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0988发布日期:2021-05-07 19:4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水剂冷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减水剂外观形态分为水剂和粉剂,液体减水剂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加热混合,因此生产出来的液体减水剂温度较高,需要进行降温才能使用,现有的降温装置降温效果差,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设置盘绕冷却机构,便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使用高效性的减水剂用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进液口、出液口、连通输送管、冷却液输送管、冷却盘管、循环泵、冷却管、冷却箱、蓄冷剂和第一阀门,冷却罐内部设置有冷却腔,进液口连通设置在冷却罐上端,出液口连通设置在冷却罐下端,连通输送管输出端与进液口上端连通,冷却液输送管左端与冷却盘管右端连通,冷却盘管盘绕设置在冷却罐圆周外侧,循环泵连通设置在冷却液输送管中部,循环泵设置在冷却箱左侧,冷却管左端与冷却液输送管右端连通,冷却箱内部设置有空腔,冷却箱设置在冷却罐右侧,并且冷却管设置在冷却箱内部,冷却箱内部填充设置有蓄冷剂,第一阀门连通设置在出液口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箱、进液管、散热孔、抽液管和水泵,散热箱设置在冷却罐左侧,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腔,进液管连通设置在散热箱左端上侧,散热箱上端连通设置有多组散热孔,抽液管输入端与散热箱右端下侧连通,水泵左端与散热箱右端连接,抽液管输出端与水泵输入端连通,连通输送管输入端与水泵输出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风机电机、风扇转轴、扇叶安装套和扇叶,风机电机固定安装在散热箱上端中部,风扇转轴输入端与风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扇叶安装套上端与风扇转轴下端连接,扇叶安装套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多组扇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翻搅电机、减速机、翻搅轴和翻搅叶片,翻搅电机上端与散热箱下端连接,减速机输入端与翻搅电机输出端连接,翻搅轴下端输入端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多组翻搅叶片环套设置在翻搅轴圆周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第二阀门连通设置在抽液管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连通管,连通管连通设置在散热箱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刻度线,连通管外端左侧刻画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所述散热箱侧壁内部填充设置有隔热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通输送管将减水剂输送注入进液口中,之后通过进液口使减水剂进入冷却罐内部,同时启动循环泵,循环泵使冷却液输送管内部的冷却液开始流通,然后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输送管进入冷却盘管中,之后通过盘绕设置在冷却罐圆周外侧的冷却盘管对冷却罐内部进行降温,然后使冷却罐内部的减水剂快速冷却,之后经冷却盘管流通的冷却液与高温减水剂换热温度升高,然后通过冷却液输送管流通进入冷却管中,之后冷却管通过冷却箱内部填充的蓄冷剂换热快速降温,如此往复,使冷却罐内部减水剂快速冷却,冷却完成之后打开第一阀门将减水剂排出即可,通过设置盘绕冷却机构,便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使用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冷却罐;2、进液口;3、出液口;4、连通输送管;5、冷却液输送管;6、冷却盘管;7、循环泵;8、冷却管;9、冷却箱;10、蓄冷剂;11、第一阀门;12、散热箱;13、进液管;14、散热孔;15、抽液管;16、水泵;17、风机电机;18、风扇转轴;19、扇叶安装套;20、扇叶;21、翻搅电机;22、减速机;23、翻搅轴;24、翻搅叶片;25、第二阀门;26、连通管;27、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罐1、进液口2、出液口3、连通输送管4、冷却液输送管5、冷却盘管6、循环泵7、冷却管8、冷却箱9、蓄冷剂10和第一阀门11,冷却罐1内部设置有冷却腔,进液口2连通设置在冷却罐1上端,出液口3连通设置在冷却罐1下端,连通输送管4输