凸块不会轻易呈空心槽脱离,以将基座72的第三连接部721固定于铰链盖800的第四连接部810的下方。
9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810上还包括第二固定孔8102,固定件如螺丝等置入第二固定孔8102以将铰链盖800固定安装于冰箱箱体。
9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三连接部721还包括第二锁舌7211,第二锁舌7211与罩壳71上第五连接部711的第二锁槽7111相匹配,以将罩壳71固定于基座72上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721还包括第二锁槽7111,第二锁槽7111与罩壳71上第五连接部711的第二锁舌7211相匹配,以将罩壳71固定于基座72上方。即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721、第五连接部711通过锁槽与锁舌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而锁舌、锁槽的具体位置并不进行限定,只要两者匹配能实现固定连接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舌7211为从第三连接部721靠近冰箱的门体侧延伸出的舌状件,第二锁槽7111为罩壳71的边侧的凹槽,该凹槽从罩壳71的边侧往靠近基座72中心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锁舌7211插入第二锁槽7111内以将罩壳71固定于基座72上。应当理解,第二锁舌7211、第二锁槽7111可为其他可匹配的一对锁件。
97.如图2所示,罩壳71靠近冰箱的箱体一侧还包括第三锁舌712,第三锁舌712从罩壳71上往靠近冰箱的箱体处弯折延伸以形成一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用于与铰链盖800上的第三锁槽812相匹配,以将罩壳71固定连接于铰链盖800上。该弯折结构从罩壳71处往冰箱箱体内延伸以形成第一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的末端沿基座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臂,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大致成l型,第二延伸臂的末端还包括往冰箱箱体方向延伸的第三延伸臂,第三延伸臂可容置于第三锁槽812内,且第三延伸臂的一侧可抵接第三锁槽812内壁。第三锁槽812可为任意形状的空心槽,仅需能容置且限制第三延伸臂即可。
98.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71远离冰箱的门体中心的的两侧还分别包括一第四凹槽716,两铰链盖800的部分分别嵌入第四凹槽716,以使得两铰链盖800与所述自动开门装置700形成相一致的整体结构。如图2-3所示,罩壳71的两侧分别包括第四凹槽716,第四凹槽716往罩壳71的中心凹陷,第四凹槽716的大小用于容纳铰链盖800的第四连接部810,以使得两铰链盖800与所述自动开门装置700形成相一致的整体结构。
99.在一些实施例中,罩壳71靠近冰箱的门体的一侧包括若干个发声孔717,发声孔717用于向用户传递声音。当基座72上包括喇叭725时,发声孔717靠近喇叭725所在的位置进行设置,以最大化传声效率。罩壳71靠近冰箱的门体的一侧还包括第五通孔715,当冰箱为双开门冰箱时,罩壳71包括两个第五通孔715,第五通孔715为任意形状,优选为圆形,基座72内两开门执行装置的推杆723通过在第五通孔715内运动以打开冰箱门体。
100.在布设基座72位置时,基座72仅需要设置在冰箱箱体一端(冰箱箱体顶部或冰箱箱体底部)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双开门装置本体的推杆723初始距离冰箱门体一段距离时,为了缩短自动双开门装置本体上推杆723的运动空间,提高开门效率,基座72紧贴靠近冰箱的门体一侧的冰箱箱体的边沿设置,以使得推杆723仅需运动较小的行程即能抵触冰箱的门体。此外,若自动双开门装置本体的推杆723初始抵触冰箱门体但抵触力不足以使得冰箱门体脱离磁性密封时,基座72紧贴靠近冰箱的门体一侧的冰箱的箱体的边沿设置可节约推杆723的加工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杆723的末端还包括胶帽722,以在推杆723撞击冰箱门体时保护冰箱门体。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72包括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第一放置区733用于放置一第一控制板724,第二放置区734用于放置一第一控制板724;两第一控制板724位于两开门执行装置的同一侧或不同侧。如图4所示,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位于两开门执行装置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位于两开门执行装置的不同侧,例如,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位于基座72的两侧,两开门执行装置位于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之间,该情况下,当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设置喇叭725时,便于收录更广的声音或往更广的范围发出声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放置区733、第二放置区734可为一个区域,此时,可减小基座72的大小。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72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未图示),该支撑结构用于将喇叭725固定于基座72上。支撑结构设置于冰箱的箱体上的任意位置,为了保证传声效果,支撑结构优选设置于冰箱的箱体靠近冰箱的门体的一侧。优选地,基座72的两侧分别包括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用于将两个喇叭725(一个喇叭)固定于基座72的两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支撑结构分别与基座72倾斜设置,以将喇叭和/倾斜固定于基座,通过倾斜设置,以使得喇叭725传递更远范围的声音。
103.如图1、图21、图22所示,一门体为设有显示屏220的显示屏门102。进一步地,对于给予用户高端交互视觉感受的大尺寸显示屏220,显示屏220占据显示屏门102大部分空间,使得显示屏门102内部空余空间不足,不便于将敲击模块113安装于显示屏门102内部。例如,对于具有15.6寸或21寸大尺寸显示屏220的显示屏门102,显示屏220及用于安装显示屏220的支架本体210大幅度占据显示屏门102纵向空间,若在显示屏门102内部设置用以容纳敲击模块113的结构,会导致显示屏门102纵向尺寸或厚度增大,造成成本浪费,且影响显示屏门102的整体美观度,进而将敲击模块113设置于显示屏门102的上端盖本体110内,敲击模块113与大尺寸显示屏220的设置则互不干扰,敲击模块113的设置不会影响显示屏门102的整体尺寸。上端盖本体110包括第一盖体111、固定于第一盖体111顶部的第二盖体112。如图7所示,第一盖体111设有用以容纳接线端子、敲击模块113的第二凹槽1113,第二凹槽1113内设有供线束穿过的第五通槽11131;第一盖体111上还设有用以枢接于家电箱体的第一通孔11151;显示屏门102的显示屏组件200的线束穿过第五通槽11131后与接线端子相连,冰箱箱体101内线束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151、第五通槽11131后与接线端子相连。
10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冰箱箱体101内设有湿区盒400、干区盒;冰箱箱体101内胆壁设有分别与湿区盒400、干区盒相对应的传感器;其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对应设置的湿区盒400和/或干区盒的环境参数,将检测到的环境参数信息发送至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并显示于显示屏220上。
10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2所示,湿区盒400可拆卸连接有保湿膜本体410,保湿膜本体410面向湿区盒400的储物用容腔;保湿膜本体410包括若干保湿膜盖板,相邻两保湿膜盖板依次层叠以形成湿区盒400的保湿结构。
106.在一实施例中,保湿膜盖板为海绵层或硅滤膜,具有较好的吸水储水功能。保湿膜盖板周围环境空气湿度较大时,保湿膜盖板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当周围环境干燥,湿度小于保湿膜盖板自身含有水分时,保湿膜盖板相周围环境释放水分,以一定程度上调节湿区盒400的储物用容腔内的湿度。
10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相邻两保湿膜盖板相卡合或相卡扣,便于装卸,以依次层叠形成不同程度保湿性能的保湿膜本体。进一步地,保湿膜盖板呈平板结构,相邻两保湿膜盖板相紧靠。
10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保湿膜本体410还包括若干纤维孔411,以提供湿区盒400一定程度的通风性,避免湿区盒400因完全密封而导致湿区盒400所储存的瓜果蔬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挥发的水分积余过多,超过保湿膜本体410的吸水性能,导致湿区盒400的第一盒体420内水分过多,使第一盒体420内壁或瓜果蔬菜表面形成凝集水,不利于瓜果蔬菜的储存。此外,完全密封的储物容腔也会导致瓜果蔬菜存放时释放的乙烯积余过多,造成瓜果蔬菜的腐烂。
109.进一步地,若干纤维孔411大小可不相同,但整体保湿膜本体410各部位的通风性能均一,以均匀通风。
11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保湿膜盖板的数目为两个,保湿膜本体410包括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内嵌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内。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若干第一纤维孔与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的若干第二纤维孔一一位置相对应且相通,以形成纤维孔411。
111.在一实施例中,保湿膜盖板一体成型有卡接结构,以使相邻两保湿膜盖板可拆卸连接。
112.进一步地,如图9、图10、图11所示,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湿区盒400的第一盒体420方向延伸有侧壁结构;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伸入湿区盒400的第二搁板430的安装槽431内,并与安装槽431内壁相卡扣连接。具体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周侧均设有侧壁,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周侧的侧壁外壁紧靠于第二搁板430的安装槽431内壁上。
113.进一步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设有第一卡槽4121,以与安装槽431设有的第一卡扣4311相卡扣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431两相对的侧壁内壁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扣4311,两第一卡扣4311形成相对的卡扣力,第一卡扣4311扣入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卡槽4121内,以卡扣住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两侧,实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固定。进一步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同一侧壁设有的第一卡槽4121的数目为若干个,提高卡扣力度。
