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中,由于气泵在增压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得气泵温度升高效率降低,需要对此类设备进行降温冷去处理;同时气体在增压后携带大量的热能进入管道中,此时为了适应常温测试环境需对气体进行降温处理。由于气体在加湿的过程中需要控制饱和度和含水量,需要对加湿器内的纯水进行温度控制,因此需要冷却水作为冷媒进行降温处理。由于气体在回收前需要除湿后才能被吸入气泵循环利用,在除湿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冷干机进行降温除湿,而冷却水是冷干机中的热交换器常用的冷媒。综上所述,为了满足设备的降温需求和适应不同的测试环境,如阀类零部件的测试,需要一种合适的水处理方法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利用冷却水作为冷媒对各类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和对各类测试环境进行热交换处理,以满足设备的降温需求和适应不同的测试环境的水处理方法;提供一种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和气体加湿除湿系统;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与所述冷水机连接的具有冷水箱的增压气泵,与所述冷水箱相连的水浴式气化器,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连接的冷干机,所述冷干机连接的板式热交换器,所述板式热交换器与所述冷水机相连形成水循环;
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测试单元,所述测试单元连接所述冷干机的进气口;所述冷干机的出气口连接有干燥机,所述干燥机连接所述增压气泵的进气口;所述增压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包括净水机,所述净水机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一端连接有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通过补水泵与所述加湿器的补水口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则通过循环水泵和加热桶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循环连接。
本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和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的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各类设备的降温需求和气体降温需求以及气体回收过程中除湿需求,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而且整个系统简单,连接清晰,可调节性高。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使整个水路得到循环,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能够得到冷冻水、热水等不同温度的水,配合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形成高压、低压、高温、低温的气态水或气体,以供测试单元的测试使用;
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能够将高温高压的气态或气体水转化成低温、低压的液态水或气体,以循环使用;
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能够及时补充水分和湿气,配合所述加湿器随时调节经由所述测试单元的气体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机具有冷水机补水口、冷水机回水口和冷水机出水口;所述冷水机补水口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冷水机回水口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媒出水口连接;所述冷水机出水口与所述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冷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水口,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冷干机的进水口;所述冷干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媒进水口。
所述冷水机采用自来水自动补水并将制成的冷冻水储存在内置的水箱内经由水泵从所述冷水机出水口泵出,所述增压气泵通过内置的冷水箱进行换热,所述水浴式气化器通过流入的冷却水和流入的高温气体进行隔离换热,所述冷干机通过内置的冷凝器将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蒸汽与温度比较低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板式热交换器通过流入的冷却水和所述加湿器中泵出的热水进行隔离换热,所述板式热交换器中冷媒出口流出的冷却水流回所述冷水机回水口并在所述冷水机中循环制成冷冻水。
进一步的,所述板式热交换器还具有热媒进水口和热媒出水口,所述热媒出水口连接所述加热桶,所述加热桶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回水口;所述加湿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连接所述热媒进水口。
所述循环水泵将纯水从加湿器的出水口泵出,所述板式热交换器将从所述热媒进水口流入的高温纯水与所述冷媒进水口流入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所述加热桶将所述加湿器中泵出的水加热后再回流至所述加湿器的回水口;通过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媒对气体热交换系统中的气体温度进行了间接调控。
所述净水机将外部水源制成纯水并储存在所述储水容器中,所述补水泵将所述储水容器中的纯水泵入所述加湿器的补水口,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流入的气体在所述加湿器中带走大量的水分和热量从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流出,所述测试单元作为一种耗能部件对气体进行状态的改变,所述冷干机在内置的蒸发器中将高温高湿的气体与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隔离换热并析出大量的液态水,所述干燥机将流入的气体中残余的水分吸收达到完全除湿的要求;本装置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冷干机的冷媒对气体进行了间接的除湿。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气泵的出气口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高压缓冲气罐。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机与所述增压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低压缓冲气罐。
所述高压缓冲气罐和所述低压缓冲气罐能够缓冲压力和调节压力,调节压力波动,使整个系统工作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冷干机与所述干燥机之间设有废水池;所述冷干机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干燥机的冷凝水出口分别与所述废水池连接。所述废水池能够收集冷凝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能够保持管路中气体压力在规定或需要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气泵为隔膜增压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机为吸附式干燥机。