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及其散热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0317发布日期:2020-11-19 19:1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及其散热降噪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及其散热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与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其目的是在低温下进行产品的性能试验和科学研究试验;或在工业生产中实现某些冷却过程,或者进行空气调节。目前大部分制冷设备都会用到以压缩机作为核心的冷凝机组,如低温机、冷水机、冰箱、低温环境试验箱等。

现有申请号为201720214406.9的中国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级复叠低温冷凝机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第一级中温制冷压缩机、与中温制冷压缩机的输出口连接冷凝器、对冷凝器吸风或吹风的冷凝风机,冷凝器的冷媒输出口连接储液器,储液器出口经节流元件后进入冷凝蒸发器的蒸发侧入口管,中温制冷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冷凝蒸发器的蒸发侧出口管形成一路制冷循环。第二级低温制冷压缩机的输出口连接的油气分离器,经冷凝蒸发器的冷凝侧入口管,最终从冷凝侧出口管连接低温冷凝机组的液管阀,低温制冷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低温冷凝机组的汽管阀。上述形成完整的低温冷凝机组,低温冷凝机组可以通过液管阀、汽管阀连接到蒸发器,通过节流降温,最终满足降温-40°c到-70°c的要求。

上述冷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压缩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以上述冷凝机组为制冷核心的制冷设备一般在通过开设通风孔以方便进行散热;而由于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噪音从通风口处散出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低温环境试验箱由于设置在室内,噪音将会在室内形成回声从而极大影响周边环境;若为减少噪音而不设置通风口并对压缩机进行密封则虽然能够减少噪音的逸出,但压缩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会大大降低压缩机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及其散热降噪结构,能够减少压缩机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排出,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及其散热降噪结构,包括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冷凝机组,所述工作腔内壁围设有消音装置,所述消音装置将工作腔内部密封;所述冷凝机组连接有散热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音装置将工作腔内部进行密封后,冷凝机组产生的噪音被消音装置进行吸收,从而避免噪音从工作腔内部泄漏,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经散热组件散出,从而避免热量在工作腔内聚集,减少高温对冷凝机组的影响,提高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延长冷凝机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水冷散热组件以及与水冷散热组件相连接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设置为水冷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冷风扇将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聚集,并通过水冷散热组件将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水冷散热组件将热量排出,从而实现工作腔内热量的快速散出,提高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而通过将多种散热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水冷散热组件包括与冷凝机组相连通的终端换热器、至少一个初始换热器、至少一组设置在工作腔上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初始换热器的两侧分别与冷凝机组和终端换热器相连通,且所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即与散热装置相连通也和初始换热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经散热装置进行聚集,并通过冷凝组件内部的制冷剂流依次传输至初始换热器和终端散热器处,外部冷却水经冷却水入口进入工作腔后分别流经冷凝机组和散热装置,随后冷却水分别吸收冷凝机组和散热装置所聚集的热量,再经冷却水出口流出工作腔,从而实现对工作腔内热量的散出,避免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在工作腔内聚集,提高了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凝机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以及至少一个与压缩机相连通的油分离器,所述压缩机与油分离器管连接,且所述压缩机与终端换热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机内的制冷剂工作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后被压缩机传输至油分离器内并通过油分离器将制冷剂中的制冷剂重新导入压缩机,随后制冷剂进入初始换热器并与流经初始换热器的外部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随后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制冷剂进入终端换热器进行二次换热,随后制冷剂再经终端换热器回流至压缩机,完成制冷剂的换热,重复上述工作;通过两次降温能够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进行阶梯式吸收,从而提高热量吸收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缩机与油分离器之间设有避震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震管能够减少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油分离器产生的影响,从而延长冷凝机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压缩机、避震管、油分离器以及初始换热器均设有两组,且压缩机分别为一级压缩机和二级压缩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压缩机能够提高降温效率,从而提高制冷设备的降温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与所述二级压缩机相连通的油分离器设有两个,两个与所述二级压缩机相连通的油分离器依次首尾连接且远离二级压缩机的油分离器连通于与二级压缩机相对应的初始换热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油分离器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效率,从而避免回流至压缩机内的制冷剂中含有杂质,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与所述一级压缩机相连通的初始换热器与终端换热器之间设有膨胀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制冷剂流经膨胀阀时,制冷剂再膨胀阀处膨胀从而吸收大量热量,进而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下降,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导热油箱以及与导热油箱相连接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经一导热油换热器与二级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经一膨胀阀与终端换热器相连通,所述工作腔上设有导热油入口和导热油出口,所述导热油入口与导热油箱相连通,所述导热油出口与导热油换热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一步提高降温效率时,循环泵将从导热油入口的流入导热油箱内的导热油传输至换热器,同时从终端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膨胀阀膨胀后进入导热油换热器并与导热油进行热量交换,随后导热油将热量吸收并经导热油出口流出,而冷凝后的制冷剂则进入二级压缩机进行下一周期的冷凝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消音装置和散热组件,能够在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将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散出,提高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延长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多组压缩机,能够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3.通过设置导热油箱以及循环泵,能够利用导热油对冷凝机组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音装置;211、冷却水入口;212、冷却水出口;221、导热油入口;222、导热油出口;223、导热油箱;224、循环泵;225、导热油换热器;23、散热装置;241、第一初始换热器;242、第二初始换热器;243、第一膨胀阀;25、终端换热器;251、第二膨胀阀;31、一级压缩机;32、避震管;33、油分离器;34、二级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用散热降噪结构,包括工作腔,工作腔内设有以压缩机为核心并用于进行降温冷凝工作的冷凝机组;工作腔内壁围设有用于吸收冷凝机组产生的噪音的消音装置1,消音装置1将工作腔内部密封;消音装置将工作腔内部进行密封后,冷凝机组产生的噪音被消音装置1进行吸收,从而避免噪音从工作腔内部泄漏,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工作腔可以设置为机箱,消音装置1可以设置为具有疏松多孔的消音棉,也可以设置为具有降噪隔热作用的阻尼板等阻尼材料,还可以设置为其它具有消音降噪功能的材料或装置;当噪音的声波经过消音棉时,消音棉的多孔结构使声波在孔内反复折射,从而使声波的能量不断降低,从而实现对声波的吸收;由于消音棉将工作腔内部进行密封,从而能够避免声波传播至工作腔外部,实现对冷凝机组的降噪。

