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2085发布日期:2020-12-22 10:3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流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空调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分流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空调系统中采用的冷媒流路铜管结构中,将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分流为多路流进换热器,由于空调结构中在管路中的冷媒常常存在较大的离心力,导致冷媒存在自身旋转的状态,且冷媒在高速高压的状态下,在流经分歧管的分流装置时,会出现分流不均匀的现象。

因此,如何使得冷媒均匀分流到管路中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分流装置及空调,旨在解决冷媒均匀分流到各分支管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流装置,包括分流舱以及多个分流支管,所述分流支管设置于所述分流舱底部的侧面,且所述分流支管与所述分流舱连通,还包括叶轮装置以及锥形引流结构,所述叶轮装置安装于所述分流舱内;

所述锥形引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锥形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叶轮装置朝向所述分流舱的入口的一端,所述锥形部朝向所述分流舱的入口;

经过所述叶轮装置的液态流质在所述叶轮装置的叶轮转动的作用下沿分流舱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流向所述分流支管。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装置包括分流轴和多个叶片,所述分流轴沿着所述分流舱的中心轴设置;

所述叶片沿所述分流舱的中心轴轴线延伸设置,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分流轴的周向方向。

通过外部动力装置或者所述液态流质的冲力使得所述分流轴相对所述分流舱的底部自转。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轴底部与所述分流舱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呈钝角连接;

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分流舱的底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二部远离所述分流舱的底部的一侧;

所有所述叶片的钝角沿所述分流舱的中心轴外周的同一顺时针或者同一逆时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引流结构为实心的锥状块结构;

所述分流轴朝向所述分流舱的入口一端与所述锥状块结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叶轮装置与所述锥形引流结构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舱包括第一圆柱管和第二圆柱管,所述第一圆柱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管的内径,且所述第一圆柱管通过喇叭状的管道与所述第二圆柱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支管沿所述分流舱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支管采用铜质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流装置,用于冷媒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及空调,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分流舱内设置叶轮装置以及锥形引流结构,当高速的冷媒流入分流舱时,通过锥形引流结构打散冷媒的离心力,再通过叶轮装置将冷媒均匀的流向每一分流支管,使得冷媒均匀分流到每一分流支管的管路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流装置的内部件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2所示,提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分流装置,包括分流舱1以及多个分流支管2,分流支管2设置于分流舱1的底部的侧面,分流支管2与分流舱1连通,还包括叶轮装置3以及锥形引流结构4,叶轮装置3安装于分流舱1内;锥形引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的锥形部42和固定部41,固定部41固定安装于叶轮装置3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的一端,锥形部42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经过叶轮装置3的液态流质在叶轮装置3的叶轮转动的作用下沿分流舱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流向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应用于空调上,叶轮装置3用于使高速的冷媒进入分流舱1内,有效地缓解高速冷媒冲击分流舱1的底部,且通过锥形引流结构4将旋转的冷媒的离心力打散,使得冷媒进入到叶轮装置3的每两叶轮之间,并流至分流舱1的底部,分流支管安装于分流舱1的底部的侧面,且分流支管2与分流舱1连通,进而均衡流向分流支管2。

