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冷系统、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6589发布日期:2020-09-11 20: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充冷系统、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链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冷系统、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少量生鲜产品的运输中,生鲜产品一般会保存在冷藏箱内。在现有技术中,冷藏箱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自带冰袋的冷藏箱,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冰袋完成冷冻,然后将冰袋及生鲜产品等需冷藏物一起放入保温箱体内。在此种方式下,一般是通过冰袋本身的融化吸热来维持冷藏箱内的冷藏温度。冰袋在冷藏箱内的融化程度及冷藏箱还能够维持冷藏环境的剩余时间无法检测,在长距离运输中,还需要对冰袋进行更换,以及重新打包;另一种为自带制冷设备的冷藏箱,该冷藏箱通过自带的制冷设备在箱体内持续制冷,以维持冷藏箱内的冷藏温度,该方式需要给每一个冷藏箱均配备制冷设备,且制冷设备需要在运输过程中随着冷藏箱一起搬运,成本较高,重量较重。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分体式冷藏设备成为了冷链运输的新的发展方向,分体式冷藏设备包括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在分体式冷藏箱内设置有制冷管路及相变材料,制冷管路在箱壁上形成有进液口及出液口,在使用时,充冷主机与进液口及出液口相连,冷媒能够从进液口进入,并从出液口流出,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在该循环中,冷媒带走相变材料中的热量,相变材料通过发生相变保证分体式冷藏箱内部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充冷主机无法获取分体式冷藏箱的数据,这样就无法较为精确地对分体式冷藏箱实现充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冷系统、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该充冷系统能够使得充冷主机及时获取分体式冷藏箱内的相关信息,充冷主机能够更精确且快捷地为分体式冷藏箱进行充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冷系统,包括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所述充冷主机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制冷机及第一接头,所述分体式冷藏箱设置有第二处理单元及第二接头,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实现数据交互,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传递的信息对所述制冷机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制冷机相连的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及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电性相连的第一线路接口;所述第二接头内设置有与内部制冷管路连通的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及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电性相连的第二线路接口,当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相连时,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线路接口与所述第二线路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围绕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及所述第一进液口的凸边,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接头上的凸边相适应的凸台,当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时,所述凸边套设于所述凸台外。

进一步地,所述充冷主机还包括多个充冷桩,所述第一接头设置于所述充冷桩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冷主机上还设置有计费装置,所述计费装置与所述制冷机及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相连,以检测所述充冷主机在为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充冷过程中的冷媒流量和/或能耗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计费装置传递的信息,对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充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计费。

进一步地,在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内还设置有信息检测单元,所述信息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电性相连,所述信息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情况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信息检测单元传递的信息,判断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及所述第二线路接口将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传递的信息对所述制冷机的启停、持续时间和/或制冷功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对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对所述相变材料还能够为所述分体式冷藏箱提供冷藏作用的持续时间进行预测。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二线路接口电性相连,所述充冷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及所述第二线路接口为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冷主机,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制冷机及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制冷机相连的第一出液口及第二出液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相连的第一线路接口,所述制冷机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与可插接的外部管路形成一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对所述制冷机进行控制,并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接口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由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得到的数据对所述制冷机的启停、持续时间和/或制冷功率进行控制所述充冷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接口为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外部设备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内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第一接口电性相连,所述充冷主机通过所述第一线路接口及所述第二线路接口为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冷主机还包括计费装置,所述计费装置与所述制冷机及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相连,以检测所述制冷机向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外部设备供给的冷媒流量和/或能耗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根据所述计费装置传递的信息,对充冷主机充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计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冷藏箱,在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内设置有分析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百分比的第二处理单元,所述分体式冷藏箱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内部制冷管路连通的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在所述制冷箱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电性相连的第二线路接口,在所述分体式冷藏箱上形成有用于与外部充冷设备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及所述第二线路接口均形成于所述第二接头内,所述制冷管路可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与外部连接设备形成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第二线路接口与所述外部连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所述分体式冷藏箱内还设置有信息检测单元,所述信息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性相连,检测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情况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信息检测单元传递的信息,判断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并将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线路接口传递至所述外部连接设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充冷主机通过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与分体式冷藏箱的分离设置,能够较为快速地使充冷主机与多个分体式冷藏箱进行连接,第一处理单元与第二处理单元能够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进行数据交换,第一处理单元就可以根据分体式冷藏箱内的相关信息对充冷过程进行控制,这样能够使得充冷主机及时获取分体式冷藏箱内的相关信息,充冷主机能够更精确且快捷地为分体式冷藏箱进行充冷。减少冷链运输成本及冷链运输的劳动强度,为少量且分散的冷链运输模式提供可能。进一步地,通过充冷桩的设置,可以较大地对充冷主机的充冷能力进行扩展。进一步地,通过计费装置的设置,可以在运输路线上分散设置充冷主机,大大扩展冷链运输范围,形成较好的冷链运输生态。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充冷主机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分体式冷藏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1中分体式冷藏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内信息检测单元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内制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的系统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充冷主机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冷系统、充冷主机及分体式冷藏箱,该充冷系统能够使得充冷主机及时获取分体式冷藏箱内的相关信息,充冷主机能够更精确且快捷地为分体式冷藏箱进行充冷。