11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2所示,第二保湿膜盖板413朝向的第一盒体420方向延伸有侧壁结构;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相卡接。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外壁紧靠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内壁,以使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内嵌入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内,被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内壁紧紧抵靠,以稳固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的固定。
115.进一步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设有第二卡槽4122,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
设有与第二卡槽4122相卡合的第四卡接凸起4131或相卡扣的第二卡扣413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一第四卡接凸起4131,两第四卡接凸起4131形成相对的卡接力,第四卡接凸起4131卡入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卡槽4122内,实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与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的卡接。进一步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同一侧壁设有的第二卡槽4122的数目为若干个,第二保湿膜盖板413设有的与第二卡槽4122位置相对应的第四卡接凸起4131的数目为若干个,以提高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与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之间卡接固定牢固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两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一第二卡扣4132,扣入第二卡槽4122内,实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与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的相卡扣。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两个相对的侧壁中,一侧壁设有两第四卡接凸起4131,另一侧壁设有两第二卡扣4132,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一侧壁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相卡合,另一侧壁与第一保湿膜盖板相卡扣,使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安装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一侧;一侧的卡扣安装使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固定牢固,另一侧卡合安装固定座第二保湿膜盖板413这一侧的同时便于脱卸。
11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设有用以抵接于安装槽431内壁的第十三抵接部4123。具体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各周侧均设有第十三抵接部4123,以提高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与安装槽431内壁的抵接面积,提高安装槽431对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固定牢固度。
11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设有用以抵接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内壁的第十四抵接部(图中未示出),以提高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的接触面积,使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内嵌入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后安装更稳固。
11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周侧沿第二搁板430外表面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有用以抵接第二搁板430外表面的第十五抵接部4124,以限制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第一盒体420方向的运动。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侧壁伸入第二搁板430设有的安装槽431内且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侧壁紧靠于安装槽431内壁,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第十五抵接部4124抵接于第二搁板430背向第一盒体420一侧的外表面。第十五抵接部4124限制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第一盒体420方向的运动,第一卡槽4121与第二搁板430的第一卡扣4311的卡扣固定限制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或背离第一盒体420方向的运动。
119.在一实施例中,保湿膜盖板包括具有保湿性的膜及将相邻保湿膜盖板可拆卸连接的卡接结构,进一步地,保湿膜盖板还包括固定框,固定框用以固定具有保湿性的膜,同时固定框设有卡接结构,以使相邻两保湿膜盖板层叠设置。具体地,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第一固定框朝向湿区盒400的第一盒体420方向延伸有侧壁结构,以伸入湿区盒400的第二搁板430的安装槽431内。第一固定框设有第一卡槽4121,以与安装槽431设有的第一卡扣4311相卡扣连接。第一固定框设有第二卡槽4122,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的第二固定框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卡槽4122相卡合的第四卡接凸起4131或相卡扣的第二卡扣4132,以使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相固定。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框设有用以抵接于安装槽431内壁的第十三抵接部4123,以提高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与安装槽431内壁的抵接面积,提高安装槽431对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的固定牢固度。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框设有用以抵接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内壁的第十四抵接部(图中未示出),以提高第二保湿膜盖板413侧壁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侧壁的接触面积,使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内嵌入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后安装更稳固。进
一步地,第一固定框周侧沿第二搁板430外表面所在平面方向延伸有用以抵接第二搁板430外表面的第十五抵接部4124,以限制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第一盒体420方向的运动。
120.安装保湿膜本体410时,可先将第一保湿膜盖板412安装于安装槽431内,再将第二保湿膜盖板413安装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朝向第一盒体420的一侧;也可先将第二保湿膜盖板412先安装于第一保湿膜盖板412上,形成保湿膜本体410,再将保湿膜本体410安装于安装槽431内。
121.应当理解,保湿膜本体410还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三保湿膜盖板、第四保湿膜盖板,第一保湿膜盖板412、第二保湿膜盖板413、第三保湿膜盖板、第四保湿膜盖板依次层叠设置。
12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湿区盒400与干区盒均为抽屉盒,以便于用户拿放物品。
123.进一步地,湿区盒400与干区盒一外壁分别内凹形成第三容腔440,第三容腔440开口端覆盖有盖板,盖板朝向对应设置的传感器;其中,
124.第三容腔440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442;盖板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
125.第三容腔440通过第一透气孔442收集第三容腔440所伸入的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自对应设置的第二透气孔溢出,使传感器通过感知对应设置的盖板周侧环境,以获取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内的当前环境参数。即湿区盒400与干区盒分别设有覆盖有盖板的第三容腔440。
126.以湿区盒400为例,如图7、图8所示。干区盒设有的第三容腔440与覆盖于第三容腔440上的结构与湿区盒400的湿区盒400的设有的第三容腔440与覆盖于第三容腔440上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湿区盒400储物区域内气体通过湿区盒400上的第一透气孔442进入对应设置的第三容腔440内后自第二透气孔溢出,使湿区盒400对应设置的传感器通过感知盖板周侧环境,以获取储物区域内的当前环境参数。第三容腔440伸入储物区域内,储物区域内的气体在流动时,部分气体必不可免会触碰到第三容腔440的外壁,进而会接触到第一透气孔442并从第一透气孔442中穿过进入第三容腔440内,使储物区域内的气体更容易通过第三容腔440设有的第一透气孔442进入第三容腔440内。
127.进一步地,第三容腔440侧壁设有若干透气用第三通槽443,以提高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进入第三容腔440内的速度与气体量。
128.在一实施例中,排布在盖板上的若干第二透气孔使自第二透气孔排出的气体覆盖与湿区盒400对应设置的传感器。若干第二透气孔在盖板上的分布均匀,第三容腔440内的气体持续从第二透气孔透出并一直将传感器外轮廓覆盖住,以使传感器中的传感器检测对象为湿区盒400的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而不受冰箱箱体101内其他区域的气体影响。
129.在一实施例中,湿区盒400外壁设有若干用以固定盖板的第三卡扣结构441,以快速装卸盖板。至少两第三卡扣结构441形成盖板相对或相反的卡扣力,以将盖板扣压于湿区盒400上,盖板设有与第三卡扣结构441相卡扣的卡槽或卡扣结构。盖板覆盖第三容腔440后,盖板与第三容腔440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密封性的空间,由于第三容腔440伸入湿区盒400的储物区域内,储物区域内的气体进入第三容腔440比湿区盒400外的气体进入第三容腔440容易,进而使第三容腔440内聚集储物区域内的气体后自盖板上第二透气孔中溢出,分散覆盖湿区盒400对应设置的传感器,以使传感器进行检测,进而获取湿区盒400储物区域