其中,锥形引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的锥形部42和固定部41,锥形引流结构4呈锥形状设置,锥形部42与固定部4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如粘合等连接形式固定,锥形部42可以为圆锥状,也可以采用棱锥状等锥状体。锥形引流结构4设置于分流舱1的中心轴上且锥形部42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当冷媒(液体)进入分流舱1内时,由于冷媒是高速运动,可通过冷媒冲击锥形部42进而打散高速的冷媒的离心力,然后流进叶轮装置3每两叶轮之间,以实现冷媒分流到分流舱1底部,并匀速流进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装置3包括分流轴31和多个叶片32,分流轴31沿着分流舱1的中心轴设置;叶片32沿分流舱1的中心轴轴线延伸设置,且均匀地分布于分流轴31的周向方向;通过外部动力装置或者所态流质的冲力使得分流轴31相对1分流舱的底部自转。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轴31设置于分流舱1内的中心轴上,叶片32的长边沿分流轴31的轴线设置,且多个叶片32沿分流轴3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使得位于分流轴31顶部靠近分流舱1的入口的一端的锥形引流结构4打散高速的冷媒的离心力后,冷媒均匀的流向到每两叶片32之间,较好地对冷媒进行引流,不仅可以消除冷媒的离心力,且可以将冷媒平均风流到各个分流支管2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液态流质(冷媒)冲向叶片32,叶片32带动分流轴31进行自转,以实现分流轴31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自转;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如设置电动机带动分流轴31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转动,待冷媒冲撞到锥形引流结构4,电动机接收到传感器传递的冷媒高速运动,进而开启工作,带动分流轴31进行转动,实现了恒定转速时,将叶片32之间的冷媒均匀的分散到分流舱1的周向,进而从分流支管2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轴31底部与分流舱1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分流舱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内转件相对轴承的外转件自由转动,分流轴31底部安装于转动轴承的中心处的内转件,分流轴31可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自转,且自转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不影响冷媒均匀流向每两叶片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32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呈钝角连接;第二部靠近分流舱1的底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远离分流舱1的底部的一侧,所有叶片32的钝角沿分流舱1的中心轴外周的同一顺时针或者同一逆时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当冷媒从分流舱1的入口高速向下移动,撞击锥形引流结构4的锥形部42,而后流向叶片32,由于叶片呈一定角度设置,当冷媒撞击到叶片32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叶片32受到冲力的撞击进而带动分流轴31自转,分流轴31自转带动叶片32转动,使得冷流可以均匀的流到每两个叶片32之间,冷媒可以均匀的流向每一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引流结构4为实心的锥状块结构;分流轴31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一端与锥状块结构固定连接。锥形引流结构4与分流轴31可以一体成型,一体制造的精度高,减少安装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引流结构4与叶轮装置3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提高精度,且减少安装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舱1包括第一圆柱管11和第二圆柱管13,第一圆柱管11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管13的内径,且第一圆柱管11通过喇叭状管道12与第二圆柱管13连接。将分流舱1设置成两个不同内径的管道,待高速冷媒进入到第一圆柱管11内,由于第一圆柱管11的截面积小,使得冷媒承受的压力大,速度更高,待冷媒移动到第二圆柱管13时,高速冷媒被设置于第二圆柱管13内的锥形引流结构4打散,使得冷媒朝向第二圆柱管13外周运动,增大第二圆柱管13的截面积,减少冷媒撞击分流舱1的底部,避免造成管道震动,冷媒经过锥形引流结构4流向叶轮装置,进而流向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支管2沿分流舱1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使得冷媒均衡的在分流舱1的底部流向分流支管2,避免分流舱1底部受力不均衡,导致分流舱1倾斜或者震动等。

其中,分流舱底部可以采用包括分歧管或者三通管或者四通管设置,即一头为入口,其他管道为分流支管2。

分歧管,指的是中央空调分歧管,分支器,分歧器。其是一头输入,但有多条输出的管子。主要用在中央空调vrv系统的管道安装中,作用是在中央空调多联机安装系统中,将管道中的制冷剂分流到室内机中,起到分流的作用。其他的三通管、四通管等多通管,即为一头为进口,其他的为出口的通管。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支管2采用铜质材质制成。其中,分流舱1也可以采用铜质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通过在分流舱1内设置叶轮装置3以及锥形引流结构4,当高速的冷媒流入分流舱时,通过锥形引流结构4打散冷媒的离心力,在通过叶轮装置3将冷媒均匀的流向每一分流支管2,使得冷媒均匀分流到每一分流支管2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包括上述所述的分流装置,上述分流装置安装于空调内,用于解决高速运动的冷媒如何均衡分流到各分支管内,具体包括分流舱1以及多个分流支管2,分流支管2设置于分流舱1的底部的侧面,分流支管2与分流舱1连通,还包括叶轮装置3以及锥形引流结构4,叶轮装置3安装于分流舱1内;锥形引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的锥形部42和固定部41,固定部41固定安装于叶轮装置3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的一端,锥形部42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经过叶轮装置3的液态流质在叶轮装置3的叶轮转动的作用下沿分流舱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流向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装置应用于空调上,叶轮装置3用于使高速的冷媒进入分流舱1内,有效地缓解高速冷媒冲击分流舱1的底部,且通过锥形引流结构4将旋转的冷媒的离心力打散,使得冷媒进入到叶轮装置3的每两叶轮之间,并流至分流舱1的底部,分流支管安装于分流舱1的底部的侧面,且分流支管2与分流舱1连通,进而均衡流向分流支管2。