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的系统框图,图2所示为图1中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充冷主机的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分体式冷藏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包括充冷主机10及分体式冷藏箱20,充冷主机10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1、制冷机12及第一接头13,在第一接头13内设置有与制冷机12相连的第一出液口131及第一进液口132,以及与第一处理单元11相连的第一线路接口133,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内形成有夹层21,在夹层21内设置有供冷媒流动的制冷管路22以及相变材料,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分析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百分比的第二处理单元24,制冷管路22的两端在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上形成有第二进液口251及第二出液口252,在分体式冷藏箱20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与第二处理单元24电性相连的第二线路接口253,在分体式冷藏箱20上形成有第二接头25,第二进液口251、第二出液口252及第二线路接口253均形成于第二接头25内,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插接时,第一出液口131与第二进液口251相连,第一线路接口133与第二线路接口253相连,第一进液口132与第二出液口252相连,制冷机12、第一出液口131、第二进液口251、制冷管路22、第二出液口252及第一进液口132形成一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制冷机12使冷媒在循环管路内流动,第一处理单元11及第二处理单元24通过第一线路接口133与第二线路接口253实现数据交互,第一处理单元11根据第二处理单元24传递的信息对制冷机12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分体式冷藏箱20正常使用时,分体式冷藏箱20由内置的相变材料吸收热量,保持分体式冷藏箱20内部处于低温状态。当相变材料吸收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例如,相变材料内液态材料的质量占比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将制冷机12的第一接头13与分体式冷藏箱20的第二接头25插接,制冷机12、第一出液口131、第二进液口251、制冷管路22、第二出液口252及第一进液口132形成一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第一处理单元11控制制冷机12对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充冷,通过冷媒的流动与夹层21内的相变材料进行热量交换,带走相变材料内的热能,使得相变材料内固态材料的含量增多。在冷媒流动循环的过程中,第二处理单元24分析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百分比,并将该信息通过第二线路接口253及第一线路接口133传递至第一处理单元11,实现信息的交互,这样,第一处理单元11就能够及时获取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相关信息,第一处理单元11根据第二处理单元24传递的信息可以对制冷机12进行控制,充冷主机10就能够更为精确地对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充冷。进一步地,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时,只需要将需要充冷的分体式冷藏箱20带到充冷主机10旁,并将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插接,即可实现冷媒的循环,使得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相变材料重新冷却,并对整个充冷过程进行控制,待充冷完毕后,分体式冷藏箱20便可以继续使用。该充冷系统能够较为精确且方便快捷地对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集中充冷,减少冷链运输成本及冷链运输的劳动强度,为少量且分散的冷链运输模式提供可能。

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3包括握持部134及形成于握持部134上的连接部135,连接部135上形成有围绕第一出液口131、第一线路接口133及第一进液口132的环形凸边136。第二接头25上形成有与第一接头13上环形凸边136的形状相适应的凸台254,当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插接时,环形凸边136套设于凸台254外,以保证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连接的稳固。

