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制冷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617发布日期:2021-03-23 10:5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制冷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保存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制冷保温杯。
背景技术
:目前便携式低温保存药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冰块等低温辅料与药物同置于一个保温装置内,此种方法利用低温辅料来保持保温装置内的温度,不能保证长时间的低温保存;另一种是体积较大的电子制冷冰箱,其依赖于汽车电源或者便携电源供电,一旦断电,制冷散热体将立即散热,使冰箱内部升温,使得低温保存失效。另外现有的保温装置其保温层均为泡沫隔层,体积大的同时保温性能极不理想,在环境温度超过摄氏20度以上时,温差变化小于10度的保温效果仅能维持6小时左右,需要携带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便携性要求,保温装置体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泡沫隔层保温效果更差,给患者外出携带药物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现有便携式低温保存装置存在着体积大、保温不好、制冷及散热结构不合理等缺陷,同时制造成本也居高不下。申请号为cn201920848070.0的专利文件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胰岛素笔盛放装置,包括保温杯体和杯盖,保温杯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蓄冷内胆,蓄冷内胆可拆分放置在保温杯体内;蓄冷内胆包括蓄冷腔,蓄冷腔内填充有蓄冷剂;蓄冷内胆的内腔中设置有内胆,内胆可拆分放置在蓄冷内胆内;内胆内中上部设置有支撑架;杯盖中心位置设置有圆台;圆台伸入内胆的内腔上部;杯盖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用于放置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环形槽上设置有压紧台阶;此技术采用蓄冷剂这种低温辅料为保温杯降温,不能保证长时间的低温保存。因此,亟需一种便携式制冷保温杯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制冷保温杯,通过在杯身内有上端伸入柱形吸热管,将杯身内的热量导出杯外,并由处于杯盖内的半导体散热器进行降温,达到为杯身制冷保温的效果;另外在杯身内设置冰桶,冰桶内放置制冷辅料,当处于断电状态时,冰桶内的制冷辅料为药物盒降温,最终达到良好的制冷保温效果,且保温杯结构紧凑,体型小巧,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保温杯,包括杯身及安装在杯身上部的杯盖,所述杯盖内固定套设有电驱动的第一制冷装置,其在通电状态下为杯身内部空间降温;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包括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为空心柱体结构,其空心柱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设置于所述杯盖内,空心柱体下端延伸至杯身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水平置于所述杯盖内,处于所述吸热管上方;其冷端朝下,热端朝上;所述吸热管的平板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紧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材料制成的平板,中间具有通孔,其平行设置于所述杯盖内部,且紧贴杯盖的内壁;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置于隔热层的通孔内,通孔的形状与半导体制冷器一致;所述吸热管上部的平板固定于所述隔热层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为空心柱体结构的支撑底座,其套设于杯盖内,上端面紧贴所述隔热层,其端面均布若干通孔,螺栓穿过通孔与所述杯盖内部的螺纹孔连接,将所述支撑底座固定于杯盖上;所述支撑底座将所述隔热层固定支撑于所述杯盖上;所述吸热管的空心柱体部穿过所述支撑底座处于杯身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管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铝质材料制成。进一步的,隔热层上部设置散热装置,为所述半导体制冷器散热。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为由若干散热片组成的圆环状结构,设置于隔热层上部,吸收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热端散发的热量。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环的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将冷风吹至所述散热环上,为散热环降温,所述散热风扇外部套设有风扇防护罩。更进一步的,所述杯盖上部为镂空结构。更进一步的,外部移动电子设备或在杯盖内设置电池为半导体制冷器及散热风扇供电。