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9294发布日期:2020-10-13 07:5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剂分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分液器组件内的分液头主要采取横斜式安装方式,但是分液头需要进行立式安装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其分液效果,因为分液头在立式安装下制冷剂会直接从分液管组成的分液列管的中间部分通到底部,使制冷剂分配不均匀,如果分配不均,会使一些分液管分路制冷剂过多,使蒸发器结霜,结果蒸发不完全,带液流出蒸发器,有些分液管制冷剂过少,不能充分利用蒸发器传热面积,制冷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制冷系统性能及可靠性,若经常使用分液列管中间部位的分液管特别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导致分液管破裂。

中国专利cn201821220870、名称为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流量的制冷剂分流装置,包括分液头本体,所述分液头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所述分液头本体内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中心设有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的第二固定通孔的周向上设有分流孔,所述缓冲板下侧设置有调节柱头,所述的调节柱头包含一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的尾部设有一密封胶塞,所述分液头本体底部的中心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的连接柱通过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贯穿一复位弹簧,在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分流口,所述每个分流口固定连接有分流管。该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可靠耐用,实用性强,集过滤、分流、流通量可控、降噪功能于一体。上述专利中第一固定通孔的数目一定,分流口数目确定,则分流管数目确定,无法通过设置多种类型数量实现多种形式的制冷剂分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分液箱、设置于分液箱顶部的入料管,所述分液箱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过滤件、位于过滤件上部的缓冲腔、位于过滤件下部的分流腔,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分液箱底部的分流板、设置于分流板上的第一固定通孔、一端贯穿第一固定通孔并连接于过滤件底端、用以带动过滤件在分液箱内作上下运动以改变分流腔的体积大小的调节杆、设置于分流板上的多个分流孔和连接于分流孔的分流管,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网、套设于过滤网四周的第一密封圈、设置于过滤网底板的螺接管,所述调节杆顶端螺接于螺接管。

优选的,所述分液箱为圆柱体分液箱,所述过滤网为圆形过滤网,所述螺接管的中心轴线、第一固定通孔的中心轴线、过滤网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分流板为圆形分流板。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螺接于分流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处固定有旋转密封圈,所述调节杆外周抵接于旋转密封圈。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分流板顶端的圆筒,所述分液箱底部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圆筒内侧壁设有用以螺接于第一外螺纹的第一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分流孔对称设置于第一固定通孔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分液箱上设有用以供用户观察分流腔内部、竖直设置的玻璃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玻璃观察窗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刻度区。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在调节杆拉动过滤网在分液箱内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将调节杆固定的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对称设置于调节杆上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一端固接于圆筒第一端的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弹簧第一端、用以钩住第一圆环的第一弧形钩、一端固接于圆筒第二端的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弹簧第一端、用以钩住第二圆环的第二弧形钩。

本实用新型中的入料管将制冷剂导入分液箱,过滤件将分液箱分为缓冲腔、分流腔,调节杆一端贯穿第一固定通孔并螺接于螺接管,这样调节杆带动过滤件在分液箱内作上下运动以改变分流腔的体积大小,实现可控制地分流制冷剂,过滤网四周设有第一密封圈,过滤网对制冷剂进行过滤,同时避免未过滤的制冷剂从缓冲腔流进分流腔,分流板可以拆卸地安装于分液箱底部,这样可以更换带有不同数量分流孔的分流板,同时可以对分流板进行清洗,效率较高,分流应用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液箱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流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圆筒螺接于第一外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液箱,11-缓冲腔,12-分流腔,13-第一外螺纹,14-玻璃观察窗,15-刻度区,21-过滤网,22-第一密封圈,23-螺接管,3-调节杆,4-旋转密封圈,5-分流板,51-第一固定通孔,52-分流孔,53-分流管,54-圆筒,6-入料管,71-第一圆环,72-第一弹簧,73-第一弧形钩,74-第二圆环,75-第二弹簧,76-第二弧形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施例中的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分液箱1、设置于分液箱1顶部的入料管6,分液箱1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过滤件、位于过滤件上部的缓冲腔11、位于过滤件下部的分流腔12,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分液箱1底部的分流板5、设置于分流板5上的第一固定通孔51、一端贯穿第一固定通孔51并连接于过滤件底端、用以带动过滤件在分液箱1内作上下运动以改变分流腔12的体积大小的调节杆3、设置于分流板5上的多个分流孔52和连接于分流孔52的分流管53,过滤件包括过滤网21、套设于过滤网21四周的第一密封圈22、设置于过滤网21底板的螺接管23,调节杆3顶端螺接于螺接管23。

此处,入料管6将制冷剂导入分液箱1,过滤件将分液箱1分为缓冲腔11、分流腔12,调节杆3一端贯穿第一固定通孔51并螺接于螺接管23,这样调节杆3带动过滤件在分液箱1内作上下运动以改变分流腔12的体积大小,实现可控制地分流制冷剂,过滤网21四周设有第一密封圈22,过滤网21对制冷剂进行过滤,同时避免未过滤的制冷剂从缓冲腔11流进分流腔12,分流板5可以拆卸地安装于分液箱1底部,这样可以更换带有不同数量分流孔52的分流板5,同时可以对分流板5进行清洗,效率较高,分流应用更广泛。

分液箱1可以为圆柱体分液箱1,过滤网21为圆形过滤网21,螺接管23的中心轴线、第一固定通孔51的中心轴线、过滤网21的中心轴线重合,分流板5为圆形分流板5,这样方便调节杆3带动过滤件在分液箱1内作上下运动以改变分流腔12的体积大小。

分流管53螺接于分流孔52,方便将分流管53安装于分流孔52和将分流管53从分流孔52上拆卸。

第一固定通孔51处可以固定有旋转密封圈4,调节杆3外周可以抵接于旋转密封圈4,这样方便将调节杆3安装于螺接管23,同时选择密封圈可以防止制冷剂从第一固定通孔51流出。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分流板5顶端的圆筒54,分液箱1底部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13,圆筒54内侧壁设有用以螺接于第一外螺纹13的第一内螺纹,这样方便通过将圆筒54螺接于分液箱1而将分流板5安装于分液箱1,同时方便将圆筒54从分液箱1上拆卸下来。

分流孔52可以对称设置于第一固定通孔51的外周,这样方便进行制冷剂的分流。分流孔52可以为多种数量形式的,可以为1个或者2个或者3个等,只需要对称设置第一固定通孔51外周即可。

分液箱1上设有用以供用户观察分流腔12内部、竖直设置的玻璃观察窗14,这样方便通过玻璃观察窗14观察分流腔12内部,从而通过调节杆3拉动过滤网21在分液箱1内作上下运动以调节分流腔12的体积大小,实现对制冷剂的分流操作。

玻璃观察窗14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刻度区15,刻度区15的刻度从分液箱1底端至顶端依次变大,可以实时观察刻度区15的刻度进行调节分流腔12的体积大小。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冷冻干燥机制冷剂分流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以在调节杆3拉动过滤网21在分液箱1内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将调节杆3固定的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可以包括对称设置于调节杆3上的第一圆环71和第二圆环74、一端固接于圆筒54第一端的第一弹簧72、设置于第一弹簧72第一端、用以钩住第一圆环71的第一弧形钩73、一端固接于圆筒54第二端的第二弹簧75、设置于第二弹簧75第一端、用以钩住第二圆环74的第二弧形钩76,这样在通过调节杆3带动过滤网21在分液箱1内作上下运动至预设位置时分别将第一弧形钩73钩住第一圆环71、第二弧形钩76钩住第二圆环74以将第一调节杆3固定住,实现将分流腔12的体积固定住,实现精确分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