优选地,第一出液口131、第二出液口252、第一进液口132及第二进液口251均可以为自闭式接口,以在第一接头13抽离时自动闭合,防止冷媒流出。

图6所示为图1中分体式冷藏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6,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包括内壁及外壁,上述的夹层21形成于内壁及外壁之间,在夹层21内还设置有隔板211,使得夹层21分为相变层212及隔热层213,相变层212设置于内壁与隔热层213之间,分体式冷藏箱20由内到外分别为内壁、相变层212、隔热层213及外壁。相变材料填充于相变层212内,隔热层213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制冷管路22设置于相变层212内,并与相变材料接触,以增加热交换的效率。优选地,隔热层213内填充的隔热材料可以为气凝胶,气凝胶具有轻质,耐低温,容易生产加工的优势。优选的,在分体式冷藏箱20的外部外还涂有反光涂层,如反光油漆,以降低分体式冷藏箱20热量的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相变材料可以为羧甲基纤维素(cmc,carboxymethylcellulose)水溶液、高吸水树脂(sap,superabsorbentpolymer)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等,其可以在吸收热量后发生固-液相变。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内信息检测单元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内制冷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体式冷藏箱的系统框图。如图7至图9所示,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信息检测单元261,信息检测单元261与第二处理单元24电性相连,检测夹层21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情况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单元24,第二处理单元24根据信息检测单元261传递的信息,可以判断所述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由于在相变材料吸热或放热时,其中相变材料的各相的百分比会发生变化,以固-液相变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为例,在吸热时,固相材料会逐渐变为液相材料,而在放热时,也即在制冷管路22内通入冷媒时,液相材料会逐渐变为固相材料。随着相变材料内固相材料及液相材料的含量不同,其相变材料整体表现出的相关性能也不相同。因此,信息检测单元261可以通过检测相变材料的阻抗、电阻值或导电率等的相关情况信息,然后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单元24,第二处理单元24根据上述信息就可以对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进行判断,然后通过第一接头13及第二接头25将分体式冷藏箱20内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或液态材料的百分比的信息传递至第一处理单元11,第一处理单元11依据该信息对制冷机12的启停、持续工作时间和/或制冷功率进行控制。

更为具体地,信息检测单元261可以为阻抗传感器,以检测相变材料内的阻抗变化,当检测到阻抗值越小,代表液相材料所占百分比越多,当阻抗值不再减小,则说明全部转换为了液态;而检测到阻抗值越大,代表固态材料所占百分比越大,当阻抗值不再增大,则说明全部转换为了固态。

在其它实施例中,信息检测单元261还可以为导电率传感器或电阻计等分别对相变材料的导电率或电阻进行测量。

为了更好地对相变材料的相变情况进行检测,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检测单元261设置于相变层212内,且至少为两个,设置于相变层212的两个相对的顶角内。进一步,信息检测单元261还可以为多个,并位于相变层212的各个顶角处或各个边的中部。

进一步地,第二处理单元24在所述分体式冷藏箱20使用时,对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或液态材料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对相变材料还能够为分体式冷藏箱20提供冷藏作用的持续时间,也即相变材料完全变为液相的时间进行预测。第二处理单元24可以为可编程信号处理器,如通用信号处理器等,设置于箱体外壁显示屏263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62,温度传感器262对分体式冷藏箱20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温度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单元24,第二处理单元24根据温度传感器262传递的温度信息判断分体式冷藏箱20内部的温度,可以在确认相变材料完全液化或固化时发出提示,以防止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物品因相变材料完全液化时温度过高而损坏,或者防止相变材料完全固化时冷媒过度循环,节约能源。

请继续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管路22可以在相变层212内环绕分体式冷藏箱20呈螺旋形、蛇形或矩形等布设,以增加冷媒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流动距离,增大与相变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的外侧上还设置有显示屏263,显示屏263与第二处理单元24相连,在第二处理单元24的控制下,显示屏263对分体式冷藏箱20提供冷藏作用的持续时间和/或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温度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分体式冷藏箱20还包括杀菌装置264,杀菌装置264与第二处理单元24电性相连,在第二处理单元24的控制下,杀菌装置264对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杀菌。

在本实施例中,杀菌装置264可以为臭氧发生器(图未示)或者紫外线灯2641。当杀菌装置264为臭氧发生器时,第二处理单元24控制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对分体式冷藏箱20内部进行杀菌,更为优选地,此时还可以设置风扇2642,并控制风扇2642转动使臭氧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扩散。当杀菌装置264为紫外线灯2641时,第二处理单元24通过点亮紫外线灯2641为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杀菌。优选地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灯2641可以同时存在,以更好地进行杀菌。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照明灯,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照明,使得人员能够更好地搬运物体。照明灯可以设置于分体式冷藏箱20箱盖的内表面上,并可以手动或通过第二处理单元24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分体式冷藏箱20内设置有蓄电池265,以为分体式冷藏箱20内各电子器件进行供电。蓄电池265与第二线路接口253电性相连,同样地,充冷主机10可以通过第一线路接口133及第二线路接口253为蓄电池265进行充电。更为具体地,在充冷主机10上还设置有电源适配器(图未示)以实现交流电与分体式冷藏箱20所需的直流电的转换。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的系统框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充冷系统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充冷主机10还包括多个充冷桩14,第一接头13设置于充冷桩14上,也即,该充冷系统可以同时为多个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充冷。可以理解地,每一个充冷桩14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头13,以进一步地扩展充冷能力。上述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设置于充冷桩14上。