进一步的,所述杯身内设置有利用制冷辅料降温的第二制冷装置,其在断电状态下为杯身内部空间降温更进一步的,第二制冷装置包括柱形冰桶;所述冰桶置于杯身内;所述冰桶上部设置有冰桶盖所述;冰桶盖将所述冰桶封闭;所述冰桶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缺口;所述冰桶的缺口内设置有药物盒;所述药物盒为空心柱体结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部轮廓与所述冰桶的缺口形状相适应;所述冰桶内放置有制冷辅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身内由上端伸入柱形吸热管,将杯身内的热量导出至杯盖外,并由处于杯盖内的半导体散热器进行降温,以达到良好的制冷保温的效果。2)本实用新型在杯身内设置冰桶,冰桶内放置制冷辅料,当处于断电状态时,冰桶内的制冷辅料为药物盒降温,保证在断电情况下依然维持制冷保温。3)本实用新型将制冷装置集成于杯体内部,使制冷保温杯结构紧凑,体型小巧,便于携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杯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制冷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制冷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中:1、杯盖;2、杯身;4、药物盒;5、冰桶;6、冰桶盖;11、支撑底座;12、吸热管;13、隔热层;14、半导体制冷器;15、散热环;16、散热风扇;17、风扇防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4所示,一种便携式制冷保温杯,包括杯身2及安装在杯身2上部的杯盖1;杯盖1为上部封顶的空心柱体结构;杯盖1下端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杯身2上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杯盖1通过螺纹安装在杯身2上;杯盖1内固定套设有第一制冷装置;第一制冷装置为杯身2降温。第一制冷装置包括有支撑底座11、吸热管12、隔热层13及半导体制冷器14;隔热层13为隔热材料制成的平板,中间具有通孔,平行设置于杯盖1内部,且紧贴杯盖1的内壁;半导体制冷器14置于隔热层13的通孔内,通孔的形状与半导体制冷器14一致;半导体制冷器14的冷端朝下,热端朝上;隔热层13将半导体制冷器14的冷端与热端隔开。隔热层13下部设置有吸热管12;吸热管12为空心柱体结构,空心柱体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平板;平板固定安装在隔热层13的下部,与半导体制冷器14紧贴。支撑底座11为空心柱体结构,套设于杯盖1内,上端面紧贴隔热层13,其端面均布若干通孔,螺栓穿过通孔与杯盖1内部的螺纹孔连接,将支撑底座11固定于杯盖1上;支撑底座11将隔热层13固定支撑于杯盖1上;吸热管12的空心柱体部穿过支撑底座11处于杯身2内。吸热管12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铝材料制成,可将杯身2内的热量导出至平板,半导体制冷器14为平板降温,最终达到为杯身2内部空间降温的目的。为了给半导体制冷器14散热,隔热层13上部设置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环15、散热风扇16;散热环15为由若干散热片组成的圆环状结构,设置于隔热层13上部,吸收半导体制冷器14热端散发的热量;散热环15的上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6;散热风扇16将冷风吹至散热环15上,为散热环15降温。散热风扇16外部套设有风扇防护罩17。为方便外部空气进入杯盖1内,杯盖1上部为镂空结构。外部移动电子设备或在杯盖1内设置电池为半导体制冷器14及散热风扇16供电。当电量不足时,为避免保温杯失效,杯身2内设置有第二制冷装置;第二制冷装置包括柱形冰桶5;冰桶5置于杯身2内;冰桶5上部设置有冰桶盖6;冰桶盖6将冰桶5封闭;冰桶5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缺口;冰桶5的缺口内设置有药物盒4;药物盒4为空心柱体结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部轮廓与冰桶5的缺口形状相适应;冰桶5内放置有制冷辅料。当处于断电状态时,冰桶5内的制冷辅料为药物盒4降温。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身2内伸入柱形吸热管12,将杯身2内的热量导出杯外,并由处于杯盖1内的半导体制冷器14进行降温,达到为杯身2制冷保温的效果;另外在杯身2内设置冰桶5,冰桶5内放置制冷辅料,当处于断电状态时,冰桶5内的制冷辅料为药物盒4降温,最终达到良好的制冷保温效果。表1为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制冷保温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在环境温度为40摄氏度的情况下,每间隔1小时,测量一次杯身内部空间温度。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环境温度较高,且保温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杯身底部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由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制冷保温效果。表1时间/小时1234578910杯身底部温度/摄氏度191920191919201919导热管内壁温度/摄氏度17.117.217.317.217.117.117.317.11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