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4674发布日期:2021-03-19 10:52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器长时间在低于零度进气温度(库温)环境运作后,翅片间隙会吸附空气中水分并产生结霜。在结霜过多后会影响空气冷却器的正常运作,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除霜方式,包括电加热管、热气融霜、水冲霜等方式,融化翅片间的霜(冰)。在除霜过程中如果进气口仍有冷空气流入,则会降低除霜效率。

目前,通常采用在风扇口安装软管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除霜过程中有冷空气流入的问题,然而在风扇口安装软管仅能阻挡风扇侧的冷空气流入,在翅片侧无法阻挡冷空气流入。而翅片侧的进气面积比风扇侧大,因此无法达到最优除霜效率,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其中,包括冷却器壳体、除霜挡板、驱动机构、驱动杆、杠杆和圆弧形支架;

所述冷却器壳体的进气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除霜挡板位于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杠杆均位于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除霜挡板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宽度和高度;

所述除霜挡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位于进气口上侧的外壁上,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杠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顶部内壁和所述冷却器壳体的进气侧内壁上,所述杠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杠杆上沿所述杠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条形滑槽中,所述圆弧形支架分别连接所述杠杆和所述除霜挡板,所述驱动杆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通过所述杠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架带动所述除霜挡板转动以打开或遮挡所述进气口。

较佳的是,所述除霜挡板通过铰链与所述冷却器壳体连接。

较佳的是,所述铰链的材质为不锈钢。

较佳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制动马达。

较佳的是,所述杠杆的一端通过一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壁上。

较佳的是,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金属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金属板之间的活动销,所述活动销包括销轴和可沿所述销轴转动的销套;

两个所述金属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金属板上,所述杠杆与所述销套固定连接。

较佳的是,设置所述驱动机构的推杆与所述杠杆之间的连接点为活动连接点,设置所述圆弧形支架与所述杠杆之间的连接点为固定连接点;

所述活动连接点与所述杠杆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固定连接点与所述杠杆的顶端之间的距离。

较佳的是,所述圆弧形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杠杆焊接固定,所述圆弧形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除霜挡板紧固连接。

较佳的是,所述杠杆上还设置有一垂直角度传感器。

较佳的是,所述除霜挡板的最大开启角度为60~80°。

上述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通过将除霜挡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在冷却器壳体位于进气口上侧的外壁上,并将驱动机构和杠杆分别固定在冷却器壳体的顶部内壁和冷却器壳体的进气侧内壁上,并设置杠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冷却器壳体的内壁上,且于杠杆上沿杠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条形滑槽,并将一端固定在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的驱动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条形滑槽中,且将一圆弧形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杠杆和除霜挡板,该驱动杆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通过杠杆和圆弧形支架带动除霜挡板转动以打开或遮挡进气口,从而在除霜时可以利用除霜挡板遮挡进气口以减少冷空气的流入,进而能有效减少除霜时间,提升除霜效率,并降低除霜能耗;且空气冷却器在除霜效率提升后能有更长时间的正常运作,这也将使空气冷却器的整体能耗进一步降低;此外,该除霜结构由于性能稳定,故障率低,能稳定在各种温度环境下运作,并不会阻挡气流通过进气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处于除霜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除侧面壳体的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处于除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处于非除霜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除侧面壳体的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处于非除霜状态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具体的,该除霜结构包括冷却器壳体、除霜挡板、驱动机构、驱动杆、杠杆和圆弧形支架;所述冷却器壳体的进气侧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除霜挡板位于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外部,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杠杆均位于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除霜挡板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宽度和高度;所述除霜挡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位于进气口上侧的外壁上,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杠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顶部内壁和所述冷却器壳体的进气侧内壁上,所述杠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杠杆上沿所述杠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条形滑槽,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条形滑槽中,所述圆弧形支架分别连接所述杠杆和所述除霜挡板,所述驱动杆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通过所述杠杆和所述圆弧形支架带动所述除霜挡板转动以打开或遮挡所述进气口。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具体的,该空气冷却器除霜结构包括冷却器壳体1、除霜挡板3、驱动机构4(例如电动马达等)、驱动杆5、杠杆7和圆弧形支架9;该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侧设置有进气口11,该除霜挡板3位于冷却器壳体1的外部,该驱动机构4和杠杆7均位于冷却器壳体1的内部(该空气冷却器在冷却器壳体1内部两侧盘管弯管与空气冷却器侧面外壁间留有空间安装驱动机构4、杠杆7和圆弧形支架9,且该驱动机构4、杠杆7和圆弧形支架9均位于冷却器壳体1内部上方靠近进气口11的位置),该除霜挡板3为长方形结构,且该除霜挡板3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大于进气口11的宽度和高度以便于该除霜挡板3可以将进气口11予以完全遮挡。