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充冷主机的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充冷主机10上还设置有计费装置15,计费装置15与制冷机12及第一处理单元11相连,以检测充冷主机10在充冷过程中的冷媒流量和/或能耗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一处理单元11,第一处理单元11根据计费装置15传递的信息,对分体式冷藏箱20充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计费。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充冷主机10通过第一接头13及第二接头25与分体式冷藏箱20的分离设置,能够较为快速地使充冷主机10与多个分体式冷藏箱20进行连接,第一处理单元11与第二处理单元24能够通过第一接头13与第二接头25进行数据交换,第一处理单元11就可以根据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相关信息对充冷过程进行控制,这样能够使得充冷主机及时获取分体式冷藏箱内的相关信息,充冷主机能够更精确且快捷地为分体式冷藏箱进行充冷。减少冷链运输成本及冷链运输的劳动强度,为少量且分散的冷链运输模式提供可能。进一步地,通过充冷桩14的设置,可以较大地对充冷主机10的充冷能力进行扩展。进一步地,通过计费装置15的设置,可以在运输路线上分散设置充冷主机10,大大扩展冷链运输范围,形成较好的冷链运输生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冷主机10,该充冷主机10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1、制冷机12及用于与外部设备,如第二接头25连接的第一接头13,第一接头13内设置有与制冷机12相连的第一出液口131及第一进液口132,以及与第一处理单元11相连的第一线路接口133,制冷机12通过第一出液口131、第一进液口132与可拆卸的外部管路,如分体式冷藏箱20内的制冷管路22形成一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第一处理单元11对制冷机12进行控制,并通过第一线路接口133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单元11还可以根据由第一线路接口133得到的数据对制冷机12的启停、持续工作时间和/或制冷功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充冷主机10还可以通过第一线路接口133为与第一接头13连接的外部设备充电。

进一步地,充冷主机10还可以包括多个充冷桩14,每一充冷桩14均与制冷机12相连,第一接头13设置于充冷桩14上。

进一步地,充冷主机10还可以包括计费装置15,计费装置15与制冷机12及第一处理单元11相连,以检测制冷机12内向与第一接头13连接的外部设备供给的冷媒流量或能耗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一处理单元11,第一处理单元11根据计费装置15传递的信息,对充冷主机10充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计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冷藏箱20,该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内形成有夹层21,在夹层21内设置有供冷媒流动的制冷管路22以及相变材料,在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分析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百分比的第二处理单元24,制冷管路22的两端在分体式冷藏箱20的箱壁上形成有第二进液口251及第二出液口252,在分体式冷藏箱20的侧壁上还形成有与第二处理单元24电性相连的第二线路接口253,在分体式冷藏箱20上形成有用于与外部充冷设备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接头25,第二进液口251、第二出液口252及第二线路接口253均形成于第二接头25内,制冷管路22可通过第二出液口252及第二进液口251与外部连接设备,如充冷主机10形成供冷媒流动的循环管路,第二处理单元24通过第二线路接口253与外部连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进一步地,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信息检测单元261,信息检测单元261与第二处理单元24电性相连,检测夹层21内相变材料的相变情况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单元24,第二处理单元24根据信息检测单元261传递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并将相变材料内固态和/或液态材料所占的百分比信息通过第二线路接口253传递至外部连接设备。

进一步地,信息检测单元261可以通过检测相变材料的阻抗、电阻值或导电率等的相关情况信息,然后将该信息传递至第二处理单元24,第二处理单元24根据上述信息就可以对相变材料的固态和/或液态材料的百分比进行判断。更为具体地,信息检测单元261可以为阻抗传感器、导电率传感器或电阻计。

分体式冷藏箱20内还设置有蓄电池265,蓄电池265与第二线路接口253电性相连,外部连接设备通过第二线路接口253为蓄电池265充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