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冰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0424发布日期:2021-02-05 16:1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冰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冰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冷冰柜。


背景技术:

[0002]
冰柜是很多家庭都会用到的电器,有着储物空间大的优点。现有的冰柜的体积过大,导致在移动的时候不方便,费时费力,并且在移动的时候容易发生碰撞,容易使冰柜本体发生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制冷冰柜,解决了上述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冰柜,包括冰柜本体、移动机构、防撞机构、散热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轮、右弧形夹套、右连接杆、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左连接杆、左弧形夹套、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齿轮、驱动马达、第二齿轮,所述移动轮安装在支撑腿的底部,所述支撑腿的顶部与冰柜本体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的右侧与右弧形夹套的内壁接触,所述右弧形夹套顶端的右侧与右连接杆底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右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一活动杆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5]
防撞机构包括防撞板、第一连接杆、半球体块、第一缓冲弹簧、球体块、第二连接杆、第二缓冲弹簧、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三缓冲弹簧,所述防撞板顶端的右侧与第一连接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位于冰柜本体左侧所开设的凹槽一的内部中,且该第一连接杆右端的顶部与凹槽一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设置在凹槽一的内部中,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左端与第一连接杆的左侧固定连接,且该第一缓冲弹簧的右端与凹槽一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顶部与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冰柜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马达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依次贯穿支撑支撑腿的背面、第一活动杆左端的背面,所述第一转轴靠前端的外壁与轴承一的内壁滚动连接,且该轴承一的外壁与支撑腿的背面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前端的外壁与第一活动杆左端的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依次贯穿支撑腿的背面、第二活动杆右端的背面,所述第二转轴靠前端的外壁与轴承二的内壁滚动连接,且该轴承二的外壁与支撑腿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前端的外壁与第二活动杆右端的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杆左端的底部与左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杆底端的右侧左弧形夹套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弧形夹套的内壁与移动轮的左侧接触。
[0009]
优选的,所述冰柜本体的左侧开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壁的顶部与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凹槽二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凹槽二与凹槽一之间开设有矩形通口,所述第二缓冲弹簧设置在凹槽二的内部中,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凹槽二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第二缓冲弹簧的顶端与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底端的右侧与第一楔形块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右侧与第二楔形块的左侧接触,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部与凹槽二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右侧与第三缓冲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右端与凹槽二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的外壁与矩形通口的内壁接触,所述球体块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杆的外壁上,所述球体块的外壁与半球体块的外壁接触,所述半球体块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的底部上。
[0012]
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合箱、风扇、连通管一、连通管二,所述合箱的正面与冰柜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合箱内壁的顶部上,所述合箱的底部与连通管一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一的底部与连通管二的顶部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二的正面与冰柜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且该连通管二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
[00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冰柜。该一种制冷冰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
(1)、该制冷冰柜,通过启动驱动马达可以使第一转轴转动,可以使第一活动杆带动右连接杆转动,最后可以使右弧形夹套远离移动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可以使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转轴带动第二活动杆转动,最后可以使左弧形夹套远离移动轮,从而可以使冰柜本体移动;
[0015]
(2)、该制冷冰柜,通过防撞板向右移动可以使第一连接杆向右移动,使第一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半球体块向下挤压球体块,使球体块带动第二连接杆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可以使第一楔形块向右挤压第二楔形块,使第三缓冲弹簧压缩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很好的保护效果,;
[0016]
(3)、该制冷冰柜,通过启动风扇可以产生冷风,冷风通过连通管一进入到连通管二内,最后从出气口出来对冰柜本体后部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支撑柱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第一转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冰柜本体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连通管二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冰柜本体、2移动机构、201移动轮、202右弧形夹套、203右连接杆、204第一活动杆、205第二活动杆、206左连接杆、207左弧形夹套、208第一转轴、209第二转轴、210第一齿轮、211驱动马达、212第二齿轮、3支撑腿、4固定柱、5防撞机构、501防撞板、502第一连接杆、503半球体块、504第一缓冲弹簧、505球体块、506第二连接杆、507第二缓冲弹簧、508
