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4579发布日期:2020-12-15 08:2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冷柜,尤其是涉及一种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



背景技术:

商用冷柜产品无论立式冷藏柜还是卧式冷藏柜大多只有正面是透明玻璃门,侧面及背部为钣金组装后发泡,从而使得冷柜的可视区域有限。

少数商用冷柜产品其箱体侧板上具有视窗结构,即构成产品的侧视窗,但视窗的装配结构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侧视窗装配复杂,密封性差,预装后发泡溢料,使用过程中出线漏冷凝露等质量问题。具体地,现有技术中侧面带有视窗的商用冷柜,视窗框架(简称窗框)通常是采用四周挤出条结构,在预装箱体时,将内、外挤出条卡紧,与箱体侧板的内侧板(即内胆侧板)和外侧板(即箱壳侧板)预装在一起,在流水线台位上进行箱体发泡,发泡完成后安装好玻璃视窗,最后在内侧板内侧使用压条卡紧。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预装箱体时,对于方形视窗通常需要8个挤出条拼接窗框,即4个挤出条拼接内窗框,4个挤出条拼接外窗框,最后一个挤出条组装难度大,不易装配,且各挤出条分别依次装配,易使得整个方形框结构不平整,产品质量不理想;2、在发泡完成安装视窗玻璃后,一般需要组装4个装饰挤出饰条,同理最后的饰条不易组装;3、观察窗除玻璃外需要12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包括:

箱体,其侧板包括内侧板和位于内侧板外侧的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围成发泡空间,所述侧板具有视窗口,所述视窗口由形成在所述内侧板上的内侧视窗口和形成在所述外侧板上且与所述内侧视窗口相对应的外侧视窗口构成;

侧视窗,其适配安装在所述视窗口上,所述侧视窗包括窗框和嵌装在所述窗框上的窗玻璃;

所述窗框包括:

内支撑框,其为一整体环形框状结构,包括环形支撑部、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撑部内端面上的内安装部和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撑部外端面上的外安装部,所述内安装部与所述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外安装部与所述外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窗玻璃的周向侧面抵靠在所述环形支撑部的环形内表面上。

所述环形支撑部的环形内表面上形成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密封筋,各所述第一密封筋沿所述环形支撑部的环形内表面环绕一周,所述窗玻璃的周向侧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密封筋上。

所述内安装部包括沿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径向位于所述环形支撑部内侧的第一定位部和位于所述环形支撑部外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窗玻璃的内侧面边缘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前侧且抵靠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

所述内侧视窗口具有向所述外侧板所在侧翻折的翻边,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对应形成有定位槽,所述翻边嵌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内侧板的外侧且与所述内侧板贴合。

所述内侧板上还形成有向所述外侧板所在侧凸出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外边沿抵靠在所述第三定位部上。

所述第一定位部沿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周向环绕一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窗玻璃的内侧面边缘相贴合的多个第二密封筋,所述第二密封筋沿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周向环绕一周。

所述内支撑框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或者双射注塑成型结构,或者所述内支撑框由四根挤出条首尾依次连接构成。

所述窗框还包括位于所述内支撑框外侧的环形的外框盖,所述外框盖同时位于所述外侧板的外侧,其包括与所述外侧板的外侧面相贴合的环形的第一贴合部以及与所述窗玻璃的外侧面边缘相贴合的环形的第二贴合部,所述外安装部贴合在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上且与所述外框盖固连为一体。

所述第二贴合部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窗玻璃的外侧面边缘相贴合的多个第三密封筋,所述第三密封筋沿所述第二贴合部的周向环绕一周。

所述外侧板上还形成有向远离所述内侧板所在侧凸出的第四定位部,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外边沿抵靠在所述第四定位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其侧视窗窗框的内支撑框为一整体环形框状结构,则可整体安装在商用冷柜侧板的视窗口上,内支撑框通过其内安装部和外安装部分别与侧板的内侧板及外侧板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侧视窗在箱体侧板上的安装,相对于传统对侧视窗的安装方式,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了操作过程及零部件的使用量,进而提高了对侧视窗的安装效率;