内的环境参数。
130.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结构441包括扣接部4411、第二承接部4412;扣接部4411用以与盖板设有的卡扣结构或卡槽相卡扣;第二承接部4412固定于第三容腔440内,扣接部4411连接于第二承接部4412的一端。
1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结构441设置于湿区盒400的外壁,若干第三卡扣结构441分布于第三容腔440周侧,至少两第三卡扣结构441形成相对的卡扣力,形成相对卡扣力的第三卡扣结构441的扣接部4411相向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两第三卡扣结构441形成相反的卡扣力,形成相反卡扣力的第三卡扣结构441的扣接部4411相背设置。盖板设有与第三卡扣结构441相匹配的卡槽或卡扣结构,第三卡扣结构441扣住卡槽或卡扣结构,将盖板固定于湿区盒400上,且盖板朝向第三容腔440的一侧伸入第三容腔440内。
1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结构441设置于第三容腔440内。至少两第三卡扣结构441形成相对的卡扣力,形成相对卡扣力的第三卡扣结构441的扣接部4411相向设置;或,至少两第三卡扣结构441形成相反的卡扣力,形成相反卡扣力的第三卡扣结构441的扣接部4411相背设置。将盖板固定于湿区盒400上,且盖板朝向第三容腔440的一侧伸入第三容腔440内。
133.进一步地,第三容腔440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两第三卡扣结构441,位于第三容腔440两侧的第三卡扣结构441位置相对设置,以提高卡扣力度。
134.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通槽443两侧分别连接于一第二承接部4412外壁上。通过第二承接部4412将第三容腔440的背离储物区域的内壁与第三容腔440周侧侧壁相连,且提高了第三通槽443长度,提高了储物区域内气体通过第三通槽443进入第三容腔440内的速度与气体量。
135.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容腔440内壁设有安装台444;盖板朝向第三容腔440的一侧外壁抵靠于安装台444,盖板背离第三容腔440的一侧封闭第三容腔440。第三卡扣结构441卡扣住盖板设有的相匹配的卡扣结构或卡槽,使盖板朝向第三容腔440的一侧外壁抵靠于安装台444。在一实施例中,盖板朝向第三容腔440的一侧外壁抵靠于安装台444后,盖板背离第三容腔440的一侧外壁与湿区盒400的外壁齐平,使湿区盒400表面平整美观。
1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湿区盒400设有用以指示盖板安装方向的第四防呆部450。进一步地,第四防呆部450设置于第三容腔440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容腔440设有的若干第一透气孔442排布形成特定图案,形成指示作用,以构成第四防呆部。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容腔440设有标志,以构成第四防呆部。进一步地,第四防呆部为呈三角形的图标,以指示盖板安装方向。
1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湿区盒400设有一用以固定盖板一端的第三安装孔460。盖板一端凸设有一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丝与第三安装孔460的连接固定于湿区盒400外壁上。盖板通过第三卡扣结构441固定后,再通过螺丝进行加固,固定稳固的同时,装卸时,仅需拧一处的螺丝即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装卸时间。
138.在一实施例中,湿区盒400包括设有储物区域的第一盒体420,第三卡扣结构441、第一透气孔442设于第一盒体420外壁上。湿区盒400还包括第二搁板430,第二搁板430设置于第一盒体420的开口端,一定程度上密封第一盒体420的储物区域。
139.湿区盒400为抽屉式,拿放物品时需抽拉湿区盒400,湿区盒400相对冰箱箱体内壁
运动,将传感器设置于冰箱箱体内壁上,而不将传感器直接设置于湿区盒400上,以免抽拉湿区盒400时,因在湿区盒400上安装传感器所携带的必须的线束影响湿区盒400的运动。
140.如图1所示,冰箱箱体101内还设有若干储物区域,至少两储物区域分别配置一传感器,以检测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的环境参数,并将所检测到的环境参数信息发送至与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于显示屏220推送储物导向信息给用户。进一步地,每一储物区域均配置有一传感器,以对储物区域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各个储物区域之间相对独立,每个储物区域配置一个传感器,对每个储物区域内的环境参数进行检测,以便于对不同储物区域用以放置的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储存。
141.在一实施例中,冰箱箱体101设有若干第一搁板1011,以横向分隔冰箱箱体101形成若干储物区域;传感器设置于冰箱箱体101的内胆上。进一步地,若干储物区域均设置于冷藏室内,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具体地,冰箱箱体101包括两个第一搁板1011,第一搁板1011两侧分别搁置于冰箱箱体101的内胆外壁设有的搁架上,横向分隔冰箱箱体101形成纵向依次排列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储物区域,即包括由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第一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第三储物区域,三个储物区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对于风冷冰箱,在一实施例中,冷风出口设置于冰箱箱体101的顶部,冷风自上而下吹过,依次吹过第一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第三储物区域,随着冷风口排出的冷风的流动,冷风与冰箱箱体101内的气体进行热传导而被升温,冷风传至第三储物区域时,冷风温度低于冷风刚传至第一储物区域时的温度,即一定程度上,第一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第三储物区域的温度并不相同,均在差异,自上而下温度呈一温度阶梯,依次增加。通过分别设于第一储物区域、第二储物区域、第三储物区域的传感器检测相应储物区域内的温度,获得相应储物区域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板,控制板配置储物导向指令,以指示用户如何对应三个储物区域进行分类储存。
142.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湿传感器,以感知湿区盒400内储物区域内的温度、湿度或同时获取温度与湿度情况。
143.进一步地,如图32至图34所示,传感器还包括用以安装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本体300;安装结构本体300包括外罩本体310、用以固定传感器的固定座本体320;外罩本体310覆盖于固定座本体320外侧;其中,
144.外罩本体310设有呈半透明或完全透明的显示部,显示部内凹形成第二凹陷部311;第二凹陷部311截面呈弧形,形成凹透镜结构,以呈现固定座本体320缩小的像;凹透镜结构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线通过凹球面透镜发生偏折后,光线发散,成为发散光线,不可能形成实性焦点。凹透镜结构所成的像总是小于物体的、直立的虚像。显示部设有的呈弧形凹面的第二凹陷部311,给用户产生关于外罩本体310所覆盖的固定座本体320的尺寸变小的视觉效果,将外侧安装于外罩本体310的固定座本体320安装于家电内,便于查看固定座本体320的同时,不会与家电其他结构产生视觉冲突,即不会破坏家电箱体的整体性,给用户温和的视觉的体验。
145.安装结构本体300设有通槽,以向安装结构本体300远离传感器的一侧壁外局部暴露传感器,以使传感器用过通槽接触外界,使得传感器通过通槽感知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的环境,进行检测。进一步地,传感器紧靠于通槽,使传感器能够快速通过通槽感知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的环境。
146.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结构本体300为塑料件,轻便易加工,有一定的弹性。
147.在一实施例中,外罩本体310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固定于固定座本体320远离传感器的一侧外表面。外罩本体310与固定座本体320呈一体结构,省去卡扣连接结构或其他连接结构。
148.在一实施例中,外罩本体310与固定座本体320卡扣连接。卡扣连接便于拆卸,根据用户需求,可自行选择是否安装上外罩本体310。
149.为了产生对称缩小显示的效果,减免不同部位缩小显示程度的不同带给用户不美好的视觉体验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第二凹陷部311呈中心对称结构。具体地,第二凹陷部311外侧边缘轮廓呈椭圆形或圆形,轮廓拐角圆润。优选地,第二凹陷部311外侧边缘轮廓呈椭圆形,椭圆形长轴方向更多的对外显露固定座本体的结构。
1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通槽包括分别设置于外罩本体310上、固定座本体320上的第一通槽3111、第二通槽321;第一通槽3111与第二通槽321相通。第一通槽3111外轮廓覆盖第二通槽321外轮廓,即第一通槽3111与第二通槽321位置相对应,形状大小均一致,使安装结构本体300可以暴露传感器的同时外观整齐。第二通槽321背离第一通槽3111的一侧外轮廓紧靠于传感器,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明度。通常传感器呈圆柱形,第一通槽3111、第二通槽321呈长形,以将固定于固定座本体320内侧的传感器暴露在外,以便感应对应设置的储物区域的环境参数变化情况。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通槽3111设置于第二凹陷部311上,当第二凹陷部311缩小显示视觉效果抓住用户视野同时凸显第一通槽3111所暴露的传感器部分。
151.为了保证第二凹陷部311的对称显示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第一通槽3111的对称轴与第二凹陷部311的对称轴重合,避免因第一通槽3111的开设影响第二凹陷部311的对称效果,进而影响第二凹陷部311的显示效果。
15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311外表面与第一通槽3111周侧连接处设有第一衔接部312,呈坡面,坡面倾斜朝向第一通槽3111,第一衔接部312的设置,给用户提供了过渡面,进一步扩大第一通槽3111显露出固定座本体的显露范围;同时使外罩本体310轮廓分明。
153.在一实施例中,外罩本体310为半透明部件或完全透明部件,外罩本体310对其覆盖对象固定座本体320呈现完整结构显示效果,整体显示,更美观直接。
154.在一实施例中,外罩本体310外表面周侧设有第一延伸部313,呈坡面,倾斜朝向固定座本体。第一延伸部313朝向固定座本体320倾斜,以形成包裹固定座本体320的结构,以便外罩本体310能够完全将固定座本体320覆盖。
155.在一实施例中,外罩本体310外表面设有用以衔接第二凹陷部311与第一延伸部313的第二衔接部314,以减免第二凹陷部311与第一延伸部313直接连接,夹角过于尖锐,不易加工且容易划伤接触者。此外,使得外罩本体310外表面流线的线型柔和,不会出现突兀的尖角而影响触感;此外,第一延伸部313给予用户一种视觉过渡,外罩本体310轮廓分明,呈现温和的显示效果。
1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第二衔接部314与水平面相平行。第二衔接部314与两侧的第二凹陷部311、第一延伸部313相连接,第二衔接部314与两侧的第二凹陷部311、第一延伸部313的夹角均大于90
°
,减免尖锐的夹角的形成,进一步地使得外罩本体310外表面流线的线型柔和。
15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311内表面截面与外表面截面流线结构相同,以使外罩
