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3638发布日期:2021-03-16 22:2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自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动力系统设备中,换热设备通过冷却器中的冷却水把高温介质的热量带走,冷却水温度升高,为了循环利用这部分冷却水就必须将冷却水冷却至常温,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冷却换热后的冷却水,加压至0.5mpa左右送入冷却塔,并通过填料逐步散热,再由顶部电动风机将热量抽走,这样,其造成了较大电能源消耗,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散热装置,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水冷却至常温的方案造成的电能源消耗,不经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散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

叶片管,所述叶片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叶片管绕壳体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周面上,每个所述叶片管的中心轴具有5~85°的倾角;

喷嘴,每个所述叶片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喷嘴,所述喷嘴的中心轴与所述壳体的轴向垂直,所述喷嘴的中心轴具有5~175°的倾角;

入口管,所述入口管同轴连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优选地,每个所述叶片管的中心轴具有35~45°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喷嘴的中心轴具有5~85°的倾角。

优选地,所述喷嘴的中心轴具有45°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喷嘴的中心轴具有95~175°的倾角。

优选地,所述喷嘴的中心轴具有135°的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通过螺纹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叶片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向所述壳体下侧的方向延伸;

入口管的上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柱状体,所述第一柱状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入口管的上端外侧,所述第一柱状体的周面外侧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多道第一沟槽;

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第二柱状体,所述第二柱状体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柱状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和所述第一沟槽配合安装,且,所述第二柱状体的上端通过压盖环挂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上;

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包括第三柱状体,所述第三柱状体固定设置在所述连通管的内侧,所述第二柱状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还包括第一圆台,所述第一圆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状体的底部外侧;

所述密封套还包括第二圆台,所述第二圆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柱状体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二圆台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台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的底部外侧设置有连接盘;

所述支撑套还包括第三圆台,所述第三圆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柱状体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三圆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台和所述连接盘之间,所述第三圆台和所述连接盘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盘和所述第三圆台可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自散热装置,由于其包括壳体,入口管同轴连通在壳体的底部,因此,冷却换热后的冷却水可通过入口管注入到壳体中,以使冷却水可在壳体中存储。

由于叶片管设置有多个,多个叶片绕壳体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在壳体的周面上,每个叶片管的中心轴具有5~85°的倾角;每个叶片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喷嘴,喷嘴的中心轴与壳体的轴向垂直,喷嘴的中心轴具有5~175°的倾角,存储在壳体中的冷却水可在水压的支持下进入到叶片管的各个喷嘴中,并通过叶片管和喷嘴的角度设置,带动叶片管转动,在叶片管转动的同时,将冷却水雾化,使得冷却水中的热量充分释放到空气中,以达到降低冷却水水温的目的,并且,可降低循环水的供水压力,即可节余一部分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散热装置,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水冷却至常温的方案造成的电能源消耗,不经济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结合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叶片管2、喷嘴3以及入口管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口管4是高温冷却水的进口管,其可为碳钢管道,其管径的直径根据实际使用的回水量来确定,一般在dn20~85mm,其可以是多个分支管组成,并由蝶阀控制;形成多个自散热组,同时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是用于集聚冷却水的,入口管4同轴连通在壳体1的底部,以将入口管4输入的冷却水集聚在墙体1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可以呈柱形,当然,其余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方形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片管2设置有多个,多个叶片管2绕壳体1的中心轴等角度间隔设置在壳体1的周面上,每个叶片管的中心轴具有5~85°的倾角;每个叶片管2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喷嘴3,喷嘴3的中心轴与壳体1的轴向垂直,喷嘴3的中心轴具有5~175°的倾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存储在壳体1中的冷却水可在水压的支持下进入到叶片管2的各个喷嘴3中,并通过叶片管2和喷嘴3的角度设置,带动叶片管3转动,在叶片管3转动的同时,将冷却水雾化,使得冷却水中的热量充分释放到空气中,以达到降低冷却水水温的目的。并且,可降低循环水的供水压力,即可节余一部分电能的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叶片管2可对应通过一个叶片5连接在壳体1中,而叶片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在壳体1上,以方便叶片管2的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管2和叶片5为一体成型结构,二者具有共同的中心轴。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管2具有的5~85°的倾角,主要控制运转中叶片管向上的风量,在实际试验中35~45°的倾角时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嘴3是将冷却水充分雾化的结构,通过改变其角度可控制叶片管2的旋转速度,一般5~85°的倾角时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95~175°的倾角时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另外,在实际试验中控制45°和135°的倾角时效果最佳,另外,实际工作中控制顺时针旋转、抽风方向向上运行的情况较多。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嘴3可通过螺纹连接在叶片管2,以方便快捷的对其拆装。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连通管6,连通管6向壳体1下侧的方向延伸,连通管6可以和壳体1的底部一体成型,用做入口管4和壳体1连接的通道。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口管4的上端通过连接组件安装在壳体1的底部,该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7、密封套8以及支撑套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套7为密封套8以及支撑套9的载体,其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柱状体,第一柱状体固定设置在入口管4的上端外侧,第一柱状体的周面外侧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多道第一沟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柱状体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入口管4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套7还包括第一圆台,第一圆台固定设置在第一柱状体的底部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套8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用于对连接套9的密封,也起到与旋转体(连通管6和支撑套9)的机械摩擦,其中的水可作为润滑剂。该密封套8包括第二柱状体,第二柱状体密封设置在第一柱状体的外侧,第二柱状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多道第二沟槽,第二沟槽和第一沟槽配合安装,以保证连接套7以及密封套8之间的密封性,另外,第二柱状体的上端可通过压盖环10挂设在壳体1的底部上。

另外,该密封套8还包括第二圆台,第二圆台固定设置在第二柱状体的底部外侧,第二圆台密封设置在第一圆台上,以进一步保证连接套7以及密封套8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套9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其还包括第三柱状体,第三柱状体固定设置在连通管6的内侧,二者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圈,第二柱状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套内,间隙可以为1-5mm,以实现壳体1相对入口管4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套9还包括第三圆台,第三圆台固定设置在第三柱状体的底部外侧,第三圆台设置在第二圆台和连接盘之间,第三圆台和连接盘固定密封连接,连接盘和第三圆台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圆台和连接盘可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以方便二者的拆卸。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壳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可开启的顶盖10,以方便零件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自散热装置,其构件之间的连接简单,方便拆修,维护也简单,且不需动力机构提供动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以下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下的限制,任何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