2、窗框的内支撑框为一整体环形框状结构,安装时一次安装,相比现有各挤出条顺次安装,易于组装且有利于保证窗框平整。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视窗的商用冷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视窗的商用冷柜其中一设置有侧视窗的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视窗的商用冷柜侧视窗窗框内支撑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侧视窗的商用冷柜侧视窗窗框外框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6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8的a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箱体;110、侧板;111、内侧板;112、外侧板;113、发泡空间;120、视窗口;121、内侧视窗口;122、外侧视窗口;123、翻边;200、侧视窗;210、窗框;211、内支撑框;211a、环形支撑部;211b、内安装部;211b1、第一定位部;211b2、第二定位部;211b3、定位槽;211b4、第三定位部;211c、外安装部;211d、第一密封筋;212、外框盖;212a、第一贴合部;212b、第二贴合部;212c、第三密封筋;220、窗玻璃;300、第一螺钉;400、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均是以沿箱体侧板的厚度方向,靠近箱体中心的方向为向“内”、远离箱体中心的方向为向“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图示了示例性的一种带侧视窗的商用冷柜,具体为一卧式商用冷柜,包括箱体100和侧视窗200。箱体100整体呈矩形箱体,其周向侧板由四块侧板首尾连接构成,各侧板110包括内侧板111和位于内侧板111外侧的外侧板112,四块内侧板111围成箱体100的内胆体周向侧板,四块外侧板112围成箱体100的箱壳的周向侧板,内侧板111和外侧板112之间围成发泡空间113;侧板110具有视窗口120,视窗口120由形成在内侧板111上的内侧视窗口121和形成在外侧板112上且与内侧视窗口121相对应的外侧视窗口122构成。侧视窗200适配安装在视窗口120上,即侧板110上具有侧视窗200,以便从冷柜的侧部也能看到冷柜内存储或展示的物品,提高冷柜的可视区域范围,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商用冷柜的侧板110中前侧侧板和后侧侧板上均设有侧视窗200。

具体地,侧视窗200包括窗框210和嵌装在窗框210上的窗玻璃220,框窗210包括内支撑框211,如图3至图9所示,内支撑框211为一整体环形框状结构,包括环形支撑部211a和形成在环形支撑部211a内端面上的内安装部211b和形成在环形支撑部外端面211a上的外安装部211c,内安装部211b与内侧板111固定连接,外安装部211c与外侧板11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内支撑框211整体安装在侧板110上;窗玻璃220的周向侧面抵靠在环形支撑部211a的环形内表面上,如图6-9所示,窗玻璃220为三层真空玻璃组件,以提高保温性能,防止漏冷,当然,其也可以为双层真空玻璃组件。

内支撑框211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或者双射注塑成型结构,或者由四根挤出成型的条状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框型结构,其轮廓形状也就侧视窗200的轮廓包括但不限于圆角矩形、斜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菱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多边形及其他多种形状。

在预装箱体110时,先预装其内侧板111,然后将内支撑框211的内安装部211b与内侧板111固定连接,之后在内支撑框211上嵌装窗玻璃220,然后预装箱体的外侧板112,并将内支撑框211的外安装部211c与外侧板112固定连接。内支撑框211为一整体环形框状结构,简化了侧视窗安装结构,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了操作过程及零部件的使用量,进而提高了对侧视窗的安装效率,且内支撑框211一次安装到位,易于组装且有利于保证窗框平整。

为进一步提高箱体110密封性,有效防止冷空气溢出,尽可能杜绝产品使用过程中漏冷凝露等问题的发生,如图7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环形支撑部211a的环形内表面上形成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密封筋211d,各第一密封筋211d沿环形支撑部211a的环形内表面环绕一周,且第一密封筋211d优选为一完整的环形筋,窗玻璃220的周向侧面抵靠在第一密封筋211d上。通过多个第一密封筋211d的层层阻挡,有效起到地达到密封效果,防止冷空气溢出。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7和图9所示,内安装部211b包括沿环形支撑部211a的径向位于环形支撑部211a内侧的第一定位部211b1和位于环形支撑部211a外侧的第二定位部211b2,窗玻璃220的内侧面边缘位于第一定位部211b1的前侧且抵靠在第一定位部211b1上;内侧视窗口121具有向外侧板112所在侧翻折的翻边123(即由内侧视窗口121周边的内侧板111折弯形成),第一定位部211b1上对应形成有定位槽211b3,翻边123嵌入定位槽211b3内,第一定位部211b1位于内侧板111的外侧且与内侧板111贴合,且与内侧板111通过多个第一螺钉300紧固连接。则当放置内支撑框211时,当其内安装部211b的第一定位部211b1与内侧板111贴合且翻边123嵌入定位槽211b3内时,内支撑框211放置到位,则进一步内支撑框211的安装效率,进而提高了侧视窗200的安装效率。第一定位部211b1和第二定位部211b2均可为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或者沿环形支撑部211a的周向断续间隔布设,本实施例中二者均为完整的环形结构,以方便加工。