出端与进液口2上端连通,冷却液输送管5左端与冷却盘管6右端连通,冷却盘管6盘绕设置在冷却罐1圆周外侧,循环泵7连通设置在冷却液输送管5中部,循环泵7设置在冷却箱9左侧,冷却管8左端与冷却液输送管5右端连通,冷却箱9内部设置有空腔,冷却箱9设置在冷却罐1右侧,并且冷却管8设置在冷却箱9内部,冷却箱9内部填充设置有蓄冷剂10,第一阀门11连通设置在出液口3下端;通过连通输送管4将减水剂输送注入进液口2中,之后通过进液口2使减水剂进入冷却罐1内部,同时启动循环泵7,循环泵7使冷却液输送管5内部的冷却液开始流通,然后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输送管5进入冷却盘管6中,之后通过盘绕设置在冷却罐1圆周外侧的冷却盘管6对冷却罐1内部进行降温,然后使冷却罐1内部的减水剂快速冷却,之后经冷却盘管6流通的冷却液与高温减水剂换热温度升高,然后通过冷却液输送管5流通进入冷却管8中,之后冷却管8通过冷却箱9内部填充的蓄冷剂10换热快速降温,如此往复,使冷却罐1内部减水剂快速冷却,冷却完成之后打开第一阀门11将减水剂排出即可,通过设置盘绕冷却机构,便于提高冷却效果,提高使用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箱12、进液管13、散热孔14、抽液管15和水泵16,散热箱12设置在冷却罐1左侧,散热箱12内部设置有散热腔,进液管13连通设置在散热箱12左端上侧,散热箱12上端连通设置有多组散热孔14,抽液管15输入端与散热箱12右端下侧连通,水泵16左端与散热箱12右端连接,抽液管15输出端与水泵16输入端连通,连通输送管4输入端与水泵16输出端连通;通过进液管13将减水剂加注进入散热箱12内部静置,之后高温减水剂热量在散热箱12内部发散,然后热量通过多组散热孔14向外排放,增加冷却效果,提高使用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风机电机17、风扇转轴18、扇叶安装套19和扇叶20,风机电机17固定安装在散热箱12上端中部,风扇转轴18输入端与风机电机17输出端连接,扇叶安装套19上端与风扇转轴18下端连接,扇叶安装套19圆周外侧环绕设置有多组扇叶20;启动风机电机17,之后风机电机17输出端带动风扇转轴18转动,然后转动给的风扇转轴18通过扇叶安装套19带动扇叶20转动,之后通过转动的扇叶20使散热箱12内部气体流通,加速散热箱12内部热气排出速率,提高使用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翻搅电机21、减速机22、翻搅轴23和翻搅叶片24,翻搅电机21上端与散热箱12下端连接,减速机22输入端与翻搅电机21输出端连接,翻搅轴23下端输入端与减速机22输出端连接,多组翻搅叶片24环套设置在翻搅轴23圆周外侧;启动翻搅电机21,翻搅电机21输出端通过减速机22带动翻搅轴23转动,之后转动的翻搅轴23带动多组翻搅叶片24转动,对散热箱12内部减水剂溶液进行翻搅,提高热量发散速率,提高冷却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阀门25,第二阀门25连通设置在抽液管15中部;通过设置第二阀门25,便于控制减水剂溶液抽出速率,提高使用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连通管26,连通管26连通设置在散热箱12左端;通过设置连通管26,便于观察散热箱12内部溶液的液位高度,避免溶液加注过量,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还包括刻度线27,连通管26外端左侧刻画设置有刻度线27;通过设置刻度线27,便于在冷却减水剂的同时,统计新制减水剂的质量,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所述散热箱12侧壁内部填充设置有隔热棉;通过设置隔热棉,便于将散热箱12内部热量隔绝,避免人员意外触碰烫伤人员,提高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其在工作时,通过进液管将减水剂加注进入散热箱内部,启动风机电机,之后风机电机输出端带动风扇转轴转动,然后转动给的风扇转轴通过扇叶安装套带动扇叶转动,之后通过转动的扇叶使散热箱内部气体流通,加速散热箱内部热气排出速率,然后启动翻搅电机,翻搅电机输出端通过减速机带动翻搅轴转动,之后转动的翻搅轴带动多组翻搅叶片转动,对散热箱内部减水剂溶液进行翻搅,提高热量发散速率,然后启动水泵,水泵通过抽液管将散热箱内部减水剂抽出,之后减水剂通过连通输送管输送进入进液口中,然后通过进液口使减水剂进入冷却罐内部,之后启动循环泵,循环泵使冷却液输送管内部的冷却液开始流通,然后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输送管进入冷却盘管中,之后通过盘绕设置在冷却罐圆周外侧的冷却盘管对冷却罐内部进行降温,然后使冷却罐内部的减水剂快速冷却,之后经冷却盘管流通的冷却液与高温减水剂换热温度升高,然后通过冷却液输送管流通进入冷却管中,之后冷却管通过冷却箱内部填充的蓄冷剂换热快速降温,如此往复,使冷却罐内部减水剂快速冷却,冷却完成之后打开第一阀门将减水剂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水剂用冷却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