其中,锥形引流结构4包括固定连接的锥形部42和固定部41,锥形引流结构4呈锥形状设置,锥形部42与固定部4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如粘合等连接形式固定,锥形部42可以为圆锥状,也可以采用棱锥状等锥状体。锥形引流结构4设置于分流舱1的中心轴上且锥形部42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当冷媒(液体)进入分流舱1内时,由于冷媒是高速运动,可通过冷媒冲击锥形部42进而打散高速的冷媒的离心力,然后流进叶轮装置3每两叶轮之间,以实现冷媒分流到分流舱1底部,并匀速流进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装置3包括分流轴31和多个叶片32,分流轴31沿着分流舱1的中心轴设置;叶片32沿分流舱1的中心轴轴线延伸设置,且均匀地分布于分流轴31的周向方向;通过外部动力装置或者所态流质的冲力使得分流轴31相对1分流舱的底部自转。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轴31设置于分流舱1内的中心轴上,叶片32的长边沿分流轴31的轴线设置,且多个叶片32沿分流轴3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使得位于分流轴31顶部靠近分流舱1的入口的一端的锥形引流结构4打散高速的冷媒的离心力后,冷媒均匀的流向到每两叶片32之间,较好地对冷媒进行引流,不仅可以消除冷媒的离心力,且可以将冷媒平均风流到各个分流支管2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液态流质(冷媒)冲向叶片32,叶片32带动分流轴31进行自转,以实现分流轴31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自转;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如设置电动机带动分流轴31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转动,待冷媒冲撞到锥形引流结构4,电动机接收到传感器传递的冷媒高速运动,进而开启工作,带动分流轴31进行转动,实现了恒定转速时,将叶片32之间的冷媒均匀的分散到分流舱1的周向,进而从分流支管2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轴31底部与分流舱1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分流舱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的内转件相对轴承的外转件自由转动,分流轴31底部安装于转动轴承的中心处的内转件,分流轴31可相对分流舱1的底部自转,且自转所受到的摩擦力小,不影响冷媒均匀流向每两叶片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32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呈钝角连接;第二部靠近分流舱1的底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远离分流舱1的底部的一侧,所有叶片32的钝角沿分流舱1的中心轴外周的同一顺时针或者同一逆时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当冷媒从分流舱1的入口高速向下移动,撞击锥形引流结构4的锥形部42,而后流向叶片32,由于叶片呈一定角度设置,当冷媒撞击到叶片32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叶片32受到冲力的撞击进而带动分流轴31自转,分流轴31自转带动叶片32转动,使得冷流可以均匀的流到每两个叶片32之间,冷媒可以均匀的流向每一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引流结构4为实心的锥状块结构;分流轴31朝向分流舱1的入口一端与锥状块结构固定连接。锥形引流结构4与分流轴31可以一体成型,一体制造的精度高,减少安装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引流结构4与叶轮装置3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提高精度,且减少安装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舱1包括第一圆柱管11和第二圆柱管13,第一圆柱管11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管13的内径,且第一圆柱管11通过喇叭状管道12与第二圆柱管13连接。将分流舱1设置成两个不同内径的管道,待高速冷媒进入到第一圆柱管11内,由于第一圆柱管11的截面积小,使得冷媒承受的压力大,速度更高,待冷媒移动到第二圆柱管13时,高速冷媒被设置于第二圆柱管13内的锥形引流结构4打散,使得冷媒朝向第二圆柱管13外周运动,增大第二圆柱管13的截面积,减少冷媒撞击分流舱1的底部,避免造成管道震动,冷媒经过锥形引流结构4流向叶轮装置,进而流向分流支管2。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支管2沿分流舱1周向方向均匀地分布。使得冷媒均衡的在分流舱1的底部流向分流支管2,避免分流舱1底部受力不均衡,导致分流舱1倾斜或者震动等。

其中,分流舱底部可以采用包括分歧管或者三通管或者四通管设置,即一头为入口,其他管道为分流支管2。

分歧管,指的是中央空调分歧管,分支器,分歧器。其是一头输入,但有多条输出的管子。主要用在中央空调vrv系统的管道安装中,作用是在中央空调多联机安装系统中,将管道中的制冷剂分流到室内机中,起到分流的作用。其他的三通管、四通管等多通管,即为一头为进口,其他的为出口的通管。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支管2采用铜质材质制成。其中,分流舱1也可以采用铜质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分流装置及空调,分流装置包括通过在分流舱内设置叶轮装置以及锥形引流结构,当高速的冷媒流入分流舱时,通过锥形引流结构打散冷媒的离心力,在通过叶轮装置将冷媒均匀的流向每一分流支管,使得冷媒均匀分流到每一分流支管的管路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