上述除霜挡板3的一侧通过铰链2(具体为合页连接方式的铰链2)或其他活动连接点的方式可转动的连接在冷却器壳体1位于进气口11上侧的外壁上,上述驱动机构4和杠杆7分别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顶部内壁和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侧内壁上(第一种情况是驱动机构4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顶部内壁上,杠杆7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侧内壁上,此时驱动机构4竖直设置;第二种情况是驱动机构4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进气侧内壁上,杠杆7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顶部侧内壁上,此时驱动机构4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种情况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上述杠杆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冷却器壳体1的内壁上,且该杠杆7上沿杠杆7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条形滑槽71,该驱动杆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上,该驱动杆5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条形滑槽71中,该圆弧形支架9的两端分别连接杠杆7和除霜挡板3,且该驱动杆5在驱动机构4的驱动下,通过杠杆7和圆弧形支架9带动除霜挡板3转动以打开或遮挡进气口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除霜挡板3的材质为传热系数低且质量较轻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与空气冷却器外壳相同的材料,这是由于传热系数低的材料能加强阻挡外部冷空气通过除霜挡板3进行热传导的能力,质量较轻的材料能使驱动机构4做功更少以达到减小对驱动机构4的配置需求和耗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铰链2或活动连接点的材质为不锈钢,这是由于空气冷却器通常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因此铰链2或活动连接点的材质优选防腐蚀性强的金属,例如304不锈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4为液压制动马达,这是由于液压制动在低温状态下运行稳定性更高,且由于其工作液体是不可压缩的,因此液压动力更能准确定位,上述驱动杆5未与该驱动机构4连接的一端设置固定口以可滑动地设置于条形滑槽71中,以推动或收回杠杆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杠杆7的一端通过一转动连接件6转动连接在冷却器壳体1的内壁上,且该转动连接件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金属板和连接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的活动销(即该转动连接件6以三明治的方式安装活动销),活动销包括销轴和可沿销轴转动的销套;该两个金属板垂直固定在冷却器壳体1的内壁上,销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金属板上,杠杆7与销套固定连接,该转动连接件6保证了连接点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驱动机构4的推杆与杠杆7之间的连接点为活动连接点,设置圆弧形支架9与杠杆7之间的连接点为固定连接点;则该活动连接点与杠杆7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固定连接点与杠杆7的顶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圆弧形支架9的一端与杠杆7焊接固定,圆弧形支架9的另一端与除霜挡板3紧固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圆弧形支架9与杠杆7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此外,为保证空气尽可能少的通过圆弧形支架9伸出空气冷却器的开口缝隙,该圆弧形应优选由正圆形中截取的弧线,并在与杠杆7和除霜挡板3的支点上为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杠杆7上还设置有一垂直角度传感器8,该垂直角度传感器8用于确定除霜挡板3打开或关闭的幅度(开合幅度),进而可以使挡板驱动的开合幅度更准确,该垂直角度传感器8结合空气冷却器控制系统内的报警模块也能提供故障报警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除霜挡板3的最大开合角度为50~90°,更优的,上述除霜挡板3的最大开合角度为60~80°;这是由于最大开合角度过大会对后方空间大小有要求,而且空气冷却器在靠墙安装时除霜挡板3可以作为空气引流的用途。

具体的,除霜期间中应闭合除霜挡板3(即使得除霜挡板3遮盖住进气口11),除霜降温后应开启除霜挡板3(即使得除霜挡板3打开进气口11),由于本实施例中驱动杆5的安装方向为竖向(即驱动机构4为竖向安装时),则需要在除霜期间收回推杆,在正常运作时推出驱动杆5;若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杆5的安装方向为横向(即驱动机构4为横向安装时),则需要在除霜期间推出推杆,在正常运作时收回驱动杆5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小型的空气冷却器上可以仅在一侧安装驱动机构4,在大型的空气冷却器上需要在两侧都安装驱动机构4。但所有尺寸的空气冷却器上皆应在内部两侧均安装转动连接件6,杠杆7和圆弧型支架,以能够满足带动除霜挡板3转动以打开或遮盖进气口11的需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