本体310对称地呈现对固定座本体的缩小后的像。
15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图34所示,固定座本体320内壁设有若干第一卡扣结构322;至少两第一卡扣结构322卡扣方向相对,形成传感器相对的卡扣力卡住传感器两侧,以将传感器扣压于固定座本体320表面。
159.在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一卡扣结构322排布为两列,第二通槽321位于排布为两列的若干第一卡扣结构322之间。进一步地,第二通槽321紧靠于传感器。第一卡扣结构322卡扣传感器后,传感器与第二通槽321直接接触,以提高传感器对外界的感应灵敏度。进一步地,若干分别位于第二通槽321两侧的第一卡扣结构322卡扣力相对。其中,第二通槽321局部或全部面向传感器,以使传感器通过第二通槽321与第一通槽3111与接外界相通,以进行检测。
16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322数目为两个,以适当降低卡扣难度,便于装卸。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卡扣牢度,两第一卡扣结构322相交错设置,分别对传感器横向不同位置进行卡扣。实现对传感器横向不同位置的卡扣固定,提高了对传感器的固定牢度,且第一卡扣结构322的数目为两个,卡扣力度不太大,便于将传感器从两第一卡扣结构322卡扣作用下脱卸出来。同样,卡扣时,卡进难度也相对减小。
161.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外轮廓覆盖第二通槽321朝向传感器一侧的外轮廓,即第二通槽321完整直接地与传感器相面对,传感器与外界的接触面最大,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162.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传感器的固定牢度,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图34所示,固定座本体320内壁还设有若干第十抵接部323,以分别抵住传感器两侧外壁,若干第十抵接部323分别设置于第二通槽321设有第一卡扣结构322的两侧。第二通槽321两侧的第十抵接部323仅仅是限制传感器沿朝向或远离任一第十抵接部323方向的运动,但不会增加传感器的装卸难度。
163.为了简化固定座本体320结构及避免体积增大,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所示,第十抵接部323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通槽321两侧以分别对传感器两侧进行抵接。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传感器的固定牢度,两第十抵接部323相交错设置,以分别抵接传感器横向不同的部位。
16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图34所示,分别位于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卡扣结构322、第十抵接部323位置相对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卡扣结构322、第十抵接部323分别对传感器处于同一横向位置的两侧进行抵接,限制传感器沿朝向或远离抵接部位方向的运动。交错设置的两第一卡扣结构322对传感器不同横向位置的两侧进行卡扣,以进行固定。即两交错设置的第一卡扣结构322进行卡扣或脱卸时,保证卡扣牢度的同时,由于第一卡扣结构322数目不多,易于传感器的装卸;此外,由于一第十抵接部323与一第一卡扣结构322位置相对应,第十抵接部323与第一卡扣结构322协同作用,提高对传感器沿朝向或远离抵接部位方向的运动的限制力度。
165.为了提高第十抵接部323对传感器的抵接牢固度,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十抵接部323设有用以抵接传感器外壁的第十一抵接部324,第十一抵接部324朝向传感器一侧外轮廓完全抵接于传感器外壁。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为圆柱形,第十一抵接部324外表面为圆弧形,第十一抵接部324呈圆弧形的外轮廓完全抵接于传感器外壁,与呈圆柱形的传
感器相紧贴,以增加抵接接触面,提高抵接牢度。
16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十一抵接部324一侧与固定座本体320设有第二通槽321内壁相连,以提高对传感器靠近固定座本体320底部的抵接力。
16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图34所示,固定座本体320设有第三凹陷部325,以局部或全部容纳传感器朝向固定座本体320设有第二通槽321的内壁一侧外轮廓,第三凹陷部325周侧外轮廓对传感器外壁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为圆柱形,第三凹陷部325横截面呈圆弧形,以局部容纳传感器朝向固定座本体320设有第二通槽321的内壁一侧外轮廓。
168.在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位于第三凹陷部325内的外轮廓与第三凹陷部325轮廓相紧贴。即第三凹陷部325轮廓与其所需容纳的传感器部位的外轮廓相同,以使第三凹陷部325容纳传感器朝向固定座本体320设有第二通槽321的内壁一侧外轮廓时,传感器位于第三凹陷部325内的外轮廓与第三凹陷部325轮廓相紧贴,提高第三凹陷部325对传感器底部的固定牢度。
169.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槽321位于第三凹陷部325内,传感器紧靠于第三凹陷部325,即可以紧靠于第二通槽321。
170.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座本体320内侧设有若干第十二抵接部326,分别抵接传感器两侧,与形成相对卡扣力的至少两第一卡扣结构322构成传感器周侧的限位结构;若干第十二抵接部326的抵接方向与两第一卡扣结构322卡扣方向相垂直,以对传感器未被卡扣固定的两侧进行抵接,限制传感器沿朝向或远离第十二抵接部326方向的运动。
17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固定座本体320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3、图34所示,第十二抵接部326的数目为两个。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两第十二抵接部326对传感器相对应的两侧的抵接牢固度,在一实施例中,两第十二抵接部326交错设置于第二通槽321两侧,以对传感器两侧相交错的部位进行抵接。
172.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第一卡扣结构322多次卡扣或脱卸传感器时,如图34所示,第一卡扣结构322因多次外部作用力产生形变而发生损坏的概率,第一卡扣结构322底部设有与固定座本体320内壁相连的第一承接部328,第一承接部328厚度小于第一卡扣结构322厚度。卡扣或脱卸传感器时,第一承接部328厚度较小,降低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的难度,降低损坏概率,延长固定座本体320的使用寿命。
173.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一卡扣结构322对传感器的卡扣固定牢度,第一卡扣结构322内侧轮廓贴附于传感器外壁,增加了第一卡扣结构322与传感器之间的接触面,提高了卡扣固定牢度。
174.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于固定座本体320内侧的保护内罩(图中未示出),以使传感器隐藏于保护内罩与固定座本体320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175.进一步地,固定座本体320周侧设有若干与用以与保护内罩相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结构327,以在固定座本体320内侧安装时保护内罩,卡扣连接快捷,便于装卸,保护传感器并隐藏固定有传感器的固定座本体320。
17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固定座本体320朝向外罩本体310的外表面轮廓与外罩本体310的内侧局部轮廓相同,以使外罩本体310的内侧与固定座本体320朝向外罩本体310的外表面相紧贴。
177.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门102设有储物盒600,储物盒600包括第二盒体610、盒盖620;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可转动连接;其中,盒盖620与门胆140固定;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之间相对转动,以使得储物盒600在闭合状态时形成封闭的储物空间,以防止储存于储物盒600内的物品受串味影响而影响使用感。
17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盒体610内侧设有第一容腔612;第一容腔612一侧开口,开口朝向远离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的方向。第二盒体610相对盒盖620打开时,打开角度自远离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朝向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是逐渐减小的,将开口设置于远离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的方向,则开口位于打开角度最大的部位,便于拿放物品。
17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一容腔612靠近开口处的外壁内凹形成一缺口6121,以便于用户从缺口6121处拿住所储存的物品的一端,而取出物品。
18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第一容腔612靠近盒盖620的一侧壁朝向远离盒盖620的方向略微内凹,以形成收紧结构,以对储存于第一容腔612内的物品微微压紧,以防物品从第一容腔612内脱落。
18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盒盖620朝向第二盒体610的一侧内凹形成用以包围所述第一容腔612外壁的第二容腔627,以封闭开口。以使储物盒600具有相对密封的储存功能,避免串味。
18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储物盒600为方形结构;盒盖620三周侧分别延伸有第一侧壁624,盒盖620靠近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的一侧延伸有第二侧壁625。三个第一侧壁624与一个第二侧壁625形成第二容腔627的周侧侧壁。第一侧壁624抵靠于第二盒体610设有第一容腔612的内壁,第二侧壁625部分包围第一容腔612靠近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的外壁,第二侧壁625与第一容腔612的外壁、第二盒体610设有第一容腔612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以便使第二盒体610能够顺利相对于盒盖620进行转动或使盒盖620能够顺利相对于第二盒体610进行转动,避免转动时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外壁的不必要的碰触造成阻力。
18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盒盖620朝向第二盒体610的一侧壁设有若干用以防撞的橡胶件622。具体地,橡胶件622设置于盒盖620一侧壁远离盒盖620与第二盒体610枢接处的一端,当第二盒体610相对盒盖620转动至打开储物盒600,盒盖620设有橡胶件622的外壁远离第二盒体610的内壁,当闭合储物盒600,盒盖620设有橡胶件622的外壁靠近第二盒体610的内壁直至相碰触,由于橡胶件622,使盒盖620与第二盒体610相碰触时具有缓冲力,实现防撞。进一步地,盒盖620设有用以安装橡胶件622的第四安装孔626。具体地,第四安装孔626为螺纹孔,橡胶件622为橡胶包裹于螺丝的头部所形成,螺丝的螺纹部旋入第四安装孔626内实现安装。
