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0263发布日期:2021-02-18 22:0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冷却领域,进一步涉及一种集成冷却系统,其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能够输送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或不同水质的冷却液,以实现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的功能。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用能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为保证用能设备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人们常常采用一种冷却系统对用能设备进行冷却,该冷却系统一般通过循环较低温度的冷却液,以实现对用能设备进行降温的效果。
[0003]
特别地,在工业应用中,不同的用能设备,其运行温度也明显不同,例如空调系统与工业设备如蒸汽设备等的运行温度差异较大,因此,在冷却时,若采用相同温度或水质的冷却液对不同的用能设备进行冷却,不仅耗能较大,而且冷却效率较低,甚至会对用能设备造成损坏。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以分别满足各用能设备的冷却需求和提高冷却效率,节省能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冷却系统,其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能够输送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或不同水质的冷却液,以实现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的功能。特别在工业应用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业用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以分别满足各用能设备的冷却需求和提高冷却效率,节省能耗。
[0005]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集成冷却系统,适用于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包括:
[0007]
冷却液提供装置,用于提供低温冷却液;
[0008]
第一管路和第一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用于输送低温冷却液至第一用能设备,并由所述第一回路输出冷却该第一用能设备后的第一循环液;
[0009]
第二管路和第二回路,其中所述第二管路用于输送第一温度冷却液至第二用能设备,并由所述第二回路输出冷却该第二用能设备后的第二循环液;
[0010]
第三管路和第三回路,其中所述第三管路用于输送第二温度冷却液至第三用能设备,并由所述第三回路输出冷却该第三用能设备后的第三循环液;
[0011]
第一换热器;
[0012]
第二换热器;
[0013]
自然冷却装置;以及
[0014]
中温缓冲箱,其中所述第一管路被接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回路被接入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循环液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与低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第三温度冷却液并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第三回路被接入所述自然冷却装置,第三循环液经所述自然冷却装置冷却后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并与所述第三温度冷却液
相混合并形成第二温度冷却液,部分的第二温度冷却液经所述第三管路输送至该第三用能设备,部分的第二温度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内与低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第一温度冷却液并由所述第二管路输送至该第二用能设备,其中经所述第一回路输送的第一循环液、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均被输送至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以通过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降温形成低温冷却液,其中低温冷却液、第一温度冷却液以及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依次升高。
[0015]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高温缓冲箱,所述第三回路分别被接入所述高温缓冲箱和所述自然冷却装置,部分的第三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自然冷却装置,部分的第三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高温缓冲箱,由所述中温缓冲箱输出的第二温度冷却液与由所述高温缓冲箱输出的液体相混合后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和该第三用能设备。
[0016]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连通器,所述中温缓冲箱的低端部和所述高温缓冲箱的低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器相连通。
[0017]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路分别被接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中温缓冲箱,部分的第二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的第二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
[0018]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主供水箱和主回水箱,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被接入所述主供水箱的输入端,所述主供水箱的输出端被接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均被接入所述主回水箱的输入端,所述主回水箱的输出端被接入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
[0019]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连通器,所述主供水箱的高端部和所述主回水箱的高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器相连通。
[0020]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包括冷水主机和与所述冷水主机相配套的主冷却塔,所述冷水主机用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
[0021]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水主机为离心式、螺杆式或漩涡式冷水主机。
[0022]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为非接触式换热板。
[0023]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低温冷却液的温度为7℃,第一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17℃或22℃,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32℃或37℃。