参照图1,冷凝机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至少一个与压缩机相连通的油分离器33,压缩机与油分离器33之间均设有避震管32,且压缩机、避震管32以及与油分离器33之间均通过耐高温的高温铜管相连接;压缩机在完成一个工作周期的制冷工作后,将其内部的制冷剂裹挟一部分润滑油在流经避震管32后传输至油分离器33内,随后油分离器33对含有润滑油的制冷剂的进行油水分离并将润滑油重新导入压缩机。

其中,为提高制冷设备的制冷效率,冷凝机组一一对应的设有至少两组,且压缩机分别设置为一级压缩机31和二级压缩机34,与二级压缩机34相连通的油分离器33设有两个,两个油分离器33依次首尾连接;一级压缩机31完成制冷工作后二级压缩机34再持续进行制冷,使温度持续降低,从而提高了降温制冷效率;而与二级压缩机34相连接的两个油分离器33能够对制冷剂进行阶梯式油水分离,从而提高油水分离效率,避免回流至二级压缩机内的制冷剂中含有杂质,延长二级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由于压缩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将压缩机产生的热量排出,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参照图1,油分离器33远离避震管32的一端均连接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与冷凝机组一一对应的水冷散热组件以及与水冷散热组件相连接的散热装置23,散热装置23设置为水冷风扇;水冷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油分离器33相连通的初始换热器、与初始换热器相连通的终端换热器25、以及至少一组与初始换热器相连通并固设在工作腔一侧的冷却水入口211和冷却水出口212,终端换热器25远离初始换热器的一侧分别与一级压缩机31和二级压缩机34相连通;其中,与一级压缩机31相连接的初始换热器为第一初始换热器241,与二级压缩机34相连接的初始换热器为第二初始换热器242,散热装置23经第一初始换热器241连通于冷却水入口211和冷却水出口212,第一初始换热器241与终端换热器25之间设有第一膨胀阀243,远离二级压缩机34的油分离器33连通于第二初始换热器242。

一级压缩机31和二级压缩机34产生的热量经散热装置23进行聚集,并通过制冷剂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处,外部冷却水经冷却水入口211进入工作腔后分别流经第一初始换热器241、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和散热装置23,随后冷却水分别吸收第一初始换热器241、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和散热装置23所聚集的热量,使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内的制冷剂迅速降低至零下30-40度,随后冷却水再经冷却水出口212流出工作腔;随后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内的制冷剂经第一膨胀阀243进入终端换热器25,并在第一膨胀阀243处吸热膨胀,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下降零下70度,最后再经终端换热器25回流至一级压缩机内。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参照图1,散热组件还包括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导热油箱223以及与导热油箱223相连接的循环泵224,循环泵224经一导热油换热器225与二级压缩机34相连通,导热油换热器225经一第二膨胀阀251与终端换热器25相连通;工作腔上设有导热油入口221和导热油出口222,导热油入口221与导热油箱223相连通,导热油出口222与导热油换热器225相连通。

循环泵224将从导热油入口221的流入导热油箱223内的导热油传输至导热油换热器225,同时从终端换热器25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膨胀阀251膨胀后进入导热油换热器225并与导热油进行热量交换,随后导热油将热量吸收并经导热油出口222流出,而冷凝后的制冷剂则进入二级压缩机34进行下一周期的冷凝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效率。

实施原理:一级压缩机31和二级压缩机34产生的热量经散热装置23进行聚集,并通过制冷剂分别依次传输至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处,外部冷却水经冷却水入口211进入工作腔后分别流经第一初始换热器241、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和散热装置23,随后冷却水分别吸收第一初始换热器241、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和散热装置23所聚集的热量,使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内的制冷剂迅速降低至零下30-40度,随后冷却水再经冷却水出口212流出工作腔;随后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内的制冷剂经第一膨胀阀243进入终端换热器25,并在第一膨胀阀243处吸热膨胀,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下降零下70度,最后再经终端换热器25回流至一级压缩机内;随后循环泵224将从导热油入口221的流入导热油箱223内的导热油传输至导热油换热器225,同时从终端换热器25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二膨胀阀251膨胀后进入导热油换热器225并与导热油进行热量交换,随后导热油将热量吸收并经导热油出口222流出,而冷凝后的制冷剂则进入二级压缩机34进行下一周期的冷凝工作;同时冷凝机组产生的噪音被消音装置1进行吸收,从而避免噪音从工作腔内部泄漏,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均设置在工作腔外部,并将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分别与外部散热风扇管连通;外部散热风扇分别向第一初始换热器241和第二初始换热器242通入冷风,冷风进入第一初始换热器241或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后与第一初始换热器241或第二初始换热器242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制冷剂的散热。

实施例三

一种含压缩机的制冷设备,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降噪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消音装置1和散热组件,能够在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将冷凝机组产生的热量散出,提高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延长制冷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多组压缩机,能够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导热油箱223以及循环泵224,能够利用导热油对冷凝机组进行散热降温,从而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了冷凝机组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