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单元为耗能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水源为工作间自来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和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的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各类设备的降温需求和气体降温需求以及气体回收过程中除湿需求,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而且整个系统简单,连接清晰,可调节性高;2、述冷却水循环系统使整个水路得到循环,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能够得到冷冻水、热水等不同温度的水,起到温度调节、换热等的作用;3、本装置通过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冷媒对气体热交换系统中的气体温度进行了间接调控;4、本装置通过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冷干机的冷媒对气体进行了间接的除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的整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水机;101、冷水机出水口;102、冷水机回水口;103、冷水机补水口;2、增压气泵;201、冷水箱的进水口;202、冷水箱的出水口;203、增压气泵的出气口;204、增压气泵的进气口;3、水浴式气化器;301、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水口;302、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水口;303、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气口;304、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气口;4、冷干机;401、冷干机的进水口;402、冷干机的出水口;403、冷干机的进气口;404、冷干机的出气口;5、干燥机;6、加湿器;601、加湿器的补水口;602、加湿器的出水口;603、加湿器的回水口;604、加湿器的进气口;605、加湿器的出气口;7、循环水泵;8、板式热交换器;801、热媒进水口;802、热媒出水口;803、冷媒出水口;804、冷媒进水口;9、加热桶;10、净水机;11、储水容器;12、补水泵;13、低压缓冲气罐;14、高压缓冲气罐;15、测试单元;16、外部水源;17、调压阀;18、废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冷却水循环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和气体加湿除湿系统;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冷水机1,与所述冷水机1连接的具有冷水箱的增压气泵2,与所述冷水箱相连的水浴式气化器3,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3连接的冷干机4,与所述冷干机4连接的板式热交换器8,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与所述冷水机1相连形成水循环;
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包括加湿器6,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604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气口304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605连接有测试单元15,所述测试单元15连接所述冷干机的进气口403;所述冷干机的出气口404连接有干燥机5,所述干燥机5连接所述增压气泵的进气口204;所述增压气泵的出气口203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气口303连接;
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包括净水机10,所述净水机10的一端连接外部水源16,一端连接有储水容器11,所述储水容器11通过补水泵12与所述加湿器的补水口601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则通过循环水泵7和加热桶9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循环连接。
本用于气体加湿加压加温循环系统的水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所述气体热交换系统和所述气体加湿除湿系统的配合使用能够满足各类设备的降温需求和气体降温需求以及气体回收过程中除湿需求,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而且整个系统简单,连接清晰,可调节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机1具有冷水机补水口103、冷水机回水口102和冷水机出水口101;所述冷水机补水口103与外部水源16连接,所述冷水机回水口102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的冷媒出水口803连接;所述冷水机出水口101与所述冷水箱的进水口201连接,所述冷水箱的进水口201连接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水口301,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水口302连接所述冷干机的进水口401;所述冷干机的出水口402连接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的冷媒进水口804。
所述冷水机1采用自来水自动补水并将制成的冷冻水储存在内置的水箱内经由水泵从所述冷水机出水口101泵出,所述增压气泵2通过内置的冷水箱进行换热,所述水浴式气化器3通过流入的冷却水和流入的高温气体进行隔离换热,所述冷干机4通过内置的冷凝器将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蒸汽与温度比较低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通过流入的冷却水和所述加湿器6中泵出的热水进行隔离换热,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中冷媒出水口803流出的冷却水流回所述冷水机回水口102并在所述冷水机1中循环制成冷冻水。
进一步的,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还具有热媒进水口801和热媒出水口802,所述热媒出水口802连接所述加热桶9,所述加热桶9连接所述加湿器的回水口603;所述加湿器的出水口602连接所述循环水泵7,所述循环水泵7连接所述热媒进水口801。
所述循环水泵7将纯水从所述加湿器的出水口602泵出,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将从所述热媒进水口801流入的高温纯水与所述冷媒进水口804流入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所述加热桶9将所述加湿器6中泵出的水加热后再回流至所述加湿器的回水口603;通过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板式热交换器8的冷媒对气体热交换系统中的气体温度进行了间接调控。
所述净水机10将外部水源制成纯水并储存在所述储水容器11中,所述补水泵12将所述储水容器11中的纯水泵入所述加湿器的补水口601,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604流入的气体在所述加湿器6中带走大量的水分和热量从所述加湿器的出气口605流出,所述测试单元15作为一种耗能部件对气体进行状态的改变,所述冷干机4在内置的蒸发器中将高温高湿的气体与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行隔离换热并析出大量的液态水,所述干燥机5将流入的气体中残余的水分吸收达到完全除湿的要求;本装置利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水作为所述冷干机的冷媒对气体进行了间接的除湿。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气泵的出气口203与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进气口30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高压缓冲气罐14。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机5与所述增压气泵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低压缓冲气罐13。
所述高压缓冲气罐14和所述低压缓冲气罐13能够缓冲压力和调节压力,调节压力波动,使整个系统工作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冷干机4与所述干燥机5之间设有废水池18;所述冷干机的冷凝水出口、所述干燥机的冷凝水出口分别与所述废水池18连接。所述废水池18能够收集冷凝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水浴式气化器的出气口304与所述加湿器的进气口60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调压阀17。所述调压阀17能够保持管路中气体压力在规定或需要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气泵2为隔膜增压气泵。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机5为吸附式干燥机。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水源16为自来水。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冷水机1、所述增压气泵2、所述水浴式气化器3、所述冷干机4、所述干燥机5、所述加湿器6、所述净水机10均可以选择市售的成熟产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