184.在一实施例中,盒盖620两侧与门胆140侧壁卡扣连接(图中未示出)。具体地,门胆140的第一凹陷部1411侧壁设有第三卡槽14111,盒盖620两侧卡入门胆140的第三卡槽14111内,以实现安装,第二盒体610相对盒盖620转动,以将第二盒体610内的储物空间朝向用户,便于拿放物品。
18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储物盒600还包括锁紧结构650,以锁紧闭合时的储物盒600。以确保储物盒600闭合牢度,以防未使用储物盒600时,设有用以储物的第一容腔612
的第二盒体610在自身重力或储存物品重力下相对盒盖620转动,打开储物盒600,造成储存物品的脱落。
186.进一步地,锁紧结构650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上的卡柱651、卡爪652;卡柱651卡入卡爪652内以限制第二盒体610脱离盒盖620。在无外力打开储物盒600时,卡爪652限制住卡柱651,从而实现储物盒600的锁紧。当打开储物盒600时,用户使力下,第二盒体610的卡柱651从卡爪652内脱开,实现储物盒600的打开。
187.进一步地,锁紧结构650位于第二盒体610的开口端、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之间;且锁紧结构650靠近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转动连接处。实现锁紧储物盒600的同时,无需过大的外力即可打开储物盒600。
188.在一实施例中,储物盒600还包括开关检测组件630,检测储物盒600的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并发送至与开关检测组件630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记录储物盒600的开关次数,并显示于显示屏220上。进一步地,开关检测组件630与显示屏门102内设有的第二控制板240电性连接。显示屏门102设有供储物盒600的开关检测组件630的线束通过的孔洞,线束依次穿过显示屏门102的门胆140、门板本体120后,与设置于显示屏门102的门板本体120上的第二控制板240电性连接。
189.进一步地,开关检测组件630包括分别设置于盒盖620与第二盒体610上的磁敏开关631、磁块632;磁敏开关631、磁块632位置相对应。开关检测组件将检测到的储物盒600的打开或关闭的状态信息发送至与开关检测组件630电性连接的控制板,以进行计次。控制板可设置于储物盒600内或设置于储物盒600安装对象内。当第二盒体610相对于盒盖620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储物盒600时,连通或断开磁敏开关631与磁块632之间的磁力感应,以检测储物盒600打开或关闭的状态。开关检测组件630根据磁力感应变化检测到的储物盒600打开或关闭状态信息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接收的信息技术并反馈至用户可进行查看的信息端。进一步地,磁块632为钕铁硼磁块,磁性高,增加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之间的吸附力。
19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二盒体610设有用以固定磁块632的第四安装结构611。第四安装结构611设有用以卡装磁块632的第四卡槽6111。第四卡槽6111的开口方向不面向储物盒600安装后的磁块632的重力方向,以免磁块632固定不稳固。第四卡槽6111内壁抵靠于磁块632外壁,以稳固固定磁块632。进一步地,磁块632设置于第二盒体610远离盒盖620的一外壁上,不打开储物盒600即可装卸磁块632。
19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盒盖620设有用以固定第一固定座640的第五安装结构621,磁敏开关631固定于第一固定座640内,以将磁敏开关631固定于盒盖620上,磁块632固定于第二盒体610,随着储物盒600的打开或关闭,磁敏开关631与磁块632之间的距离增大或缩小,以连通或断开磁敏开关631与磁块632之间的磁力感应,实现开关状态的检测。进一步地,第五安装结构621设置于盒盖620远离第二盒体610的一外壁,不打开储物盒600即可装卸磁敏开关631。
192.进一步地,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固定座640设有用以卡住磁敏开关631的第四卡扣结构6411,以将磁敏开关631安装于储物盒600上。便于磁敏开关631的装卸,便于维修或更换。
193.在一实施例中,第四卡扣结构6411包括至少两形成相对卡扣力的第三卡扣64111。
具体地,第四卡扣结构641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卡扣64111,形成相对卡扣力,以将磁敏开关631扣压于第一凹槽641内壁上,实现对磁敏开关631的固定。
19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8、图19所示,第四卡扣结构6411包括第三卡扣64111与第十六抵接部64112;至少一第三卡扣64111卡扣住磁敏开关631一端,至少一第十六抵接部64112抵接住磁敏开关631相对的另一端。具体地,第四卡扣结构6411包括一第三卡扣64111与一第十六抵接部64112;第三卡扣64111与第十六抵接部64112位置相对应,第三卡扣64111呈弯折结构,卡扣住磁敏开关631一端,以限制磁敏开关631朝向第三卡扣64111的运动。第十六抵接部64112抵接住磁敏开关631相对的另一端,以限制磁敏开关631沿远离第十六抵接部64112方向的运动。通过第三卡扣64111与第十六抵接部64112,实现对磁敏开关631的固定。
19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640设有用以安装于储物盒600上的第四卡扣642。具体地,第一固定座640两侧分别设有一第四卡扣642,分别卡扣入一储物盒600设有的用以安装第一固定座640的第五卡槽6211内。第四卡扣642包括第五卡接凸起6421与第三承接部6422,第五卡接凸起6421通过第三承接部6422连接于第一固定座640侧壁上。第一固定座640设有第四通槽643,以包围第五卡接凸起6421周侧及包围第三承接部6422与第五卡接凸起6421相连的两侧壁,以降低第四卡扣642卡扣入第五卡槽6211内或从第五卡槽6211内脱卸出时第四卡扣642产生形变所受的阻力。进一步地,第五卡接凸起6421沿朝向第五卡槽6211的方向逐渐收窄,以便于卡扣入第五卡槽6211内。
19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640设有第一凹槽641,第四卡扣结构6411设置于第一凹槽641内,第四卡扣结构6411限制磁敏开关631脱离第一凹槽641,将磁敏开关631固定于第一凹槽641内,起到固定与保护磁敏开关631的作用。
197.进一步地,第一凹槽641还设有两用以分别抵接磁敏开关631未设有第四卡扣结构6411的两侧壁的第十七抵接部6412,以进一步固定磁敏开关631未设有第四卡扣结构6411的两侧壁。两第十七抵接部6412可相同可不同,具有抵接作用即可。
19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图17、图18所示,第五安装结构621为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卡槽6211的安装槽;第一固定座640两侧分别设有的第四卡扣642卡扣入一第五卡槽6211内,以将第一固定座640可拆卸连接于盒盖620设有的第五安装结构621内。
19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二盒体610设有轴孔614,盒盖620设有与连接轴623,以使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可转动连接。第二盒体610的轴孔614远离第二盒体610的开口端。
20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盒体610设有拉手613,以便着力打开储物盒600。
20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储物盒600为扁平状,占用空间小;储物盒600背离门胆140的一侧外轮廓位于门胆140的第一凹陷部1411内,以防止影响门体闭合冰箱箱体。
202.门胆140内凹形成第一凹陷部1411;储物盒600安装于第一凹陷部1411内壁上。储物盒600安装于第一凹陷部1411内壁上。具体地,储物盒600的盒盖620两端卡入门胆140的第一凹陷部1411内壁设有的第三卡槽14111内,以实现储物盒600的安装。
20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还包括搁架500,搁架500安装于第一凹陷部1411内壁上,搁架500设置于储物盒600上方。搁架500两侧分别设有第六卡接凸起510,以卡入门胆140的第三卡槽14111内。将储物盒600设置于搁架500的下方,由于打开储物盒600需借助第
二盒体610与盒盖620之间的转动,进而暴露出储物盒600内的储物空间,若将储物盒600设置于搁架500上方,则储物盒600安装位置过高,用户需要使用储物盒600时,第二盒体610与盒盖620之间的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储存物品掉落的现象。
20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屏门102包括发泡门体组件100、显示屏组件200;发泡门体组件100设有发泡层;显示屏组件200包括支架本体210、显示屏220、透明面板230、第二控制板240;显示屏220固定于支架本体210上,并与第二控制板240电性连接;透明面板230贴设于支架本体210一侧;其中,
205.支架本体210与发泡门体组件100尺寸相匹配,安装有所述显示屏220的支架本体210远离透明面板230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门板本体120的一侧。
206.如图21、图22所示,显示屏门102包括发泡门体组件100与显示屏组件200,显示屏组件200的支架本体210卡接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门板本体120的一侧。发泡门体组件100包括门板本体120、门胆140、门体门框架;门板本体120与门胆140相对设置,门胆140固定于靠近冰箱箱体101的一侧,并与门体门框架共同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设有发泡层,提供保温性能。
207.如图23、图24所示,门板本体120设有若干的第三固定座122,至少两第三固定座122分别位于支架本体210的两相对外壁外,与支架本体210的两相对外壁相抵靠,形成相对的抵靠力,以限制支架本体210其所在平面的一方向上晃动,实现对支架本体210两侧的定位预装。
208.门板本体120还包括一体成型的薄板结构121,薄板结构121为钣金件,薄板结构121呈长方形;第三固定座122设置于薄板结构121上;第三固定座122还包括安装座1222,第一限位部1221凸设于安装座1222上。第三固定座122的数目及在薄板结构121上的位置的设置依据支架本体210的尺寸而定,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支架本体210的预装。
209.如图28所示,第一限位部1221呈弯折结构,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方向朝向支架本体210相对应的安装部位,形成相对抵靠力的两第三固定座122的第一限位部1221弯折方向相对,以对支架本体210的两相对外侧进行限位。支架本体210的一侧壁伸入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结构与安装座1222表面形成的容腔内,限制住支架本体210一侧的三个表面,即,至少两形成相对抵靠力的第三固定座122的第一限位部1221分别卡住支架本体210两相对侧壁,以限制支架本体210在两个方向的移动,包括限制支架本体210在薄板结构121所在平面一方向的晃动及限制支架本体210朝向远离薄板结构121方向的运动。
210.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结构内壁完全抵住支架本体210远离薄板结构121一外壁,即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结构与安装座1222表面形成的容腔内壁紧贴于支架本体210远离薄板结构121一外壁,以牢牢限制住支架本体210沿远离薄板结构121方向移动。