[0024]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0025]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表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表示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集成冷却系统的冷却液的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29]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0]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3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2]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集成冷却系统适用于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所述集成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提供装置10,第一管路101和第一回路102,第二管路103和第二回路104,第三管路105和第三回路106,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自然冷却装置23以及中温缓冲箱30,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用于提供低温冷却液,其中所述第一管路101用于输送低温冷却液至第一用能设备201,并由所述第一回路102输出冷却该第一用能设备201后的第一循环液,其中所述第二管路103用于输送第一温度冷却液至第二用能设备202,并由所述第二回路104输出冷却该第二用能设备202后的第二循环液,其中所述第三管路105用于输送第二温度冷却液至第三用能设备203,并由所述第三回路106输出冷却该第三用能设备203后的第三循环液。所述第一管路101被接入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2,所述第二回路104被接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2,第二循环液在所述第二换热器22内与低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第三温度冷却液并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30,第三回路106被接入所述自然冷却装置23,第三循环液经所述自然冷却装置23冷却后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30并与所述第三温度冷却液相混合并形成第二温度冷却液,部分的第二温度冷却液经所述第三管路105输送至该第三用能设备203,部分的第二温度冷却液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1内与低温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形成第一温度冷却液并由所述第二管路103输送至该第二用能设备202,其中经所述第一回路102输送的第一循环液、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1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均被输送至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以通过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降温形成低温冷却液,其中低温冷却液、第一温度冷却液以及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依次升高。
[0033]
也就是说,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低温冷却液、第一温度冷却液以及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不同,水质也可以不同,使得低温冷却液、第一温度冷却液以及第二温度冷却液能够分别对不同冷却需求的所述用能设备进行冷却。可以看出的是,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能够输送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或不同水质的冷却液,以实现对不同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的功能。特别在工业应用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工业用的用能设备分别进行冷却,以分别满足各用能设备的冷却需求和提高冷却效率,节省能耗。
[0034]
举例地,在工业应用中,根据运行温度的划分,所述第一用能设备201为低温工艺设备,如空调系统等,所需的冷却液温度较低,一般低于20℃,所述第二用能设备202为中温工艺设备,如水冷工艺设备,所需的冷却液温度一般高于10℃低于30℃,所述第三用能设备203为高温工艺设备,如蒸汽装置,所需的冷却液温度一般高于30℃。所述低温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101直接输送至所述第一用能设备201,以实现所述第一用能设备201的冷却。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管路103输送至所述第二用能设备202,以实现所述第二用能设备202的冷却。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三管路105输送至所述第三用能设备203,以实现所述第三用能设备203的冷却。
[0035]
优选地,所述低温冷却液的温度为7℃,第一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17℃或22℃,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32℃或37℃。可选地,所述集成冷却系统所用的冷却液的水质可以为除盐水、软化水、纯水、腐蚀性水等水质。当然,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所述低温冷却液、所述第一温度冷却液以及所述第二温度冷却液的温度或水质还可以做适应性地调整,以满足对不同冷却需求的用能设备进行冷却,在此不受限制。
[00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高温缓冲箱40,所述第三回路106分别被接入所述高温缓冲箱40和所述自然冷却装置23,部分的第三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自然冷却装置23,部分的第三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高温缓冲箱40,由所述中温缓冲箱30输出的第二温度冷却液与由所述高温缓冲箱40输出的液体相混合后分别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该第三用能设备203。也就是说,经冷却所述第三用能设备203后输出较高温度的部分第三循环液通过所述自然冷却装置23进行自然冷却,以实现节能效果。
[0037]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中温缓冲箱30和所述高温缓冲箱40可以实现缓冲功能,以保证管路输送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稳定性。
[0038]
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连通器50,所述中温缓冲箱30的低端部和所述高温缓冲箱40的低端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器50相连通,以使得所述中温缓冲箱30和所述高温缓冲箱50之间相连通,以保证使用安全性。
[0039]
所述第二回路104分别被接入所述第二换热器21和所述中温缓冲箱30,部分的第二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21,部分的第二循环液被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30。也就是说,部分的第二循环液可以不经所述第二换热器21进行热交换直接输送至所述中温缓冲箱30,从而实现节能。
[0040]
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主供水箱60和主回水箱70,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被接入所述主供水箱60的输入端,所述主供水箱60的输出端被接入所述第一管路101,所述第一回路10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21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2均被接入所述主回水箱70的输入端,所述主回水箱70的输出端被接入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所述主供水箱60具有一定缓冲作用。所述主回水箱70具有缓冲、排气、补水以及定压等功能。
[0041]
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连通器80,所述主供水箱60的高端部和所述主回水箱70的高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器80相连通。也就是说,所述主供水箱60与所述主回水箱70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器80相连通,以确保管路输送的安全性。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提供装置10包括冷水主机11和与所述冷水主机11相配套的主冷却塔12,所述冷水主机11用于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主冷却塔12用于将热量散至外界。也就是说,所述冷水主机11作为主制冷源,提供较低温度的冷却液。更具体地,经所述主回水箱70回水的冷却液被输送至所述冷水主机11进行制冷降温。
[0043]
优选地,所述冷水主机11为离心式、螺杆式或漩涡式冷水主机等。
[0044]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2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2为非接触式换热板。即经所述第一换热器21或所述第二换热器22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和循环液为非接触式热交换,二者不会混合。
[0045]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分别被设置于各组件、管路或回路的开关阀或限流阀,所述开关阀或限流阀可以为电动阀或手动阀,在此不受限制。
[004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