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185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锻造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金属锻造件的强度,在其锻造出来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因为金属锻件的加工速度较快,因此传统的冷却方式是把金属锻件成堆摆放进行自然冷却。

然而这种成堆摆放的方式在堆积较多的情况下其锻件表面会留下磕碰,较为不美观,且影响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水冷的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水冷装置大多只能对金属锻件进行单个冷却,工作效率较慢,且金属锻件在冷却后其表面的残渣会脱落在水中进行沉淀,排水时容易出现污垢排出不彻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排渣较为彻底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拿取口,所述拿取口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水箱,所述水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的底部;补水管,所述补水管设置在所述水箱的顶部;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水箱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传动辊、两个第二转轴、两个第二传动辊、传输带、多个挂设钩和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均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上,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板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上,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均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水箱外,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上,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均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传输带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和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上,多个所述挂设钩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带上,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固定板远离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输带为不锈钢钢带结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和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均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放置口和所述拿取口形状相同,所述放置口和所述拿取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放置口和所述拿取口位于所述水箱和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阀。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多个搅拌叶片和第二电机,所述搅拌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搅拌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水箱外,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杆上,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均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本装置通过旋转的方式带动锻件进入水箱内,无需手工进行夹取冷却,减少了操作时间,同时传输带上固定安装的多个挂设钩能够进行连续性的对多个锻件进行冷却,使用效果较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2、放置口,3、第二支撑板,4、拿取口,5、水箱,6、排水管,7、补水管,8、固定板,9、第一转轴,10、第一传动辊,11、第二转轴,12、第二传动辊,13、传输带,14、挂设钩,15、第一电机,16、搅拌杆,17、搅拌叶片,18、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2。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放置口2,所述放置口2开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二支撑板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一侧;拿取口4,所述拿取口4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水箱5,所述水箱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5的底部;补水管7,所述补水管7设置在所述水箱5的顶部;两个固定板8,两个所述固定板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板8均位于所述水箱5的上方;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8和所述水箱5上。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转轴9、两个第一传动辊10、两个第二转轴11、两个第二传动辊12、传输带13、多个挂设钩14和第一电机15,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均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8上,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固定板8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10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上,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10均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8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1均转动安装在所述水箱5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水箱5外,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12分别固定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1上,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12均位于所述水箱5内,所述传输带13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10和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12上,多个所述挂设钩14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带13上,所述第一电机15固定安装在任意一个所述固定板8远离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10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和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传输带13为不锈钢钢带结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10和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12均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放置口2和所述拿取口4形状相同,所述放置口2和所述拿取口4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放置口2和所述拿取口4位于所述水箱5和两个所述固定板8之间。

所述排水管6上设有水阀。

所述水箱5的顶部为开口,所述水箱5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

当需要冷却时,启动第一电机15,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对应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9逆时针旋转,当第一转轴9逆时针旋转时带动对应的第一传动辊10逆时针旋转,此时通过套设的同一个传输带13带动另一个第一转轴9与第一传动辊10和两个第二转轴11和两个第二传动辊12逆时针旋转,此时传输带13逆时针旋转带动多个挂设钩14逆时针旋转,这时可通过第一支撑板1上的放置口2夹取锻件放置在与放置口2对应的一个挂设钩14上,挂设完毕后继续夹取锻件即可,挂设的锻件被逆时针旋转的传输带13携带进入水箱5内,通过水箱5内的水对其冷却,冷却完毕后其跟随旋转到第二支撑板3的拿取口4处,这时可通过拿取口4取出冷却后的锻件,在冷冷却时因为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耗损水箱5内的水,因此需要通过补水管7对水箱5内进行定期补水。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本装置通过旋转的方式带动锻件进入水箱5内,无需手工进行夹取冷却,减少了操作时间,同时传输带13上固定安装的多个挂设钩14能够进行连续性的对多个锻件进行冷却,使用效果较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4,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5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16、多个搅拌叶片17和第二电机18,所述搅拌杆16转动安装在所述水箱5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搅拌杆16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水箱5外,多个所述搅拌叶片17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搅拌杆16上,多个所述搅拌叶片17均位于所述水箱5内,所述第二电机18固定安装在所述水箱5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和所述搅拌杆16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

当需要进行换水时,停止冷却,启动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搅拌杆16转动,搅拌杆16转动时带动多个搅拌叶片17转动,通过搅拌叶片17对水箱5内的水进行搅拌,使沉淀的杂质被激起混合在水内更容易排出,之后只需打开排水管6上的水阀即可,排放完毕后关闭水阀和第二电机18。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锻造的锻件冷却装置,本装置能够对水箱5内的水进行搅拌,能够使沉淀在水箱5底部的杂质混合在污水内被排水管6排出,排污较为彻底,减少了杂质残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