211.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结构内壁与支架本体210外壁之间设有装配间隙,支架本体210可在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间沿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所在方向微微移动,支架本体210卡入第三固定座122的弯折结构内后,第三固定座122相对支架本体210的一侧内壁与支架本体210之间留有微小间距,以免第三固定座122与支架本体210紧贴而增加卡装难度,以便卡装。由于第三固定座122的弯折结构,将支架本体210两侧限制于第三固定座122的弯折结构内,仅仅存在左右微微移动,并不会影响定位预装。
212.如图23所示,薄板结构121设有孔洞1211;第一限位部1221伸入孔洞1211内,安装座1222连接于薄板结构121一外壁。安装座1222完全覆盖孔洞1211,以封闭孔洞1211,利于后续发泡,以免发泡溢料。进一步地,孔洞1211内轮廓的大小大于第一限位部1221外轮廓的大小,以使第一限位部1221能够顺利伸入孔洞1211内。安装座1222设有若干第三通孔12222,薄板结构121设有与第三通孔12222位置相对应的第四通孔1215,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铆钉依次穿过第四通孔1215、第三通孔12222将第三固定座122连接于薄板结构121上。在又一实施例中,通过螺钉依次穿过第四通孔1215、第三通孔12222将第三固定座122可拆卸地连接于薄板结构121上。
213.第三固定座122为塑料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对支架本体210的定好预装,且不易损坏。
214.如图23所示,若干第三固定座122呈两列排布;同一列的若干第三固定座122的第一限位部1221弯折方向相同,不同列的若干第三固定座122的第一限位部1221弯折方向相对。在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三固定座122成两列若干行排布,不同列的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若干第三固定座122排布规则,以对支架本体210进行定位预装。在又一实施例中,不同列的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纵向方向错位设置,可实现对支架本体210的定位预装,但由于若干第三固定座122排布不规则,略微不便于第三固定座122的安装。进一步地,若干第三固定座122成对设置于薄板结构121上。
21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3示,第三固定座122的数目为三对,两两相对分别设置于薄板结构121一表面的顶端、底端、顶端与底端之间,不同列的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分别对支架本体210的若干部位进行定位预装。
216.在一实施例中,若干第三固定座122所在列的方向与薄板结构121纵向方向平行;如图28所示,第一限位部1221呈“l”字型弯折,包括第一弯折边12211、第二弯折边12212,第一弯折边12211固定于安装座1222上,第一弯折边12211与第二弯折边12212相互垂直,第一弯折边12211与薄板结构121纵向方向平行,以使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的第一限位部1221限制支架本体210纵向移动及沿远离薄板结构121方向移动。
217.如图28所示,安装座1222设有定位柱12221,薄板结构121设有与定位柱12221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安装第三固定座122时,将定位柱12221对准并伸入相应的定位孔内,以实现第三固定座122与薄板结构121的定位预装,便于安装。
218.如图23所示,还包括分别固定于薄板结构121两侧的第一侧挤出条170、第二侧挤出条180;第一侧挤出条170外侧、第二侧挤出条180外侧分别与用以分别形成门体门框架两侧边框的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相连。第一侧挤出条170、第二侧挤出条180、分别卡接薄板结构121两端。
219.如图23、图24所示,薄板结构121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加厚的第二弯折部1214。在一实施例中,薄板结构121为钣金件,易于进行弯折加工,将薄板结构121两侧分别进行弯折后将弯折边贴合于薄板结构121远离支架本体210的一表面上。将薄板结构121两侧加厚,以具有一定的厚度,便于与第一侧挤出条170、第二侧挤出条180进行卡接,以免由于薄板结构121两侧厚度不够,增加了卡接对准难度。
220.由于第一侧挤出条170、第二侧挤出条180分别安装于进行弯折加厚处理的薄板结
构121两侧,若第一侧挤出条170或第二侧挤出条180与薄板结构121的固定连接处在薄板结构121弯折边所在处,则这一侧的第二弯折部1214需设有用以让位安装的第二缺口;若两侧的第一侧挤出条170和第二侧挤出条180与薄板结构121的固定连接处均在薄板结构121相应的弯折边所在处,则两侧的第二弯折部1214需均设有用以让位安装的第二缺口。即至少一侧的第二弯折部1214设有用以让位安装的第二缺口。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挤出条170和/或第二侧挤出条180与薄板结构121通过铆钉连接,铆钉从支架本体210所在侧伸入相应通孔内后固定,铆钉在远离支架本体210的一端直径会有所增加,为了避免薄板结构121两侧的弯折边阻挡了铆钉固定后直径增加,第二缺口的大小以不影响铆钉固定时的局部部位的直径增大为准。
221.如图23所示,第一侧饰条150卡住第一侧挤出条170,以限制第一侧挤出条170前后移动。第二侧饰条160卡住第二侧挤出条180,以限制第二侧挤出条180的前后移动。
222.如图23所示,第一侧挤出条170、第二侧挤出条180均为不对称结构,用以防呆,以便安装人员安装时确认安装于门板本体120的哪一侧。
223.如图23、图24所示,薄板结构121设有用以指示安装方向的第一防呆部1213,用以区分薄板结构121的顶端或底端方向和/或用以区分薄板结构121的正面或反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呆部1213为一三角形图形,三角形的尖角用以指示薄板结构121的顶端或底端方向,三角形图形所在面用以指示薄板结构121的正面或反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呆部1213为三角形孔洞,三角形的尖角用以指示薄板结构121的顶端或底端方向,但不具有指示薄板结构121的正面或反面的作用。
224.如图23所示,孔洞1211设有用以指示第三固定座122安装方向的第二防呆部12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21呈弯折结构,第二防呆部12111用以指示第三固定座122安装时第一限位部1221弯折结构弯折方向朝向,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防呆部12111为孔洞1211内的一拐角结构,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所对应的两孔洞1211内的拐角结构位置相对,以指示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固定座122的弯折结构弯折方向相对朝向。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1221设有与第二防呆部12111相对应的第三防呆部12213,第三防呆部12213形状结果与第二防呆部12111相同,即为第一限位部1221上的拐角结构,第一限位部1221上的拐角结构与孔洞1211上的拐角结构相匹配,以指示第三固定座122相对于相应的孔洞1211的安装方向。
2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支架本体210为框体结构,显示屏220固定于支架本体210的框体内。
226.进一步地,支架本体210包括固定支架212、扩展支架;其中,
227.固定支架212为框体结构,显示屏组件200的显示屏220固定于固定支架212框体内;固定支架212与至少一扩展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匹配发泡门体组件100的安装结构。改变扩展支架数目和/或改变一个或若干个扩展支架尺寸以改变支架本体210尺寸。
228.应当理解,以上所述的发泡门体组件100的安装结构包括改变支架本体210的尺寸来形成不同用以配合发泡门体组件100的安装结构。
229.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相互拼接,易拆卸。
230.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无缝连接,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之间紧密相抵靠,不易出现晃动。以免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之间缝隙的存在,影响后续粘接
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
231.拼接方式包括横向拼接、纵向拼接或两者的组合。若干扩展支架彼此相同或不同;即若干扩展支架之间结构可相同可不同,尺寸可相同可不同,根据生产需求而定。
232.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扩展支架之间相互连接得一整体,再与固定支架212相连。
233.在一实施例中,若干扩展支架、固定支架212纵向依次拼接,改变其余任一或若干扩展支架的尺寸,和/或改变扩展支架数目,即可改变若干支架纵向依次拼接所形成的支架本体210的纵向尺寸。同理,可改变由若干扩展支架、固定支架212横向依次拼接所形成的的支架本体210的横向尺寸。在一实施例中,横向依次拼接连接与纵向依次拼接连接组合形成支架本体210,改变任一或若干扩展支架的尺寸,和/或改变扩展支架数目,即可改变支架本体210的纵向尺寸和/或纵向尺寸。即实际生产时,显示屏220尺寸不变,则固定支架212尺寸保持不变,无需重新生产;若需满足尺寸不同的门体需求,改变任一或若干扩展支架的尺寸,和/或改变扩展支架数目即可。且拼接连接,易拆卸,扩展支架结构简单,生产流程短,更换成本低,便于对支架本体210调节尺寸。
234.如图21所示,固定支架212与若干扩展支架朝向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的外轮廓处于同一平面;固定支架212与若干扩展支架背离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的外轮廓处于同一平面。即支架本体210的正反两面平整,利于支架本体210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门板本体120的相卡合及透明面板230与支架本体210间的粘接。在一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10朝向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的一外表面轮廓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外轮廓齐平,以平稳固定透明面板230。
235.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通过卡扣连接,通过卡扣与卡槽进行卡接,固定支架与扩展支架或若干扩展支架之间可拆卸。
236.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12与扩展支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支架与扩展支架或若干扩展支架之间固定连接,连接稳固。进一步地,紧固件为螺丝。
237.如图29、图30所示,相拼接连接的固定支架与扩展支架或若干扩展支架之间通过连接结构218固定连接,以形成呈稳固整体的支架本体210,便于后续门体的安装。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8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分别设置于相拼接连接的两支架的相对的一外壁上,第一连接部2181为定位凸起,第二连接部2182为限制第一连接部2181朝向至少四个方向运动的定位槽。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横截面均为梯形。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分别设有通孔,呈定位槽的第二连接部2182设有沿扩展支架延伸方向的侧壁以构成形成通孔的侧壁结构,进一步地,延伸的侧壁与扩展支架一表面齐平;通过螺丝沿面向或背向透明面板230的方向将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2181、第二连接部2182同时起到定位与固定的作用,且不影响支架本体210面向或背向透明面板230的一侧平整度。进一步地,呈定位凸起的第一连接部2181延期延伸方向逐渐扩大,呈定位槽的第二连接部2182远离或靠近门板本体一侧为开口,第一连接部2181从第二连接部2182开口处放入呈定位槽的第二连接部2182内,第一连接部2181不易从第二连接部2182内脱离,便于后续通过螺丝固定。在一实施例中,