由于内支撑框211安装时,内侧视窗口121周边的内侧板111位于第一定位部211b1的后侧,被第一定位部211b1遮挡,可能导致翻边123与定位槽211b3的配合不易观察到,则如图7和图9所示,在内侧板111上还形成有向外侧板112所在侧凸出的第三定位部211b4,第二定位部211b2的外边沿(指其径向方向上的外边沿)抵靠在第三定位部211b4上。第三定位部211b4的位置被配置为当第二定位部211b2的外边沿抵靠在第三定位部211b4上时,翻边123恰好嵌入定位槽211b3中,则可通过第三定位部211b4进行辅助定位,且第三定位部211b4相比翻边123及定位槽211b3易观察到,则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内支撑框211的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三定位部211b4可以是沿内侧视窗口121的周向设置的一整个环形凸起,或者是沿内侧视窗口12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可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对于第一定位部211b1,其沿环形支撑部211a的周向环绕一周,具体为一板状结构,同样为提高侧视窗200安装处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箱体110的密封性,如图7和图9所示,在第一定位部211b1上还形成有与窗玻璃220的内侧面边缘相贴合的多个第二密封筋(图中未示出),第二密封筋沿第一定位部211b1的周向环绕一周。且第二密封筋优选为一完整的环形筋,窗玻璃220的内侧面边缘抵靠在第二密封筋上,同理,第二密封筋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二密封筋的层层阻挡,有效起到地达到密封效果,防止冷空气溢出。

如图2、图4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窗框210还包括位于内支撑框211外侧的外框盖212,外框盖212呈环形,其还位于外侧板112的外侧,外框盖212具体包括与外侧板121的外侧面相贴合的环形的第一贴合部212a以及与窗玻璃220的外侧面边缘相贴合的环形的第二贴合部212b,窗玻璃220的外侧面边缘抵靠在第二贴合部112b上,外安装部211c贴合在外侧板112的内侧面上且与外框盖212固连为一体,具体与外框盖212的第一贴合部212a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螺钉400紧固连接,则内支撑框211的外安装部211c和外框盖212的第一贴合部212a将外侧板112夹设在中间,同时窗玻璃220的周向边缘由内支撑框211中内安装部211b的第一定位部211b1及外框盖212的第二贴合部212b夹设在中间,从而使窗玻璃220固定在窗框210上,进一步提高了窗玻璃220的装配可靠性,且窗玻璃220和窗框210之间无需设置紧固连接结构或粘接结构即可得到稳固定位,安装可靠,进一步提高了侧视窗200的安装效率。

具体地,外框盖212也优选为一个整体的框型结构,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或者双射注塑成型,或者由四根挤出成型的条状件首尾依次连接构成框型结构,其轮廓形状与内支撑框211相适配,包括但不限于圆角矩形、斜角矩形、圆形、椭圆形、正方形、菱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多边形及其他多种形状。

同理,在第二贴合部212b上也形成有提高密封性的密封筋,即图7和图9中与窗玻璃220的外侧面边缘相贴合的多个第三密封筋212c,第三密封筋212c沿第二贴合部212b的周向环绕一周,且为完整的凸筋。

同样为对外框盖212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也可在外侧板112上形成向远离内侧板111所在侧凸出的第四定位部(图中未示出,定位原理同第三定位部211b4),第一贴合部212a的外边沿(指其径向方向上的外边沿)抵靠在第四定位部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