第一楔形块、509第二楔形块、510第三缓冲弹簧、6凹槽一、7矩形通口、8凹槽二、9密封板、10散热机构、1001合箱、1002风扇、1003连通管一、1004连通管二、1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冷冰柜,包括冰柜本体1、移动机构2、防撞机构5、散热机构10,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轮201、右弧形夹套202、右连接杆203、第一活动杆204、第二活动杆205、左连接杆206、左弧形夹套207、第一转轴208、第二转轴209、第一齿轮210、驱动马达211、第二齿轮212,移动轮201安装在支撑腿3的底部,支撑腿3的顶部与冰柜本体1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轮201的右侧与右弧形夹套202的内壁接触,右弧形夹套202顶端的右侧与右连接杆203底端的左侧固定连接,右连接杆203的顶部与第一活动杆204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马达211的顶部与固定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柱4的顶部冰柜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驱动马达211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208的背面固定连接,驱动马达211既可以正转,又可以反转,第一转轴208的前端依次贯穿支撑支撑腿3的背面、第一活动杆204左端的背面,第一转轴208靠前端的外壁与轴承一的内壁滚动连接,且该轴承一的外壁与支撑腿3的背面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08前端的外壁与第一活动杆204左端的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齿轮210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208的外壁上,第一齿轮210与第二齿轮212啮合,第二齿轮212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209的外壁上,第二转轴209的前端依次贯穿支撑腿3的背面、第二活动杆205右端的背面,第二转轴209靠前端的外壁与轴承二的内壁滚动连接,且该轴承二的外壁与支撑腿3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09前端的外壁与第二活动杆205右端的背面所被贯穿形成的通口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活动杆205左端的底部与左连接杆206的顶部固定连接,左连接杆206底端的右侧左弧形夹套207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左弧形夹套207的内壁与移动轮201的左侧接触,通过启动驱动马达211可以使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活动杆204带动右连接杆203转动,最后可以使右弧形夹套202远离移动轮201,通过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齿轮210带动第二齿轮212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转轴209带动第二活动杆205转动,最后可以使左弧形夹套207远离移动轮,从而可以使冰柜本体1移动;
[0028]
防撞机构5包括防撞板501、第一连接杆502、半球体块503、第一缓冲弹簧504、球体块505、第二连接杆506、第二缓冲弹簧507、第二楔形块508、第二楔形块509、第三缓冲弹簧510,防撞板501顶端的右侧与第一连接杆502的右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502的右端位于冰柜本体1左侧所开设的凹槽一6的内部中,且该第一连接杆502右端的顶部与凹槽一6内壁的顶部接触,第一缓冲弹簧504设置在凹槽一6的内部中,第一缓冲弹簧504的左端与第一连接杆502的左侧固定连接,且该第一缓冲弹簧504的右端与凹槽一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冰柜本体1的左侧开设有凹槽二8,凹槽二8内壁的顶部与密封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密封板9的底部凹槽二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凹槽二8与凹槽一6之间开设有矩形通口7,第二缓冲弹
簧507设置在凹槽二8的内部中,第二缓冲弹簧507的底端与凹槽二8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该第二缓冲弹簧507的顶端与第二连接杆50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506底端的右侧与第一楔形块508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一楔形块508的右侧与第二楔形块509的左侧接触,第二楔形块509的底部与凹槽二8内壁的顶部接触,第二楔形块509的右侧与第三缓冲弹簧510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三缓冲弹簧510的右端与凹槽二8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506上端的外壁与矩形通口7的内壁接触,球体块505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杆506的外壁上,球体块505的外壁与半球体块503的外壁接触,半球体块503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杆502的底部上,通过防撞板501向右移动可以使第一连接杆502向右移动,使第一缓冲弹簧504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半球体块503向下挤压球体块505,使球体块505带动第二连接杆506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507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可以使第一楔形块508向右挤压第二楔形块509,使第三缓冲弹簧510压缩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很好的保护效果;
[0029]
散热机构10包括合箱1001、风扇1002、连通管一1003、连通管二1004,合箱1001的正面与冰柜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风扇1002固定安装在合箱1001内壁的顶部上,合箱1001的底部与连通管一1003的顶部连通设置,连通管一1003的底部与连通管二1004的顶部连通设置,连通管二1004的正面与冰柜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且该连通管二1004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11。连通管二1004的背面为密封结构,通过启动风扇1002可以产生冷风,冷风通过连通管一1003进入到连通管二1004内,最后从出气口11出来对冰柜本体1后部进行散热。。
[0030]
该制冷冰柜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冰柜本体1进行搬运移动时,通过启动驱动马达211可以使第一转轴208转动,通过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活动杆204转动,通过第一活动杆204转动可以使右连接杆203转动,通过右连接杆203转动可以使右弧形夹套202转动,通过右弧形夹套202转动可以使右弧形夹套202远离移动轮201,通过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齿轮210转动,通过第一齿轮210转动可以使第二齿轮212转动,通过第二齿轮212转动可以使第二转轴209转动,通过第二转轴209转动可以使第二活动杆205转动,通过第二活动杆205转动可以使左连接杆206转动,通过左连接杆206转动可以使左弧形夹套207转动,通过左弧形夹套207转动可以使左弧形夹套207远离移动轮,最后可以使冰柜本体1移动;当移动冰柜本体1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使防撞板501向右移动,通过防撞板501向右移动可以使第一连接杆502向右移动,通过第一连接杆502向右移动可以使第一缓冲弹簧504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半球体块503向左移动的时候向下挤压球体块505,使球体块505向下移动,通过球体块505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连接杆506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杆506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507压缩产生缓冲效果,通过第二连接杆506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一楔形块508向下移动的时候同时向右挤压第二楔形块509,使第二楔形块509向左移动挤压第三缓冲弹簧510,使第三缓冲弹簧510压缩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很好的保护效果,通过启动风扇1002可以产生冷风,冷风通过连通管一1003进入到连通管二1004内,最后从出气口11出来对冰柜本体1后部进行散热。
[0031]
综上可得,通过启动驱动马达211可以使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活动杆204带动右连接杆203转动,最后可以使右弧形夹套202远离移动轮201,通过第一转轴208转动可以使第一齿轮210带动第二齿轮212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转轴209带动第二活动杆205转动,最后可以使左弧形夹套207远离移动轮,从而可以使冰柜本体1移动;通过防撞板501向
右移动可以使第一连接杆502向右移动,使第一缓冲弹簧504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以使半球体块503向下挤压球体块505,使球体块505带动第二连接杆506向下移动,可以使第二缓冲弹簧507压缩产生缓冲效果,同时可以使第一楔形块508向右挤压第二楔形块509,使第三缓冲弹簧510压缩产生缓冲效果,最后可以很好的保护效果,通过启动风扇1002可以产生冷风,冷风通过连通管一1003进入到连通管二1004内,最后从出气口11出来对冰柜本体1后部进行散热。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