238.进一步地,固定支架212与相连接的扩展支架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相抵接。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9、图31所示,固定支架212与相连接的扩展支架先通过抵接进行限位预装,
降低装配难度。进一步地,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相抵接。定位凸起沿其延伸方向逐渐收窄。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槽横截面、定位凸起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定位凸起的三角形尖角先伸入定位槽内,直至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的部位的外轮廓与定位槽内轮廓紧贴;由于定位凸起的三角形尖角体积小,可实现快速伸入定位槽,最终实现定位预装。定位槽内轮廓包裹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的外轮廓,以使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后,被牢牢固定,而不会左右晃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支架本体210包括三个纵向依次拼接连接的支架,即扩展支架数目为两个,包括第一扩展支架211、第二扩展支架213;即支架本体210包括纵向依次拼接连接的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显示屏220固定于呈框体结构的固定支架212内。增减第一扩展支架211和/或第二扩展支架213;或,改变第一扩展支架211和/或第二扩展支架213的尺寸,以改变支架本体210的纵向尺寸。进一步地,生产者可设置几种常规支架本体210的尺寸,即支架本体210包括向依次拼接连接的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或,支架本体210包括向依次拼接连接的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或,支架本体210包括向依次拼接连接的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或,支架本体210包括固定支架212。通过增减第一扩展支架211和/或第二扩展支架213,快速根据生产需求扩展支架本体210的尺寸。进一步地,第一扩展支架211、第二扩展支架213可相同可不相同。
2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9至图31所示,第一扩展支架211朝向固定支架212的外壁设有第五抵接部2111,第二扩展支架213朝向固定支架212的外壁设有第八抵接部2131,固定支架212两外壁设有分别与第五抵接部2111、第八抵接部2131相抵接的第六抵接部2121、第七抵接部2122。进一步地,第五抵接部2111、第八抵接部2131为定位凸起,呈三角形;第六抵接部2121、第七抵接部2122为分别与第五抵接部2111、第八抵接部2131相匹配的定位槽,呈三角形。
240.进一步地,支架本体210顶端和/或低端设有第三安装部217,第三安装部217设有安装孔,以与上端盖本体110和/或下端盖本体13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地将支架本体210固定于发泡门体组件100上,且稳固若干支架之间的拼接连接。如图26所示,第三安装部217设置于支架本体210底端,以与下端盖本体130固定连接。
241.如图21、图2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发泡门体组件100的门体门框架包括分别用以形成门体门框架顶端结构、底端结构的上端盖本体110、下端盖本体130;上端盖本体110、下端盖本体130分别压紧支架本体210的顶端与底端。
242.如图21、图2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12设有的第一弯折部1123,同时用以封闭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与第一盖体111之间的装配间隙,使透明面板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门体门框架之间形成密封结构,避免积尘。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1123两侧分别贴附于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内侧、第一盖体111的一侧。第一弯折部1123相对于支架本体210的一端设有第一抵接部1125,与支架本体210的一端相抵靠,以压紧支架本体210顶端。
2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下端盖本体130相对于支架本体210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抵接部1311,以压紧支架本体210的底端。
244.支架本体210与上端盖本体110、下端盖本体130相抵接,进一步地,通过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相抵接。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而被定位槽定位,以实现相邻两支架间的拼接连
接,或实现上端盖本体110、下端盖本体130分别对支架本体210顶端、底端的定位连接。
245.定位凸起沿其延伸方向逐渐收窄。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槽横截面、定位凸起横截面均为三角形,定位凸起的三角形尖角先伸入定位槽内,直至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的部位的外轮廓与定位槽内轮廓紧贴;由于定位凸起的三角形尖角体积小,可实现快速伸入定位槽,最终实现定位预装。
246.定位槽内轮廓包裹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的外轮廓,以使定位凸起伸入定位槽内后,被牢牢固定,而不会左右晃动。
247.如图2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部1311、第三抵接部215为定位槽,第一抵接部1125、第四抵接部216为定位凸起。将上端盖本体110的第一抵接部1125伸入支架本体210顶端的第三抵接部215内,将下端盖本体130的第二抵接部1311包裹支架本体210底端的第四抵接部216,对支架本体210的顶端、底端进行定位预装,限制支架本体210纵向运动。此外,由于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的配合,进一步也限制了支架本体210的横向运动。通过定位凸起卡入定位凹槽以进行抵靠,实现第一抵接部1125、第二抵接部1311分别对支架本体210顶端、底端的压紧,同时还要定位辅助安装作用,降低装配难度。第三安装部217凸设于支架本体210低端,第三安装部217伸入下端盖本体130相对应安装部位的凹槽内,通过螺钉依次穿过下端盖本体130安装部位的凹槽内的安装孔、第三安装部217上的安装孔,以将支架本体210与下端盖本体130固定连接,以限制支架本体210向下纵向运动。上端盖本体110的第一盖体111与门板本体120固定连接,支架本体210从门板本体120顶端所在侧卡合入门板本体120对应设置的第一限位部1221内,第二盖体112的第一抵接部1125与支架本体210顶端的第三抵接部215相抵接,并通过螺钉将第一盖体111与第二盖体112固定连接,以限制支架本体210向上纵向运动。
248.如图29至图31所示,支架本体210两相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接结构214以与所述门板本体120上的第一限位部1221相卡合。进一步地,固定支架212两相对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卡接结构214,以将固定支架212稳固定位于门板本体120上,使其不易脱离门板本体120,进而保护显示屏220。进一步地,固定支架212、若干扩展支架两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卡接结构214,以将支架本体210稳固定位于门板本体120上。
249.卡接结构214包括卡入部2141、第二限位部2142;卡入部2141伸入呈弯折结构的第一限位部1221与门板本体120薄板表面形成的容腔内,位于支架本体210两侧的第一限位部1221的弯折方向相对,以限制支架本体210横向移动及沿远离门板本体120方向的运动;第二限位部2142抵住第一限位部1221外壁,以限制卡入部2141脱离第一限位部1221;实现卡合。在一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10两相对侧外壁的卡接结构214数目均为若干个,位于支架本体210同一侧壁上的若干卡接结构214结构或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
250.在一实施例中,支架本体210包括纵向依次拼接连接的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卡接结构214的数目为六个,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接结构214,第一扩展支架211、固定支架212、第二扩展支架213上的第一卡接结构2143、第二卡接结构2144、第三卡接结构2145结构与尺寸均略有不同,但第一卡接结构2143、第二卡接结构2144、第三卡接结构2145对相应的第一限位部1221卡接作用相同。
251.进一步地,若干卡入部2141分别伸入相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221与门板本体120薄
板表面形成的容腔内后,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142正好抵住相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221外壁,以使门板本体120上的若干第一限位部1221同时对支架本体210施加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部2142的作用力,实现稳固卡接。
252.卡入部2141沿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2142的方向呈逐渐变窄变薄结构,以便卡入部214顺利伸入第一限位部1221与门板本体120薄板表面形成的容腔内,以便快速实现卡合。
253.进一步地,支架本体210的卡入部2141外壁与第一限位部1221相对应的内壁间设有装配间隙,以便卡入部2141顺利伸入第一限位部1221与门板本体120薄板表面形成的容腔内,卡接结构214可在相应的第一限位部1221与门板本体120薄板表面形成的容腔内微微左右移动,便于卡合的同时也不影响第一限位部1221对限制支架本体210横向移动及沿远离门板本体120方向的运动的作用。
254.如图21、图29、图30所示,固定支架212框体至少两相对内壁凸设有用以抵接显示屏220背面的第九抵接部2123,第九抵接部2123厚度小于固定支架212框体厚度。第九抵接部2123外轮廓、显示屏220外轮廓均位于相应支架框体内。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20横截面、用于固定显示屏的支架框体内轮廓均为长方形;固定支架212框体一内壁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九抵接部2123,固定支架212框体另两个内壁靠近框体拐角处分别设有一第九抵接部2123,通过四第九抵接部2123分别抵接于显示屏220一外表面的四拐角处,以稳固抵接显示屏220。如图21、图2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九抵接部2123设置于固定支架212的框体内壁上。
255.支架本体210朝向透明面板230的外表面凸出于或齐平于第一限位部1221朝向透明面板230的外表面,以免第一限位部1221朝向透明面板230的外表面凸出于支架本体210朝向透明面板230的外表面,而影响当将显示屏组件200卡装于发泡门体组件100一侧时,粘接于支架本体210外的透明面板230与发泡门体组件100边框之间的贴合。
256.如图29所示,支架本体210两侧设有用以让位支架本体210与第一限位部1221相卡合的让位部219。支架本体210两侧的让位部219对准门板本体120上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221上,支架本体210下移以进行卡合,实现支架本体210与门板本体120相卡合。在一实施例中,卡接结构214、第一限位部1221数目均为六个,则支架本体210两侧的让位部219数目也为六个,用以让位卡接结构214从第一限位部1221上方卡入第一限位部1221内。
25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第一盖体111设有排水槽1111。排水槽1111一侧设有排水口11111;排水槽1111的底面呈一坡面,朝向排水口11111逐渐变矮,排水口11111位于斜坡低端所在侧,以引导水至所述排水口11111。第二盖体112密封住排水槽1111周侧,对应于排水口11111处留有缺口供排水槽1111排水。因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排水槽1111及时排除可能积留在上端盖本体110上表面的水。
258.第一盖体111与第二盖体112通过若干螺丝连接;第二盖体112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122,第一盖体111设有若干与第二通孔1122相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底部封闭,若干螺纹孔、若干第二通孔分别一一相对应,以供螺丝穿过,用以螺丝连接。
259.第一盖体111朝向远离第二盖体112方向延伸有侧壁结构,以便分别与门板门体120、门胆140、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相连,起到固定与保护作用。
260.如图22所示,第一盖体111一侧壁设有若干第四凹陷部1119,第四凹陷部1119底端与第一盖体111侧壁形成用以卡接门体的门板本体120的第一卡接缺口11191;门板本体120
卡入第一卡接缺口11191内,被第一盖体111内壁与第四凹陷部1119外壁抵住,限制住门板本体120前后方向的移动。门板本体120的顶端抵住第一卡接缺口11191内壁,限制住门板本体120向上运动。因为对门板本体120进行限位,利于精确安装。第一卡接缺口11191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门板本体120的厚度,以便于门板本体120顶端卡入第一卡接缺口11191内。
261.如图22所示,第一盖体111两相对侧壁分别与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卡接连接的第一卡接凸起1117;位置相对应的侧饰条设有与第一卡接凸起1117相卡接连接的卡槽,以实现卡接。第一盖体111两侧的第一卡接凸起1117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实现卡接即可。
262.如图22所示,第二盖体112两端设有分别与用以形成门体门框架两侧边框的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卡接连接的第二卡接凸起1124。位置相对应的侧饰条设有与第二卡接凸起1124相卡接连接的卡槽,以实现卡接,第二盖体112通过第二卡接凸起1124与侧饰条的卡接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二盖体112的安装牢度。
263.如图22所示,第一盖体111设有若干用以与门板本体120相连接的固定部1118。固定部1118设有用以与门板本体120固定连接的通孔,通过螺丝连接。
264.如图25所示,下端盖本体130包括底板131,底板131相对于支架本体210的一面凸设有若干第二抵接部1311、若干第一安装部1312,第一安装部1312设有第一安装孔;若干第二抵接部1311分别与支架本体210一端相抵靠,实现对支架本体210相对于下端盖本体130的一端的压紧及定位预装;若干第一安装部1312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支架本体210一端固定连接。
265.如图25所示,下端盖本体130设置于发泡门体组件100的底端,下端盖本体130还包括四侧壁,四侧壁分别垂直设置于底板131相对于支架本体210所在侧的一面。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大部分门体为长方体结构,相邻侧壁相互垂直,以适用于常用的门体。
266.如图25所示,第一安装部1312凸出于底板131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二抵接部1311凸出于底板131的高度,以免干扰第二抵接部1311与第四抵接部216的相抵接的同时,降低第一安装部1312上的第一安装孔的深度,便于螺丝固定。
267.如图25所示,底板131相对于支架本体210的一面凸设有一固定板1313,固定板1313呈薄板结构;固定板1313设有第五凹陷部13131,第五凹陷部13131与固定板1313之间设有用以卡接门板本体120的第二卡接缺口13132。第二卡接缺口13132卡紧门板本体120,使门板本体120一外壁抵靠于固定板1313外壁上。当将门板本体120与下端盖本体130进行装配时,门板本体120一端伸入第二卡接缺口13132内并被限制住,限制门板本体120沿朝向下端盖本体130方向的纵向运动,实现定位,以便后续进行固定。
268.根据第二抵接部1311相对于固定板1313位置所在方向,可以指示透明面板230安装位置,第二抵接部1311远离固定板1313的一侧用于安装透明面板230。
269.如图2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板1313凸出于底板131的高度与第二抵接部1311凸出于底板131的高度相等,当支架本体210的第四抵接部216与下端盖本体130的第二抵接部抵靠定位时,门板本体120正好伸入第二卡接缺口13132内,门板本体120相对于下端盖本体130的一端略凸出于支架本体210的外端即可。
270.如图25、图27所示,固定板1313凸设有第二安装部13133,第二安装部13133一面抵靠于门板本体120一外表面;第二安装部13133设有用以固定连接于门板本体120上的第二
安装孔13133a。门板本体120伸入固定板1313上的第二卡接缺口13132,第二卡接缺口13132限制住门板本体120的前后移动,将第二安装孔13133a对准门板本体120上相应的安装位置,螺丝或铆钉固定即可,安装便捷快速。
271.如图25所示,底板131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三卡接凸起1314,以分别卡入门体的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相应设有的卡接槽(图中未示出)。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接凸起1314伸入门体的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的卡接槽后,第三卡接凸起1314的外轮廓紧贴于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的卡接槽的内轮廓,底板131限制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沿朝向底板131的方向的纵向运动,第三卡接凸起1314限制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的横向运动,进而将侧饰条与下端盖本体130进行准确的定位预装。
272.如图25所示,底板131靠近第二抵接部1311的一端延伸形成第一平台,显示屏组件200的透明面板230贴附于下端盖本体130的第三侧壁1316上并抵靠于第一平台上。进一步地,第一平台的宽度与门体的透明面板230的厚度相等,以使透明面板230贴附于第三侧壁1316上后,第一平台外端与透明面板230外表面齐平,以使所得的设有显示屏的门体外观平整美观。
273.如图25所示,底板131分别对应于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二平台1317,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的卡接槽与第三卡接凸起1314卡接后,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端面抵靠于第二平台1317上,第二平台1317的宽度与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的壁厚相等,以使第二平台1317的外端与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的外表面齐平,以盖住相对应的第一侧饰条150或第二侧饰条160外壁的外端,以使下端盖本体130与第一侧饰条150、第二侧饰条160形成封闭空间,以免发泡后发泡物质的溢出,且所得的安装好显示屏组件的门体外观平整美观。
274.底板131远离支架本体210的一外壁设有一铰链轴孔(图中未示出),用以将下端盖本体130与冰箱箱体101铰链连接。
275.如图21、图29、图31所示,支架本体210朝向门板本体120的一侧设有用以固定第二控制板240的第一安装结构2124,以将与显示屏220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板240快速安装于支架本体210上。
276.如图29、图31所示,支架本体210朝向门板本体120的一侧设有第三凹槽2125,以减轻支架本体210重量。进一步地,用以固定第二控制板240的第一安装结构2124设置于第三凹槽2125内,以避免第二控制板240的安装影响支架本体210与门板本体120的第一限位部1221的卡合,且可降低装配得到的门体的厚度。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控制板240与显示屏的电性连接,第三凹槽2125、用以固定第二控制板240的第一安装结构2124均设置于固定支架212背面。
277.如图21所示,支架本体210朝向门板本体120的一侧设有用以固定人体感应模块250的第二安装结构2126,进一步地,人体感应模块250内嵌于支架本体210内。人体感应模块250感应人体位于门体前,向第二控制板240发出信号,第二控制板240控制显示屏作出相应的互动反应。人体感应模块250包括红外感应模块或微波感应模块;红外感应模块感应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以向第二控制板240发出不同信号,或,微波感应模块感应人体引起的微波变化以向第二控制板240发出不同信号。进一步地,第二安装结构2126设置于固定支架212朝向门板本体120的一侧,以便与显示屏220互动。
278.透明面板230周侧抵靠于所述门体门框架内壁。门体门框架周侧沿朝向透明面板230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部190,透明面板230抵接于门体门框架外表面后,第二延伸部190贴附于透明面板230周侧侧壁,以密封所述门体门框架与所述透明面板230抵接处装配间隙,以免积尘,提高防水性。其中,第二延伸部190包括下端盖本体130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1317。
279.如图20所示,门胆140靠近冰箱箱体101的一侧设有凸起部141;凸起部141伸入冰箱箱体101内,凸起部141周侧紧贴于冰箱箱体101外轮廓,以增加发泡门体组件100与冰箱箱体101连接处的密封性。
280.凸起部141朝向远离冰箱箱体101方向内凹形成第一凹陷部1411,第一凹陷部1411配置有搁架的第三卡槽14111,以提供储存空间。
281.凸起部141周侧外部设有门封(图中未示出),门封用以密封门胆140与冰箱箱体101,以增加发泡门体组件100与冰箱箱体101连接处的密封性。
282.在一实施例中,上端盖本体110、下端盖本体130均为一体注塑成型塑料件,结构力学性能好,具有一定的弹性,易装配且不易损坏。
283.第二控制板240集成有或电性连接有麦克板,麦克板与麦克电路连接。
284.应当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为便于描述各相同或相近似结构或部件而进行名称上的区别,并不做任何先后、大小、出现顺序等方面的限定。
285.应当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接”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卡合结构相互连接、通过狭缝卡入形成紧密连接。
286.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